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经纬
05-02-13
李明博预测北韩可能同时进行多次核试
韩国总统李明博4日接受《朝鲜日报》采访时就北韩第三次核试说,北韩可能会一次在两个以上的地方同时进行(第三次核试)。就是说,北韩可能在咸镜北道吉州郡丰溪里核试验场同时进行多次核试。
李明博认为,北韩所说的"高水平的核试验"是指"核武小型化"。他说:"如果北韩进行核武小型化试验,就会把局势拉入危险的境地。如果北韩核武小型化成功后出口外国或在洲际弹道导弹上搭载,就会构成真正的威胁。因此,全世界都在(对北韩的第三次核试)予以密切关注。"
李明博说,如果北韩成功实现核武小型化,则美国的对北政策也会变化。他说,(如果小型化成功)美国战略转变将变得非常紧迫,其对北政策的根本对策也将改变。
李明博说:"说服北韩政权弃核很难。除非出现北韩政权必须弃核的环境,或北韩民众的思想早日转变。好在北韩民众已经开始转变。纵观历史,变化只是开头难而已,一旦开始就会迅速进展。"
美核专家:朝鲜核威胁仍处初步阶段
美国著名核专家赫克5日称,朝鲜虽然发出了威胁性的言论,但朝鲜的核威胁尚处初步阶段(in its infancy)。
2010年赫克曾访问过朝鲜宁边核设施,首次确认了朝鲜的铀浓缩设施。但他同时强调,韩美两国新政府若不制定政策遏制朝鲜核威胁的话,将面临最为严峻的情况。遏制核威胁的政策要与经济、教育、资源、文化、交流政策一道才能发挥最为有效的作用。朝鲜主张核武不是可以协商的对象。但韩美两国应该将重点放在如何使核武仅成为一种临时对策,而不是持续存在的威胁。
韩美讨论朝核先发打击,本月进行实务接触
据政府官员2月4日称,在朝鲜的第三次核试验临近之时,韩国和美国准备提高对朝鲜制裁的强度并制订一系列军事对策,其中包括朝鲜动用核武器时对核设施进行先发打击等。政府官员表示:"如果朝鲜进行核试验,韩美应该加强延伸威慑政策委员会(EDPC),并制订可对朝鲜进行实质性打击的战略"。
韩国政府与美国和中国进行连环对话等,启动了"三人合作"体制。外交部韩半岛和平交涉本部长林圣男当天在北京的中国外交部大楼会见中国韩半岛事务特别代表武大伟,协商共同努力制止朝鲜的核试验。但据悉中方表明立场称:"在朝鲜现还没有进行核试验的状态下讨论对朝制裁有失妥当,所以等到进行了(核试验)以后再讨论吧。"
韩国:安理会必坚决回应朝鲜核试
韩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金塾表示,如果朝鲜进行核试验,联合国安理会必然采取坚决和果断的措施回应。
他形容说,朝鲜核试验场地"活动频繁",有关各方正密切关注,朝鲜第三次核试验"似乎即将进行"。
金塾强调,安理会15个成员国对朝鲜核试验的立场一致而且态度非常坚决。
日美韩同意安理会就朝鲜核试采取新举措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4日在记者会上表示,国务卿克里3日分别同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及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金星焕举行电话会谈,就朝鲜若强行实施核试验联合国安理会则有必要采取新举措达成一致。
据纽兰预计,克里近期还将与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通电话。克里与岸田、金星焕同意朝鲜继续进行挑衅并采取核试验等行动时"安理会必须得出进一步结论"。据分析相关国家考虑采取新一轮对朝制裁。
美国会报告:台与中并行保钓增加对日压力
美国国会研究单位上个月发表的一份报告说,尽管台湾与中国并没有经过明确的协调,但双方在抗衡日本、伸张对钓鱼岛主权的行动上同时并行,增加了对日本的压力,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是美国决策人士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
访韩中华圈游客人数去年首次超越日本
中国推动缅甸冲突双方停火
中国协助安排缅甸政府与克钦族叛军首领达成协议,以结束作战行动。昨天,谈判在中国云南省的边陲城镇瑞丽举行。双方还同意在未来数周内举行的下一轮会谈中,商讨监督停火的方式。
