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说 明
广 告
免费下载
联络我们

0213 新闻档案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0113 新闻档案
01 02 03 04 06 07 08 09 10 11 13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24 25 27 28 29 30 31

强烈推荐

The Rose_by乱

我的祖国_by菱角

摄影

悉尼港湾

图片新闻

高潮

祭り

悉尼社区叙利亚人示威支持阿萨德

热爱孔夫子

荐读

中国政改前景

政府的边界

呼唤真正的市场

接过历史接力棒

别让"依法治国"变花瓶

允许土地自由交易的好处

中国需进一步开启社会改革

未来20年两大权力转移

两大新阶层或为改革主动力

旧制度、新制度与大革命

国土整治需要有"道德律令"

城乡共荣才是城镇化正途

改革需要破除三大障碍

中国改革的歧路和正轨

中国新闻审查制度

中国出台新闻法阻碍重重

"安倍主义"的挑战与限度

"关乎中国人心灵"的挑战

西方政治体制困境透视

如何消灭"官场情妇现象"?

安倍的神风经济学

关于公民德性:儒家和共和主义的相遇

"新城镇化"=制造流民

 

 

 

 

 

 

 

 

 

 

 

 

 

 

 

 

 

 

 

 

 

 

 

 

 

 

 

 

 

 

 

 

 

 

 

 

 

 

 

 

 

 

 

 

 

 

 

 

 

 

 

 

 

 

 

 

 

 

 

 

 

 

 

 

 

时事经纬

14-02-13

克里:阿萨德总统还没意识到他该下台了

克里星期三说,阿萨德总统还没有意识到,他被赶下台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

克里说,他对于应该如何提议才能让阿萨德改变他的看法有良好的感觉。但他还要咨询很多人才能宣布他的提议。

克里星期三会见了来访的约旦外交大臣纳赛尔•朱达。约旦因为要接待大约30万叙利亚难民而面临经济压力。朱达说,他不想为阿萨德总统的下台定下日子,他再次呼吁举行对话,并进行政治过渡。

美国:朝核试验对国际社会防扩散努力构成威胁

克里13日在位于华盛顿的国务院办公大楼会见约旦外长纳塞尔·犹德之后举行了记者会,在记者会上克里表示,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对美国和国际社会为防扩散作出的努力构成威胁,联合国需要对此作出迅速、强有力、可信的应对措施。并通过应对措施向正在进行浓缩铀项目的伊朗发出信号,使伊朗认识到国际社会对防扩散问题的态度。
克里说,朝鲜核武与弹道导弹项目不仅给美国还给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带来了威胁,伊朗也与此有关。这些情况相互联系,因此能够得出以上结论。也就是说,在与伊朗重启谈判之前,通过国际社会对朝鲜的强硬措施,向伊朗显示防扩散的坚决意志。

朝鲜金正恩的下一张牌会是什么呢?

韩国政府当局者认为,朝鲜将会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出台追加制裁的动向来决定自己的应对级别。因为朝鲜认为自己进行核试验是为了反抗美国和联合国安理会的对朝施压,因此,面对追加的制裁和压力,朝鲜也会采取后续措施。

联合参谋本部议长郑承兆2月6日表示,朝鲜很可能接下来进行利用钚原料和高浓缩铀的核挑衅。

韩国政府认为,朝鲜的挑衅对象将主要针对美国。朝鲜国防委员会在1月24日曾公开表示"核试验的目的是针对美国",此后朝鲜外务省也表示"核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向美国表现朝鲜的愤怒"。

金正恩此次进行核试验之前向美国和中国提前通报了核试验计划。分析认为,金正恩此举意在提高"透明性",传递朝鲜不会"盲目行动"的信息。因此,也有观测认为"朝鲜核试验后发布的外务省谈话,也是为了向美国传递信息,让美国在承认朝鲜和继续与朝鲜对决的道路中做出选择"。

