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经纬
07-01-13
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提议举行全国和解会议
阿萨德于星期日罕见地发表公开讲话,再次呼吁以政治方式解决内战问题,并把反政府力量称为"恐怖分子"。
阿萨德说,他已经准备好召集一次全国和解会议,作为政治进程的组成部分,朝着举行选举和草拟新宪法的方向推进。但他表示,会谈将排除所有他所说的"背叛叙利亚"的人。
阿萨德说,叙利亚目前正在同"敌人"作战,并否认叙利亚正面临一场民众革命。
阿萨德将反政府武装武装称为力图分裂国家的"基地组织恐怖分子"。他要求西方和地区强国停止为反政府武装提供资金和武器。此外,阿萨德还把流亡的叙利亚反对派联盟称为"西方的傀儡"。
美国驳斥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和平提议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努兰德星期日说,阿萨德政权已经完全失去了执政合法性,他应该下台。
叙利亚的邻国土耳其,以及英国和欧盟都批评了阿萨德的讲话,重申他应该立即下台。
奥巴马拟提名哈格尔任美国防部长
奥巴马打算提名哈格尔Chuck Hagel担任国防部长。
哈格尔曾质疑针对伊朗的制裁和军事行动,还曾宣称"犹太人游说集团"恐吓美国国会。
许多民主党人也对哈格尔获得提名感到不快,因为他是一名共和党人。
来自右翼势力的批评尤为严厉,亲以色列的保守人士给他贴上了"近乎反犹太"的标签,并暗示他很可能做出大幅削减国防预算的危险行动。
奥巴马对哈格尔的支持可能使他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之间的关系继续紧张。哈格尔目前是总统情报顾问委员会的联席主席。
德国悄然恢复军力正常地位
安倍启动专家会议 落实"右倾"竞选纲领
《每日新闻》6日报道称,安倍政府将成立三个专家咨询会议,分别为修改禁止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宪法解释相关专家会议、有关历史认识的新首相谈话相关专家会议和成立日式国家安全委员会(NSC)相关专家会议。预计将最先成立日式国家安全委员会相关专家会议。该专家会议将对相关组织进行重组,使其在首相室主导下推进外交和安全政策。
《读卖新闻》6日报道称,安倍政府将于本月中旬成立修改教科书审定制度的"教育再生实行本部"。预计教育再生实行本部将负责落实安倍提出的从根本上改革教科书审定制度、废除在有关历史的表述中照顾邻国情绪的"近邻诸国条款"等竞选纲领。
美国政府反对安倍否定或取消反省历史的谈话的最重要原因是不能接受日本否定日军慰安妇这一普遍人权问题。其次也担心"通过加强韩美、美日同盟牵制中国"的亚洲战略出现问题。
日媒:美警告安倍慎重对待历史问题
据日本《经济新闻》6日报道, 针对日本政府试图修改涉及历史问题的"河野谈话"这一行为,美国奥巴马政府要求安倍内阁慎重考虑。美国政府警告说,"河野谈话"承认日军在二战期间强征慰安妇的事实并表示反省和道歉,日本现政府不应该强行修改谈话内容。
据悉,美国政府的保守派官员已于去年年末向日本政府表明了这一立场。有分析认为,修改谈话内容必将导致日本与韩、中等邻国关系的恶化,会对奥巴马政府提出的亚太地区安全战略造成不利影响。另有美国政府高层人士透露,如果安倍内阁执意修改谈话内容,美方将立即给予回应。
《纽约时报》3日发表社论说,安倍晋三企图否认战争罪行、减轻谢罪程度的行为势必激怒韩国、中国、菲律宾等在战时因日本的野蛮行径而遭受痛苦的国家,安倍首相可耻的冲动行为将威胁到各国在朝核问题等重大国际问题上的有效合作。
迫于美国等国际社会的压力,安倍首相收回了试图修改"河野谈话"和"村山谈话"的既定政策,表态称要发表历史新谈话,着眼未来,阐明日本新一任政府看待历史的相关立场。若安倍新谈话中涉及否认"河野谈话"和"村山谈话"的内容,必然会招致韩国、中国等周边国家乃至美国的谴责。
安倍访美时间调整至2月以后
首相安倍晋三1月下旬访美的计划实施困难,将重新开展调整,力争在2月以后成行。美国总统奥巴马21日将举行第二任期就职典礼,加之月底将发表国情咨文演说,难以为首脑会谈确保充分的时间。
出于加强日美同盟的观点,安倍一直希望选择美国作为首个外访地,去年12月与奥巴马的电话会议中,双方就今年1月安倍访美并举行首脑会谈达成了一致。
日本陆上自卫队空挺团将实施空降夺岛训练
据日本陆上自卫队第一空挺团干部6日透露,在每年1月于千叶县习志野演习场进行的公开空降训练中,该团将实施以收复敌占离岛为假想的训练。第一空挺团是日本唯一的伞降部队。今年的公开训练将于本月13日实施。
