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经纬
26-12-13
中国不再韬光养晦
“中国崛起”既可能为国际社会带来新的机会,也带来新的挑战。世界对此措手不及,政治评论员们在对待新“中国”的评价上各执一词,有人认为中国是世界政治稳定的一个因素。也有人认为中国对全世界以及一些邻国不仅构成经济威胁,甚至是军事威胁。
一切为了发展
专家一致认为,今天中国主要把精力集中在解决国内问题上。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无障碍继续发展经济的国际形势。
卡内基莫斯科中心主任德米特里·特列宁说,“中国领导层目前忙于国内事务。中国政治局中甚至没有对外政策专家,这不是偶然的事情”。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邢广成表示,中国认为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主要战略任务是营造有利局势,以便继续进一步发展,成功解决经济增长国内问题。中国对外政策围绕国内政治而定,而不是相反。
位于华盛顿的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亚洲问题高级顾问邦妮·格拉泽(Bonnie Glaser)称,中国对外政策的主要任务是避免同美国对峙,因为“同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敌对关系将威胁中国的进一步崛起”。
早在20世纪90年代时,中国并没有卷入许多国际问题,而今天,北京几乎不得不就所有对外政治问题表明本国的立场。
特列宁介绍说:“在某种程度上,这可以用中国的经济需求来解释。中东的例子很明显,中国从那里进口大量能源资源。起初,中国在那里没有地缘政治利益,但逐渐卷入了中东地区各种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以便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
一个强大的中国是军事威胁?
格拉泽指出,中国对外政策的整体矢量发生了变化:从遵循邓小平“韬光养晦”的遗训,到采取积极主动的立场;从不干涉他国内政,到有选择性的进行干预;从世界舞台上的消极角色到参与解决全球问题。
特列宁说,“中国更‘固执'的对外政策如今因军力强大而得到强化。众所周知,如果中国发出‘警告’,那么接下去可能就是军事行动”。
在经济和军事实力增强的背景下,中国在重新思考自己的国家利益,积极声明对被本国政治家称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主权,这囊括南海的几乎全部水域。
格拉泽说:“今天,中国明显通过政治、经济和外交压力,有时甚至是军事压力对邻国施加影响。为使美国更难以在危机时刻渗透地区,中国试图利用反介入能力(anti-access capabilities,如歼击机、导弹、C4ISR等),这本身就对美国及其盟国的利益构成威胁。”
她说,日本认为中国构成的威胁越来越大:中国海上民事执法队伍的船舰几乎每天都停泊在南中国海海域,中国飞机定期出现在日本领空上方。
尽管俄中关系相对良好,但俄罗斯许多人还是认为中国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特列宁说:“确实,如果谈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从形式上来说,中国有理由扩大自己对俄罗斯的领土要求。但中国不会这么做。”
特列宁说:“中国政治家们非常清楚,俄罗斯为中国带来的最主要的好处是:平静可靠的后方、自然和能源资源等等。对中国来说,卷入同俄罗斯领土争端无异于地缘政治自杀。”
他说,中国也不希望与美国对峙。他认为,中美关系是“合作和竞争的混合体”:竞争是为了让合作条件更有利。他还说,中国是美国的竞争对手,但从不会转变成美国的敌人,因为中美两国彼此之间的互相依赖程度和互相渗透程度非常高。
中国专家们坚持说,中国正在上升的军力完全是为和平目的服务。邢广成说,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军力加强对美国、俄罗斯和日本不是威胁,相反,中国的发展是全世界稳定与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依赖
今天的中国是欧盟、台湾、俄罗斯、非洲、拉美最重要的经济伙伴,也是美国最大的贸易和投资伙伴之一。
中国同经济伙伴们的关系特点是互相依存度高。这意味着,中国手中掌握着影响世界经济的强大杠杆。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弗拉基米尔·波尔佳科夫说:“中国在成为经济强国后,失去了‘弱国'的优势。现在中国的任何作为和不作为都触及整个国际社会。”
