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经纬
17-12-12
自民党赢得日本大选
周日,日本自民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压倒性胜利,权力再次回归到这个保守党派手中。
自民党承诺重振衰退的经济并以强硬姿态回应态度日趋强硬的中国。安倍晋三(Shinzo Abe)是日本最直言不讳的民族主义分子之一。
很多日本人认为周日的选举削弱了日本的变革意愿,或者说是向反华右翼的一次倾斜,同时又是对目前执政的民主党的一次有力驳斥,后者曾凭借全面修整战后日本僵硬秩序的大胆承诺赶走自民党,但却因未能兑现承诺而让选民失望不已。
"他们厌倦了民主党三年来的无能统治,"安倍晋三周日对记者称。
在手握重权的众议院,自民党赢得了已确定的400个议席当中的266席,取得了压倒性的领先地位。日本公共广播公司NHK预计,自民党可望赢得480个议席中的超过300个席位,这一结果几乎与2009年的大选结果相当,当时民主党赢得了308个议席。在已确定的席位中,民主党仅获44席,不得不与由大阪明星市长发起的新党日本维新会一起竭力竞争远远落后于榜首的第二名位置。
首相野田佳彦(Yoshihiko Noda)保住了自己在东京郊外千叶县的席位,但却还是因这次失败而辞去了自民党党魁一职。
"在政府更替三年零四个月后,我们没能满足民众的希望,"野田佳彦对记者说。
宣布胜利的时候,安倍晋三迅速承诺要通过一个大规模支出法案,并称自己的紧要任务是刺激衰退的经济、结束通胀。他还承诺要帮助日本陷入困境的出口行业,手段包括采取更强势的措施来让日元贬值,使日本产品在海外更廉价。
安倍晋三承诺要快速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后者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
他还说,他将改善和美国的关系。日本的第一位民主党首相鸠山由纪夫(Yukio Hatoyama)曾因美国在冲绳的空军基地问题和美国政府发生冲突,由此导致两国关系趋紧。此外,自民党对核能持支持态度,可能会终结民主党于2030年之前关闭日本大部分核电站的计划。
最大的输家之一是日本的未来党,自去年福岛核事故之后,反核浪潮让该党趁势而起,于上月末组建成党,然而,在人们担忧电力短缺可能损害日本已然萎靡的经济的背景下,该党黯然落败。早期计票显示,未来党只赢得了7个席位。
表现最好的新政党是日本维新会,该党在今年9月创立,创始人是强势的大阪市长桥下彻(Toru Hashimoto)。该党承诺组建有决断力的领导层,给予地方更大的自治权,创立美国式的联邦,在吸引年轻选民上有很大的希望。然而,在与走极端民族主义路线的石原慎太郎(Shintaro Ishihara)联合之后,桥下彻的政党似乎失去了部分上升势头,因为许多年轻的选民都将石原慎太郎视为反动分子。
最近的民调显示,选民对安倍晋三的支持有限。在采访当中,一些选民说,他们最大的担忧不是他的强硬派立场,而是他会不会马上辞职,就像他上一次担任首相时所做的那样。当时是2007年,自民党在上议院选举中落败之后,他很快就以肠道疾病为由辞职。
分析人士说,自民党获胜的另一个原因是,在农村地区,他们的拉票机制依然强大。由于日本在选区划分上的不均衡,相较于东京这样的城市地区在议会占有的席位,农村地区在议会所占席位高得不成比例。为了赢得这些选民,自民党承诺恢复对公共工程的投入,传统上,该党一直通过给农村地区提供大量建筑工作来收买那些地区的选民。
公明党议席大幅增加 欲重振日本避免右倾
公明党本届推出的小选区竞选人9人全部当选,所获议席大幅增加,达30个。干事长井上义久宣称"已经做好以掌握政权的方式重振日本的充分准备"。代理干事长齐藤铁夫则表示"公明党将负责把握方向盘,避免日本右倾化"。
关于自民党主张的修宪、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修改《日银法》等两党间存在的分歧,公明党将着眼明年夏季的参院选举,以是非分明的态度加以应对,坚持自身特色。
日本近3届大选均现一党独大的"雪崩"现象