安倍欲重建官邸主导型外交 日中首脑会谈能否实现成焦点
为了重建日本民主党执政时摩擦不断扩大的对外关系,安倍晋三首相计划推行官邸主导型外交。在把美国作为就任首相后的首个出访国之后,安倍开始摸索访韩的可能性。能否与掌握东亚地区稳定之关键的中国重启首脑会谈将成为焦点。
外交消息人士认为,安倍政府将重新提出对华包围圈具体化构想。去年12月28日即安倍就任首相后第3天,他与6个国家的首脑进行了电话会谈。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电话会谈中,双方就日本前首相森喜朗2月访俄以及为实现安倍访俄做准备达成了共识。但是,要寻找与中国对话的突破口,通过与周边国家合作强化对华施压的做法能否奏效尚不得而知。
《南方周末》重压下分裂:高层妥协 采编酝酿罢工
《南方周末》新年献词遭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长庹震"篡改"引发的该报采编团队与宣传官僚的对抗事件6日晚间出现戏剧性的发展。广东宣传部重压之下,《南方周末》总编黄灿等人妥协,发微博为庹震解套,反而激起了《南方周末》全体编辑记者的怒火。中国1989年至今首次发生的媒体罢工似乎可能即将上演。
晚间21时20分许,《南方周末》在新浪微博的官方账号发出"澄清"声明:"致读者:本报1月3日新年特刊所刊发的新年献词,系本报编辑配合专题"追梦"撰写,特刊封面导言系本报一负责人草拟,网上有关传言不实。由于时间仓促,工作疏忽,文中存在差错,我们就此向广大读者致歉。"
这一"致读者"声明内容一反此前《南方周末》编辑部关于新年献词被删改事件的几次对外发言,引起外界的疑惑和关注,此后《南方周末》的员工纷纷发言否认、澄清和抗议。
网友们发现,就在这条微博发布的两分钟前,《南方周末》官方微博的编辑,新媒体部门的负责人吴蔚(风端)在其个人微博上做了预告和澄清。
风端说,"本人已向协助分管南方周末新媒体业务的总经理毛哲上交新浪微博账号@南方周末的密码,对此账号即将刚发布的声明以及今后所有内容,本人将不复任何责任。"
他的这条微博很快被删除。
1月5日,《南方周末》在总部召开编委扩大会议,对1月3日新年特刊事故进行内部调查。
会上,相关当事人就此事经过做了陈述,有多份录音为证。会上也形成了决议,报社主编黄灿等人承诺向上反映问题。在会后,报社官方微博管理人被要求上交账号密码,采编团队立即与报社集团领导谈判,连夜开会,第二天白天又多次交涉。
1月6日,南方报业两位负责人面见庹震部长,庹承诺不对参与抗议的采编人员"秋后算账",并将改善"新闻管理"。
就在十几分钟前,该报官方微博管理人吴蔚终于被迫交出了账号密码,发出了那条微博。
《南方周末》的评论部负责人李铁也证实了这一说法,他说,"昨晚本报召开了编委扩大会议,我全程参加,最后的决议是,必须有一个详尽的时间调查报告。我想如果大家能看到这个报告,会觉得今天本报官方微博发布的这条消息是片面而误导人的,它遮盖了真正的最重要的事实。"
前一天,新加坡的《联合早报》援引未具名广东省委人士称,庹震在1月3日不在广东,因此,并非直接下令删改版面的指使者。
《联合早报》该报道未署名,也没有明确点出关键信源,该官方匿名人士并不会因为该报道而被报复,不当的匿名使报道显著失衡,许多媒体人质疑,《联合早报》该报道有严重的利益嫌疑。
《南方周末》微博被最高管理层,如《南方周末》现任主编黄灿、总经理毛哲等人接管后,发出的内容与《联合早报》这一帮助庹解困的角度类似,似乎显示,该报高层与中低层的采编团队发生了严重分裂。
媒体人张鹭说,"宣传官员的最黑之处在于,每当事件到了一个小高潮以后,他们生怕事情不够大,总能以实际行动反向推动事件升级,变成一个更大的事件。如此循环,以至不可收拾。"
南周事件持续发酵
两岸三地近30位学者1月6日发出致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的联署公开信,要求广东省委书记就删改《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一事罢免宣传部长庹震的职务。
经济学家茅于轼1月6日证实,他是这封公开信的签署人之一。之前有签署人在新浪微博转发了这封公开信,但被删除。
大陆知识界人士章诒和、李承鹏、贺卫方等在公开信上签名。香港、台湾的签署人有前南周专栏作家梁文道、香港时事评论员蔡子强以及台湾政治大学公共行政学系教授江明修等。
南周经济部官微几乎在转发这封信的同时还贴出"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南方周末编辑部被改撤稿件共1034篇"的评论。公开信说,"两天前,我们发布公开信,呼吁彻查事故,两天过去了,事实并没有更加清晰,却有越来越多呼吁真相的人被禁言。"
