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经纬
10-01-13
叙利亚内战长期化 50吨铀下落不明
据英国《金融时报》8日报道,估计叙利亚为开发核武储存的铀下落不明。美国和中东的核专家们说,这些铀至少达到50吨,虽然未浓缩,但可制造5枚核武器。
该报说,叙利亚总统巴沙尔曾在叙利亚中部沙漠艾尔-奇巴在北韩的帮助下建核反应堆,这种情况更增加人们的忧虑。韩国政府相关人士认为,叙利亚政府可能秘密转移了这些铀,伊朗可能要掌握这些铀。
理查德森代表团敦促朝鲜更加开放
正在朝鲜访问的美国新墨西哥州前州长理查德森9日说,他的代表团敦促平壤持更加开放的态度。
曾担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的理查德森还说,他们劝说朝鲜向其公民开放互联网,并允许更多人拥有手机。
代表团访问了平壤图书馆和金日成大学,并同学生进行了交谈。
他们还参观了朝鲜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情况,其中包括一名学生使用谷歌搜索引擎搜索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情况。
据当地官员介绍,朝鲜大学的老师和学生需要使用互联网时必须先获得批准,并要在申请表上详细填写需要搜寻的题目。
理查德森说,美国代表团还敦促朝鲜暂时停止其核试验活动。
此外,他们还要求平壤当局以更加公平及人道的方式对待被关押在朝鲜的美国公民。
联合国或将在一两周内就对朝制裁达成协议
韩国一位政府官员9日表示,联合国安理会正在加紧完成对朝制裁措施的相关讨论。安理会尽量要在1月中得出结论。
他说,预计在未来一周或两周内积极举行非正式会议。
美国助理国务卿坎贝尔15日访韩
据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维多利亚·纽兰9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和国务院当天发表的声明,美国负责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库特·坎贝尔定于本月14-17日访问韩国和日本。与坎贝尔同行的还有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亚洲事务的高级助理Daniel Russel和国防部负责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事务的部长助理Mark Lippert。坎贝尔一行将于15日抵达首尔,16日赴东京。
据悉,坎贝尔在访韩期间将会见朴槿惠,讨论有关韩美同盟、安全合作、朝鲜和朝核问题等内容。
日菲外长同意加强海上安全合作
日本外相岸田文雄10日与菲律宾外长德尔罗萨里奥举行会谈,双方就加强海上安全领域合作达成一致。岸田还表示,将向菲政府提供总计约540亿日元的贷款用于完善当地基础设施。
森喜朗称"归还三岛"亦是解决日俄领土问题选项之一
日本前首相森喜朗9日晚就北方领土问题表示,归还四岛中除择捉岛外的国后、齿舞及色丹三岛也是解决问题的选项之一。关于主持人出示的北方四岛地图,森喜朗称"如果单纯地划出界限,这是最好的方案"。
森喜朗强调,2001年日俄签署《伊尔库茨克声明》重申了1956年《日苏共同宣言》中齿舞与色丹两岛要在两国签署和平条约后归还日方这一条款的有效性,应遵循该声明解决领土争端。
森喜朗计划2月作为首相安倍晋三的特使访俄。《伊尔库茨克声明》是森喜朗任首相期间与普京签署的。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将于下周访华
应中国学术团体邀请,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将于15至18日访问北京等地。在日中关系因尖阁诸岛(钓鱼岛)问题而恶化的背景下,他希望与中国政要举行会谈,以帮助改善两国关系。
鸠山提出,希望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等人会谈。若会谈实现,他将与中方就两国战略互惠关系重要性及其担任首相期间提出的"东亚共同体构想"等交换意见。
鸠山方面表示"将以个人身份访问",但有意见认为,在首相安倍晋三正准备修复两国关系的情况下,此行可能会给中方带去错误信息。
共同社专访前众院议长河野洋平:日本的"尖阁外交"很拙劣
问:如何看待日中关系因尖阁诸岛(钓鱼岛)问题而陷入紧张、日本人对华感情恶化?
