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说 明
广 告
免费下载
联络我们

0713 新闻档案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0613 新闻档案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强烈推荐

The Rose_by乱

我的祖国_by菱角

摄影

悉尼港湾

悉尼港湾2

悉尼港湾3

悉尼港湾4

悉尼港湾5

图片新闻

高潮

祭り

悉尼社区叙利亚人示威支持阿萨德

热爱孔夫子

荐读

中国政改前景

政府的边界

呼唤真正的市场

接过历史接力棒

别让"依法治国"变花瓶

中国需进一步开启社会改革

未来20年两大权力转移

两大新阶层或为改革主动力

旧制度、新制度与大革命

国土整治需要有"道德律令"

城乡共荣才是城镇化正途

改革需要破除三大障碍

中国改革的歧路和正轨

中国新闻审查制度

中国出台新闻法阻碍重重

美"重返亚洲"政策让中国不安

中美两强不会为争霸开战

中国楼市"调控无效"的根结

铁道部资产的两类数据

温州金融改革一周年反思

新教皇方济各一世

 

 

 

 

 

 

 

 

 

 

 

 

 

 

 

 

 

 

 

 

 

 

 

 

 

 

 

 

 

 

 

 

 

 

 

 

 

 

 

 

 

 

 

 

 

 

 

 

 

 

 

 

 

 

 

 

 

 

 

 

 

 

 

 

 

 

 

 

 

 

 

 

 

 

 

 

 

 

 

 

 

 

 

 

 

 

 

 

 

 

 

 

 

 

 

 

 

 

 

 

 

 

 

 

 

 

 

 

 

 

 

 

 

 

 

 

 

 

 

 

 

 

 

 

 

 

 

 

 

 

 

 

 

 

 

 

 

 

 

 

 

 

 

 

 

 

 

 

 

 

 

 

 

 

 

 

 

 

 

时事经纬

22-07-13

日本自民党获议会选举压倒性胜利

周日的议会选举中,日本选民送给执政的自由民主党一个压倒性胜利,为这个经济长期瘫痪的国家打开了实现巨变的可能性,与此同时,这也让日本回到了实际上的一党专政,似乎扼杀了近来涌现的一种更具竞争性的民主的希望。
首相安倍晋三曾承诺要重振日本停滞的经济并强化国家的军事实力。这次胜利确保了自民党对国会参众两院为期三年的控制,由此给予了安倍晋三成为10年之内最具改革能力的领导人的机会。这还提供了一个机会,可望终结这个国家由一系列短期在位的无效首相执掌的历史。
这次胜利到来之际,许多日本人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接受改变,原因是多年结束经济萧条努力的失败,以及中国带来的不断增强的领土挑战,后者已经推动这个长期秉持和平主义的国家追求更加强大的军事力量。
58岁的安倍晋三似乎渴望成为这样一个变革的化身。他在竞选中承诺对经济进行有可能带来痛苦的根本性改变。但他发誓要对抗中国,并改写日本的反战宪法,允许日本合法拥有完备的军事力量,而不是自卫队,这样的观点让人们担心他会走得太远,并让日本在该地区更加孤立。
选举一周之前,他成了登上作为中日争端中心的那个无人群岛附近一个热带岛屿的第一名首相。此前他还曾在镜头前坐进一辆坦克,登上一架战斗机,引起了人们的惊讶。
“安倍晋三有着务实的一面,以及强烈民族主义的一面,”东京都法政大学政治学教授白鸟浩说。“这次选举让他可以在接下来的任期里做到更多事情,这正是他求之不得的。”
随着投票计数持续到凌晨,官员称自民党人赢得了121个竞逐议席中的65席。身为其联盟伙伴的一个小型佛教党派也赢得了11席,两者相加,自民党已经得到了242席中的大多数。
获胜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安倍晋三感谢选民终止了所谓的扭曲议会。自2007年开始,参众两院一直由意见相左的党派分别控制,加重了日本长久以来的政治瘫痪。但是,他承认,他面对说服其他立法者及选民的挑战,因为通过公投修宪的做法必须得到他们的批准。
安倍晋三说,“仍然需要扩宽并加深有关宪法的讨论。选民们给了我们一个政治稳定的新时期,所以我们有时间深化该辩论。”
他说,他也会努力推动一个中间步骤,使得修订宪法只需要议会的简单多数支持而非现在的三分之二多数,降低修订宪法的难度。但是,这种改变必须以修订宪法为前提,意味着要得到足够多的选票。
然而,一些分析人士称,在安倍晋三的党派重新控制下院七个月之后,此次胜利似乎真的提供了彻底修改宪法的可能,后者将是宪法自1947年施行以来的第一次。在投票站外的采访中,选民们说,他们忌惮中国,同时又渴望领导人恢复日本的世界地位,所以愿意试一试安倍晋三的至少是部分主张。
但是,分析人士称,鉴于民调显示多数选民仍然反对修改反战条款,一旦讨论转向修宪的具体细节,这种支持就有可崩溃。他们还说,对于安倍晋三的支持,多数是因为他的经济刺激政策“安倍经济学”很受欢迎,这些政策已经使日本的5万亿美元经济走上了恢复之路。
东京国家政策研究所政治学家饭尾淳说,“这并不是无条件支持安倍晋三的所有政策。一旦经济开始变糟糕,公众支持就有可能蒸发。”