日本自民党和公明党在众院选举中获得压倒性胜利,反映出现行小选区和比例代表并立制容易导致一边倒的特性。自民党在小选区的得票率为43%左右,300个议席中得到237个,占79%。"非自民党票"分散至民主党和第三极势力,继2005年和2009年之后连续3次大选出现由一党大获全胜的"雪崩"现象。但正如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对胜利原因的分析所言,"是选民在对3年间民主党招致的混乱和停滞说不",因此不能由此断定民意对自民党的支持已经达到议席差所反映的程度。
2009年上届选举时,凭借这个小选区制度实现政权更迭的也不是其他政党,正是民主党自己。当时民主党在小选区的得票率为47%,所获议席达221个,占总数的74%。当时自民党的得票率为39%,获64个议席,占总数的21%。
与此相反,2005年众院选举时自民党在小选区得票率为48%,获219个议席,占总数的73%。民主党得票率为36%,获52个议席,占总数的17%,可谓每届大选风水轮流转。
"胜过头了。下一次就危险了。在无法持续当选的选举制度下,政治便无法保持稳定。"刚刚当选的自民党新人在喜悦的同时,也担心在下届选举中遭遇翻盘。
安倍晋三当选日本首相
NHK称,自民党在下院480个席位中赢得了至少293个席位,这样自民党与规模较小的盟友公明党共同确保了超过三分之二的超级多数,这使自民党即便在其不占多数席位的上院反对下,仍能推动议会通过立法。
通过终结上院的有效否决权,自民党及其盟友的超级多数地位使得该党及其党魁安倍晋三有机会迅速兑现竞选诺言,以大幅增加公共工程支出来推动经济增长,并促使日本央行采取更为激进的货币宽松政策以遏制通缩。
安倍晋三的当选也表明,日本将在正处于紧张状态的对华领土争端以及日韩关于日本二战史的摩擦中采取更强硬的立场。
日本自民党赢得众议院选举 政策可能转变
安倍晋三承诺采取新的更为激进的货币政策,并加大政府在公共项目上的支出以拉动增长。他还说在要领土争端中对中国采取更为强硬的立场。
周日下午新华社发表了一篇评论,警告说安倍晋三的政策将恶化日本同邻国的关系,甚至加大这一地区的政治和军事风险。
周日晚上选举结束后,安倍晋三接受电视采访时说,过去三年日本在外交上失败,经济上一片混乱。我们从危机中起步,我们必须摆脱这种状态。
周日的众议院选举和上一次大选形成鲜明对比,当时日本民主党凭借一份雄心勃勃的计划赢得选举。这份计划旨在遏制官僚主义,让日本的外交政策不再仅以美国为中心,加强日本同中国的关系。
安倍晋三领导的自民党大获全胜并非选民拥戴以前的领导人,而更多的是疲惫的日本选民得出结论,认为日本民主党短暂的实验已经失败,而自民党至少有执政治国的经验。外界认为,波折重重的日本民主党政府对去年日本海啸和福岛核事故等一系列事件的反应处理不当。
周日夜间接受多家电视媒体采访时,安倍晋三谦虚地承认了这一点。他说,与其说是自民党重新获得民众信任,不如说是民众对民主党三年执政期间的混乱说"不";民众将使我们经受一场严酷考验,看我们能否满足他们希望,看自民党是否已经真正改变。
对美国很多官员来说,安倍晋三在具体政策之外可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恐怕便是长期握住权柄,从而使东京在地区风云变幻之际成为一个更加可靠的伙伴。当了四年日本驻美大使、上个月退休的藤崎一郎说,日本应当努力实现政治稳定,使美国对亚太地区存在一个好盟友感到放心;这些年来,因为政策和领导人的变更,我们在这方面做得不够。
安倍晋三掌权正值日本处于病痛和焦虑之中。政府上周一在选前发布的数据确认日本经济已经连续两个季度萎缩(通常状况下,这便被视为经济已经开始衰退),很多经济学家预计本季度同样萎缩。两天过后,朝鲜发射的火箭飞过日本领土。再过一天,中国政府一架飞机进入日本控制、中国也称是其领土的岛屿的空域。
面对这一错综复杂的形势,安倍晋三给日本的政策立场带来了重大不确定性,其中既存在风险,也可能存在回报。
选前民调显示,经济是到目前为止日本选民最为关心的问题。周日晚上安倍晋三多次表示,他的首要任务是实现经济复苏,克服通货紧缩。通货紧缩被认为是造成日本经济长期萎靡不振的根源。在这一方面,安倍晋三承诺推行更为激进的货币政策以结束通货紧缩。这一政策已经给金融市场注入了乐观情绪。但在部分批评者看来,安倍晋三的这一政策转向幅度过大,可能损及日本央行的独立性。如果投资者据此得出结论说日本政界人士在控制该国的货币供应量,那么这一做法最终可能伤害日本股市和债市。安倍晋三已经表示,他上任后首先采取的措施之一将是要求日本央行大幅上调通胀目标,要明显高于该行当前设定的宽松目标。他还要求日本央行的政策目标同时兼顾促进就业和稳定物价。如果日本央行不配合,安倍晋三威胁说会试图通过国会对1998年制定的一项赋予日本央行独立地位的法案进行修改。