答:这是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严峻的情况。40年前,日中双方的政治家通过艰苦努力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包括1978年就缔结和平友好条约进行谈判时,中国核心领导层决定把尖阁问题先放一放,交给"下一代的智慧"来解决。日方应该是接受了此事,但并未将谈判的详细经过充分告知国民。"下一代的智慧"也一直没有产生,认为(有效控制的)现状是理所当然的,把问题想得太天真。我认为存在这个间接原因。
问:如何看待前首相野田佳彦去年9月与胡锦涛会谈后,翌日就决定将尖阁诸岛国有化?
答:野田似乎是认为由国家进行稳定管理比由东京都管理更好,但中方理解的是,在下一届会产生怎样的政权尚不清楚的情况下,国有化才是问题所在。倘若真的认为还是国有化较好,至少野田应该通过会谈的机会竭力说明意图。或许是即便那样也没能获得理解吧,但进行这种方式的沟通才是首脑外交。不采取这种方式,而是"没得商量"般地进行国有化,这在外交上很拙劣。
问:安倍政权下,日中关系会如何发展?
答:我并不悲观。因为安倍上次在就任首相后不久就访华构筑"战略互惠关系",有改善在小泉时代降温的日中关系这一成绩。取得中方的信任首先是很重要的。不能太早、太过唐突地评价日中关系。唐突的预测和论调会产生错综复杂的负面影响,应该小心、慎重、冷静地推进。此外还有必要加深与日韩相比尚浅的日中民间交流。不改变尖阁的现状最为重要。(公务员常驻尖阁等)不能做。
问:如何看待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明确提出"中国不谋求霸权"?
答:我2011年9月在北京社会科学院的研讨会上谈及了中国的海洋战略被周边国家理解为威胁,呼吁"中国应该频繁表示不会谋求霸权"。就像孙中山曾在神户发表那场著名演讲时呼吁日本摒弃西方的"霸道"弘扬东方的"王道"那样,这是中方一直以来向日方呼吁的。谈及这点是因为,我认为现在应该由中方来说。当时社会科学院的反应是,应该让美国也这么表示。我只见过习近平两三次,是在他就任前。印象中,他是一个善于倾听的谨慎、温厚之人。
问:日本与亚洲各国之间还存在慰安妇问题等历史认识问题。安倍也曾谈及要修改"河野谈话"。
答:关于历史事实,应该作为事实承认。
问:有关日美同盟,自民党表达了将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的想法。
答:如果允许行使的话,那么就会变为,日本不仅将在发生紧迫事态时应战,而且一旦同盟国开始战争,日本也将参与其中,宪法的大原则将会改变。我是反对的。如果无论如何都有必要的话,那么应该先提起议案,在获得国民赞成后再行定论。
美国新国家安全团队倡导战略转向
奥巴马选择的新的国家安全团队极不认同美国军队插手世界各地事务的方式。总统的此番选择,似乎终止了过去四年白宫局势研究室里许多政府内部的辩论,至少目前似乎如此。
奥巴马虽未直接说明,但是他支持副总统拜登的观点。这种观点的争论大多仅限于白宫内部,认为在世界各地谨慎低调地行事和适度的海外军事行动符合当前的地缘政治局势。问题是,这种行事方式是否适用于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即制止伊朗核项目和处理面临崩溃风险的叙利亚的问题。
奥巴马于2009年增兵阿富汗,在国务卿希拉里及前国防部长盖茨的支持下进行了那场赌博行动。进入第二任期,促使奥巴马那么做的强硬派人物和鹰派的声音都已不在。敦促奥巴马延长在阿富汗驻军时间的彼得雷乌斯也已离开中央情报局。
新的国家安全团队中将有两名越战老兵,参议员约翰·克里及查克·哈格尔。他们身上都带着奥巴马少年时代结束的战争的伤疤。团队中还有奥巴马的首席反恐顾问布伦南。布伦南协助设计了"轻足迹"战略,即只要有可能,美国就只通过无人机、网络攻击或特种作战部队行动进行干预。他们都是这些低成本、低美军伤亡的战略战术的倡导者,都反对派出成千上万美军去重建他国秩序,认为这种行为是浪费,并且不明智。
新团队如果真的掌握了国家安全政策的权柄,他们的轻足迹战略是不是够份量将得到检验。
