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经纬
24-01-14
阿巴斯向普京祝贺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取得的成就
俄新网RUSNEWS.CN新奥加列沃1月23日电 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向俄罗斯总统普京祝贺莫斯科在国际舞台上取得的成就,并希望俄罗斯在调解中东问题上能发挥重要作用。
阿巴斯在与普京会晤时说:“我们有幸看到俄罗斯这些日子来的政治成就,对俄罗斯具有的巨大政治份量感到高兴。”他例举了俄罗斯的成就,其中包括叙问题两次日内瓦国际会议,叙化武销毁进程,以及有关伊核问题的协议。
他声明,“我们支持俄罗斯在中东发挥重要作用,因为俄罗斯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中东问题国际调停四方之一。对巴勒斯坦而言,俄罗斯是友好国家,而且俄罗斯在地区有着国家利益。”
阿巴斯认为,在与当前遭受危机的许多阿拉伯国家关系上需要俄罗斯的努力。
普京强调,“俄巴两国关系是建立在非常坚实的历史基础上的,俄罗斯在调解巴勒斯坦问题和整个地区问题上,始终保持着政治层面的联系,在国际舞台上展开着积极合作。”
朝鲜对话攻势后或将发起奇袭挑衅 春节前后做好应对准备
韩国国防部发言人金珉奭表示“最近朝鲜动员AN-2进行军事演习等,多个基地都出现了新的军事活动动向,我们正对此保持密切关注”,“我们认为,金正恩访问的部队利用AN-2等进行空中入侵演习,说明他们具有一定的攻击性”。
韩国军方当局尤其关注朝鲜的AN-2,该机型机体由木材和皮革等材料制成,雷达很难探测到其行踪,不仅起飞着陆非常方便,甚至可以降落在高速公路、机场和高尔夫球场等地,如果朝鲜用它进行奇袭或者游击作战,将成为一大威胁因素。经掌握,朝鲜正在使用的AN-2共有300多架。军方相关人士表示“这个机型可搭载13名特战要员,如果它们同时下降到首都圈各处,可能会对韩国的核心设施进行攻击,引起重大混乱”。
朝鲜:提议韩朝中断互相诽谤并非虚伪的和平攻势
朝鲜中央通讯社24日报道,当天朝鲜国防委员会发表受国防委员会第一委员长金正恩特别命令向韩方当局、多个政党、社会团体以及各界民众公开发送的信函。国防委在信函中强调,朝方16日的“重大提议”既不是虚伪的和平攻势,也不是针对同族展开的心理战。
有分析认为,朝鲜此次发表公开信函的目的可能是在韩国政府拒绝接受朝方提议后重申自己的立场,并赢得国内外支持。朝鲜常驻联合国代表申善虎计划于当地时间11时在联合国总部举行记者会也有可能是出于同样的目的。
国防委在信函中表示,我们已不再单方面刺激对方,并全面中断诽谤和中伤。我方的提议更不是为了给新的挑衅找借口和主导国际舆论。
对要求韩美中断联合军演,国防委说这是要求韩方中断侵略战争演习。若韩国非要进行演习不可,到我国领土、领海和领空以外的地区或到美国进行。
国防委说,我们已经决定先采取实质性措施,全面中断在西海5个岛屿热点海域等最前哨陆地、海上和空中进行的一切军事敌对行为。国防委还表示,开发核武器为的是从美国的核威胁和恐吓中保护国家和民族,并不是为了伤害同族。“核武装与经济建设并行路线”也是最合理的自卫措施。
信函说,我们决定营造朝韩和解并团结的氛围,全面中断军事敌对行为,同时营造离散家属团聚的氛围,重启金刚山旅游,并积极进行朝韩合作与交流。
朝鲜国防委员会16日通过朝鲜中央通讯社发表声明,向韩国政府提议从30日起双方全面中断相互诽谤和中伤的行为。但17日韩国政府要求朝鲜应拿出实质性行动,实际上拒绝了朝方提议。
专家:韩美应让中国放心韩朝统一不是威胁
《朝鲜日报》和美国智库布鲁金斯研究所、韩国战略问题研究所共同举办的“走向韩半岛统一的韩美外交安全合作方案”国际会议22日进入第二天。在当天的会议上,韩国政府前现任官员和韩美安全问题专家讨论了具体的韩半岛统一方案。
韩国前统一部长官玄仁泽表示:“关于统一方案大家总是提到北韩(内部矛盾引起的)内爆(implosion)或(国际制裁引起的)外爆(explosion),但实际上没有外部压力就不会发生内爆,没有内部混乱(turmoil)也不会发生外爆。”他指出:“这使我们陷入两难境地,但内部变化和外部影响恐怕要同时发挥作用。”