安倍晋三掌权之际,日本同其最重要的两个邻国──中国和韩国的紧张关系日渐升级。日本国内外的很多人士担心,安倍晋三在国防和外交事务上所持的鹰派观点只会助长仇恨并进一步孤立日本。安倍晋三在准备竞选期间规划了种种方案,企图壮大日本蛰伏已久的武装势力,并撤回过去20年来日本政府因战时犯下的罪行而向邻国做出的道歉。他同时希望向一系列无人居住的小岛派驻政府官员,而这些小岛则处于尚在持续的中日领土争端的核心位置。此举可能激起北京的强烈反应。安倍晋三是日本一个声名显赫的政治家族的后裔。
但安倍晋三此前的执政经历表明,他上任后的执政风格可能同竞选期间承诺的完全不同。上一次出任日本首相之前,他也曾誓言要对中国采取更为强硬的立场。但上任后他令人意外地出访了北京。在此前多年因他的前任而产生的种种争论之后,安倍晋三此举在当时改善了中日双边关系。
安倍晋三获胜后说,我无意恶化日中关系,但我们应该有不同的选择。
至于日美关系,安倍晋三周日说,恢复美国对美日同盟的信赖是我上任后的重中之重。在日本民主党执政初期,美日关系并不稳固。民主党首任首相曾试图借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冲绳岛南部驻军一事解除美日之间存在已久的一项协议。安倍晋三说,他上任后的首次海外出访将是到华盛顿,或许最快下个月就能成行。
安倍当选日首相 或否定反省历史三大谈话
日本自民党在众议院选举中获胜后,安倍晋三内阁最快将于26日正式上台。安倍晋三一向主张推行极右政策,包括进行上次担任首相期间(2006年至2007年)未能实现的参拜靖国神社等,这可能会使韩、中、日关系掀起波澜。神户大学教授木村干预测称:"由于担心中国采取经济报复措施,所以极有可能对韩国采取强硬的外交手段。"
1.废除《河野谈话》等反省历史的三大谈话
安倍晋三一向主张日军强征慰安妇是无稽之谈。他在拉票活动中表示,要成立专家会议修订承认强征慰安妇的《河野谈话》(1993年)。他还说过要修订为日本侵略战争道歉的《村山谈话》(1995年)和要求在教科书表述中考虑邻国情绪的《宫泽谈话》(1982年)。
2.独岛事件三主角或进入内阁
去年8月为主张独岛主权企图进入韩国但遭到拒绝的议员新藤义孝、稻田朋美、佐藤正久能否进入安倍内阁将成为韩日关系的试金石。去年10月成立的"影子内阁(shadow cabinet,预备内阁)"中,他们三人榜上有名,分别为经济产业大臣、法务大臣、防卫副大臣。东京的一位外交消息人士表示:"如果他们真的进入内阁,韩日关系将再次陷入僵局。"
3.2月22日"独岛日"
安倍晋三发表竞选纲领时表示,要将岛根县每年2月22日举行的"竹岛(日本对独岛的称呼)日"活动升格为中央政府活动。如果安倍晋三真敢落实这一方案或亲自出席该活动,新政府明年上台的韩国也将采取措施予以抗衡,两国关系可能会面临最恶劣的局面。世宗研究所日本中心主任陈昌洙表示:"美国总是强调韩美日三国合作,因此,重视美日同盟的安倍晋三可能不会在执政初期就刺激韩国。"
4.日本警察驻扎钓鱼岛
中国飞机13日现身钓鱼岛,目前正大力推进钓鱼岛纷争化战略。面对中国的一系列措施,如果安倍晋三按照其竞选纲领提出的在钓鱼岛驻扎警察,两国之间发生局部武力冲突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5.参拜靖国神社
安倍晋三曾表示"担任首相期间未能参拜靖国神社十分遗憾",因此他很有可能会参拜供奉战犯的靖国神社。中国对参拜靖国神社一事尤为敏感。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曾导致中日首脑会谈未能举行。
6.行使集体自卫权和修改宪法
安倍晋三打算在明年2月提交给国会的预算编制案中扩大国防费用规模。根据增幅多少可能会引发东北亚军备竞赛。另外,行使集体自卫权不需要修改宪法,所以可能会在早期实行。
明年2月22日"竹岛日"将是韩日关系的最大难关
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58岁)的"政权口号"发生了这样的变化。但是深入思考就会发现,与其说是美丽的国家,不如说是让人畏惧的国家,新国家这一说法更是陈腔滥调。修改"和平宪法"、打造"能够进行战争的国家"的草草含糊承诺和6年前没什么不同,反而把当时没能实现的更加具体化了。