参院选大胜 安倍着眼长期政权

自民、公明两党在参议院选举中共获135个议席,超过全体议席数(242席)的半数。至此,众参两院的“扭曲状态”画上句点。
21日在日本电视台的晚间节目中,官房长官菅义伟主张:“我觉得,现在已经可以从现实的角度来讨论修宪了,十分想要推进。”
关于集体自卫权,自民党干事长石破茂在21日晚间朝日电视台的节目中谈道:“尽管不能匆忙冒进,但我相信必须要去做。”
自民党某干部表示:“希望趁根基稳固、什么都能做的时候,开始着手进行修宪等有力度的改革。”
安倍首相作为自民党总裁,任期到2015年9月结束还有两年多的时间。如果众议院不中途解散的话,今后三年内将不会再有国政选举。“当前状态下,(我们)不受任何掣肘”(派系领袖语)的声音在党内出现。自民党干部指出:“党内派系的势力在弱化,在控制党内各势力方面(安倍)不需再担心了。”党内认为今后可以长期执政的看法正在扩散。

日本重返自民党独大时代 两党制走到拐点

“执政党大胜后必定会出现动摇,这是日本国民所持有的平衡感。”民主党资深议员此前抱有这种期待,但在此次参院选举中彻底落空。
民主党参照的是以往两次参院选举的经验。2005年在众院选举中获得296个议席的自民党在2年后的参院选举中惨败。凭借2009年众院选举实现政权更迭的民主党也在翌年的参院选举中落败。两次都导致日本政坛出现“扭曲国会”现象。
不过此次选举中,自民党继去年12月众院选举后再度获胜。121个改选议席中,自民党获得65个议席,比例达到53.7%。这一压倒性胜利甚至超过了2001年参院选举时,借助时任首相小泉纯一郎人气而创下的52.9%纪录。这一比例能够与自民党持续一党统治的“1955年体制”时代相匹敌。
自民党选举对策干部预测称:“力争打造可更迭政权的‘两党制’这种20年来的‘政治改革骚动’如今走到了终点。现阶段大概不会出现能与自民党抗衡的势力。”
民主党虽说一直得到最大支持团体“日本工会总联合会”组织力的支持,但其势力扩张时依靠的则是无党派选民。共同社投票站出口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参院选举的比例代表方面,民主党成功吸引了51.2%“无支持政党”的选民,获得胜利。被自民党击败的2010年选举时,虽然该数据跌至28.8%,但仍高于其他政党。
然而在此次选举中,该数据下滑了一半,仅为14.4%,低于2001年的21.6%。这反映出民众对其执政三年零三个月的强烈失望,民主党几乎无力重振党势。比例代表议席得票数也不及公明党,沦为第三大党。