布鲁金斯研究所东亚中心主任理查德-布什表示:“中国担心统一后的韩国会成为美国进攻中国的平台。既然问题在美国,我们就要告诉中国‘统一没有那么大影响’,让中国放心。”
布鲁金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埃文斯-里维尔表示:“我们还要向中国‘推销’。要让中国知道统一不会对中国的安全构成威胁。”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总裁包道格表示:“美国总统奥巴马应该与中国领导人谈论统一后美军驻扎等问题。韩美应该讨论统一过程并让中国产生新的认识。”
还有人提议韩美中三国政府之间建立合作渠道。诚信女子大学教授金兴奎(音)表示:“北韩处决张成泽后,中国觉得应该对北韩建立马其诺防线,因此现在可以与中国讨论统一问题。”他还指出:“应该让值得中国信任的人进入青瓦台国家安全室,与中方构建互信关系。”
韩发言人称对安倍参拜靖国神社不存在误解
针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瑞士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达沃斯会议)上称有关国家对自己参拜靖国神社“存在很大误解”,并拒绝接受反对参拜的中韩两国的主张一事,韩国外交部发言人赵泰永23日批评称:“不存在误解。这是(安倍)是否了解真相的问题。”
关于安倍希望与中韩首脑举行会谈一事,赵泰永表示,“我们已多次指出,一边参拜靖国神社一边说韩日友好的行为是极其自相矛盾的”,强调安倍改变态度是首脑会谈的前提。赵泰永还表示:“这是世界各国的呼声,非常不理解为什么(安倍)听不到这一呼声。”
美国要求安倍晋三不再参拜靖国神社
美国官员表示,为缓解东亚紧张局势,他们正寻求日本保证首相安倍晋三将来不再参拜靖国神社,并要求安倍晋三考虑重申日本此前在二战问题上做出的正式道歉。
美国官员表示,他们希望安倍晋三保证避免再做出触怒邻国的言行。日本的邻国已经对安倍晋三强硬的政策议程有所怀疑。美国官员称,他们正私下通过一系列美日间外交会议传递上述要求。
美国官员表示,他们正敦促日本主动接触韩国以结束两国间的口水仗。美国官员还表示,他们还正要求日本政府采取措施以解有关国家二战时期慰安妇问题上长达数十年的争议。
目前还不清楚如果美国的要求被拒绝,美方将如何行事。日本外务省发言人不予置评。
美驻日大使卡罗琳希望日本与中韩和解
美国驻日本大使卡罗琳·肯尼迪1月21日在东京赤坂的公邸内接受了《朝日新闻》的采访。
她在采访中谈道,“所有国家的国民都应该鼓励和支持超越历史、共创和平未来的领导人”,希望通过和解来改善日益紧张的日韩、日中关系。
肯尼迪大使就安倍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一事再次重申:“美国担忧本地区局势的紧张,对(安倍)首相的决断感到失望。”另一方面,肯尼迪大使也谈道,“将把焦点集中于美国和日本继续将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表明了她不希望因靖国参拜导致日美关系恶化的态度。
对于中国在东海上空划定防空识别区一事,肯尼迪大使批评称:“这是试图单方面改变现状的挑衅。”另一方面,她评价日本是“对美国来说最具价值的同盟国,可以信赖的朋友”,还称日本位于美国“回归亚洲”战略的中心。肯尼迪大使表示,“美国和日本的关系,不会受中国行动的影响”。
美军太平洋司令称应与中国军方建立直接联络机制
美军太平洋司令洛克利尔23日在五角大楼的记者会上表示,有必要在中美两国军队间构筑直接联络机制,从而能冷静应对突发状况。
洛克利尔指出,自己和中国军方高层目前没有建立能直接对话的热线。考虑到美海军宙斯盾巡洋舰“考本斯”号和中国海军舰船在南海异常接近的问题,他强调“为了避免陷入难以预料的事态,必须与中国军方形成可沟通的状态”。
中日对立改变美国对日舆论?