日本首相安倍称需要攻击敌人基地的装备

朝鲜进行核试验之后,安倍首相出席2月12日下午举行的众议院预算委员会,并例外发表了自己针对"先发制人攻击敌人基地"的见解。当时,安倍首相以回答在野党议员提问的方式,表示"随着国际政治的变化,我们有必要探讨拥有对敌人基地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的装备一事"。

安倍首相还于2月13日在国会中表示"对朝金融制裁是极其有效地制裁方案,我们将敦促美国采取这一措施","还将进一步要求美国再次将朝鲜指定为恐怖主义支援国家"。

安倍此次对朝鲜展开强烈攻势,可能是因为判断此举也会有利于日本的国内政治。因为这一行为给日本强化"日本也需要培养军事抗衡手段和安倍主张的改宪、允许集体自卫权和强化军事力量是正确方向"等舆论提供了一个借口。

执政自民党的干事长石破茂在2月12日的一个演讲中表示"朝鲜的目标是拥有可以打击到美国本土的核导弹","日本拥有拦截飞往美国的导弹的能力,是粉碎朝鲜野心的紧迫课题"。这一主张是要求马上允许日本拥有集体自卫权,以便将敌国对盟国的攻击看做对自己的攻击,从而进行即刻反击。

韩美日首脑表示要在对朝制裁方面加强合作

韩美日三国首脑13日就朝鲜第三次核试验问题互通电话。
奥巴马总说,美国将继续为韩国提供核保护,履行协助韩国加强军事防御的承诺。奥巴马强调,要加强双边合作,通过联合国安理会推出明确的对朝制裁措施。另外,美国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方面也会做出进一步探讨。
李明博总统当日9时起与日本安倍首相进行了25分钟的通话,安倍说,朝核试验威胁到东北亚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韩日、韩美日之间在强化同盟关系的同时,也应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安倍强调,国际社会已经无法继续容忍朝鲜的挑衅行为,应当在安理会决议的基础上,即刻出台进一步的对朝制裁决议。

朝鲜核试 中国表示没有对环境产生影响

中国环保部周三发布消息称,朝鲜这次核试验尚未对中国的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影响,目前在中国境内尚未监测到核试产生的人工放射性核元素。

中国主流网络舆论担忧朝鲜核试验可能污染中国东北。

同时,乌有之乡的声明称,朝鲜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不是任何国家的附庸。朝鲜只有依靠独立自主和先军政治,才能确保自己的安全,保障朝鲜半岛的和平。

朝移动发射台过百座 先发制人不容易

据悉,北韩有100余座弹道导弹移动发射台(发射车)。北韩核武小型化成功后,对韩国最具威胁力的就是弹道导弹。移动发射台装在6至8轮的大型车辆上,不断地移动,所以韩美情报当局很难探测并打击。

韩国政府消息人士13日说,据韩美情报当局掌握,射程覆盖整个韩国的飞毛腿和芦洞等中程弹道导弹的移动发射台多达100余座。据悉,这些移动发射台中,发射射程300至1000公里的飞毛腿导弹和射程1300公里的芦洞导弹的分别有27-40余座,发射射程3000至4000公里的舞水端导弹的有14座。

据悉,北韩导弹移动发射台数量为数十座左右。由于移动发射台发射完一枚后,可重新装填新导弹发射,所以北韩拥有比发射台更多的导弹。据推测,北韩拥有飞毛腿导弹640余枚,芦洞导弹150至250余枚。

北韩导弹移动发射台数量增加,这意味着韩美军方当局在紧急情况下很难通过"杀伤链"先发制人,对搭载核弹头的导弹进行打击。

以高科技战争著称的1991年海湾战争时,美国搜寻和打击伊拉克移动发射的飞毛腿导弹就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虽然当时宣传称,美军战机为"猎杀飞毛腿"出动1460多次,并破坏了100余座飞毛腿移动发射台,但事后精密分析结果显示,真正被破坏的飞毛腿发射台一座都没有。

