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经纬
02-01-13
美参议院报告"主张对朝鲜领土拥有领土权的中国,可能会阻止韩半岛统一"
12月31日,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发布题为《中国对韩半岛统一的影响》的报告书。该报告书称"中国主张对目前的朝鲜领土拥有领土权,中国正在扩大对朝鲜内部的经济影响力,这将会成为阻碍韩半岛统一的因素"。报告书还主张称"中国打算介入或者阻碍韩朝统一","中国以持有朝鲜境内资产以及确保域内稳定为由,将自己的做法正当化"。
报告称"围绕朝鲜问题美国与中国的利益可能会发生冲突","中国是韩半岛统一过程中的'变数'(wild card)"。
报告书称"韩中之间的国境纷争一直是历史悬案",同时还一并收录了由国会研究服务中心制作的包括与韩国·中国的领土权主张相关的资料。
韩国外交部称"实际上该报告书是由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卢格(Richard Lugar,共和党)议员室发表的一种'外交委报告书'","这是卢格议员为了能够让其他议员得以传阅而制作的一种议员参考资料,与议会的正式立场无关"。
韩称去年"脱北者"人数锐减近半
韩国统一部初步统计显示,2012年入境的朝鲜难民人数为1508名,仅为2011年的55.7%。
韩联社引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1年之间每年的朝鲜难民人数保持在2000人左右,2009年时则曾经增加至接近3000人。
韩国政府分析指出,被成为"脱北者"的朝鲜难民数量锐减是由于朝鲜前最高领导人金正日逝世后,朝鲜内部、朝中边境地区及中国境内均加强了打击力度。
安倍新年贺词强调重建一个强大的日本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日发表新年贺词称,安倍政权肩负的使命,是让全民团结一致重建一个强大的日本。安倍指出:"去年围绕日本的领土、领海、领空发生很多事件。为了坚决守护国民的生命和财产以及领土、领海、领空,将会适当地振兴管理与加强警戒国境离岛。"
另外,日本《产经新闻》1日报道说,日本政府已着手规划整合陆海空三自卫队防卫力的"统合防卫战略",特别是假设未来北韩和中国等发动进攻时的应对战略。
统合防卫战略的最大特征,就是设想假想敌发动进攻,陆海空自卫队整合运用武器、部署兵力以及树立作战计划。这实际上就是针对实战所制定的战略。
统合防卫战略虽然包括假设俄国、北韩入侵时的应对战略,但事实上针对的是中国。此外,其中还包括假设北韩进行弹道导弹攻击、北韩特种部队袭击核电站等时的应对战略。
《产经新闻》报道说,统合防卫战略还将包含假设中国入侵尖阁岛(钓鱼岛)、中国入侵尖阁岛及其周边岛屿、中国同时入侵尖阁群岛及台湾时的应对战略。
报道还说,日本政府为了常规监视中国海军在中国东海日益活跃的行动,正在研讨引入大型飞船或无人侦察机,同时推进部署海军陆战队。
日本政府曾于2010末通过内阁讨论,以冷战时期制定的《基础防卫战略》为中心,修订既有的防卫大纲,以防范中国和北韩入侵。《新防卫大纲》包含强调自卫队选择和集中的动态防卫战略。
同时,日本首相安倍当天与即将作为特使拜见韩国当选总统朴槿惠的前财务大臣额贺福志郎会面,并说:"两国都组建了新的政府,希望能保持良好的关系。"日本前财务大臣贺福志郎将于4日拜见韩国当选总统朴槿惠,转达安倍首相的亲笔信。
东盟领导人将推动在南中国海争端上达成共识
东南亚国家联盟任命了首位来自越南的秘书长。越南是与中国在南中国海有领土争端的四个东盟成员国之一。在过去一年里,东盟难以在南中国海问题上达成共识。如今,东盟由一位来自越南的官员领导,这将使有关争端保持在聚光灯下。不过,政治分析人士说,在寻求南中国海问题共识方面,越南人的领导风格也会更加谨慎和缄默。
澳大利亚国防学院的政治学教授塞耶说,东盟与中国之间的一段平静的外交是最可能、也是最需要的。
塞耶说,"目前不是大刀阔斧解决问题的时候,原因是中国方面的态度和领导层的替换,习近平尚未登上国家主席位置。所以在当前阶段不可向中国挑战并逼着中国把立场固定下来。而是要等待,熬过这段时期,然后再看东盟能够和北京新的领导人和新团队打交道。所以目前是低调处理南中国海问题的阶段,当然不是要搁置到一边。"
展望2013,马英九乐见美返亚太,台海永久和平
马英九还表示欢迎美国重返亚太,并希望东亚局势能够和平发展。他说:"在国际上我们一向珍惜与美国的长期友谊,所以乐见奥巴马总统当选连任后,立刻访问亚洲,并发挥维护东亚安全秩序的关键作用。中国大陆、日本和韩国陆续产生新领导人,我们期待未来各方共同合作,化解紧张情势,让东亚能回到经济合作的正轨。"
马英九表示台湾将重启与美国的"贸易与投资架构协定"(TIFA)协商,针对台湾所称的钓鱼台列屿则提出"东海和平倡议"。并且希望在巩固"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基础上,与习近平扩大加深交流,加速"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的后续协商,克要检讨修正"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取消当中某些限制与规定。
