首 页
说 明
广 告
免费下载
联络我们

0113 新闻档案
01 02 03 04 06 07 08 09 10 11 13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1212 新闻档案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20 21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强烈推荐

The Rose_by乱

我的祖国_by菱角

摄影

图片新闻

高潮

祭り

悉尼社区叙利亚人示威支持阿萨德

热爱孔夫子

荐读

中国政改前景

为中国出谋划策

政府的边界

呼唤真正的市场

接过历史接力棒

习近平塑造亲民形象

别让"依法治国"变花瓶

允许土地自由交易的好处

中国需进一步开启社会改革

中东逊尼派穆斯林的崛起

财产公示不能搞清算

未来20年两大权力转移

两大新阶层或为改革主动力

旧制度、新制度与大革命

国土整治需要有"道德律令"

城乡共荣才是城镇化正途

网络实名制立法是一种懒政思维

地方政府的负债已经到了无人敢提及的地步

改革需要破除三大障碍

中国改革的歧路和正轨

 

 

 

 

 

 

 

 

 

 

 

 

 

 

 

 

 

 

 

 

 

 

 

 

 

 

 

 

 

 

 

 

 

 

 

 

 

 

 

时事经纬

22-01-13

朝鲜自主研制远程火箭核心零部件

包括美国专家在内的52名专家从上月14日至本月9日对去年年底在西海打捞上来的朝鲜远程火箭第一级推进器残骸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朝鲜自主研制部分零部件,还从中国和欧洲等5个国家进口10种常用零部件。但其中没有发现抵触"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的零部件。

国防部情报本部的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远程火箭的大多数核心零部件是朝鲜自主研制而使用的,但一些电子仪器的传感器和电线等装置是进口的。他说,国际社会限制朝鲜引进先进技术和零部件,而朝鲜进行了数次实验并积累经验,以此大大提高了远程弹道导弹的质量。另一位相关负责人说,并未发现抵触MTCR的零部件,但国际社会可能讨论将朝鲜进口的零部件列入MTCR控制项目的问题。他还说,向朝鲜出口零部件的国家是否违背联合国第1874号决议,今后有待调查。

据预计,若联合国和MTCR最终得出用于朝鲜火箭的常用零部件违背第1874号决议的结论,这将在国际社会上引起一场风波。但因为调查没有发现抵触MTCR的零部件,得出"违背决议"结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联合国传阅中美制裁朝鲜决议草案

消息称,美国开始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成员国之间传阅一份制裁朝鲜的决议草案,而此草案据信已获得了中国的支持。
这份草案预料将最快在23日付诸表决,其内容包括谴责朝鲜在去年12月发射火箭,违反安理会此前的禁令。

外交官们对于这份决议案是否对朝鲜实施新的制裁有不同说法:一些人说草案中没有新的制裁措施,也有人说草案将加强此前已经实施的制裁。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说,中方认为安理会的反应要慎重、适度,应有利于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大局,避免局势轮番升级。
他说:"基于上述立场,中方建设性参与了近期安理会有关磋商。"

公明党党首称此次访华将争取"打开对话渠道"

日本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22日上午从东京羽田机场启程飞往北京。山口携首相安倍晋三的亲笔信,目前正在就同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习近平举行会谈进行协调。在日中围绕尖阁诸岛(钓鱼岛)陷入对立之际,山口此行意在作为同自民党联合执政的执政党一方寻找修复两国关系的突破口。

出发前,山口表示:"争取(使此行)成为从大局出发开启两国关系正常化之门的一步,希望能打开对话渠道。"

此次是安倍政权上台后执政党干部的首次访华。如果山口得以会晤习近平,将尝试摸索尽快促成安倍同习近平的首脑会谈。此外,山口还可能向中方传递应将尖阁问题交由后世解决、事实上应当搁置的见解。

日本公明党党首认为有关尖阁的对立应交由后世解决

日本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21日晚就日中围绕尖阁诸岛陷入对立一事表示"交由后世解决是避免不测事态的方法"。

山口表示将向中方传达上述想法。

山口还强调:"日本与中国持对立立场。双方基于那些主张相对峙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中国政府主张1972年日中邦交正常化时双方就搁置争议达成谅解,而日本政府则采取尖阁诸岛不存在争议的立场,不承认有过相关共识。

过半日本人支持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日本时事通信社21日发表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56.7%的被访者赞成首相参拜靖国神社、26.6%反对。

赞成参拜的被访者中,日本维新会的支持者有74.6%、自民党支持者有66.1%、大家党支持者有64.7%,而立场亲中的公明党支持者也有47.2%赞成参拜,高于反对的37.7%,民主党的支持者意见大致一分为二,赞成有46.4%,反对的为44.9%。
时事社说,反对参拜的理由主要是因尖阁诸岛(钓鱼岛)纠纷导致中日关系恶化,认为此时不应参拜。