朝媒称一个偶然事件也可引发韩半岛的全面战争

朝鲜中央通讯社13日发表题为"挑衅者应对朝鲜半岛局势恶化承担责任"的评论表示,目前朝鲜半岛(韩半岛)局势动荡不安,一个偶然事件也可能演变成全面战争。

评论说,联合国在朝鲜发射远程火箭后决定采取制裁措施,而韩美则在东海出动核潜艇和宙斯盾舰进行军事演习,这是向忧虑朝鲜半岛政治和军事局势会进一步加剧的国际社会的正面挑战,也是要扼杀共和国(指朝鲜)的侵略行为。

评论还再次强调了朝鲜的原有立场,认为目前韩半岛的紧张局势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朝鲜"发射卫星",而在于好战势力的敌视政策,即谴责有关国家拿一个主权国家和平开发宇宙、行使合法权利来生事,并要在军事方面采取应对措施。评论说,若敌对势力误认为我们守护自主权的意志,盲目采取行动,我们作出的回应将超出想象,而其后果需由挑衅者来承担。

中国专家: 解决朝核问题 美国是关键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朝核问题研究员杨希雨认为,美朝双方应提出具体条件,列出清单和时间表,通过谈判达成公平交易来和平解决问题。

他说:"美国应该认真考虑,同朝鲜做一个公平交易。当然,朝鲜有朝鲜的问题。朝鲜说,只要美国放弃对朝敌视政策,那么朝鲜立即放弃核武器。那比如说,朝鲜对于什么叫作放弃敌视政策,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就是美国应该做到哪些事情了,就可以被朝鲜认为是放弃敌视政策了。那么既然朝鲜承认美国放弃敌视政策了,与此同时,朝鲜 也应该彻底放弃国际社会所担心和关切的东西。"

杨希雨表示,美国由于政治上的制约,不可能也从来没有想过给予朝鲜什么,而这应该是美国应该思考并认真做的事情。否则,奥巴马政府只能在克林顿政府和小布什政府的不同政策之间来回摇摆而拿不出一个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说:"就是make a deal (交易),就是从做deal的角度,美国想要什么,为了想要这些东西,美国能够给予什么?在这方面来思考问题,这个才是重新启动和平谈判,重新启动解决核问题的一个正确道路。"

这位朝核问题专家的看法也反映了其他一些学者的见解。社会科学院院士俞邃说,朝核问题的症结在于朝美双边关系。俞邃说:解决朝核问题,美国是关键。

"解决朝核问题,最应该负起责任来的是美国。美国应该反思,应该拿出方案,解决美朝双边关系问题,促进六方会谈取得进展。制裁不能从根本上就绝问题,六方会谈才是最可取的途径。"

中国亚太安全问题专家杨希雨也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朝核问题,国际社会不能靠制裁的办法。他表示,从二战结束至今,很难找到一个通过制裁来解决一个复杂问题的成功案例。

关于中国在朝核问题应该扮演的角色,杨希雨指出,参与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中国目前所处的位置很困难,但是它应该发挥积极作用,促使美国和朝鲜重新回到谈判桌。

他说:"中国一方面反对朝鲜发展核武器,另一方面,也不同意美国一味施压。它现在就处在两个对立者中间的这么一个立场。那么,它现在应该发挥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把朝美这两个深刻对立的双方拉到谈判桌来,推动有关各方制定一个合理的公平的路线图,按照路线图,大家走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朝鲜半岛无核化。"

有一些分析认为,朝鲜发展战略核力量跟美国的战略压力有很大关系,朝鲜也需要为其自身的安全考虑,而美国应该在维持地区和平稳定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

与此同时,有国际关系问题专家指出,朝鲜是一个主权国家,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影响力和其他国家区别不大,国际社会高估了北京对平壤的影响力。台湾联合报报道,据日本政府内部消息指称,朝鲜事先与中国谈条件没谈成,才以核试验恫吓,可见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力荡然无存。