他并且说:"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两岸领导人都应该将确保台海永久和平当成首要之务。而两岸交流越制度化,两岸人民对彼此的认识越深入,两岸的和平也就越稳固,这是我念兹在兹、全力追求的目标。"
中国"反腐法规"新年生效 网民热议
中国司法当局发布有关行贿案件的司法解释2013年1月1日生效。该司法解释称行贿一万元人民币以上应追究刑事责任。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发布了《关于办理行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该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该司法解释还明确,对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司法解释对"情节严重"、"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情节特别严重"作出了具体规定。
中国新法例禁止拘留未成年人
中国推出《拘留所条例实施办法》,规定拘留所应拒绝收拘16岁以下未成年人。
由中国公安部发布的《拘留所条例实施办法》对中国在去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拘留所条例》进行了进一步的诠释。
根据《拘留所条例实施办法》,除16岁以下未成年人外,70岁以上老人、孕妇以及需要哺乳不满周岁婴儿的妇女、和患有严重疾病者均不予拘留。
《拘留所条例实施办法》还明确禁止拘留所人员对拘留人进行侮辱、体罚和虐待,并要求他们尊重被拘留人的人格。
《拘留所条例实施办法》还要求各拘留所配备监控系统,"对被拘留人进行实时全方位安全监控"。
《实施办法》规定监控录像需留存至少15天,"被拘留人在拘留期间死亡、身体受到伤害,可能提起国家赔偿要求的,拘留所应当将相关监控录像资料予以刻录留存"。
中国有行政拘留、司法拘留和刑事拘留三种,其中行政拘留不得超过20天,司法拘留最多15天,刑事拘留最多37天。
但批评者指出,拘留作为惩罚手段在中国被滥用。
习近平强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
习近平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
习近平就改革开放提出5点意见。
第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第二,改革开放必须在探索中推进。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
第三,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要注重各项改革的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
第四,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
第五,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的事业,必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不断为深化改革开放夯实群众基础。
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炎黄春秋》发表新年献词
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落实"党在法下"。
《新年献词》异常明确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实质是一场'维宪行动'。""尽管现行宪法并不一定完美,但是,只要我们将这部宪法落实了,政治体制就会前进一步。在政治进步的基础上,将来修订宪法,再将新的宪法修订条款落实到政治制度中。如此这般,就是渐进式改革。这种渐进式改革,就是通过宪法途径不断改善政治制度。"
俞可平:一些人没本事、没自信、不敢改革
12月16日,由凤凰网与凤凰卫视联合主办的"改革新动力——凤凰财经峰会"在京落幕。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在闭门午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
俞可平强调,今天改革要突破,必须要有自信。现在掌握权力的许多官员相当没有自信,底气不足,遇事如临大敌,动辄大规模动用警力;怕讲真话,不敢披露真相;怕别人议论;迷信盛行;将子女送到国外……俞可平认为这些都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因为不自信,导致官员没有责任感,没有担当,根本不敢去碰一些敏感领域和敏感问题。为什么没有自信?俞可平分析,除了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外,还有官员自身的原因。一是自身不正;二是没有本事;三是没有使命感和责任感。
俞可平:谁都知道现在改革到了一个新阶段,进入了深水区,需要突破。我们现在谁都不想突变,突变是一个民族的灾难,但唯有突破才能避免突变。如果在有些问题上不突破,代价将不可估计。
改革的动力是多方面的,利益的驱动、经济的发展、危机的推动、环境的压力、民众的需求、还有国际的变局。
