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经纬
03-12-12
叙利亚霍姆斯汽车爆炸15人死亡
叙利亚城市霍姆斯发生汽车爆炸,至少15人死亡。
叙利亚各地政府军与反叛力量之间的战斗还在继续。
在首都大马士革,叙利亚政府军继续向反叛力量占据的地区发起空袭和炮击。
埃及法官抵制就伊斯兰主义者支持的宪法进行公决
埃及法官俱乐部星期天在国营媒体"中东新闻社"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说,他们的成员一致同意抵制宪法全民公决。埃及法官通常要监督全民公决投票的过程。
朝鲜已向美国通报发射导弹计划
美国一位外交消息人士2日表示,朝鲜通过纽约渠道已向美方通报发射导弹计划。"纽约渠道"指的是以美国六方会谈特使克利福德·哈特(Clifford Hart)和朝鲜常驻联合国副代表韩成烈为中心的非正式外交渠道。
该消息人士表示,朝鲜向美方简单介绍了发射计划,而并没有介绍具体的内容。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维多利亚·纽兰1日发表声明表示,朝鲜发射远程弹道导弹是"严重的挑衅行为",并敦促朝鲜立即放弃发射计划。她还说,朝鲜发射"卫星"将是威胁区域内和平与安全的挑衅行为。任何利用弹道导弹技术的发射都违背联合国安理会第1718号和第1874号决议案。
外交部:朝鲜有和平利用外空权利 希望各方冷静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今日就朝鲜宣布将于近日发射卫星答记者问时表示,朝鲜有和平利用外空权利,希望各方冷静。
秦刚说,我们对朝方宣布将发射卫星表示关切,我们也注意到各方反应。朝鲜有和平利用外空权利,但这一权利受到安理会有关决议等的限制。希望有关方多做有利于半岛和平稳定的事情,希望各方冷静对待,避免局势轮番升级。
据朝中社1日报道,朝鲜将于12月10日至22日之间发射使用自己力量和技术制造的"光明星3号"2期实用卫星。
日本向冲绳部署"爱国者-3"导弹
朝鲜宣布将从朝鲜半岛西部向南发射据信为远程弹道导弹的"卫星"。日本防卫相森本敏1日向自卫队下达了"摧毁措施准备命令",以备在导弹坠落冲绳县等地的情况下予以拦截。自卫队根据命令着手在冲绳县部署"爱国者-3"。
中国推南海管辖新规
海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主任吴士存在周六表示,只有在外国船舶参与非法行为(没有明确定义何为非法行为)或进入中国主权岛屿周围12海里以内区域的情况下,中方才会允许自己的船只对其进行搜查和驱逐。
在海南省立法机构颁布此条例之前不到一个月,中国刚刚任命了新的最高领导人习近平。
该条例似乎和习近平没有直接关系,但却增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忧惧,即现已拥有海空母舰和壮大海军的中国会执意推行各种计划,以便加强其对南海大部分海域的主权要求。其他一些国家也对南海的很多岛屿提出了主权要求。到目前为止,中国的高层官员还没有表明他们的意向,给人们留下了猜测的空间。
中国外交部上周表示,中国有权允许海警在南海水域登临船舶。
新条例将于明年1月1日生效。根据中国官方英文报纸《中国日报》的报道,中国将会授权警察和海警登临和扣押那些"非法进入"中国水域的外国船舶,并要求他们改航。
周六,菲律宾外交部在马尼拉发表声明称,"中国的做法是非法的,而且印证了菲律宾持续重申的主张,即中国宣称对几乎整个南海拥有不容置疑的主权,这种做法不但是过度申索,而且对所有国家都是威胁。"
美国南海问题专家傅泰林表示,为了消除新条例带来的不安,中国需要做进一步的解释。
傅泰林表示,美国和亚洲国家也许对新条例反应过度了。他说,"据我所知,这不是北京方面颁布的法规。"
傅泰林说,"美国应该设法让中国澄清新条例的意图,以及它们是否适用于争议岛屿及其周边地区,如果是的话,条例明显会加剧紧张局势。"
周六,为防止事态升级,奥巴马政府只是含蓄地批评了中国的行动。美国国务院发言人Peter P. Velasco说,"有关各方应该避免挑衅性单边行动,以免加剧紧张局势、破坏通过外交或其他和平方式解决问题的前景。"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Bonnie S. Glaser表示,这种息事宁人的方式不会再起作用,尽管它得到了一些亚洲小国的支持,这些国家与美国关系友好,但在经济上依赖中国。
格拉泽说,"我没看到美国方面拿出什么策略。"
她表示,中国有信心能够以策略制服东盟的10个国家,这些国家没能找到解决与中国领土争端的办法。她说,"东盟内部有一股不愿与中国对抗的情绪,还存在无可救药的分歧。"
迄今为止,一些亚洲国家一直相信,中国不希望看到两条海上战线同时爆发冲突:与日本之间的东海争端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南海问题。格拉泽表示,海南颁布的新条例已经证明,这种设想站不住脚。
专家观点:鸠山政府未认识到中国对日政策处于转变期
鸠山由纪夫政府改变了日本一直以来的外交姿态,几乎令中方不知所措。具体说来,就是日方重新审视包括普天间基地问题在内的日美安保体制,还提出了"排除美国的"东亚共同体构想。