奥巴马:新任期 新挑战

美国和欧洲官员说,对于奥巴马政府试图阻止德黑兰发展核武器的一系列活动而言,接下来的六个月可谓至关重要。这凸显了在奥巴马第二任期外交政策议程中,伊朗问题预计将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

美国官员说,在今年6月举行的伊朗总统大选中,艾哈迈迪内贾德将被新总统取代,这可能引发伊朗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继而可能限制伊朗政府做出让步的能力。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兼最高仲裁者哈梅内伊没有透露任何迹象表明他准备改变自己推进伊朗核计划的强硬立场。

如果外交途径受阻,则可能重新引发以色列呼吁对伊朗核计划进行军事打击。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说,到今年夏天之前可能有必要采取这样的军事行动。他说届时伊朗有可能已经掌握足够的裂变材料以迅速形成拥有核武器的能力。

新华社批评山西人大"不准告状"

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批评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在举行会议期间不准代表告状。
报道说,山西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筹备组制定了"八不准"的纪律,要求会议代表"不准编造、传播政治谣言,向参会人员散发告状信、传单和小字报,进行人身攻击,造谣诬陷,影响和干预会议正常秩序"。
新华社说,人民代表大会是"广纳民意"的场所,为人民进言纳谏,是宪法赋予人民代表的职责和义务。"造谣是犯法,当然不准。但规定人大会议期间"不准告状",那还叫人民代表大会吗?"
文章说, "告状信、网络举报"是民众反映问题的一种方式。
山西人大常委发言人回应说,"八不准"要求是会议内部纪律,"是为了维持会议正常秩序,保证会议风清气正。"

华为承诺进一步提高透明度

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承诺,今后将披露更加详细的财务和股权信息。该公司正努力消除有关其与中国军方关系密切的疑虑,这种疑虑影响了它在全球的扩张。

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周一表示,华为将逐步发布其实际所有人的详细信息。孟晚舟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女儿。

任正非曾经是解放军的军官,这让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怀疑,华为可能与中国军方和政府有着密切关系,该公司产品可能构成安全风险。

此类担忧加上华为拒绝披露股东的详细信息,已成为该公司向美国运营商销售电信基础设施或在美国收购的一大障碍。

迄今为止,关于华为股权结构的唯一公开信息是,任正非持有1.4%的股份,其余股份由一家代表华为大约6.5万名员工的机构根据一项员工持股计划持有。

孟晚舟表示:"未来我们还将披露其他细节,比如我们董事会成员的持股信息。"

华为多年来一直像一家上市公司一样发布书面年报,但孟晚舟表示,今后公司将提高透明度,详细讨论财务报表以及公司的业绩和预测。

银行家们多年来一直劝说华为上市以解决其在美国的形象问题。但孟晚舟暗示称,尽管华为原则上不反对上市,但目前还没有将上市列入议程,因为该公司的股东数量过于庞大,按照中国法律规定是不具备上市资格的。

财政部长谢旭人:要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

中国财政部长谢旭人表示,"要逐步形成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切实防范财政金融风险。"谢旭人是在赴河北与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进行座谈时做此番表态的。

2012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共计发行债券人民币6368亿元,较2011年增长超过一倍。

谢旭人一方面呼吁要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另一方面还要求各级财政部门继续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

但谢旭人并未进一步说明地方政府如何在这两个可能相互冲突的目标之间实现平衡。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开始下降

中国国家统计局上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中国在15至59岁之间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3727万人,较2011年减少了345万人。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2012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我们确实要高度重视这个事情。"

马建堂补充称:"这样一个变化,是不是意味着多少年来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的消失,应该说有争论。"他指出,这只是一个长期趋势的开始;至少在2030年以前,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应当会每年稳步减少。

随着一个社会逐渐走向富裕,其人口出生率将会自然下降——但在中国,这一趋势受到了政府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推行的备受争议的计划生育政策的严重干扰。汇丰经济研究联席主管范力民指出:"绝大多数预测都认为,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将自2015年前后开始下降。但上周五公布的数据表明,这一趋势现已启动,而这意味着未来几十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下降速度将快于预期。"

2012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为7.8%,创1999年以来最低的年度增幅,远低于2011年实现的9.3%的增长水平。但2012年中国仍创造了284万个就业岗位。大量人口继续从乡村流向城市,以期寻找就业机会。去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增长了2100万,达到7.12亿人。

马建堂上周五表示,中国政府对去年相对较低的整体经济增长水平感到满意,特别是经济增速放缓并未伴随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而过去三十年间中国的年均经济增速约达10%。马建堂指出:"中国经济不能也不应该再保持那样高速的增长。"

他补充称,7%至8%的年度经济增速对于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而言是合适、合理的水平。即便目前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中国多个地区的劳动力市场形势依然趋紧,企业经常抱怨难以招募到合格的员工,而这一问题在劳动力密集的制造业领域更加显著。

瑞信经济学家陈昌华表示:"绝大多数国家是在面临人口萎缩问题时开始升级经济发展模式、提高生产率的。工资上涨、自动化水平提高以及产品质量提升,很可能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主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