一位缅甸谈判人士表示,在多次和谈未果之后,中国和另外两个民族团体——克伦民族联盟及掸邦复兴委员会——的领导人在撮合此次谈判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参加昨天谈判的主要有政府和谈特使、前将军吴昂敏,以及克钦独立军第二号人物Gun Maw。
缅甸军方官员没有参加谈判,这可能会给和谈的效果打上问号。
奥巴马将有网络武器权
有关部门对美国日渐庞大的网络武器进行了秘密法律审查,结果显示,奥巴马总统在这一领域拥有广泛权力,如果美国发现有可靠证据证明,该国即将遭到来自国外的重大网络袭击,总统就可以下令先发制人。
这是近几个月所做出的决定之一,美国政府将在未来几周内采取行动,争取使美国第一个关于在遭遇重大网络攻击时军队如何防卫或反击的规定得到通过。新政策还将对情报部门搜索远在他地的电脑系统以寻找攻击美国的迹象的相关工作做出规定。而且如果得到总统批准,即便两国尚未宣战,情报部门也可以通过植入毁灭性代码来攻击敌人。
这些规定将属于最高机密。奥巴马的首席反恐顾问、中情局局长提名人John O. Brennan在政府制定无人机和网络战争政策方面扮演了主要角色,而这两者都是美国武器库中最新而且最具政治敏感性的武器。
美国国防部新成立了一个Cyber Command,而网络战也是军费预算中少数几个预计将会出现增长的项目之一。
美国国土安全部前不久宣布,美国一处发电站因遭遇网络攻击而瘫痪数周。
"我们要如何应对中国?"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理查德·法尔肯罗特说。"在这个问题上,两国向彼此发出了大量信号。"
在撰写新规则时,相关参与者对在网络战中先发制人可能引发的后果专门进行了详细分析。据参与其中的一名官员称,政府审查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制止网络攻击或对其进行报复时,如何定义"合理、适当的武力"。
伊朗多处设施曾遭到攻击,但美国从未承认是自己所为,在攻击期间,奥巴马坚称网络武器要缩小针对范围,以确保它们不会影响到医院或电力供应。奥巴马频频表示担忧,称美国对网络武器的使用可能会被其他国家当做攻击美国的理由。
尽管国防部拥有的网络工具是最多的,但根据新的指导方针,在美国公司或个人遭遇普通网络攻击时,国防部不会参与防卫。在国内,这一责任落到了国土安全部身上,而对网络攻击或网络盗窃行为的调查则由FBI进行。
在国内,如果没有总统的命令,军方不得展开行动,但如果美国国内遭到了大规模网络袭击,军方将会介入。
中国改革派呼吁落实宪政
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之后,幸免于难的共产党领导人开启了一件西方人可能很熟悉的工作:制定一部宪法,确保个人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确保统治者受到法律的约束,让中国不再因为专制统治者的一时心血来潮而遭受苦难。
随后产生的法律文本确保了代议立法机构有完整的权力,确保公民享有私人财产所有权、以及言论、出版和结社的自由。虽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82年通过了这部宪法,然而从那时以来,宪法几乎是名存实亡。
现在,为了规劝共产党的新任领导人打破威权主义政治制度的桎梏,中国的优秀知识分子和出版物正在敦促共产党落实他们自己制定的宪法原则。
这一策略反映了政治改革的倡导者中正在形成的共识:采取一种温和的立场,支持宪法的实施,这会是劝说共产党新任总书记习近平以及其他中国领导人开放一党控制的中国政治体制的最佳途径。习近平最近的一些讲话已在推进变革的人士中点燃了希望,在其中的一次讲话里,他强调了实施宪法的必要性。
一些知名的刊物也纷纷发言,其中包括党内刊物。过去的两个月里,几家颇具影响力的杂志和报纸已经刊登了社论,呼吁中国领导人依据宪法执政。这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学习时报》,该报的主办者是中共中央党校,今年以前,习近平一直担任这所学校的校长。这份周报在1月21日刊登了一篇评论员署名文章,文章建议共产党在国家立法机构之下设立一个委员会,确保立法机构不会通过任何违宪的法律。
去年11月共产党领导人完成换届之后,自由派知识分子在北京的一家酒店里举行了一次会议,筹划如何推动改革;宪政是这次讨论的一个主题。年底,72名知识分子联署了一份由一位北京大学法学教授草拟的倡议书,这位教授协助组织了那次酒店会议。今年1月初,自由主义报纸《南方周末》刊登的一篇遭到审查的关于宪政的社评引发了一场以支持言论自由为目的的全国性抗议。
