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经纬
11-03-13
哈格尔与卡尔扎伊联合新闻发布会被迫取消
阿富汗官员说,塔利班宣称对星期六的一次自杀式炸弹爆炸负责。这次在喀布尔国防部外发生的爆炸导致至少9人死亡。爆炸发生时,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正在喀布尔访问。
星期天早些时候,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指责塔利班说,发动像星期六那样的两起袭击事件,实际上是"为美国人效劳",因为这样一来,阿富汗人在恐慌之下,就会想要北约军事武装在2014年原本设定的撤军最后限期以后,继续留在阿富汗。
美国驻阿首席将领邓福德将军严辞驳斥了卡尔扎伊的上述言论。邓福德将军指出:"过去12来,我们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我们作出了巨大的流血牺牲;认为暴力和局势动荡对我们有利,实在荒谬绝伦。"
卡尔扎伊领导下的阿富汗政府同时还指责美方领导的部队官兵和阿富汗官兵一道,对一些大学生进行了虐待和逮捕。
哈格尔访阿时,正值阿富汗和美方之间就一些拘留设施的控制和外国部队撤离速度问题,争议不下之际。美国把位于阿富汗的一个主要拘留设施的控制权移交给阿富汗的仪式原定星期六举行,但是该仪式被取消了,原因是阿富汗和美国之前达成的协议破裂。
韩美展开"关键决断"联合军演
韩联社称,韩国方面出动超过1万名军人参加军演,而美国方面则有3500多名官兵加入。
与以往历年"关键决断"军演不同的是,今年的军演由联合参谋本部指挥,而不再是韩美联合司令部。
韩联社指出,这一变化是为美军预定在2015年将作战指挥权移交给韩国做准备。
韩国官员对记者们说,在演戏开始前他们曾两次试图通过与朝鲜的热线电话与朝鲜官员取得联系,但均无人接听。
朝鲜上周对韩美"关键决断"联合军演提出严厉谴责,指责军演是针对朝鲜的侵略行为,破坏了朝韩互不侵犯协议。
另外朝鲜还宣布切断与韩国的热线电话以及关闭板门店联络渠道。
韩国当局分析,朝鲜可能在韩美联合军演期间同样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
朝鲜劳动党机关报《劳动新闻》星期日发表署名评论文章指责韩美联合军演的目的是加剧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煽动战争。
美国和韩国目前同时还在进行代号"秃鹫"的另一场联合军演。
由3月1日开始的韩美"秃鹫"联合野外机动演习为期两个月,有超过20万名韩国军人和1万余名美军参加。
中国称不会放弃朝鲜
在全国人大全体会议期间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外交部长杨洁篪暗示,中国支持联合国出台针对朝鲜的更严厉制裁,不应被解读为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中方始终认为,制裁不是安理会行动的目的,也不是解决有关问题的根本办法,"杨洁篪在回答中外记者的问题时表示。
中国官员和分析人士圈子中正在展开空前坦率的讨论,在朝鲜坚持发展核武器、并不断发出打击美国和韩国的新威胁的情况下,值不值得继续支持朝鲜。
上周四全国政协会议的一次小组讨论上,政协委员们谈到了"保持还是放弃"对朝鲜的支持的问题,还辩论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应当与朝鲜"打还是谈"的问题。
党内知名分析人士、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编审邓聿文发表署名文章,提出中国应当"放弃"朝鲜。
邓聿文上月底曾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他提出一个问题,如果美国对朝鲜发起先发制人的攻击,会发生什么情况:"基于中朝两国的'同盟',我们会没有义务帮助朝鲜吗?这会不让我们引火烧身吗?"