南周经济几乎同时刊发南周编辑部未具日期的信息说"南方周末新年献词风波演变至今,有关当局继续粗暴干涉着南方周末的正常应对工作。"这条信息说,南周编辑部1月5日晚召开紧急编委扩大会议,准备"立即启动新年献词特刊事件调查组,形成权威的事件报告,呈送上级组织。"
美国之音记者截稿前再次登录南周经济新浪官微,发现该官微首页的红色字体的南方周末,已经改成了黑色字体,1月6日的内容已经全部被删除。之前推特有消息说,南周编辑开始罢工。
外媒评《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事件
《华盛顿邮报》1月5日的报道说,中国的新闻工作者周五对官方对《南方周末》新年献词的粗暴审查做出了愤怒回应。报道说,官方对中国的印刷媒体进行审查一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政府官员在不征询媒体编辑意见的情况下对一篇即将发表的文章事实上进行改写,这种做法即使按中国的标准来看,也会被认为是一种不同寻常的侵扰行为。
报道说,媒体专家们认为,新闻界人士要求广东省委宣传部长庹震辞职一事,发出了一个政府难以忽视的挑战。报道援引政治评论人士章立凡在其微博中的话说, 双方没有什么谈判的余地,这一事件将证明政治改革的方向。
《纽约时报》1月6日的报道说,《南方周末》事件引发的混乱正对中国新领导层有节制的政治项目构成初步挑战。报道说,这一混乱局面在有政治意识的中国人中引发了尤其强烈的反响,因为习近平在去年11月就任后选择了中国南方作为首次外出视察的地方。
报道说,中国现在之所以出现要求改革的强烈呼声,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习近平给人们燃起的希望。习近平呼吁切实落实宪法中规定的内容,他还命令官员们制止铺张浪费,并发起了反腐败运动,这些都为他赢得了赞誉,习近平的这些行动似乎已促使人们呼吁进行更大胆的改革。
香港《南华早报》1月7日的一篇博客文章说,《南方周末》的紧张局面继续升级,该报的新闻工作者与报纸的一些管理层人员要求就《南方周末》新年献词受到审查一事展开调查,并要求广东省委宣传部长庹震辞职。
文章说,上周日晚间,甚至一些中国主流媒体也在其微博上发表了措辞含混的声明,以支持《南方周末》记者和编辑们的行动。文章援引淘宝网7日凌晨在其官方微博上的一句话说: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此刻,燕子飞往南方。
习近平:道路就是党的生命
财政部研究员:中国今年财政赤字可能扩大
中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周日称,由于政府增加支出和税收改革措施将降低财政收入增长率,因此中国今年的财政赤字可能会扩大。
贾康表示,2013年预算赤字占GDP的比重可能将从2012年1.5%的目标升至2%左右。
中央政府一直在加大基建项目支出力度,以便为全球经济疲软之际的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此外,中国还呼吁缩小贫富差距,这意味着今年政府将扩大在各种社会服务项目上的支出。
国内经济和出口业给中国的企业发展造成阻力,政府还一直在努力减轻企业纳税负担。
中国央行官员提出利率市场化路线图
中国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财新《新世纪》周刊上撰文称,利率市场化的下一步可上调甚至取消部分银行存款利率上限。
中国央行一直在努力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希望给国内的金融机构松绑,并为由国家主导的银行体系引入更多竞争。
根据现行制度,中国央行为国内金融机构设定存贷款基准利率和浮动区间,银行自行调整的空间有限。这意味着银行无需用高息来争揽资金,使得国内存款利率一直较低。而银行则从较大的存贷息差中受益。
盛松成在周一发表的这篇文章中称,可以进一步扩大甚至放开中长期定期存款利率的上浮区间,然后再逐步扩大短期存款利率上浮空间,直至最终放开上浮限制。
中国央行于2004年取消了银行存款利率下限,同时允许贷款利率较基准利率下浮10%。
去年6月份,中国央行决定允许银行的存款利率较基准利率上浮10%,并允许贷款利率下浮20%。7月份,央行允许贷款利率下浮30%。
中国储户一直抱怨存款利率被人为地控制在低位,因而提高存款利率上限符合储户的利益。不过,下调贷款利率下限却可能最终压缩银行的利润空间。
由于中国实行外汇管制,中国央行在制定国内利率时不必考虑国际利率水平。但中国政府正在逐步放松外汇管制的力度,意味着针对国内利率的管制也需要放松。