几位倡导宪政改革的人士说,他们的行动并没有经过密切的协调,不过,团结在宪法周围是推动改革的第一步,也是合理的一步。
起草倡议书的北大法学教授张千帆说,"我们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宪政是中国改革的一个核心议题。之前的改革专注于经济方面的问题。然而,过去2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经济改革不与政治改革或者说宪政改革配合,经济改革就会出错。"
纵观过去的数十年,共产党领导人对宪政口惠而实不至,未能落实它的中心原则。宪法中有部分条款与西方的民主制度相类似。中国宪法的第五条写道,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任何严肃落实宪法的措施,都将意味着严重削弱共产党的权力。
最近的行动能否比以往的行动更加行之有效,还不得而知。10年前,尽管当时新任国家主席胡锦涛一开始针对此类倡议发表了一些鼓励性的言论,但类似的宪政浪潮未能大幅改变中国政局的常态。当局斥责了参加宪政改革研讨会的学者,宣传部门的官员们给官方新闻媒体下令,要求他们不得刊发呼吁宪政的文章。
习近平在纪念宪法颁布3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一次讲话让自由主义者受到了鼓舞:"宪法应该是保障人民权利的法律武器。"他还补充说,宪法的"生命和权威"在于宪法的实施。分析人士说,与胡锦涛在纪念宪法颁布2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讲话相比,习近平于12月4日发表的讲话要有力得多。1月22日,习近平在对一个反腐机构发表讲话时说,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但《学习时报》编辑邓聿文表示,他到目前为止还只看到习近平的言论。"我们还没看到他有任何行动。"邓聿文说,"宪法不是靠说就可以实施的。"
《炎黄春秋》主编吴思表示,他希望对宪政主义的"高度热情"能够持续下去,"关于宪政,还有更多问题需要探讨"。
现代中国的统治者还从来没有贯彻实施过一部确立法律至高无上、保障个人权利的宪法。19世纪晚期,随着清朝的衰落,梁启超、康有为等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知识分子游说统治者将中国变为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
1905年,慈禧太后成立了一个制宪委员会,派人到世界各国考察,寻找可以供中国采用的政治模式。清朝在1911年被推翻,国民党政府尝试为新生共和国制定新宪法,但没有取得稳固的成果。
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执政后制定过几部宪法。现行的宪法是由两位共产党元老彭真和叶剑英元帅主持制定的,该宪法曾经过四次修订,增加了13条修正案。
威廉姆斯学院研究中国的政治学家萨姆·克兰表示,在所有修宪的那些先例中,统治者都尝试通过宪法来巩固统治机构的权力。"宪法是强大国家拥有的东西,所以,中国需要有一部宪法,"他说,"因此,中国的宪法在限制政府权力和保护个人自由方面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但现在,这种情况可能正在发生改变。"
克兰表示,近期学者们努力维护宪法的合法性,"这可能是因为最近几年,中国民众'权利意识'的觉醒。"
宪政主义提倡者表示,与《零八宪章》相比,中共应该更容易接受他们的方式。《零八宪章》是一份呼吁逐步进行政治改革的网络请愿书,有数千人签名支持,但这份请愿遭到官方封禁。2009年,《零八宪章》起草人之一刘晓波因颠覆国家罪被判入狱11年,其妻刘霞一直被软禁在家。刘晓波于2011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一些党内审查者对最近呼吁宪政的举动持警惕和敌视态度。最近几周,人们在微博上无法搜索到"宪政"一词。很多网站都删除了张千帆组织的请愿活动的相关内容。张千帆更倾向于称此次请愿为倡议。