这项舆论调查由日本外务省发起,自1960年以来几乎每年都在美国实施。去年的调查委托了美国哈里斯互动公司,在7~8月以1000名18岁以上美国普通民众和201名专业人士为对象,就日美关系等问题进行提问。
在专业人士中引起波澜的是“你认为应当维持日美安保条约吗”的问题。认为“应当维持”的意见在普通民众中占67%(比上年减少22个百分点),在专业人士当中为77%(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均比上年大幅减少。出现了自1996年开始进行这项提问以来从未有过的显著下降。
麻省理工学院(MIT)教授理查德·塞缪尔斯分析道:
“估计直接原因是中日两国在尖阁诸岛(钓鱼岛)问题上的对立激化。在中日间没有冲突危险时,对于约90%的美国人来说,支持日美安保条约并不是件难事。但如果面临着冲突的危险,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在相关岛屿发生冲突的话,美国会很容易被卷入其中”。
“这里面流淌着一股更大的暗流,就是美国人的战争疲劳。接连在阿富汗、伊拉克进行战争,使美国舆论卷入了‘战争已经太多’的心理。也许正是这一心理影响了民众的回答”。
“虽说认为应当维持日美安保条约的意见大幅减少,但‘认为不应当维持’的回答也并未增加。说明对条约本身的支持仍根深蒂固”。
此次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日美安保条约,回答“不应当维持”的美国普通民众占9%(同比增加2个百分点),专业人士只有6%(同比增加3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要求废除条约的意见与上次调查相比几乎没有增加。
与此同时,对于是否应当维持,回答“不清楚”的中立派出现了增长。普通民众达到24%,是上次调查的6倍,专业人才也达到17%,是上次的4倍左右。
另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提问是如何看待日美安保条约对于美国的重要性。回答重要的普通民众与专业人士均接近90%,占有绝对优势。
此次调查中还询问了谁是美国在亚洲最重要的伙伴。美国普通民众有35%认为是日本(比上次调查减少15个百分点),39%认为是中国(与上次持平),中国在这方面超过了日本。专业人士的回答包括本次在内已经连续4年是中国位居第一。
安倍炫耀“安倍经济学”被叱责“为何要去参拜靖国神社”
在此次达沃斯论坛与会者中,安倍是唯一一位G8首脑。安倍甚至推迟预定的国会开院日程,坚持参加了达沃斯论坛。因为他将这作为把自己的“安倍经济学”告知全世界、炫耀成果的绝佳良机。此次日本首相在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做主题演说也是首次。
但达沃斯给安倍的则是“为何要参拜靖国神社”的质问和指责。在主题演讲前召开的全世界主要媒体公司的座谈会上,他被嘲笑道“您认为(在靖国神社中供奉的)战犯是英雄吗?”。
他还“不像话”地将现在的中日关系比作一战爆发前的状况。
15分钟的演讲结束后进入了问答环节,达沃斯论坛的主席施瓦布表示参拜靖国神社是一大问题, “(安倍在主题演说中)讨论了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和平。但本人参拜靖国神社却导致与韩中两国的关系正在恶化”。
时事通信援引了一位与会者的话指出“安倍将参拜靖国神社正当化,这让外国人无法深层理解”,“反而显示出与韩中两国的关系是安倍的弱点”。
当谈到甲级战犯时,他使用了“所谓甲级战犯”的字眼。这显示出了安倍无法接受战犯审判判决的“本意”。
另一方面,安倍对中日间军事冲突可能性的问题表示“一战当时英德两国虽然是最大的贸易关系国,但还是爆发了战争”,“现在(中日关系)也是类似的情况”。该回答被《金融时报(FT)》等媒体解释为“这预示着中日间有可能爆发战争”。《金融时报》 首席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在博客上撰文写道“安倍首相的这种态度真让人寒心”,“美国要果断出面”。
1月23日,外媒就也这件事也对官房长官菅义伟也抛出了大量的质疑。但菅义伟长官表示“这是安倍首相想要说明世界第二、三位经济大国间不能爆发战争这一点才说的一番话”,“完全没想到(外媒)会这样理解”。
安倍将中日关系比作一战前英德发言引争议
安倍在与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的对话中,施瓦布问:“感觉由于参拜靖国神社而导致日本与邻国关系恶化”。安倍对此解释称“在祭奠战死者的地方发表了不战誓言。丝毫没有打算伤害中国和韩国国民的意思。