最令人担忧的是修改《和平宪法》。"能够进行战争的日本"的登场可能彻底改变东北亚的力量格局。
安倍提出了六年前有关修宪3阶段的承诺,分别是"制定《国民投票法》→提议修宪案→制定新宪法"。安倍上任仅8个月后就开始马不停蹄地推进规定"改宪之路"的国民投票法(在国民投票中如果得到过半数的有效投票修宪就成立),但是其后来因为健康问题突然辞去首相,2、3阶段承诺以失败告终。最近安倍反复提及大声呼吁的"对我来说还有尚未实现的东西"就是指的这个意思。
能否进入到第2、3阶段取决于明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结果。虽然自民党在此次议会选举中联合公明党获得了3分之2以上的议席,但参议院中仍是民主党占多数议席。
专家们表示:"如果一方获胜,那么下一届选举时日本选民一定会把票投给另一方,最近10年日本选民们的这种特别的牵制心理很值得关注。"日本选民相信安倍并把票投给了他,但是一旦安倍不遵守承诺并接连失策,选民们也会毫不犹豫地转向另一方。
但是这反过来也会带来让安倍束缚在"强硬承诺"的"副作用"。 即,很有可能不会在意被国际社会孤立,而高喊"无条件前进"。
安倍的一位亲信表示:"虽然安倍在2006年上任后坚持不参拜靖国神社等'现实主义路线',做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变,但是2007年参议院选举中的惨败使安倍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经验,因此至少在明年参议院选举到来之前安倍会彻底贯彻当初的主张,避免听到'违反承诺'的言论。"
预计在外交方面安倍会暂时偏重美国。相对而言,与韩国、中国的紧张局势只会升级。因为安倍在有关钓鱼岛问题提出了设立负责历史·学术调查研究的专门机构、派遣公务员常驻钓鱼岛 、慰安妇问题等方面提出了"展开确切的反证和反论"等口号。
明年2月22日将会成为韩日关系的分水岭。安倍晋三公开承诺"要把岛根县的活动'竹岛(独岛的日本名称)日(2月22日)'升格为'政府活动'"。这是右翼势力的愿望。但当天正是韩国新总统就任仪式(2月25日)的三天前。不论安倍是否亲自出席,一旦把县级活动提升为"政府活动"来处理,就等于是向韩国新政权提出了宣战。届时韩日之间的对立会达到极限,慰安妇问题的解决等两国间的各种悬案也会发生变化。
中国释放强烈经济改革信号
中国新一代领导人释放出了迄今为止最强烈的经济改革信号──他们的首要经济任务是调整经济结构,以便使经济更多地依靠内需,减少对出口和资本密集型国有企业投资的依赖,即便这样做会削弱短期经济增长。
在上周末高层官员召开的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后发布的公告中,北京的领导层说,希望推动进口,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便扩大内需。公告说,中国需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旨在评估中国面临的经济和国际挑战。
首要经济任务之一──城镇化。会议公告说,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农村转移人口在城市工作获得的收入远比在家乡多,可以有更多的钱用于消费。
中国政府最高机构国务院目前讨论通过了一项土地改革方案。根据该方案,土地被地方政府征收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农民将获得更高的补偿。这类补偿将使农民更容易转移到城市。中国人口城镇化率去年达到了50%以上。
会议公告的发布适逢习近平最近考察了广东省之后。习近平此行令人回想起1992年当时的领导人邓小平再次推出经济改革时进行的"南巡"。那之前的改革在1989年天安门事件后因强硬派的阻挠而陷入停滞。眼下再次强调改革必将令人期待,新一代领导人将推进习近平和李克强的前任们曾经说过但未实现的经济改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对未来一年中国面临的国内外问题直言不讳。公告说,中国的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