政治学家迈克尔·曼德尔鲍姆说,"首先的两个问题将是削减国防预算及对抗伊朗。然后还有叙利亚等问题,它将考验我们能否在没有地面部队的情况下控制危险的局面。而且,除非出现重大变化,我们不会派出地面部队。"
哈格尔一直对与德黑兰进行军事冲突的危险直言不讳。盖茨及其继任者帕内塔曾在奥巴马的第一任期内多次表达过同样的担忧,但是哈格尔的观点比奥巴马的更加激进。总统逐渐对"高压外交政策"表示赞同,他于去年3月告诉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我在担任总统期间曾多次阐明,在必要时刻,我会毫不犹豫地动用武力来保护美国和美国的利益。"
但是,哈格尔反对对伊朗进行单边制裁,并表示,威胁伊朗只会失去开展对话的可能性。
"高压外交的关键是,你试图影响的那一方相信,你不是虚张声势,会说到做到,"罗斯说,"总统的意思很明确,但从有些部门发出来的信息,有时不那么统一口径。"很多高压外交中的威胁就是罗斯设计的。
克里还面临着另一项挑战:如果开始对话,那么应该与伊朗进行何种程度的直接外交斡旋。克林顿几乎总是把这个问题交给别人处理。克里在参议院的一个盟友提到了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他说,"我猜想,你将会看到约翰·克里亲自去处理这个问题,因为他知道另一种可能性是什么。"
布伦南在伊朗问题上,也有自己的难题:他将会继承CIA遏制伊朗核项目的计划,他在白宫工作期间曾负责过该计划的部分监管工作。该计划的核心是"奥运会"式的,即通过复杂的方式,对纳坦兹铀浓缩设施施用一种网络武器。伊朗大部分的核燃料都是在这里生产的。然而,布伦南的关注点将放在库姆地区一个深藏地下的工厂上,伊朗正在这里制造最接近导弹级别的燃料。而且,正如布伦南开始发表讲话为美国使用无人机进行辩护一样,他也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他解释美国是如何使用攻击性网络武器的。而美国还从未承认拥有这种武器。
然而,轻足迹外交政策所面临的最大考验也许是叙利亚。正是在叙利亚问题上,伊拉克战争及更早的越南战争的阴影对政策的讨论造成了最大影响。虽然奥巴马2011年曾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满怀激情地解释美国为何应该对利比亚进行干涉,但政府尚未认真考虑对叙利亚采取同样的措施。据联合国估计,叙利亚已有6万人死亡。
克里、布伦南和拜登都认为,美国根本无法进入叙利亚,即便能够进入,也将无法全身而退。
"但总统也说过,阿萨德必须下台,"曼德尔鲍姆在提到叙利亚领导人阿萨德时指出,"而且我们担心,如果阿萨德真的下台,是否将会出现另一个由塔利班统治的阿富汗。这里的困境就是,除非投入地面部队,否则你就没有控制事态的希望。而总统曾明确表示我们不会这么做。"
这个问题,与延缓伊朗的核项目进程,以及消灭基地组织在马里的据点一样,都可能会成为作为CIA局长的布伦南的责任。这是因为,尽管人们一直在探讨情报机关的去军事化——减少情报机关在袭击中所起的作用,让它重新回到窃取机密和分析情报的工作上——但毕竟,奥巴马最喜欢的军事策略,还是快速、保密、速战速决。
奥巴马计划提名白宫幕僚长担任财长
选择由卢来接替盖特纳表明奥巴马准备在第二个任期内积极追求其经济政策目标。卢的提名最早可能于周四公布。
提名卢担任财长的举措还显示出,奥巴马倾向于从一个相当紧密的顾问圈子中选人来扮演重要角色。就在本周,奥巴马刚刚提名另外一位白宫幕僚布伦南担任中央情报局局长,并且似乎可能会让另外一名圈内人士接替卢担任白宫幕僚长。
这样的倾向产生的奥巴马团队不像过去一些政府那样存在严重内斗和分裂,但也引发了批评,有人指责总统周围的团队过于保守狭隘,不听取外部建议。
《新京报》"谈话"后发环球评论
《新京报》9日刊登宣传部指令刊登的《环球时报》社评,比中央要求的"规定动作"晚了24小时。
路透社报道说,该报纸遭到中宣部点名,要求其必须转发《环球时报》批评《南方周末》事件的一篇评论。
8日晚,中国各社交网站纷纷传出《新京报》由于不屈服宣传部门要其刊登《环球时报》社评的指令,社长戴自更向北京宣传官员口头提出辞职的消息。