在与外国媒体的座谈中,有记者问“中日有发生武力冲突的可能性吗”。安倍回答:“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我想提一下,当时英德两国虽然经济关系密切,但最终还是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在此基础上安倍称:“如果提问中的问题真的发生,不仅给日中双方造成巨大损失,对全世界来说也是一个重大损失”。
但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安倍没有明确表示避免武力冲突”。BBC则报道称“安倍认为经济上相互依存的中日两国类似1914年的英德关系”,指出“日本的领导人对现在的中日关系的认识让人想起100年前的英德,具有冲击力”。
英德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由于报道明显出现了误解。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在记者会上解释:“安倍首相意思是绝对不能发生像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的事情而发言的”。
安倍1月23日向日本国内的中文报纸《中文导报》和《东方新报》等发去春节贺辞,表示“日本在二战后的68年间,一贯建设自由民主国家,坚持走和平道路。今后仍将继续保持相同姿态”,呼吁“日中两国今后进一步携起手来致力于本地区及整个国际社会的发展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独立调查称NSA电话监听违法,应该终止
美国一家独立的联邦隐私监督机构认定,国家安全局(NSA)收集大量电话呼叫数据的项目,对反恐事业起到的帮助很“微小”,而且违法法律,应当关闭。
这是隐私和公民自由监督理事会(Privacy and Civil Liberties Oversight Board)公开出具的第一份重要声明,国会在2007年将这个理事会列为独立机构,直到最近才刚刚开始全面运作。
报告很可能会在围绕监控展开的辩论中引入新的声音,表明奥巴马总统上周发表高调的演讲并不足以平息此事。奥巴马咨询了理事会的意见,也咨询了另一个顾问小组的意见,后者在上个月提交了自己对监控政策的报告。尽管奥巴马在自己的演讲中说,将会收紧对数据的访问权限,也宣称有意找到一种方法终止政府收集大量记录的行为,但是他也说这些项目的能力应当保留。
在奥巴马政府看来,大规模收集数据的项目是有用的,也是合法的,同时也清楚它的隐私问题和滥用的可能性。
然而在这份报告中,理事会对于政府此前秘而不宣的一套法律理论提出了极为详尽的批评。这套为监控计划提供支持的法律理论认为,既然被称作《爱国者法案》第215条的法律条文允许FBI取得被认为与调查“相关”的商业记录,也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将其解读为授权NSA收集美国国内的通话记录。
理事会的报告中写道,收集数据的项目“在第215条下缺乏确凿的法律依据,令公众产生了违反宪法第一和第四修正案的顾虑,作为一项政策对隐私权和公民自由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而且也只显示出了有限的价值。因此,理事会建议政府终止该项目。”
理事会的五名成员多数认同这一立场,但其中二人对监控项目是否违法持不同意见。而理事会在另外10项建议上是一致的,包括在三年(而非五年)后删除原始的通话记录,以及加大对查阅搜索结果的限制。
报告中还披露了监控项目中一度不为人知的一段历史。这份报告中,官方首次正式承认了外国情报监视法庭直到去年8月才发表司法意见,详细阐述监控项目的法律依据,但是从2006年5月起就开始向电信企业发出调阅数据的判令,并指示NSA应该如何处理数据了。
隐私理事会对监控项目的法律批评受到了David Medine、Patricia M. Wald、James X. Dempsey的支持。
但另外两名理事Rachel L. Brand和Elisebeth Collins Cook反对报告中所说的监控项目违法的论断。二者都曾在乔治·W·布什执政时在司法部担任律师。
她们在单独阐述的反对意见中写道,委员会只应该关注于政策,把法律分析留给法庭去做。上个月,两名联邦地区法院法官在挑战监控项目的诉讼中,分别得出了截然相反的法律判决。
Brand写道,政府的法律理论“至少是一种合理的解读,是两届政府中不同党派的许多官员出于好意得出的”。她还担心,宣布反恐官员“多年来都是在违法运行监控项目”,可能会挫伤士气,使得各机构在采取措施保护国家时过于谨慎。