自公两党参院势力差距拉大 公明党如何监督成课题

公明党在此次参院选举中获得11个改选议席,比此前多了1个,再加上非改选议席,总数为20个。虽然实现了执政党议席过半数的目标,但由于自民党席位大增,此次选举可能导致公明党在政府内被埋没。公明党是否能发挥对安倍政府的监督作用成为一大课题。
党首山口那津男在21日晚就执政党大胜强调说:“我们将谦虚面对,回应国民的期待。”他也在党总部向媒体表示:“国民的优先诉求是经济复苏和加快东日本大地震重建步伐。”
有关修宪一事,他表示“首相安倍晋三在选举中也没有特地强调。应在深入、广泛的讨论之后,努力获得国民共识”,认为这是一个中长期课题,有意牵制自民党。
虽然自民党议席未单独超过半数,但公明党在政府内的发言权可能降低。该党干部表示不会退出联合执政,但在与自民党的政策协商中可能会更多地被迫妥协。

安倍大胜后是否参拜靖国神社广受关注

安倍晋三大胜后是否会选择在8月15日日本战败日参拜靖国神社成为受到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安倍政府强势夺得参院多数同时,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参院选举获胜既不意味着安倍将一定有能力推动更根本的经济改革,也不能有助缓和因历史和领土纠纷而与周边国家之间存在的外交僵局。
安倍晋三在去年九月重新夺得自民党党魁位置后,立即前往参拜了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并前后多次为日本二战期间的行为辩护。
有些分析人士指出,安倍如今重新提出日本19世纪时“富国强军”的政治理念,与其说适合21世纪的日本,不如说有历史倒退之嫌。
虽然安倍迄今仍未表示是否会在首相任期之内以官方或私人身份参拜,但是很多自民党基层支持者已经公开要求他在8月15日日本战败日参拜靖国神社。
如果安倍首相选择在8月15日正式或非正式地参拜靖国神社,必将引发东北亚两大邻国中国和韩国的更大愤怒,使得现存外交僵局进一步恶化,也有可能引发美国的不满。
由于领土争端和对历史问题看法的分歧,目前日中和日韩关系状况不佳。
不过,日本上智大学教授中野浩一在接受路透社访问时表示,新获参院选举胜利的安倍,很可能会因为感觉得到民众认可,因此会“大胆讲出心里话”。

美媒支持自民党大胜 希望安倍勿刺激邻国

《华盛顿邮报》网络版21日就日本自民党在参院选举中大胜发表社论,支持首相安倍晋三称“亚洲稳定最需要的是健全的日美同盟”,同时也希望日本政府避免在修改历史认识等问题上走向刺激周边国家的“挑衅方向”。
《华盛顿邮报》分析称,随着“扭曲国会”现象的消除,自民党有可能长期执政,以“强硬的民族主义者”著称的安倍已握有“近十年来未曾赋予日本领导人的权限”。社论强调“日本经济繁荣以及至少与韩国等其他美国同盟国的友好关系”将是今后日美同盟的关键所在。

日本参院选举临近 各国外交人士关注点各异

美国大使馆相关人士指出,日本在野党在参院占多数议席的“扭曲国会”局面无论从直接还是间接程度上均对外交政策造成负面影响,强调“希望日本能实现政治稳定”。
同时考虑到多年悬而未决的驻日美军普天间机场(位于冲绳县)迁至该县名护市边野古地区的县内搬迁计划,美国大使馆相关人士提出,“希望选举后能在应解决的问题上拿出切实成果。”对于安倍积极谋求的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问题,美国也在关注相关讨论的走向。
在尖阁诸岛(钓鱼岛)问题上与日本对立的中国警惕的是,选举后的8月15日终战纪念日和10月靖国神社秋季例行大祭等接二连三的参拜机会。对此,外交人士警告称,“若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话,日中关系便完全不可能修复。”
韩国大使馆相关人士警告称,由于迟迟找不到改善关系的突破口,假如安倍真的去参拜靖国神社,去年5月中断至今的首脑会谈“即便到了明年也无法促成”。
另一方面,朝鲜方面也关注选举结果。日本与朝鲜间有关绑架问题的磋商正处于停滞状态。朝鲜的一名驻日外交人士称,“若日本的政权基础得不到巩固,我方无法同意开展正式的政府间磋商。”