中国多家有影响的报纸被中宣部点名要求在1月8日的报纸转发《环球时报》批评《南方周末》的评论。
但是北京的《新京报》和长沙的《潇湘晨报》均拒绝合作,两份报纸都没有在当天的报纸上转发有关文章。
有新京报记者在网络披露,北京市委宣传部的副部长亲自到《新京报》办公室督阵,要求新京报在星期三的报纸上转发《环球》社评。双方僵持到深夜,期间戴自更提出口头辞职。
《新京报》总编办公室主任星期三表示,戴自更社长没有辞职,网络上有关爆料并不属实。
《新京报》周二晚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昨晚八点半左右,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严力强到我们报社,在四楼的会议室,找人谈话聊天,那时候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这是跟《环球时报》的社论有关系。
后来,到了11点半多,我们领导说,我们今天要快点签版,争取在12点半前签完,迟到一分钟,都有可能变成耻辱。当时我们还不明白这话什么意思。
这时,四楼会议室里的北京市委宣传部领导还没走,我们报社的高层领导们都在跟他们开会,他们在交涉关于是否刊登《环球时报》社论的事情。
宣传部的领导态度很明确,9号一定要登这个社论。我们报纸和《潇湘晨报》是被点名必须要登的。
这个会谈持续了很久,至少两个多小时。我们的记者编辑签版了之后,都在远处看着,透过会议室的玻璃门关注事情的发展。
我们听说严力强代表的是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鲁炜,而鲁炜受到的是更高层次领导的压力。当时我们新京报主要领导的意见是不登,所以情况很剑拔弩张。
我们听说戴社长和王跃春总编都表示,如果登了,他们就辞职。
12点多的时候,一线的采编人员听说了消息之后都纷纷从家里回到报社,关注事情的发展。
其实昨天大家都很高兴很骄傲我们的领导决定不登(《环球时报》的社论)。我们以为,只要再坚持几个小时,这事情就过去了。
但事实上,我们后来感觉到,压力真的非常大,据说领导在等消息。他们的条件是,不管发多大,哪怕只是一坨,也要发。
戴社长和其他领导看到我们的记者编辑都从家里赶过来了,就把我们叫到一个会议室里,他问我们的意见。大家都说反对刊登。我们也讨论了,如果不登,对报纸和我们来说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我们报纸有可能就不能出了,据了解情况的同事说,上面是做得出这样的事情的。大家听到这里,都沉默了。 (开始啜泣)
到了1点半的时候,版被送到印刷厂去了,但印刷厂被通知要暂停印刷。
我不认为这是妥协,我们做了我们能做的 。(哭泣)
至于戴社长是否已辞职的问题,我个人无法代表戴社长,但他和王总编在跟我们谈话的时候都谈到了辞职的事情,而且根据另外一个参会的高层,戴社长和王总编都在宣传领导面前口头说过要辞职的话。但接下来,报纸的高层究竟怎么变动,我们现在谁都不知道。
我们一直在会议室外面关注,可以看到领导们的脸色都很阴暗,现场气氛非常紧张。
我们为什么不登这个《环球时报》评论的原因是,这个所谓的评论根本不符合逻辑,不符合良心,也不符合我们新京报一贯的风格。
本来《南方周末》的事情其实跟我们报纸没有太大关系,就因为我们拒绝刊登这个评论《南方周末》事件的评论文章,我们就要如此蒙难,我们真的无法理解。新京报每天接受的禁令、检查和打压难道还不够多么? 现在看来,他们弄死一个报社就跟弄死一只蚂蚁那么简单。
中国新闻审查引发新反弹
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反抗行为已蔓延至第二家报纸,公众对政府的高压审查制度日益不满。
《新京报》一度拒绝审查者的请求,不愿转载一篇批评广东《南方周末》反抗审查的宣传社评。
与此同时,广东居民在《南方周末》报社大楼前举行的示威周三进入第三天,尽管该报编辑人员和中共官员已在前晚达成协议,结束了一场部分罢工,协议内容包括某些审查措施将被放宽的保证。
