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经纬
18-11-13
以色列试图拉拢中国
作为一名以色列外交官,多尔·戈尔德曾和本国的总理、美国的总统以及巴勒斯坦的谈判专家坐在一起,试图寻求解决中东冲突问题难以实现的方案。
然而,地缘政治势力的潮涨潮落本月把戈尔德带到了中国,让他在一次自己主持的每周安息日晚餐上,见到了一些传统上未曾被邀参加这个犹太聚会的客人:中国官员。
戈尔德曾担任以色列驻联合国大使,他来北京向中国军队高级将领解释祈祷葡萄酒的希伯来语以及可防御边界的必要性,反映出耶路撒冷方面一种日益增长的愿望:在与伊朗和巴勒斯坦的谈判桌上,以色列想把正在崛起的中国拉到自己的一边。
戈尔德这次不是官方访问,他现在是智囊机构耶路撒冷公共事务中心的主任,但他跟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说得上话。和他一起来北京的是已退休的以色列国防军前副总参谋长兼前国家安全顾问乌齐·达扬。他们一起花了几天时间与中国军方官员会面,也成为首次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讲话的以色列人。
戈尔德在一次采访中说,“我们来北京商讨外交、以及阿拉伯-以色列冲突问题,这是新的突破。”
为这次访问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的是中以学术交流促进会(Sino-Israel Global Network & Academic Leadership),这个总部在以色列的组织经常举办两国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
他们要介绍诸如拥有核武器的伊朗所带来的威胁、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等问题,为了提供充足的材料,这两位以色列人准备了翻译成中文的文件,这对基本上不熟悉以色列安全需求具体情况的听众来说至关重要。这也意味着他们需要用中国人能够理解的方式来解释现状,比如将最长距离只有428公里的以色列版图放在一张中国地图上。戈尔德说,“因为他们生活在这样大的国家里,他们需要对我们的现实有所感受。”
此次访问发生在恢复中以关系的时机已经成熟之际。早在中以两国1992年正式建交之前,以色列就向中国开放了其最有利可图的行业:武器。以色列很快成为中国的第二大武器供应国,但两国关系在2000年冷却,当时美国迫使以色列取消了其向中国出售价值上十亿美元的费尔康(Phalcon)早期预警机系统交易。几年后,以色列同意了美国的要求,停止向中国出售武器。
尽管以色列和中国冷却的外交关系已经持续了几年,但两国还是找到了新的合作机会。10月份,以色列理工学院(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得到香港巨富李嘉诚的基金会1.3亿美元(约合7.9亿元人民币)的捐款,将在中国南方建一个研究院。这是该校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捐款,得到这笔捐款的4个月以前,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刚刚和中国总理李克强会面签署了一系列贸易和文化协议,包括成立联合研发团队,研究可再生能源和水技术的协议。
当时内塔尼亚胡对李克强说,“中以两国是两个古老的国家,都有着光辉的过去,在近代都曾经历过一段痛苦的时期,但是中以的未来都是光明的。”
为了缓和与中国的关系,以色列希望能利用自己在高技术和农业创新方面的优势,来赢得中国政府在政治上的支持,中国政府已经暗示希望在中东地区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以色列来说,中国愿意在不附加与人权有关的条件下进行商业往来,似乎尤其具有吸引力,因为当前西方国家对于内塔尼亚胡政府在占领区的政策感到十分失望。
欧盟所表达的失望是再高不过了,7月份欧盟禁止将其资金发放给在西岸和东耶路撒冷地区运作的以色列机构。这一政策让耶路撒冷方面十分气愤,威胁到以色列在“地平线2020”计划(Horizon 2020)上的参与,这是一个欧洲的科学研发项目,以色列是唯一被邀请参加项目的非欧洲国家。
戈尔德说,“突然间好好的一锅粥里出了个老鼠屎。所以,现在我听到以色列的人说,‘让欧洲见鬼去吧。我们到中国和印度去。’”
但是这些希望由于伊朗而变得复杂,伊朗是中国的第三大原油供应国。中国和伊朗之间的双边贸易额超过400亿美元,而中国和以色列之间的贸易额仅有80亿美元。11月初,中国答应为伊朗的发展项目提供200亿美元的贷款。耶路撒冷方面担心这会降低国际社会对伊朗制裁的效果,制裁是为了迫使伊朗放弃其核项目。
面对自己影响中国与伊朗关系的能力有限的现实,以色列正试图尽可能地寻找与中国的共同点,比如建立在共同战略兴趣之上的那种。正如这个犹太国家的现代领土主张依据来自于古代统治,中国也援引历史宣称对台湾、西藏、新疆和南中国海大部分地区拥有主权。“历史性权利的问题真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戈尔德说。
但是,在这个以中美竞争为主的世界上,寻找共同利益的做法走不了太远。戈尔德说,在一次会议上,一名中国官员问,“以色列站在哪一边,美国还是我们?”这提醒了他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
他说,“在讨论中,我非常清楚地对中国人说,美国和以色列是盟国。但是在国际事务中并没有规定说,你只能与一个国家交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