安倍参院选举获胜 更加执意修宪

支持修宪的政党继在上次的众议院选举中获得三分之二的议席后,本次再次获得了过半支持。不过,距离提议修宪所需的三分之二议席尚差20票。
即使共同代表桥下彻频频发出有关慰安妇的谬论,右翼政党日本维新会在参议院所占议席数仍从3个上升到了8个,与力挺护宪的民主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民主党建党后,议席数始终最低。
安倍晋三在当晚的记者会上说,将在稳定的气氛中深化讨论修宪。自民党的二号人物——监察长石破茂当晚说,将制定修改宪法解释的法案,以便行使集体自卫权。

美国国安局发布防泄密新规

五角大楼的两名最高级官员说,国家安全局推出新规则,对在其计算机网络上分享和下载绝密材料将加以严格限制,这是该部门审查了前合同雇员爱德华·J·斯诺登如何能够泄露美国几个最敏感的监听监视项目后,采取的措施。
新规则中的第一条就是“两人规则”,要求在高度机密的资料系统内工作时,需有两名计算机管理员同时操作,这个规则是基于操作核武器的责任模式。

湖南瓜农死亡事件:城管局长被免职

中国官方新华社报道,临武县当局已经决定将当地城管执法局长兼党组书记胡郴和分管执法的党组副书记邹红卫免职。
临武六名城管7月17日与一名售卖西瓜的当地农民发生冲突,造成56岁的瓜农邓正加死亡。
有关事件造成舆论大哗,也令原本就形象不佳的中国城管再度成为舆论指责的焦点。
六名涉事城管20日已经被当地警方以涉嫌故意伤害罪加以刑拘。

财新网: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

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消息,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一、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
二、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
三、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
四、为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作调整。

标普:中国利率改革或与影子银行有关

标准普尔周一表示,中国央行上周五晚间在利率市场化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该行放弃了引导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角色,使得控制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成为了其主要的以价格为基础的政策工具。如果中国央行也放开了存款利率,就可能必须采用一个更加传统的货币政策框架,着眼于货币市场利率。
标准普尔在最新报告中表示,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利率市场化加速,这可能与银行表外资产及非银行融资的快速膨胀有关。
根据这份名为《影子银行迅速膨胀可能加快中国货币改革》的报告,影子银行的这种膨胀已经削弱了央行对国内信贷环境的影响力。中国央行目前的主要政策工具是控制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活动。这些工具对表外资产以及非银行金融市场(该市场的强劲信贷增长似乎引发了监管机构的担忧)的直接影响很弱。
标准普尔信用分析师陈锦荣说,6月中旬银行间市场的震荡可能放缓了“影子融资”的增长,但是这种影响可能将是短暂的;随着非银行信贷活动重要性的提高,央行可能必须改变策略,对总体信贷环境施以更持续、破坏性更小的控制。
潜在的以市场化利率为主要货币政策工具的举措也可能产生副作用。这种框架可能削弱银行的盈利能力,尤其是较小银行的盈利能力。伴随而来的不确定性还可能对短期经济增长构成更大阻力,并加剧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波动性。
不过,陈锦荣称,这种框架可以增强政府维持经济增速,以及逐步减弱经济或金融冲击的能力;因此,这种改变有可能加强政府信用所得到的货币支持。

贷款利率改革或迫使银行筹集新资本

据一家研究机构的分析报告显示,在中国实施贷款利率改革后,中资银行未来两年将需要至多1,000亿美元新资本,这可能促使银行业向投资者融资,尽管围绕银行资产负债状况的担忧与日俱增。
中国央行上周六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限,让其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政府希望此举能促进银行间的竞争,降低企业和个人贷款者的贷款难度,尤其是长期以来被大型国有银行拒之门外的小型和私营制造企业。
在发布上述政策声明后,中国央行上周六就有关事宜向银行业发布通知,要求银行积极利用自主确定贷款利率的机会。
银行家和分析师们说,此举不大可能促使中国贷款利率立即下降,因为几乎没有银行的贷款利率接近下限水平。但长期来看,许多银行业内部和外部人士认为,竞争加剧将会使银行业贷款业务的盈利能力受挫,并提高银行的资本需求,还会促使银行业开发不那么容易受到利率波动影响的业务。
中国四大银行之一的某北京高管说,现在要筹资是很难的。这位高管说,该银行目前没有任何通过出售股权来集资的计划,但正在考虑可能利用债市来加强资本基础。
中国政府对银行存贷款利率历来实施严格管控,对银行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分别设置上下限。这种做法让贷款流向国有企业和其它大企业,也让银行保持了很高的利润率,从而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动力。中国央行曾提醒说,中资银行需要更多时间来为其它举措做准备,如取消对银行存款利率的控制等。
上周六采取这项举措之前,中资银行的贷款利率原本就可比基准利率低30%,但几乎没有银行利用这一自主权。目前,中国央行规定一年期基准贷款利率为6%。工商银行广州分行一位高管说,短期内该行不太可能向借款者提供更大折扣。此人说,但一些小银行也许会抓住这个机会,与国有大银行争夺国企等优质客户。
由于大型国有公司可能会维持其议价能力,因此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一些银行暗示,它们将向中小企业投放更多贷款。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说,如果只是贷款给大公司,利息收入必将减少。