这场运动迫使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将在3月成为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在上任仅一个多月后就进入危机管理状态。
习近平在11月上任之际,中国各界日益响亮地呼吁重启在过去10年期间停滞的政治改革。经过一场漫长权斗产生的新领导层,被视为相对保守。
一些示威者周三表示,他们相信政治领导层的意见有分歧,而习近平需要公众支持以推动改革。但是,对立的毛左抗议者也宣称其支持习近平,并谴责党内潜在的政改支持者是叛徒。
港媒:南周事件或曝"两派暗斗"
《南方周末》新年献辞被广东省委宣传部撤换修改一事持续发酵之际,香港主要报章9日纷纷报道事件发展,并对真相表示关注。
《苹果日报》称,由保守派主掌的宣传系统抹黑打算用"改革"做包装的中共第五代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事件或成为十八大后中共改革派与保守派的"第一击暗斗"。
报道引述北京政治学者吴稼祥表示,中共在这起事件表现两种互相矛盾的处理手法,实为"有两个中央在运作"。
吴稼祥说:"现在是刘云山与刘奇葆掌管的宣传部门在给习近平惹麻烦。"
《明报》的评论则指出,《南周》事件令人不明白之处在于十八大以后,中国氛围朝着宽松方向发展,反而被誉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广东省却"刮起冷风"。
社评称,中国三大官媒《人民日报》、新华社及中央电视台近期均改变报喜不报忧的形象,更显得《南周》事件的奇特一面。
《信报》评论同样认为,《南方周末》事件令人瞠目结舌,事实真相仍有待进一步揭发。
《明报》社评称,传媒属性本来就与当权者处于对立面,而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南周》事件肯定不会是传媒人与当权者碰撞的最后一次。
该篇题为"《南方周末》掀波澜,突显传媒体制须改革"的评论称,以中国的发展来说,传媒改革事在必行,这起事件只是暴露了政革的迫切性。
评论说,《南周》事件实际上是考验习近平班子,特别是新任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处理复杂事件的折冲樽俎技巧和能力。
《信报》评论表示,近日中国发生的各种事件,有最保守的一面,也有极为开放的一面,一时令人难以判断习近平的真正面目。
评论员指出,目前的阶段只是一个模糊过渡期。
评论认为,待各部门和各省市的一把手领会习近平的精神以后,各种不符合其思路的做法才能纠正,"届时才能看到真正的习近平时代的开始"。
中国收紧上市前审查
中国监管机构采取进一步措施,缓解因排队上市的企业数量积压而对中国股市造成的压力。
当地媒体昨日报道,申请国内上市的中国企业必须接受其承销商严格检查年度业绩,以杜绝财务舞弊。
报道称,中国证监会将组建15个工作组,审查数十份业绩报告。这些报告将于3月底提交。
近900家中国企业申请了首次公开发行,造成积压,为市场前景蒙上了阴影,因为融资额将超过市场上可获得的投资资金。自去年10月监管者尝试通过限制上市来提振市场信心以来,IPO市场基本被关闭。证监会通过强制承销商和审计师更加严格地审查上市申请,实际上能够缩短排队行列。预计在3月底审查完成之前,IPO活动将暂停。
银行业消息来源称:"此举旨在打击申请上市的企业伪造财务报告,虚报利润。"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证监会希望更多的国内外机构投资者参与被认为以散户投资者为主的市场。
中国酝酿开放电信市场竞争
中国开启了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移动通信市场、开放竞争的可能性,监管部门正就大型国有控股运营商是否应被允许向其它集团出售一部分频谱征求意见。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本周表示,对于是否允许三大运营商开始转售频谱,用于与之竞争的电信服务,其正在征求意见。