即便是对为维持国际秩序而计划把中国定位为伙伴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而言,民主党的这种政策大概也让他感到吃惊了吧。这是因为,美国的政策是在维持日美同盟等与现有同盟国关系基础上的对华政策。
菅直人执政后,修复了鸠山政府对美国的损伤,把政策定位修改成了"包括美国的"东亚合作政策。不过,鸠山政府的对外政策给中方留下了某种幻想。具体说来,就是给予中方一种印象,即日美同盟可能松弛,没有美国参与的东北亚和东南亚或许也是可能的。
从日中关系来看,维续至2008年上半年的、由日本自民党政府达成的东海油气田共同开发框架等成为了废纸一张。可以认为,鸠山政府在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的情况下,看到美国或是日本国内的情况,推出了那种政策。
五角大楼计划扩大情报活动
美国国防部有一个雄心勃勃的情报计划,要建立一个像中情局那样规模的间谍网络。
华盛顿邮报星期六晚上报道说,这个计划的目标是把国防情报局改造成一个间谍机构,专门对付正在出现的威胁。这个网络将和中情局以及各军种的特种部队密切合作。
这家报纸的报道说,国防情报局将在世界各地拥有多达1,600名情报收集人员。报道还说,这个数字对于国防情报局来说是空前庞大的,因为到目前为止,它在海外的情报人员只有几百人。这个情报人员总数包括驻外武官和以其他身份作掩护的人。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还说,这个计划的目标将在五年内达到,这些情报人员将由中情局负责培训,他们的任务由国防部布置。
宗教矛盾撕扯缅甸
龙应台:年轻人要关心政治慎思明辨
台湾文化部部长龙应台星期六晚在香港大学表示,华人社会的年轻人要关心政治,但不等于上街闹事,而是需要慎思明辨。
龙应台说,年轻人一定要关心政治,因为政治是"一群人决定人民的未来" 。她说,对抗威权是容易的,因为它的体制"虽可恶,但面目清晰",但是一旦民主了,在自由的社会要面对自己的丑陋则更难。因此,年轻人要接受更大的挑战,有充足的知识和了解,懂得慎思明辨,才算是真正关心政治。
龙应台还表示,外界从电视机框框里看见的台湾不是真实的台湾。她说,台湾争取民主多年,"如何跌倒、再站起来"的经历,是对华人社会的贡献。
盲人律师陈光诚呼吁中国切实政改
陈光诚,在世界人权日(12月10日)前夕,再次批评了中国大陆人权现状,呼吁习近平新政府效法缅甸实行政治改革。
他指出,世界人权大环境继阿拉伯之春、缅甸民主改革和古巴改革之后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不过中国大陆的人权状况却"仍然在恶化"。
陈光诚在讲话中举出了包括他的家人和许多中国著名民权活动者继续遭受打击迫害例子说,"被旅游"、"被自杀",以及其他种种对公民权利的迫害仍然普遍存在。
他呼吁习近平政府效法缅甸领导人吴登盛,推动实质性的政治改革。
陈光诚也在讲话中呼吁中国民众继续为自身的人权而斗争。
他表示,必须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要期待有"包青天"。
他最后也呼吁藏族同胞"珍惜生命",因为"早晚会有自由的一天"。
河南截访人员北京获刑报道被撤
周日,约20家官方媒体发表了一则简短新闻,报道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司法判决: 因非法拘禁和殴打来京上访群众,10名截访人员被北京市某法院判刑。上访群众来自河南省中部,上访目的是控告家乡官员的不法行为。
据发布该新闻的首家报纸《北京青年报》报道,截访人员亮出官方证件,围截了12名上访者,并把他们关进了北京郊外一个秘密的"黑监狱"。
法律维权人士大力称赞这一里程碑式的法庭判决。据称,截访人员被判刑在北京还是首例。很多新浪微博(相当于中国的Twitter)用户也为此叫好。"好消息,"一名用户写道。"这是法治的开始。"
但显然,这则新闻政治危害太大,因此不能长存。周日晚间,大多数网站上的这则新闻已经被删,一名法院工作人员则坚称关于判决的报道不符合事实。该法院工作人员称,《北京青年报》已同意发表道歉声明。
到周日晚间为止,该报纸的网站上仍然没有出现道歉声明。
此事凸显了官方对法外拘留的矛盾态度,尽管法外拘留引发了维权人士的批判和很多中国人的愤怒。最近几年中,高层官员多次否认黑监狱的存在。这些监狱由地方政府出资建立,目的是极力阻止中国腹地的受害群众进京控告暴虐公安和腐败官员。
绝大多数上访都以失败告终,有研究显示,只有不到1%的上访案例收到了官方的回应。尽管如此,地方上的党内官员仍然认为,进京上访成功会给他们的仕途造成危害。
为了阻止人们到达北京的主要信访机构国家信访局,市级和省级政府花钱雇佣"截访人员"在大街上抓捕上访民众,并将他们送进便宜的旅馆或者租来的地下室。在被官员们遣送回家之前,一些人在会被关押数周,环境非常恶劣。关押期间发生殴打、强奸乃至死亡事件的报道不绝于耳。
2010年,中国两份刊物披露地方政府花费数百万美元让北京一家保安公司抓捕上访者并将他们驱逐出北京,官方对黑监狱的否认由是遭受挑战。虽然文章后来被从出版物网站上删除,但据报道,北京警方还是拘留了该保安公司的两名高管,并承诺进行调查。
去年,《中国日报》和《新京报》报道了一个黑监狱的情形,在那里,数十人被关在三间小屋子里,持续了几个月的时间。