"我认为这意味着政府不想让请愿活动的消息在国内传播得太广,"张千帆说,"或许他们还没准备好。"
但探讨宪政已经成为政治论坛——共识网等文学界网站中每天出现的内容。政治学家刘军宁于1月24日在该网站上发表的文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讨论了习近平最近有关"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讲话,并认为这个观念可以追溯到《大宪章》(Magna Carta)和《美国宪法》(American Constitution)。
刘军宁写道,"宪政就是限政,就是驯化统治者,就是把统治者关进笼子里。"
富士康将办独立工会选举 英媒:强有力的信号
英国金融时报报导,拥有苹果公司等大客户的世界最大电子产品代工厂富士康,准备在中国大陆工厂举办真正具有代表性的工会选举,这将是大陆大型企业的创举,传统上,大陆工会由企业的管理阶层和地方政府控制。
富士康是大陆的最大私人雇主,雇用一百廿万大陆员工。金融时报指出,富士康开放工会选举是一个"强有力的信号",显示越来越难以驾驭的大陆劳工要求大陆这个"世界工厂"必须改变。
富士康四日发表声明表示,富士康自2008年开始选举工会代表;因此,选举流程不会改变,但将强化员工的代表性。
声明说,新的改革措施根据已印行的基层员工代表选举流程手册,工会的所有委员会将选出更多的基层员工代表,管理阶层将不再插手选举流程。此外,富士康工会联合会的主席和廿名委员,将继续由五年一次的不记名投票产生。
这是富士康为因应经常发生的员工抗争、暴动和罢工而提出的新措施,北京当局也鼓励劳资双方透过协商来解决劳工的不满。
苹果公司委托聘请美国的劳工团体"公平劳工协会"(FLA)监督富士康的一些最大的厂。FLA提出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工会无法真正代表员工。富士康的工会选举改革,就是根据与FLA一起发展的"行动计划"。
在FLA协助下,富士康将在春节过后开始培训大陆员工如何投票选出工会代表。员工将选出至多一万八千个任期在今年或明年届满的工会委员会。
富士康表示,在深圳厂区,由员工选举产生的一百八十八名工会代表中,已有超过七成是第一线的工人。不过,知情人士说,工人在由委员会把持的工会中几乎没有发言权。
一名参与工会选举计划的人士说:"目前的工会代表不是经由民主过程产生,因为候选人的提名过程不公开透明,也不具代表性,超过一半的委员会成员来自管理阶层。"
富士康目前的工会主席陈鹏,原是创办人兼执行长郭台铭的办公室主任,是郭台铭的亲信,富士康管理团队的重要成员。
富士康拟在中国工厂建立"真正工会"
真正的工会有利于社会稳定
富士康的提议与其说揭示了中国劳工权利的发展,不如说反映了中共领导人在面对城市化、劳动力短缺和经济放缓等社会压力时的务实态度。当局意识到,要使工人们不走上街头,就要让他们对工厂事务拥有更有效力的话语权。没有党的批准,富士康不可能考虑自由选举的想法——中国没有自由选举,即便在工作场所也是如此。事实上,仍会有一些重要的约束因素来限制工会代表的自由。选举产生出的富士康工会领导人仍需得到官方组织"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批准方可任职。
自由选举的根本意义并不是赋权于工人,而是释放压力;否则这种压力可能引发一场当局难以控制的不满情绪大爆炸。就像中国官方对社交媒体的表面容忍一样(在公众的讨论变得太具批判性时,中国的社交媒体会受到审查甚至停止运行),工会的行动自由度也是受到限制的。中共执政地位面临的最大威胁是社会不稳定。对已在竭力遏制腐败、恢复公众对政府信心的新领导层而言,为防止社会不稳定而付出允许工人投票的代价是值得的。
中国服务业活动扩张步伐加快
汇丰控股周二公布,汇丰1月中国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升至54.0, 12月为51.7。
这是中国经济复苏的最新迹象,增强了人们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
汇丰控股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在公告中表示,随着新订单的增长与制造业的复苏,服务业活动扩张的步伐加快。继2012年第四季度筑底回升之后,中国经济的复苏势头正在逐步巩固。
中国深入欧洲心脏?