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不想重复2009年的大规模刺激性投入。那一轮投入是中国在国际贸易萎缩之际避开经济衰退的原因之一。在国有银行贷款大幅增加的支持下,它最后引起楼市泡沫,并形成一波现在已经开始到期的不良贷款。
国务院声明说,要继续坚持旨在控制房价的限制贷款等措施"不动摇"。
声明中提到"发挥进口对结构调整的支持作用,促进国际收支趋向平衡",但没有提到打算怎样来实现这一点。有一个办法将是提高人民币兑换欧元、美元的汇率,使中国从最大两个贸易伙伴进口的产品的人民币价格更加低廉。
美国仍在敦促中国提高人民币汇率。最近的一次会晤,是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布伦纳德上周飞往北京会见中国高层。
国务院声明还重申北京过去的话说,它将努力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但具体什么意思并不清楚。有一种可能性是降息;上一次降息是在2012年7月份。另一种可能性是北京按照它已在某些城市试点的方案,用其他类型的企业税种取代增值税。此举的作用是降低服务型企业的税务负担,而服务型企业正是北京在实现经济再平衡过程中努力促进的一个方面。
中国新一届领导人面临的挑战
11月15日,习近平首次向中国人民发表了讲话。
习近平在电视直播讲话中向中国人民宣告:"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新一届领导班子必须"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
习近平表示,中共必须"下大气力"来避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他强调,必须打击党内和政府中猖獗的腐败和受贿现象,改善社会服务,加强环境保护。
过去10年,中国经济增长迅猛,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居第二,同时保持了很低的通胀率和友好的国际环境——至少从北京的角度来看是如此。
多数中国学者和政府官员认为,习近平及新一任政府恐怕将与曾推动中国前行的如此强大的力量无缘。部分原因在于,胡锦涛在任期间,尽管经历了数个世纪以来可能最伟大的经济繁荣时期,但中国政府没有认真地尝试启动经济和政治改革,否则可能已经把中国送上了更有持续性的发展道路。
为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命令国有银行向经济注入天量低息贷款,以支撑疲弱的经济增长,结果导致信贷严重扩张。经济学家担心,这些信贷最终将无法完全收回。
由于过度使用水和煤炭等资源,公然无视环保法规,中国现在无疑是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地方,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示威和骚乱的共同诱因。
经济学家逐渐达成一项共识:中国实行了30多年的出口导向、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若要保持经济增长,必须实施重大改革。
中国社会科学院(CASS)经济研究员张斌表示:"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达到极限,所以我们必须把注意力转向发展核心服务行业。"
张斌表示,新一届政府的当务之急将是完善社会服务。
"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政府基本缺位,(规范社会服务的)法律法规存在缺陷。政府必须在食品安全、科学、教育、医疗保健以及解决住房问题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软件'不到位。"