盛松成说,持续的利率管制可能影响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并给外汇市场带来风险。
他指出,国际经验表明,中国应该继续协调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帐户的开放。
他还就中小金融机构发出风险预警,称因为利率管制放开后,这些机构往往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来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页岩资源正在改变全球能源版图
美国总统奥巴马去年9月称"有100年的页岩气可供开采",显示出"页岩革命"将惠及全美的美好前景。美国能源情报局预测称,2020年代初期美国的天然气产量将超过消费量,成为天然气出口国。
IEA去年预测称,美国将于2020年代中期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北美地区2030年前后的石油出口量将超过进口量。
美国前能源部副部长马丁断言说:"页岩气将彻底改变能源游戏。美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强的。"
"页岩革命"预计还将极大影响面临能源紧缺的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美国能源情报局称,中国可开采的页岩气储量达到约36万亿立方米。中国的储量大幅超过了美国的24万亿立方米,预计今后将加快开采。
另一方面,在近年依靠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上涨获得发展的俄罗斯,俄方担心这将导致其对欧洲影响力的下降和全球天然气价格的下跌。俄总统普京去年10月下令重新研究天然气政策以应对页岩气产量的急剧增加。
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源机构"高级研究员伊原贤指出:"对中国而言,国内蕴藏有大量页岩气的事实将成为其与俄罗斯谈判天然气进口价格的有力武器。"
国企改革最大的阻力来自权贵
在未来的中国改革进程中,围绕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的改革依然是整个改革进程中最为核心的部分。而国有企业能否进一步从一般竞争性领域中退出,将直接反应出改革决策者能在多大程度上支持市场化改革、扩大市场力量的决心。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对国企进行重新定位,以及重新界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的职能。
12月24日,国资委主任王勇在当天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发言称,2013年国资委将研究制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提出下一步改革的总体目标、基本路径、具体措施。
外界虽然注意到此次会议提出了深入推进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通过市场化方式退出等一些原则性表述,也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推动国有资本向重点行业和领域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向主业集中,以及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以及走出去步伐等具体意见,但是,一些深层次问题,如国企去行政化、国企具体的退出通道、放宽市场准入、破除央企垄断、国企高管薪酬制度、国企红利分配等问题仍未被清楚提上议事日程。
"2013年能否形成一个完善的清晰的国企改革一揽子计划,我并不看好。因为一来时间有限、问题复杂;二是目前国企改革面临的阻力巨大,阻力主要来自国企利益集团,这些强大的国有企业自身并无进一步改革的动力。"一位长期研究国有企业改革但不愿意具名的学者向笔者表示,"今天的国企们控制在一些权贵的手中,依靠权势和巨大的规模很容易影响政策,固化垄断,他们成为改革的最大阻力。"
《财经》杂志最近报道说,原计划在2012年12月底出台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将再度延期。主要原因在于一些条款遭到了央企的强烈反对。该杂志采访分管工资政策的人社部有关官员时获悉,人社部在向央企征求规范央企高管薪酬待遇政策的意见时,遭到了一些央企高管的强烈反对。