此外,邓聿文写道,朝鲜不可能像中国政府几年来所敦促的那样,走上全面改革经济、成为一个正常国家的道路。邓聿文表示,即使朝鲜的新统治者金正恩想改革,根深蒂固的精英统治集团"也决不会允许他这么做",因为他们知道,打开改革大门将导致政府被推翻。
中国对朝政策陷入两难
上周,在中国的全国人大全体会议上,一些与会代表活跃地讨论北京方面应不应该放弃中朝同盟。
"朝鲜半岛的混乱局面,将使中国的安全受到巨大压力,"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建表示。
蔡建预计,中国在执行最新的制裁措施方面"将比以往稍稍严厉一些,但不会过于严厉"。
中国各界有一个逐渐形成的共识,那就是朝鲜政府的边缘政策正在损害中国的利益,而仅仅重复回到谈判桌的呼吁没有产生任何效果。
"虽然美国和中国在对朝政治战术上存在差异,但中美两国都提倡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中山大学韩国研究所所长魏志江表示。"双方应当共同努力,控制朝鲜半岛的危机。换句话说,中美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有很大的战略合作空间。"
北京方面的问题在于如何开展合作。中国外交官上周近乎愤怒地否认有关美中就决议草案达成一致的说法。中国外交政策专家担心,对朝鲜采取过于强硬的立场,或者被视为公开站到美国一边,可能要么引发平壤方面作出更加好战的举动,要么引发朝鲜政权崩溃——在北京方面看来,这两种情形都比现状更加糟糕。
金正恩上海秘密账户曝光 规模达数十亿美元
据悉,韩美当局已经确认北韩在中国上海等地拥有怀疑为北韩劳动党第一秘书金正恩的假名、借名账户数十个,其存款规模达到数十亿美元。
然而,这些账户不包含在本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发布的对北制裁决议2094号的金融制裁对象,故安理会严厉制裁北韩的实际效果遭到质疑。
韩国政府一位消息人士10日表示:"韩美两国经过数十年追查,于去年年底在中国上海等地找出了怀疑为金正恩统治资金的数十个银行账户,规模达数十亿美元。目前已经掌握账户名和账号,其中一部分为在北韩国防委员长金正日时期所设立。"
据悉,韩美当局向中国方面表明该账户应该包括在制裁目录当中,但中国却采取消极的反应。这位消息人士还说:"北韩实施第三次核试验后,中方对制裁北韩稍微采取积极态度,但在触碰'致命点'方面仍为消极。"
韩国政府认为,设在中国上海等地的北韩秘密资金规模远远大于澳门汇业银行(BDA)的2500万美元,因此如果将这些账户包含在金融制裁对象时,其获得的制裁效果远比汇业银行大很多。
日媒:唐家璇准备访日改善关系
日媒10日报道,中国正在筹备新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中方委员长唐家璇本月下旬访日、谋求改善中日关系。
报道说,中方并希望礼节性拜访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说法是"委员会互访时与首脑会面是惯例,中方不说不希望与安倍会面"。
时事社说,预期在人大即将确定接任总理的李克强5月访韩出席中日韩三国首脑会谈,两国正准备李克强与安倍会谈,中方希望能避免关系进一步恶化、希望改善气氛,时事社把唐家璇访日视为体现中国这种意向的一环。
中国将合并海上执法部门
中国计划合并海上巡逻部门,将其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海警局,此举可能影响北京方面处理与邻国之间领土纠纷的方式。
"现行行政体制仍存在许多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地方,"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在向全国人大作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的说明时表示。"(政府)不该管的管得过多,一些该管的又没有管好。"
马凯表示,改革还将把矛头指向腐败以及职责交叉的机构之间的内斗。
对海上执法力量的重组将意味着,多个部门(海监、渔政、缉私、边防)合并成一个新的"中国海警局"。
专家们长期以来呼吁结束海上执法职责分散于多个部门的局面。
一些外交政策专家希望,此举可能有助于缓解紧张,因为相互竞争的部门不再感到有必要为了获得公众关注和资金而在海上向邻国的船舶发起挑战。
中国当局称劳教制度改革不久会有成效