目前中国大陆已经利用其巨大市场和强大亚洲影响力的吸引力,在全球战略性区域和国家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例如东盟、香港、澳门、智利、秘鲁、新加坡、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中国与东盟贸易量巨大。香港和澳门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和战略资产。智利和秘鲁都是产铜大国,而中国在大举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过程中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铜进口国。巴基斯坦是中国重要的战略盟友。新西兰是中国重要的食品进口来源国。新加坡是东亚两大主要贸易和金融枢纽之一。哥斯达黎加则为中国提供了与《美国-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国交易的通道。
2010年,中国认定它需要在自己的最大市场和重要战略伙伴——欧洲,也建立一个自由贸易桥头堡,因而在2011年同瑞士开始了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瑞第七轮谈判于2012年12月在瑞士卢塞恩结束。尽管以服务业为基础的、高附加值的瑞士经济的规模远远小于中国,但两国经济很有互补性。瑞士有很多特种产业,从机械、专用化学品到高端钟表。初看起来,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带给瑞士的好处似乎会远大于带给中国的好处。如果中国取消对机械15%的进口关税,瑞士在此项贸易上已有的在华强势地位会得到进一步提振。与此同时,瑞士的一些世界领先的银行与保险公司也在中国有巨大投资,它们也将获益。中国能从中瑞贸易自由化中取得明显好处的领域,似乎只是在一些农产品方面——瑞士对农产品施加20%多的进口关税。
但从更长远的眼光看,中瑞自由贸易谈判带给中国的战略利益远远超过两国双边层面,而谈判本身也说明中国认识到了这一点。瑞士位于欧洲的中心,尽管它未加入欧盟,但与欧元区有着密切的经济和贸易联系,这正如哥斯达黎加与美国的关系。瑞士和意大利、法国、德国、奥地利等国的铁路与公路纽带,将为中国公司拓展欧洲市场提供很好的机会。如果自由贸易协定签署,中国可以以零关税的待遇向瑞士出口零部件和半成品。如果中国企业遵循原产地规则,在产品中加入瑞士零部件并经过瑞士的产品检查程序,中国就可以把瑞士建设成在欧洲中部拓展本国业务的枢纽。
如果中国和瑞士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对瑞士出口的产品如果再出口到欧盟国家,就可以替代欧盟的农产品与制造品,如汽车和家居用品。类似的,一些摆脱了10%(或更高)进口关税的瑞士对华出口产品,如特种机械、化学品和钟表,将替代德国、日本、美国、台湾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此类产品。这将增强欧洲市场上的竞争,从一些中国产品已经占有一定份额的市场上开始,如中低端的制造品和家居用品,然后向着更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上拓展。中瑞自由贸易协定将使欧盟产业界更难以强行将中国产品排挤出欧洲市场,从而实现中欧经济的更强融合。
从2007年以来,欧洲一直在坚定地走构建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路线。欧盟刚刚和日本开始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同美国的谈判也在进行之中。中国庞大的市场,以及平均为10%左右的进口关税,对自由贸易的倡导者构成了巨大诱惑。瑞士的先例可能鼓励欧盟考虑和中国启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如果欧盟真的这么做,这将意味着中国也需要进行一番权衡:是不是要削弱它在WTO多哈回合谈判中作为新兴国家集团领头者的角色,以赢得和欧盟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经济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