《财经》还报道称,对于大部分部委都赞同的,大幅提高国企红利上缴比例,并将其用于补充社会保障等民生开支资金缺口的政策,央企和国资委一时也难以接受。
在12月24日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主任王勇极力为央企高管们辩护称,上半年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约有三分之一央企主要负责人带头降薪,有些企业管理层降薪幅度达30%。
王勇的话随即招来舆论质疑,质疑者们称国资委为何不公布具体的降薪企业、具体的降薪央企负责人以及他们降薪前后的薪酬。
上述学者因此认为,关键还在于国务院要从更高层面上进行国企改革的制度设计,而非简单由国资委主导改革,更不能寄希望于把国企改革的设计交由国企自己完成。
但这种风险是存在的。王勇在12月24日的会议上就明确提出,中央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谋划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
批评者们认为,中国下一届政府若希望进一步推动国企改革,关键是要重塑国资委的职能定位,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等一些更为激进的观点主张索性撤销国资委,将央企真正推向市场。
国资委成立于2003年政府大换届时。当时成立国资委的目的,除了代行国有资本出资人管理国有资本、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之外,还有一大目标就是促进国有资本进一步从一般竞争性领域有序退出,把国有资本投资重点放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中国著名市场派经济学家吴敬琏根据中共全国代表大会和国务院的相关规定,认为国资委的职责主要是两方面,一是"调",即进一步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实现国家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二是"管",即在国家尚未退出的公司中管理国家股权,行使股东权力。但他研究了2003年到2008年的实际情况后,认为国资委在成立以后的国有企业改革在"调"的方面进展缓慢,在有些领域甚至出现了"国进民退"的趋势。国资委重点加强了对国有企业的"管",并逐渐强化了国企要做大做强、在重点行业产生影响力和控制力这些政策导向。
这一变化的原因复杂,有国资委天然扩权的冲动,也有随后逐渐强大起来的央企利益集团的绑架,而始于2004年的围绕国有资产流失和市场化改革的"第三次改革大争论"也是国企改革未按照预定设计进行下去的一大原因。
吴敬琏认为,那次大争论导致了国家最初设定的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目标受到干扰,也导致越来越多的经济资源注入到国有企业中,造成国企尤其是央企规模迅速膨胀。根据国资委公布的数据,2007年,央企资产总额是14.6万亿元,比2002年翻了一番,而到2011年,央企总资产更是达到28万亿元,又几乎翻了一番。而国资委在几年前公开的数据则进一步显示,中央企业垄断了全国几乎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垄断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服务,发电量占全国60%以上,生产的高附加值钢材约占全国60%,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占全国的82%,生产的水电设备占全国的70%。
过去几年来,市场派经济学家们已经注意到,国资委主导下的国企改革中几乎不再涉及国有资本退出的内容,取而代之的是国资委要求不断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国资委除了在央企公司治理和央企走出去上有些努力,在国企退出、国企分红等一些敏感领域始终未有大动作。在批评者看来,国资委已经蜕化为中国100多家央企的"母公司",其目标只有利益 。
今年是国资委成立10周年之际,对新一届政府来说,能否让这一国务院特设机构的职能回到初衷,能否撼动强大的央企利益集团,外界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