中国银行股大跌 受政府放松利率管制影响

周一早盘,中国银行股在国内市场大跌。投资者表示,这是市场对中国进行重大利率改革的下意识反应,因为担心对长期在政府羽翼下受到庇护的银行而言,改革可能伤及它们的盈利能力。
花旗银行中国研究部门负责人沈明高表示,预计银行业的净利息收益率暂时不会受到负面影响,但进一步的市场化意味着银行的融资成本将上升,从而令银行业前景承压。
沈明高表示,银行业务前景将取决于各家银行的定价能力和风险承受意愿。他还称,在经济放缓之际一些银行可能会决定承担更多风险,增加向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还有一些银行可能无法抵挡以较低成本进行再融资的压力。

民营银行的命运取决于政府是否放权

7月5日,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意见》之一即允许“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
此《意见》出台的背景之一就是中国刚刚发生的“钱荒”事件,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突然吃紧。在经济增速整体放缓的大背景下,李克强政府明确表示不会出台大规模的政府救助计划。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马光远最近在《南方都市报》撰文称:“国务院再次提出鼓励民间资本设立民营银行,是打破银行业垄断的风向标式的破冰之举。”
目前中国只有一家民营股份制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此前不断有文件出台鼓励金融领域吸收民间资本,但却从未如此明确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
此前一个月,国务院、中国央行、中国银监会已纷纷透出信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允许尝试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7月5日表示,之所以强调投资者要自担风险,主要是为了防范道德风险,防止金融机构经营失败的风险外溢。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最近接受和讯网采访时说:“据我所知,今年在政策层面至少会设立一至两家民营银行。然后通过试点,权衡并检验民营银行的发展,为未来进一步开放银行业门槛提供政策依据。”
目前,中国的银行体系仍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这种准入制度让民资障碍重重。比如中国的《商业银行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购买商业银行股份总额百分之五以上的,应当事先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而中国银监会发布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也对个人资本进入有诸多限制,比如规定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而单个自然人股东及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10%,还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持有村镇银行股本总额5%以上的,应当事前报经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审批。
这些限制导致长期以来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并非易事。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包括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在内的中小银行法人机构共1400多家,民营资产规模占比仅15%。
银监会的统计数据进一步显示,大型国有银行与政府控股的商业银行占商业银行资产总规模的95%,民营银行仅占商业银行资产总规模的5%,其中“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占比就高达60%以上。
国有银行和民营银行体量的悬殊对比显示出中国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的不对称。全国工商联“2012-2013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会”上透露出来的数据却显示,2012年全年,中国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已经超过60%,却只有占金融信贷资产约20%的非国有金融机构为之服务。占GDP比重不超过40%的国有经济,有占金融机构资产约80%的国有商业银行与之相对应。而且,在整个金融领域,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向银行借贷的成本要高得多。这加剧了民营经济“跛脚”的发展格局。
“只有大量民营银行成为主流的金融机构,金融资源的错配才能迎刃而解,”马光远说。