法律专家表示,这种临时拘留制度至今仍然盛行。《北京青年报》周日发表的报道称,朝阳区法院在11月底判决10名截访人员"非法拘禁罪"成立,并对他们判处从几个月到一年半不等的徒刑。
文章写道,"业内人士认为,该案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是对地方政府以截访为名肆意限制人身自由说"不",对北京"黑监狱"也将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
从网上数以千计的评论来看,很少有人相信新闻不实的官方说法。一条评论写道,"《人民日报》网站发布了这篇报道,难道《人民日报》是一个谣言制造厂?"
雷政富式"腐败"有何共性?
香港大学法律学院助理教授郑戈分析说,据目前的公开报道,雷政富事件有几个"亮点"。
一是雷政富与其弟雷政奎之间的长期利益共生关系。这种官商成功合作模式,暴露出有法不依、视党纪为无物现象的严重性。正是由于雷政富依靠这种模式致了富,别的当地建筑商无法通过合法途径承接到重要工程,让他们感到无法用金钱来打动他,不得不诉诸情色手段,这才引出后面的一系列故事。
二是通过性服务来"公关"领导成为常见的经营手段。这种手段其实早在十几年前就因赖昌星的"红楼"被曝光而广为人知,时隔多年后不仅未被有效遏制,反而愈演愈烈。性贿赂是否入罪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重要。只要执政党党纪中对官员的婚外性行为有所规制,纪委便可以据此展开调查,而调查的结果往往是按照现行刑法就足以将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就有明确规定,"包养情妇(夫)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只要这一条得到认真执行,无数贪官便会落马。
三是爆料人透露,雷政富向市委领导"坦诚"后,非但没有受到惩处,反而由公安机关查办了胆敢太岁头上动土的建筑商。这个情节的政法寓意十分重要,它揭示了公职与公权的私有化:某些地方党政一把手全面掌控本地干部任免,下级官员基本上是上级官员的家丁、打手乃至皮条客。能够得到一把手的欢心,再大的事儿也不是事儿。此处运行的不仅不是国家法律,也不是党的纪律,甚至不是潜规则,而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黑道规矩。这种格局下,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倒成了为官员私利服务的附属品,政府存在的合理性与正当性无疑会受到质疑。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非以货真价实的民主制度来落实"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宪法规定不可。
中国每天约160人死于交通事故
12月2日是中国第一个交通安全日,当局方面的统计显示,每年发生21万起道路交通事故,6万多人死亡。
《土地管理法》修订能起多大作用
上周三,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并将提请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但是,外界担心,如果目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没有根本性变化,针对专门法的再次修订无助于解决中国征地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
中国现行的《土地管理法》是1986年颁布的,2008年前经历了三次修改。前三次修订进一步明确了征地制度的内涵,都强调的是对土地用途的严格管制。但并未解决征地范围过大、补偿标准低、地方政府征地权限过大等问题,更未解决农村集体土地和城市土地的产权问题,这些问题搅在一起,给了地方政府枉法的巨大空间,导致征地过程中大量显失公平的事件,并不断爆发征地冲突。
2008年,中国政府决定对《土地管理法》进行第四次修订,并在当年将土地管理法的第四次修订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
第四次修订显然在提高征地补偿的标准、进一步解决征地过程中的公平公正问题以及清晰的产权界定方面被寄予厚望。目前,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基本可以确定写进修订后的法律,但是,一些深层次问题,比如征地过程中的利益分配机制、地方政府的权力过大以及土地产权问题可能仍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变;而如果征地冲突的这些制度性原因仍然存在,则此次修法仍只是局部的修修补补,难以避免土地非法流失、社会矛盾加剧。
业内早注意到,现行《土地管理法》的条款实质上是刺激地方政府征地冲动的,比如该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土地有偿使用费用30%上交中央财政、70%留给地方政府。这正是这些年各级地方政府征地冲动的制度原因和财政原因。