中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郎胜9日针对劳教制度存废表示,随着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宪法原则的落实和公民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的提高,劳教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也暴露出来,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
郎胜说,改革劳教制度还有工作要做。一段时间以来,各相关单位正研究及进行改革劳教制度的准备,"用不了太长的时间"就会有"成效展示"。
中国传统媒体监管走向一体化
根据12届人大会议上宣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新闻出版总署与广电总局将整合成为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这意味着中国最主要的传统媒体平台包括报刊杂志、书籍出版、广播、电视和电影的监管将首次集中在一家监管机构身上。
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虽然在行政职能上隶属国务院,但在实际运作上更听从于中共中央宣传部的领导,而且一直被广泛认为是中共控制媒体的重要工具。
此外,除了不断向中国国内各级新闻媒体机构发出行政指令,掌控中国国内舆论动向和进行言论审查外,这两个机构也担负着严控外来媒体进入中国的渠道。例如,所有外来广电媒体要进入中国落地或与中国媒体进行内容合作,事先都要经过广电总局的审批通过,而境外杂志在中国境内的出版发行,也需要得到新闻出版总署的首肯才能成事。
不过,近年来,中国新媒体发展迅速,网络媒体及移动媒体的产业规模和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但这些行业的监管则分别掌握在工信部和国务院信息办公室手中。而此次的机构改革,也只是整合了传统媒体的监管架构,并没有把新媒体的监管纳入改革范围内。
因此,有分析家认为,此次改革只是一个过渡阶段,而随着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最终会与文化部合并,走向"大文化部"的体制。
中共为何对炎黄春秋施压?
1月4日,《炎黄春秋》杂志编辑部的微博登出了该杂志网站被封的消息,称"工业和信息化部向杂志社发来通知,已没收该社网站登陆号码。目前编辑部再次申请了登陆号码,计划于10日左右恢复运行"。读者们通过微博了解到了这一情况,但网站直到19日才得以恢复,被封的理由依然不明。
《炎黄春秋》创刊于1991年,是一本以历史内容为主的综合性月刊杂志。近年来,该杂志作为一本立足于历史批判的改革派先锋杂志,广受读者青睐。杂志的最大特点在于一贯主张政治改革,勇于挑战敏感话题,并旗帜鲜明地拥护言论自由。
《炎黄春秋》杂志社是一家民间出版社,从未获得过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财政补助或批量订购,资金来自于普通读者的订阅。以财政方面的独立性作为盾牌,杂志社就能在编辑方针和人事方面抵抗来自政府的压力。根据笔者从编辑部得来的最新数字,2013年2月号杂志的发行量为17.2万册。而在笔者最初展开调查的2007年,每期杂志的发行量约为6万册,2008年约8万册,2009年约10万册。可以看出,数年来杂志发行量不断增长,得到了读者的支持。
《炎黄春秋》坚持从体制内部进行批判的立场。杂志对中国的近现代史和当前的形势进行严厉批判,但从未主张打倒现有政权,而是稳健地呼吁各方通过党内民主与宪政方式推进政治改革。用党和政府领导人容易接受的理论和语言阐述观点,也是该杂志的一大特征。杂志持续"打擦边球",挑战敏感话题。编辑部十分很清楚,一旦杂志越界,就无法继续存在。
杂志得到了一个强大人脉圈的支持。出版社社长杜导正曾在1980年代担任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副社长为新华社原高级记者杨继绳,主编则是著名历史学家吴思。曾担任毛泽东秘书的党内改革派元老李锐担任杂志社顾问。赵紫阳亲信、原副总理田纪云,以及时任党中央政治局常委、因在天安门事件中对学生表示同情而被撤职的胡启立等人都是《炎黄春秋》的撰稿人。以在民主化形势高涨的胡耀邦、赵紫阳时代担任要职的元老为首,众多改革派论者都以编辑或撰稿人的身份支持这本杂志。
这些条件相互影响,使得《炎黄春秋》保持了独立性与优越性。
迄今为止,《炎黄春秋》一直都面临种种压力。但对于当局来说,明目张胆地向这本由改革派元老主办、并且大受好评的民间杂志施压是非常困难的。《炎黄春秋》从未向不正当的压力低头,在杂志运营与编辑方面一直坚持着自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