尽管过去十多年来,国家早就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入股现有商业银行,但监管部门对于民间资本进入银行的态度仍然颇为谨慎,地方上也不乏设立民营银行申请遭拒的实例。
北大教授徐滇庆与一批学者于2003年提出组建沈阳瑞丰银行、西安长城银行、江阴商业银行、佛山南华银行和深圳民华银行五家民营银行的试点方案,但被央行否决。
2004年6月份,浙江省奥康集团作为主发起人,联合神力集团、法派集团、国光地产、泰力实业等8家企业,成立温州市首家民营财团中瑞财团,计划涉足以金融业为主的多项业务。当年7月中瑞财团欲申办“建华民营银行”,但未获政府批准。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7月8日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说:“在不断出台的新政中,包括‘国36条’、新‘国36条’都是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温州民间资本至少4次提交了申请,但都被原封不动地退回来,至今一家也没有成立。”
然而,温州银监分局一位负责人说,截至6月末,温州市辖内地方法人银行已累计吸收民间资本投资总额97.13亿元。他说:“自2012年温州金融改革试点以来,各界普遍期望能够降低金融业的准入门槛,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让民间资本阳光化、规范化。”
从中国一些已有的尝试看,民营资本即使占据绝对大的股份,也很难在内部管理和决策中行使对等的权利。
2002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对浙江商业银行进行重组,希望吸收大量民间资本入股。
2004年,浙江商业银行重组完成,更名为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由15家股东共同出资组成,其中13家是浙江知名的民营企业,如万象集团、轻纺城、广厦集团、吉利集团等,民营资本占股本比例为85%。但根据浙商银行官网介绍的股权结构表显示,目前浙江省财务开发公司是其第一大股东,持有14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4.29%)。
浙江省财务开发公司是浙江省政府直属单位,委托给浙江省财政厅管理。浙商银行宣传处一位不愿具名的负责人说,浙商银行虽然民资众多,但并非民营银行,经营业务受政府控制,银行的高管们是银行经营者,也是政府官员。
据《财经》杂志报道,重组改制后,浙商银行的高管层几乎全部由浙江省政府、省银监局亲自点将。
“民企股东并未获得与其投资相对应的人事安排。如果民营成份的权益在公司治理层面得不到体现,其民营性质就很难发挥作用。量化民营股份比例与重组后账面数字并不能代表真正的民营银行,”一位不愿具名的金融专家说。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王自力认为,民营资本进入银行解决了产权问题,但从产权明晰走向治理完善,尚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同时,民营银行要想获得充分发展,就必须要触及中国金融体系国有银行占据垄断地位的格局和与之匹配的监管体系。
财经评论员贺宛男说:“中国存款利率平均为2%,贷款利率平均达到7-8%。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最高的。国有商业银行靠垄断维持的高利差获得巨额利润。从每年的上市公司年报来看,所有上市公司的利润都比不上银行,十几家银行的利润占了半壁江山。”
几大银行独享利率管制、行业保护的“红利”,同时在扭曲的利率结构下不受控制地发展表外业务(即影子银行业务)。这种业务模式背后是显性和隐性的国家信用担保。一旦出现金融风险,需国家为银行埋单。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讲师俞平康说,就算开放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或信贷市场,也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也不是改革金融市场的良药。中国目前有很多的产权形式,比如股份制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然而收效甚微,归根结底在于整个金融业没有市场化。整个体制本身也没有市场化。
因此,他对民营银行的前景并不乐观。“把民间资本引入到正规的金融体系里来,有助于近两年发展迅速的中国影子银行阳光化。但是如果整个监管市场有问题的话,就会见光死。目前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出了很大的问题。如果把影子银行放在现有的体制之下,必然不太可能成功。”
俞平康认为,监管机构在制定政策的同时应该让市场的参与者参与到政策的制定和讨论中,加强规则制定者对市场的了解。他注意到,在政府出台的一些指导方针中,能很明显地看到政策制定者对经济的现状缺乏了解,或者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可以明显预计到政策更多地趋向于满足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
俞平康说,“关键在于政府放权,只要政府作为国有企业银行的最终担保人角色不去除,本质就不会改变。”