按用户数量计算,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移动市场,该市场目前被三个集团瓜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
工信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此举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的一部分,可能成为更大范围放开的第一步。工信部表示,公开征求意见的截止日期是2月6日。
若试点方案得到落实,民营企业将获准购买频谱,然后用自己的品牌向消费者提供服务。中国多数手机用户仍在使用以语音服务为主的2G网络,尽管3G服务(能够实现互联网接入等数据服务)的用户正在快速增长。中国仍未发放超高速的4G宽带网络的商业牌照,目前美国和欧洲一些市场正在展开4G网络及服务。
然而,尚不清楚新进入者要运营移动服务,还需要作出什么基础设施投资?抑或大型运营商的物理网络基础设施也将放开让第三方使用?若没有这样的资源,推出任何成规模的电信服务将是困难的。
即便如此,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表示,此举似乎是电信市场解冻的开端,他表示,迄今该市场一直受到政府控制。
预计,此项试点不会对外资企业开放,外资目前只能收购中国企业的少数股份。
此举出台之际,中国政府正采取步骤更加严密地监控互联网通信。
日本:新金融危机震源?
日本已经连续20年政府开支庞大而经济增长停滞,如果以债务占GDP的比例衡量,日本政府已经成为比美国政府更严重的负债者。美国有能力作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国而维持下去,因为"世界货币"美元是由美国财政部印刷的。
对日本来说,对日元的管理也是一个关键因素。但目前为止,对日元资产的主要需求仍主要来自日本人自身。日本之所以能举借超过其经济产出一倍多的债务,唯一的原因是,日本的家庭与企业储蓄者乐于买入和持有日本政府担保的日元证券。在日元债券几乎零利率的情况下,日本储蓄者依然不断买入政府债券,许多观察者对此感到恐怕没有别的解释,只能归因于日本人标志性的爱国主义。但真正最重要的原因是,日本政府债券的购买者确实有对正实际收益的预期,而这一预期的前提是,对日本物价持续下降的预期。
那么,当日本物价开始从通缩转为通胀的时候,日本储蓄者会如何做呢?在这种情况下,债券的实际价值会开始缩水。如果利率仍保持在接近于零的水平,随着通胀率的上升,单靠政府呼吁爱国主义将是不够的。日本债券投资者会要求正实际收益,这将导致中长期利率上升。这时假如日本央行又通过提升利率来对抗通胀(这是它应该做的),短期债券的收益率也将上升。
在通货膨胀上升的情况下,不管日本官方利率是不是上升,日本债券价格将下降,而日本金融机构所持有的巨大金额的日元债券(占日元债券持有的大部分)的价值将会下滑。由于这些核心资产的贬值,许多日本金融机构迫于偿债压力,将会通过抛售其持有的其他流动性强的外国资产来弥补损失,首当其冲的将是美国政府债券,而日本人持有的美国国债高达1.1万亿美元(将近美国公共债务总额的10%)。如果日本爆发金融偿债危机,将很有可能导致美国利率上升,美国债券价格下跌,而此时美国经济复苏又在经受着"财政悬崖"问题的威胁,欧洲也在继续艰难地应付着自身的债务难题和银行业困境。全球抵押贷款利率将会上升。这时日本政府可能会出手干预,对金融业进行资产重组,其手段则是增加日本央行的货币供应。但日本金融机构的规模与全球影响力将扩大这场危机的影响,使其成为一场可以和2008年美国金融崩溃相提并论的重大事件。如果日本发生大规模金融危机,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亚洲国家将影响巨大。
因此,展望2013年,一个重大问题是:日本新首相会成功地把日本的通缩转变为通胀吗?如果他成功了,一场大型的金融危机也许会爆发。如果这个情况发生,日本将再一次证明它作为一个小国而影响整个世界的惊人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