他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对伙伴国产生了双重效应:既为伙伴国发展经济创造了极大机会,同时又因此把他们置于依赖境地。这样,中方需求的上升整体而言意味着世界市场需求的上升。这对包括俄罗斯在内的西方生产者有利:俄罗斯的黑色冶金之所以得以存活下来,靠的主要是中方的需求。
相反,中方需求减少或者拒绝进口某些商品可能导致其价格下跌,结果股市牌价也随着聚能效应而下跌。这样的例子在2012年可以观察到,诱因是当时中国对铜的需求减少。
中国对外经济活动和国内经济形势影响着世界经济。中国对个别新食品的需求成为世界某些食品价格上涨的因素。有人认为,中国肉类消费的增加导致粮食价格大幅上涨(过去10年内上涨120%),因为粮食开始被用于制造动物饲料。
波尔佳科夫介绍说,中国迅速掌握新技术,以更廉价的同类产品跻身国际市场,成为欧盟、美国和俄罗斯在许多生产领域直接竞争对手。这可以从太阳能电池板市场的例子上窥见一斑。按照福布斯杂志《Forbes》的资料,2004年德国曾经以64%的市场占有率成为太阳能电池板市场上的佼佼者,与此同时中国仅占11%的份额。2010年,形势几乎相反: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升至50%,德国则下降到18%。为保护本国生产厂家,欧盟对中国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开征高额关税。
中国专家们一如既往的认为,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份量上升只能给世界带来好处。他们认为,强大的新中国应当担当维护世界秩序和经济稳定的保镖角色。
刑广成说,中国向世界推出了在互利自觉合作原则上发展经济的高效模式。
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学院教授弗拉基米尔·波波夫认为,像苏联20世纪50年代的发展模式一样,中国发展模式在发展中国家倍受欢迎。现在,我们可以观察到,东南亚国家借鉴了中国的个别特点:依靠积累储备的出口型发展模式和工业政策。
世界还不习惯看到强大的中国
刑广成说,世界还来不及习惯中国方面正在上升的影响。美国不清楚该如何同一个快速发展的中国共处,但紧密的经济联系把美国和中国捆绑在一起。世界不是很清楚中国"和平崛起"构想背后的各种动机。
确实,尽管中国尽全力普及"和平崛起"和"战略对话"构想,但世界对中国的理解仍然不一而足,各不相同。
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3年的数据,世界上38个国家中只有50%的受访者对中国持正面态度,而美国这一指标是63%。而且,对中国看法最好的是非洲国家(肯尼亚78%、塞内加尔77%,尼日利亚76%)、亚洲国家(巴基斯坦81%、马来西亚81%)、拉美国家(委内瑞拉71%、巴西65%,智利62%);对中国看法最差的是日本(93%)、欧盟国家(德国64%、意大利62%)、以色列(60%)和朝鲜(50%)。
受访者认为中国是伙伴的国家主要是非洲国家、亚洲国家和拉美国家(巴基斯坦82%、塞内加尔78%、马来西亚78%,肯尼亚77%)。日本(40%)、菲律宾(39%)、意大利(39%)和土耳其(36%)公民则认为中国是敌国。朝鲜、以色列、英国和大多欧盟国家对中国的看法是中性的。
与此同时,如果谈到对未来的预测,那么加拿大(67%)、欧洲(57%)和拉美(50%)居民都相信,中国很快就将成为新的主要超级大国。其它地区的居民对此持怀疑态度,但即便是指标最低的非洲也不低于39%。
按照皮尤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俄罗斯有63%的居民对中国态度良好,53%的局面认为中国是伙伴。
特列宁说,“‘中国崛起’在俄罗斯人头脑中引起了真正的转变。俄罗斯从未同一个强大的中国作过邻国。当俄罗斯在19世纪末首次接近中国时,中国是一个弱国,无力抵御西方帝国主义者。因此,在俄罗斯人的意识中,中国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弱国,是一个技术上落后的贫穷国家。但在过去10年中,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当邓小平启动改革时,中国的GDP占苏联的40%,而现在,俄罗斯和中国的GDP比值是1:4。这让俄罗斯人感觉非常难受,自尊心受挫。尽管如此,俄罗斯没有受到反华情绪的支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