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经纬
31-12-12
以色列与埃及放松对加沙的封锁
以色列和埃及周末放松了对加沙地带的封锁,允许哈马斯控制区域获得对经济至关重要的建筑材料。这是各方不断兑现11月份停火协议中所作承诺的一个迹象。
以色列周日允许10辆运载砂石的卡车进入加沙地带,这是2007年哈马斯(Hamas)控制该地带以来的首次。
埃及周六允许用于特定道路项目的建筑材料通过其拉法边境,自2005年以来尚属首次。
朝鲜就重启政府间磋商询问日方意向
消息人士30日透露,朝鲜日前询问日方是否有意重启日朝政府间磋商。由于朝鲜12月发射远程弹道导弹,该磋商遭到延期。有意见认为,朝方此举旨在通过在绑架问题上软化姿态来动摇安倍政府的对朝强硬态度。日方暂时不打算表态,以摸清朝方意图。日本政府相关人士对此提出警示,称"朝鲜有可能以新一轮导弹试验、第三次核试验等反复发出挑衅,真正意图无法推测"。
日俄首脑同意森喜朗明年2月访俄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日前与俄罗斯总统普京方面就明年2月派前首相森喜朗访俄会晤普京达成一致。森喜朗实际上将作为首相特使访俄并带去安倍的亲笔信。安倍有意于明年亲自访俄并实现日俄首脑会谈,此次派遣森喜朗旨在为之铺路。
安倍执政下的日中关系走向尚不明朗
安倍晋三执政后接手了上届政府留下的改善因尖阁诸岛(钓鱼岛)问题恶化的日中关系这一难题。虽然安倍力争通过强化日美关系打破日中关系僵局,但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国新领导层尚处于权力交接期,因此难以采取灵活的应对措施。
安倍在众院竞选纲领中主张派公务员常驻尖阁诸岛以加强有效控制,并相继提出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修改宪法等刺激中国的主张。安倍内阁中还包括曾计划登陆尖阁诸岛的总务相新藤义孝等被认为对华态度强硬的议员。
安倍外交将在矛盾中起步
安倍政府最重视的是对中战略。政府消息人士指出,日本把日美同盟定位为"在与日益崛起的中国交锋时,获得不分胜负以上成果的有效方法之一"。如果提高亚太地区的日美军事存在,那么中国也会改变霸权主义态度,不得不从其声称拥有主权的尖阁诸岛(钓鱼岛)收手。这是日本政府消息人士描绘的剧本。
18日,安倍在与奥巴马的电话会谈中表示:"日本也希望尽到责任,使得(美国同中国的)力量平衡不会崩溃。"该发言也可以被认为安倍表明决心力争允许行使现行宪法解释所禁止的集体自卫权,以此作为强化日美同盟的"王牌"。
新任防卫相小野寺五典已下令修改民主党政府制定的"防卫计划大纲"。对于规定自卫队和美军合作方式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再度修改事宜,日本政府加速了相关动向,并力争模仿美国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NSC)以确立由官邸主导的危机管理机制。
韩国已出现反对日本新政府声音。《韩国日报》引用安倍和副首相麻生太郎过去有关历史认识问题的发言,称新政府内"全是胡话制造机"。中国也对日本的"右倾化"深为担忧。
为此,安倍需在明年夏季参院选举胜利、政权稳定前谨慎行事。
对有效控制竹岛(独岛)的韩方,新政府的策略则更加灵活。关于岛根县定为"竹岛日"的2月22日,自民党竞选纲领中原本提出将由政府在当天主办纪念仪式,而此事已被"搁置"。官房长官菅义伟也就如何对待承认日军与随军慰安妇问题有关的1993年官房长官河野洋平讲话表示,将"不使其变为外交问题"。对存在绑架、核武器及导弹问题的朝鲜,日方目前则将努力预测对方的行动。
如果新政府长期保持上述姿态,则很可能失去期待"主张型外交"的国内保守势力支持。
安倍阐述外交路线 欲构筑对中国包围网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9日接受《读卖新闻》采访时,就自己的外交路线表示:"基本理念是,将与有着自由、民主主义和人权等共同价值观的国家加强合作,并在亚洲推广这一价值观。"
这意味着,日本将与有着自由民主价值观的国家加强合作,以牵制中国。安倍晋三表示,将在美日同盟的基础上,加强和澳大利亚的安全合作,行使集体自卫权也是选项之一。
安倍晋三强调说,将加强和越南的关系。越南和中国存在领土纠纷。安倍晋三说:"在开展东亚外交的问题上,希望和像越南一样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构建信赖关系。"安倍晋三17日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电话会谈后,28日又和俄罗斯、英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的国家领导人进行了电话会谈。不过,其中不包括韩国和中国。
《读卖新闻》报道说:"安倍晋三进行电话会谈的对象大都是中国的周边国家。其意图在于,加强和上述国家的合作,对中国施压。"
陆克文:中日关系前景堪忧
澳大利亚国会议员、前总理陆克文表示,日本对华态度日趋强硬,这对两国乃至地区的和平会带来危险。
他说,研究中日关系是他从业生涯的主线,"我从未见过双边关系会如此之差"。
"根据我对日本国内政治的了解,对自民党和安倍晋三的了解,我对日本对华态度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这对未来的影响深感担忧。"