日美联合军演频繁 加州夺岛演习曝光

美国第十三海上陆战队远征军司令泰勒与日本陆上自卫队西部方面普通科连队队长国井松司日前在美国加州彭德尔顿海上陆战队基地公开表明了预定2月22日结束的一个联合军演成果。
这个代号叫作"铁拳"的军演1月15日在圣克利门蒂岛开始,看来被日方按下不提的"铁拳"军演,因美方刻意邀请日本各大传媒记者采访近日才曝光。
军演包括了针对钓鱼岛事态的夺岛演练。
该夺岛军演是2006年以来第八次,这次规模最大,美国新型军机"鱼鹰"首次投入,与美国海军气垫登陆舰等一起训练搭载自卫队员和自卫队军车等登陆作战。
演习还有用特制橡胶从海上向被侵占的岛屿海岸搭建临时桥头堡的训练等,务求提高岛屿防卫和夺岛技术。
在中日关系恶化、双方找不到改善出路的困境中,首相安倍晋三的政权近来处理针对中国军事的日美联合军演显得刻意低调,有关的消息都由美国公开而保持着透明性。
尽管日美针对中国的军演频繁,美国本周也已正式表明接受日本的说明,认为中国军舰确实使用过射控雷达照射日本军舰。
但日美政府也都认为防止东海发生不测事态,中日需要改善关系、国防当局之间需要建立紧急联络机制。
日本NHK电视台周二发表一项对全国超过千名成年人做的民意调查结果,也说明59%的被访者赞成改善中日关系,超过30%的被访者赞成以强硬手段对待中国。
该调查是在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前进行的,周二朝鲜核试验后,日本传媒、舆论更显著开始思考中日可能需要一致针对朝鲜威胁。
前防卫大臣森本敏周二晚也在NHK上承认,日本针对朝鲜危机,虽然日美同盟最重要,但通过与中国合作才最理想。

日本防卫政务官:中日需建立紧急军事热线

日本防卫政务官佐藤正久周二称,日本政府希望建立与中国之间的紧急军事热线;由于指控中国政府用火控雷达锁定日本军舰,中日关系目前处于紧张状态。

佐藤正久称,希望首相安倍晋三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在计划于本月晚些时候召开的峰会上讨论安保问题。

佐藤正久称,火控雷达事件极为离谱。他表示,中方声称日本指控毫无根据并肆意制造紧张气氛,他对此感到失望。

佐藤正久表示,光靠一根热线可能还不够,日本还想考虑建立一个让两国舰艇可以直接现场通讯的框架,以避免类似事件。

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Itsunori Onodera)上周六表示,政府可能公布相关证据。

佐藤正久称,日方并未作出虚假指控;现在正在仔细地讨论是否公布分析数据和图片。但他补充道,政府需要小心行事,以免泄露情报或军事能力。

佐藤正久称,直至去年6月份,中日还举行了数个工作会议、讨论建立危机防范机制,但是近几个月来相关交流已经停滞。他表示,日本外交官员联络了中方相应工作人员,希望重启对话,但迄今还未得到回覆。

佐藤正久称,将要求当事人员继续保持克制,以避免紧张局势升级;日本政府正在重新评估防卫计划,以适应新的地区威胁并增强防御能力。同时,日本与其最大军事盟友美国的联合安保条约也在修改之中。

佐藤正久表示,巩固日本自卫队并与美国明确各自的角色、任务和能力是一大主题。

美国和欧盟拟启动双边贸易谈判

美国和欧盟计划在6月底之前启动会谈,以创建一个雄心勃勃的贸易联盟,涵盖全球一半经济产出和逾三分之一贸易流量。

该声明是在巴拉克·奥巴马周二晚国情咨文演说之后发布的,奥巴马在演说中表示,美国和欧盟将开启双边贸易谈判。

欧盟委员会主席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周三表示:"这些谈判将设定一个标准,不仅适用于我们未来的双边贸易和投资,包括监管问题,也将适用于全球贸易规则的发展。"

"大西洋两岸的经济关系规模已是全球之最,占全球经济产出的一半,商品和服务贸易达近1万亿美元,为大西洋两岸带来了数以百万的就业机会。

"我们致力于使这一关系成为促进我们繁荣的更强劲推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