中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但基本社会服务却不完善,胡锦涛在执政期间至少尝试解决这一悖论,但在更基础的政治改革领域,他们根本不曾尝试改变现状。
在生活日益富足、见识日益广博之后,公众要求政府提高透明度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中共基本上一方面加强压制,另一方面实行短期政策,从而保持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
近年来,国内安全预算(包括用于警察、秘密警察、法院和武警方面的经费)已经超过了官方军费预算。中国在压制内部威胁的支出超过了抵御外敌的经费。
清华大学政治学教授吴强表示:"未来10年,中国政府的最大危机将是合法性危机。中共会在党内实施民主,还是会被外部力量推翻?这是中共面临的最大问题。"
有些分析人士、甚至政府官员都认为,习近平有心、可能也有足够的权威在未来数年推动全方位政治改革,但目前基本没有看到支持这一推测的确凿证据。
习近平在就职演说中强调必须提高人民收入,完善社会服务,改善生活水平,从而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幸福的生活,但他没有提到在决定谁来执政、如何执政的问题上赋予人民更大的话语权。在这段简短的讲话中,习近平也没有直接提及这样一个问题:在中国似乎日益强硬、甚至让诸多邻国感到威胁之际,他将如何应对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
习近平确实反复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必须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对于长期接受民主主义教条以及外敌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屈辱"历史的说教的中国民众,习近的这种措辞极大地迎合了他们的胃口。不过,很多中国学者认为,北京的外交政策工具可谓一团糟,必须彻底重新调整。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峰表示:"以南中国海为例,我们可以看到,石油企业、海事监管部门甚至还有军方,都向中国在该区域的外交政策施加影响。未来10年中国最大的挑战将是,政府能否协调好国内众多利益集团,制定出更加行之有效的外交政策。"
全世界应该希望习近平率领其团队走好这段旅程,实施必要的政治、经济和外交政策改革,以解决他们所面临的一连串难题。
全国政协副主席呼吁裁减国企让市场更具竞争性
在今年两会期间呼吁国有企业应该退出大陆房地产行业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15日更近一步要求国家大幅裁减国企的数目,并要求国有企业的政府代表干部不要介入国企的日常操作。
他说,国企应该退出那些私人企业愿意而且有能力竞争的市场,而应该留守若干涉及国家安全,或私人企业不愿意进入的市场。
北京中央自90年代开始就对一些生产力低、债台高筑的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或合并或大幅裁员,并引入现代的股份制。由于这些国企向银行借贷方面,而且又有国家合约的照顾,很快就壮大起来,特别在2008年的金融海啸时中央所拨出的4万亿元人民币刺激经济方案,当中大部分用来作基建用。
黄孟复说,目前国企的发展模式问题很大,如果现在还不进行调整,中国将被逼在5至10年来对国企进行第二次改革。他又建议,国有企业的政府代表干部不要介入国企的日常操作,只需对宏观的战略方向提出指导就可。
黄孟复今年3月出席两会时,接受南方都市报的访问,当时在访问中他表示,国有企业应该逐步从包括房地产行业在内的竞争性行业退出去,"十二五"期间国家应向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大步推进,他相信「经济最终的发展还是要靠民间的力量」,而且「国有企业退出去,(房地产行业)里面的问题就会简单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