而现行《土地管理法》第二条又给予了地方政府以强大的征地权力。该条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但法律对于"公共利益"的界定过于模糊,这无疑给了征地操作者们巨大的权力空间和法律解释空间。早在2003年,国土资源部联合调研组撰写的《征地目的及征地范围专题调研报告》中就指出:"我国土地征收的目的已远远超出公共利益范围,而且,国家动用征地权来满足城市化用地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已为政策法规所承认,这种现象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土地法学家们认为,从国家宏观治理的角度来看, 作为"善法"的征地制度必须实现以下三大目标: 一、保护耕地, 提高土地利用率;二、促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三、保障公平,社会稳定。
过去26年,中国《土地管理法》虽然促进了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但高速发展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是以牺牲土地利用率和牺牲社会公平正义为代价的,尤其是近年来不断加剧的征地冲突。虽经多次修订法律,却并未解决权力界定、利益分配以及社会正义问题。
原因何在?因为征地制度的基础是土地制度。中国的现行土地制度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地私有制度逐步被废除,不论是农村土地还是城市土地都被收归国家和集体所有,国家对土地分配拥有绝对的权力。而在建国初期,土地是被作为生产资料由国家"无偿"分配给农民的,而城市用地很长一段时期内是通过无偿征用或者划拨方式进行的。
新中国的土地制度虽然让所有农民都无偿获得了土地使用权,也以低成本支撑了中国建国初期的工业化,但也造成了一个最直接的恶果,即政府征地变得很容易。已故经济学家杨小凯对此曾有过清晰的分析,并指出了这一制度的深刻结果:既然土地是在国家政权的力量下无偿分配的,当国家需要时,也可以较低的代价征收和征用。土地改革从根本上动摇了中国人对财产权的信心,也破坏了公民政治权利的财产权基础。
如此土地制度之下,任何公民或者法人只对土地拥有使用权或者经营权,土地的所有权集中在国家手中,国家随时以界定模糊不清的所谓"公共利益"轻易剥夺走公民的土地,随意压低土地征收的价格。而1994年左右逐步确立起来的财政分权体制又造成地方政府大规模征地卖地的激励动机,各地政府借发展之名行夺地之实。近些年的事实说明,地方政府成为征地过程中的最大获利方。而且,大部分地方政府都依靠卖地支撑运转。几年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就显示,土地出让金、房地产相关税收占地方预算的40%,而土地出让金净收入在一些地方政府的预算外收入中甚至达到了60%以上。
中央政府虽然不断对《土地管理法》做出修订,并且出台了《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也不断出台宏观调控措施,甚至在1997 年还宣布全面冻结非农建设占地一年,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或者更多时候因利益俘获等原因,导致中央政府不可能有效约束地方政府的违规征地行为。
日益严重的征地乱象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经济、社会与政治问题,征地制度也引起越来越多的批评与质疑,征地制度改革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此次修订《土地管理法》显然是形势所迫的直接反应之一。
但如上所述,征地制度的背后是土地制度,而土地制度背后是更深层次的社会制度与政治制度,土地制度以及土地制度背后的社会、政治制度如果不能够有所进步,针对专门法律的修修改改不可能解决深层次问题。
当然,短期内奢望土地私有化以及更进一步的政治制度变革并不现实,但是,在目前的形势之下,中央政府与立法者完全可以实质性推动征地制度改革,使其跳出计划经济时代的窠臼与框架,更具市场化色彩。而具体的制度设计也可以界定清楚到底何为"公共利益",尽可能使"公共利益"成为法兰克福学派大师哈贝马斯所说的所有理性的个人通过公开的讨论所形成的共识。
具体制度设计也可以限制地方政府与商业集团这些"利益独享者",缓和地方政府征地冲动;并优先保障被征地者的长期利益,使他们不再被挡在巨大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之外。
长期来看,中国征地制度的改革仍需依托土地制度的改革,否则征地制度只有死路一条。而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土地的使用者与土地的所有者的割裂状态,重构"公民政治权利的财产权基础"。当然,二者角色在统一过程中,应该出台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以防止弱势群体再次被剥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