他说:"该地区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缺乏任何的缓解紧张的机制,从安全层面讲,这一地区非常脆弱。"
他说,在奥巴马赢得美国总统连任后,在中共产生新的领导层后,现在是双方该采取行动的时候了,防止危机恶化。
社科院报告:日中进入高度不稳定期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年度报告,称尖阁诸岛(钓鱼岛)争端"实际上是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一个必然结果",两国关系进入"高度不稳定期",并指出中国已做好"持久战"的思想准备,目前正密切关注安倍政权的举动。
社科院《亚太地区发展报告(2013)》指出,中国的发展令周边各国心存警戒与不安,平衡各方力量的区域调整迫在眉睫,论述了目前所处的安全保障格局。
报告称"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二十年'后,国内政治的右翼势力迅速抬头。他们将美国重返亚太看成实施'钓鱼岛国有化'的天赐良机"。无论政治或是经济方面,直至新的平衡力量形成为止日中两国间争端的长期化将不可避免,日中关系进入"高度不稳定期"。
中国外交部门相关人士分析称,"日本的钓鱼岛国有化这一做法,破坏了原来'把争议暂时搁置'的平衡局面",他还进一步指出,"对中国来说,政治上无法选择退回从前,除了摸索新的格局别无他法"。
中国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张志军在本月28日说,"应该通过对话谈判寻找妥善解决和管控争议的办法"。这表明中方想要寻求一种机制,避免诸如在尖阁诸岛周边发生两国船只及飞机间发生冲突,导致军事行动的事态。但中国智库某负责人认为,前提是"安倍晋三首相不要采取令事态进一步升级的行动"。
该干部打比方说,"这就像在下围棋,如果日本使对立升级的话,(中国)有应对的准备",暗示中国有挑战日本强化尖阁诸岛实际控制权的行动计划。
针对安倍政权暗示将重新讨论"河野谈话"一事,中国表示反对。"河野谈话"对原日军从军慰安妇问题进行了谢罪和反省。因为尖阁诸岛问题与原日军侵略问题被联系在了一起,今后,围绕历史问题,安倍首相及其阁僚的言行有可能成为尖阁诸岛争端的新导火索。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的高洪副所长表示,"即使钓鱼岛问题无法回归原有状态,但是应该回到日中关系需着眼两国间长远利益这一原点上来。日中两国到底能否寻找到新的平衡点,如今正站在十字路口上"。
中国修订法律关注老龄化问题
中国政府采取新措施要求成年子女探望父母、允许老年人通过法律诉讼争取更好照顾。此举是对老年人群体不断膨胀的问题表露出越来越强烈的担忧。
上周五颁布的现行老年人法律修正案措辞模糊,可能很难执行。但在更宽泛的意义上,这些修正案体现了中国国内正在进行的一场讨论。讨论内容包括经济迅速变迁过程中社会习俗的瓦解,人口的快速老龄化,以及中国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上周五通过的修正案要求各级政府采取进一步措施为老年人谋取福利。这些修正案要求各级政府为老龄贫困人口提供服务,并要求经济规划、城市设计等各方面都照顾到老年人的情况。
人大还明确了个人的责任。规定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修订后的法律说:"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新法还说,如果监护人未履行监护责任或者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被侵害人或者其代理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新法要求子女赡养年迈父母,同时也规定老年人可以指定监护人。
新法没有提到子女应以多久一次的频率看望父母,也没有规定子女应当提供什么样的基本照料,这使法律诉讼的效力成为未知数。
中国的老龄人口正不断增长。去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9.1%,而2010年的这一比例为7%。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30多年前中国为控制人口增长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一胎政策还使许多独生子女不得不赡养两位老人。
还有中国的农民工问题。中国农民工的数量达2.52亿,大约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这些农民工为了到城市打工离开农村老家,来到离家很远的东南部沿海大城市或其他地方,许多老年人因此与子女分隔两地。
"八成国人不认为中国是世界强国"
调查显示,民众看好中美关系,但对中日关系悲观。
《环球时报》的一项民意调查说,80%的受访者不认为中国是世界强国。
调查还显示,46%的人认为美国重返亚太,并在战略上遏制中国,但同时有52.8%的人看好中美关系的发展。