经济学家点评中国取消贷款利率下限

高盛的宋宇、崔历和邓敏强指出,从利率市场化方面看,此举具有积极意义。解除对票据贴现利率的管制尤其将会使得商业银行有更大自由来根据自己的业务考量来决定贷款利率。原则上来说,取消贷款利率范围的下限将会帮助降低企业的借款成本。不过,30%的贴现率本来也很少被用到,取消这个限制带来的即时影响将是非常有限的。更加有影响力的措施将是调整存款利率的上限,目前是设定在存款基准利率的10%以上。这一决定尚未作出,显示了中国政府的审慎立场,可能是出于对于银行业竞争,尤其是在吸引存款方面的担忧。不过高盛认为,这仍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只是时机依然高度不确定。
凯投宏观Mark Williams和王秦伟认为,周五公布的措施给经济带来的直接影响将较小,特别是这并不构成政策上的松动。但是这一举动具有重大象征性意义,或是多年以来中国在放开金融市场方面采取的最重要一步。从基本上看,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可允许银行业向信用度较好的企业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利率,从而降低借贷成本。不过近年来,企业债市场的快速发展为大型企业提供了另一种信贷渠道。对于银行贷款来说,第一季度贷款利率低于基准利率水平的比重仅有11%。不过,单凭上述政府举动不会对降低中国依赖信贷与投资提振增速方面产生多大帮助,因为问题在于银行贷款利率水平一直过低,并由此导致放贷规模受到配额与其他定量措施的限制,同时贷款多被提供给关系最为密切的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主),而不是那些最能够带来回报的企业。
巴克莱的常健和Joey Chew指出,由于利率市场化中更为关键的一步,即上调(或取消)存款利率上限(目前为基准利率水平的1.1倍)并未实施,因此相关改革仍然不完整。
中国央行称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更为深远;放开存款利率管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风险最大阶段。在6月份出现了最新流动性紧张状况以及市场恐慌后,央行的顾虑可以理解。巴克莱认为,对存款利率上限进行调整或造成以下影响:1)实际存款利率的上升;2)考虑到潜在的利润率缩减与其他担忧,中国银行业人气或更为负面;3)银行系统或更为紧张,中小型银行将尤为明显,并导致这些银行采取高风险举动。
瑞东集团指出,通过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可以鼓励借贷方改善其信用记录,以便获得成本更低的资金。瑞东集团认为,这将使得中国企业进一步加强其信用质量。票据贴现率管制同时得到取消,这将使银行业可以完全控制对适当风险溢价水平的估值和评估。此外,由于中国央行希望更多贷款机构可以服务于农业部门,因此所有的农村合作信用社也将不再执行贷款利率上限。不过,央行暂时没有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进行调整,继续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

楼继伟:中国不会再推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

G20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20日在莫斯科闭幕。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在会议上表示,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就业形势不错。他同时称,中国政府不会再次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而是通过改革促进增长和就业。

G20声明:改变货币政策之际要沟通

G20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于当地时间7月20日傍晚通过共同声明后闭幕。声明明确表示,为避免美国退出货币宽松而导致金融市场动荡,各国将展开合作。虽然与会各国对资金流出新兴市场国家所带来的影响实施监控一事达成了一致,但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分歧再次凸显。
由于资源价格下跌等原因,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加之美国退出货币宽松的预期进一步升温,导致投资资金从新兴市场国家流出,并加速了这些国家的货币贬值趋势。在本届G20会议上,如何协调应对“资金逆流”的趋势成为焦点。
共同声明再次明确表示,“将关注货币宽松产生的副作用”,此项内容在今年4月的声明中也曾提及。此外,声明还追加了“在将来改变货币政策之际,要进行明确的沟通”的内容。
虽然美联储最早将于今年秋季退出货币宽松的基本方针没有改变,但会议对新兴市场国家的疑虑给予了充分重视。主席国俄罗斯财政部长安东·西卢阿诺夫强调称,“将提升货币政策的可预测性”。
新兴市场国家在今年2月和4月的G20会议上批评称,发达国家的货币宽松导致了资金过度流入新兴市场国家。但5月以后态度为之一变,开始对资金流出导致的货币贬值以及通货膨胀压力高涨表示不满。
不过,发达国家不少观点认为,“这只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问题与美国货币宽松退出预期叠加在一起造成的结果”。据相关人士表示,美国在会议之前还曾要求修改共同声明的表述。可见其想法与新兴市场国家存在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