今天我特别想讲另外一种动力。就是要有自信。没有自信,改革就难有新动力。个人是这样,国家是这样,政党也是这样。没有自信怎么敢开拓创新?稍微有一点风险的改革,就裹足不前,前怕狼后怕虎,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在改革面临突破的这个特殊阶段,我们不仅要有自信,而且要有非常强的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有些挑战极为严峻,比如贫富分化、社会不公、特权腐败、环境恶化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民众和精英中产生了两种极端的情绪都非常不利于改革:一种是盲目乐观,觉得中国强大了,可以为所欲为;另外一种极端情绪是悲观失望,缺乏自信,认为目前面临的问题很难找到理想的解决方式。
盲目乐观的情绪往往在普通民众中很普遍。悲观失望的情绪则在精英中明显存在,而且在权力精英中,缺乏自信的现象同样相当明显。
首先是许多官员底气不足,内心相当脆弱。草木皆兵,稍有风吹草动,动辄就大规模使用警力。一个本来不大的事情,却如临大敌。这是不自信的表现。
第二怕讲真话,怕暴露真相,好像告诉民众真相会被人吃了一样。现在很多真相都是被动暴露的。其实,说真话,讲真相,天不会塌下来。为什么这么难啊?从深层里说,就是不自信。
三是怕别人议论。
再有就是成天只说别人的不好,挑别人的毛病;而对自己只说好话,不敢面对存在的问题。这也是不自信的表现。
更明显的不自信表现是,官员中迷信盛行,不少官员求神拜佛,乐此不疲。
最后一个不自信的表现最典型了。好多官员干脆就把子女送到国外去,出现了所谓的"裸官",数量可能还不少。官员把老婆、孩子送出国外,清楚地表明了他们对国家、对党、对民族没有信心,什么都不自信。
官员的这种不自信有什么危害呢?第一,没有责任感。责任就是担当,没有自信怎么会有担当?没有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担当,没有推进人民民主的历史责任,怎么可能会主动去推动政治改革?
第二,根本不敢去碰一些敏感领域和敏感问题。没有改革的干劲、动力和冲劲,没有邓小平同志那种"杀出一条血路来"的劲头,政治改革就会裹足不前,重点领域的突破就遥遥无期。不少领域,若不抓紧进行突破性改革,不仅对党的执政会产生严重影响,而且对中华民族的未来也会产生重大影响。例如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就迫在眉睫,已经没有时间再犹豫不决了。
缺乏自信有很多原因。
从大的环境方面看,是因为我们的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照搬。无论是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也确实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一些改革又牵一发而动全身,有些犹豫是可以理解的。但我认为现在一些官员没有自信更多是因为以下这些个人的原因:
第一,首先就是自身不正,怕东窗事发。
第二,没本事,能力不够。不少官员能有现在这个位置,是因为上级领导喜欢。因此只有讨好和献媚上级的本事,只有讲空话套话的本事,没有实际的领导能力和办事能力。
第三,没有使命感。自信来自于使命感,我们民族的近代先贤以及我们党初创时期的优秀分子,都是舍生取义的,他们身上有一种使命感,一种要为国家民族奋斗、敢于承担责任的使命感。然而,这种使命感却在很多官员身上消失了,这就导致他们改革的动力不足。
怎么才能克服官员中间的消极悲观情绪,让他们变得更加自信,从而使改革更有动力?
首先,要有好的官员选拔机制和罢免机制,把优秀的人才遴选出来,委以重任。当官员不思进取或失职渎职时,有一套有效的机制及时罢免他们。其次,要培养和提高官员的实际能力。社会矛盾越来越复杂,民众的素质也越来越高,只有高素质的官员才能应对这些变化。
第二,要有一个长治久安的环境。只要守法尽职,大家都不用为自身的前途和安危担心。现在有些官员有不安全感,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宏观制度环境的原因。从制度上说,民主和法治不仅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也是官员自身安全的最大屏障。
第三,要对我们的民族、国家、老百姓有信心。不要动不动好像我们中华民族就低人家一等,觉得我们不能搞民主。现在学术界有很多谬论,其中一种认为我们的民众素质低,不能搞民主。事实上,只有通过民主制度才能提高民众的素质。你不相信自己,你要相信我们这个民族。习近平同志讲,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我们这几代人的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什么?就是我们的中华民族有世界上最发达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重要,政治文明同样重要。没有高度发达的民主和法治,中华民族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复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