近70%的人将中日围绕钓鱼岛主权的争端列为本年度最大国际事件,且对中日关系前景普遍不看好,仅有24%的受访者认为会好转。
调查说,38%的人对中国周边环境感到放心,58.3%的受访者认为南海的领土争端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重大影响因素。
大约81%的受访人表示中国未来发展的国际环境有利,不过也有57%人认为在这一过程中会遇到更多困难。
57%的人表示中国是他们的"青睐国家",美国是第二受欢迎的国家,同时也是出国的首选国。
要做铁道部生意国企也得要行贿
被视为是前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嫡系人马的中铁集装箱运输集团原董事长罗金保,日前因涉嫌受贿及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接受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中级法院一审,根据控方指称,罗金保涉嫌受贿4700万元,当中一半的行贿数额,竟来自铁路系统内的国企,包括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所属10个单位。
谁向罗金保行贿
汇丰12月份中国制造业PMI51.5
汇丰控股周一公布,12月份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终值为51.5,11月该指数终值为50.5。
汇丰控股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在声明中表示,未来数月该向好势头有望随着基建项目建设全面开工和房地产市场企稳而得以延续。尽管外需难改颓势,但鉴于决策层重申今后仍将保持稳增长政策的连续性,我们认为这将支持明年经济温和复苏,实现同比8.6%的增长。
日本政府拟选货币宽松支持者出任央行行长
日本政府即将开始考虑央行行长白川方明的继任者人选。对主张采取大刀阔斧的货币宽松政策以摆脱通货紧缩的首相安倍晋三而言,央行行长是左右其政策能否落实的重要人物。白川方明及山口广秀、西村清彦两位副行长分别将于明年4月8日和3月19日任期届满。任命央行正副行长需获国会批准,预计政府将于2月中旬前后向国会提交换届人事方案。
欧元明年走势主要取决于央行政策
分析师和投资者们表示,欧洲的黯淡经济前景可能拖累欧元2013年的表现,但欧洲央行及其他央行的政策才是欧元走势的主要影响因素。
预计工业化国家的央行将继续努力刺激经济增长。在努力应对经济放缓之际,欧洲央行将再度降息,甚至有可能实施负利率,从而将对欧元的走势产生影响。
欧洲央行还有可能启动其旨在降低欧元区高负债国融资成本的债券购买计划。
启动债券购买计划和降息都能起到推低欧元汇率的作用。不过,采取刺激措施的绝不止欧洲央行一家。目前主要央行正竞相刺激经济,扶持本国出口商。
美国将加强与欧盟经济合作
2013年,欧盟和美国将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或者至少朝着这一目标展开严肃的谈判。之前,双方曾有多次机会签订协定,结果却因棘手的监管或补贴问题而未能成行。但明年的情况将有所不同,从经济上讲,此事的紧迫性将会加大,从政治上讲,此事遇到的障碍将会减少。欧盟和美国都迫切需要加快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基本上已经用光了,而财政政策将会收紧。如今只剩下贸易了,也就是通过取消关税(更重要的是取消许可证制和反倾销措施等非关税壁垒)来扩大市场。
奥巴马政府积极向西方宣扬《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并在东方提出美欧签订贸易协定的前景。
美国似乎终于认识到,欧洲的经济影响力是一项战略资产。希拉里•克林顿在11月底的一场讲话中表示,"美国不是在将重心从欧洲转向亚洲,而是在与欧洲一起将重心转向亚洲"。欧盟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最大的贸易与投资伙伴,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打造真正的跨大西洋市场,能够强化跨大西洋政治与军事联盟,并有助于美欧协调针对亚洲各国的政策)。它还在大西洋盆地创造出一组新的可能性,改善与非洲及南美的关系,促进相关各方间的贸易与投资。最后要说的是,在美国能源出口实现增长后,欧盟可能成为美能源出口的重要出口市场之一。
对于陷入困境、眼睛只盯着紧缩和政治斗争的欧盟各国领导人来说,对美贸易额扩大以及签订新的跨大西洋长期协定产生的象征意义,可能成为挽救他们政治命运的"救生索"。这将使得他们能够向欧盟消费者以及至少一部分生产者提供某些新的东西。此外它可表明,美国将长期押宝于欧盟——正如其1958年以来一直做的那样。与此同时它肯定还意味着,美国长期押宝于欧元区的存续和真正扩张。这一切意味着,如果欧洲各国政府打算树立政治意愿、直面曾使早先美欧达成贸易协定的努力陷于停滞的农业游说组织和其他游说组织,现在正是时机。
英国应对这些进展予以特别的关注。如果美国和欧盟能够达成协定、建立共同市场,英国退出欧盟的成本就会大幅上升。英国将再次变成一个岛屿型经济体,而且这次将隔绝于大西洋两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