监控项目始于2001年底,当时是布什总统凭借战时权力启动的。2006年,布什政府说服监控法庭开始依据《爱国者法案》为该项目提供授权,其法律理论后来也得到了奥巴马政府的认可。
美国敦促中国立即释放许志永等政治犯
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敦促中国立即释放包括许志永在内的政治犯。
骆家辉23日发表声明说,这些维权人士被起诉,是对他们揭露官员腐败活动的报复。
中国当局最近进行一系列对活动人士的审判,周三受审的是新公民运动发起人许志永,周四受审的是另一名活动人士赵常青。
骆家辉在声明中说:“我对1月22日中国法律学者许志永受审、以及其他善政主张人士因为公开揭露官员腐败或和平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受到报复的现象深表关注。”
骆家辉说:“美国政府敦促中国当局立即释放许志永和其他被囚禁的政治犯,终止对他们自由行动的任何限制,确保他们享有中国已经承诺的国际人权条约中的保护权和自由。”
骆家辉还在声明中批评中国当局对试图报道许志永审判案的外国记者所采取的“不公正对待”。
从去年以来,许志永领导的新公民运动的支持者中已经有20多人被捕,目前正在对他们逐一审判。
英媒:两件事让习近平反腐诚意遭怀疑
《金融时报》23日发表社论,就许志永受审和国际调查记者同盟发表中国领导人近亲海外资产报告两件事分析了习近平所发动的反腐攻势的前景。
社论说,自从习近平在大约一年前上台以来,他把反腐败作为自己执政期的核心议题。
在过去一年时间里,中国有数十名高层官员因涉嫌贪污遭到拘押,18万人因腐败受到惩处。
习近平无疑相信腐败将会威胁共产党的未来,但本周发生的两件事让人们怀疑他发动反腐攻势的诚意。
许志永是一个松散的公民权利群体的成员,一直呼吁制定要求官员公开财产的法规。
他的要求似乎同中共领导层发动的反腐败攻势完全一致,但是他目前却受到了审判,这说明许志永的行动越过了界限。
在华盛顿的一个名叫国际调查记者同盟的组织发表报告,披露了中共高层领导人的一些近亲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拥有离岸公司的消息。
《金融时报》的社论说,中国官员的腐败规模无疑是中共长期生存所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而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在贫富差距扩大的情况下制造了内部紧张。
如果老百姓越来越相信中共领导人关心自己聚敛财富更甚于关心有效治理国家,政治动荡将不可避免。
社论指出,如果习近平的反腐行动进展太快,就可能完全破坏共产党的统治,这也可能是当局对许志永的作用加以限制的原因。
但是,习近平必须在反腐行动中表现得无所畏惧无所偏袒,才能避免疏远公众的危险。
王功权供词令中国社会活动人士心生恐惧
互联网投资人张赋宇说,王功权被捕这事发生后,我们得更谨慎一些。张福宇为一些社会性事业提供支持。他说,当政府把我们看成敌人时,我们当然得防着点。
中国富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谋求社会、环境和政治变革的努力中去,这使得过去几年间公民社会活动在中国迅速蔓延。作为回应,实施威权统治的中国政府一直严加监督,确保国家的控制不会受到威胁。
根据基金会中心网的数据,中国有超过2,100个民间慈善基金会,这些基金会关注的议题广泛,既包括艾滋病预防,也包括农村教育。2004年,北京首次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慈善领域,此类基金会在此之前并不存在。很多基金会都是用企业和富有个人的捐款设立的。
现年52岁的王功权是商界精英中公民社会思想的倡导者之一。
2011年,他先是参与抗议“黑监狱”让中国公众吃了一惊,然后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与情妇私奔,又让中国公众吃了一惊。后来,他回到了妻子身边,重新投入工作,不过他很快放弃工作研究佛教和政治。在这一过程中,王功权结识了中国杰出的法治倡导者许志永。他们一起发起了新公民运动,这是一个组织较为松散的团体,其主张包括政府应提高透明度、应赋予公民公平的教育机会等。
警方去年7月份在打击新公民运动时拘留了许志永。王功权组织活动公开要求释放许志永,两个月之后被拘。
本周三,许志永案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庭审,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称,在庭审过程中,检方出示的证据表明,王功权向警方承认向许志永提供了资金。
美亿万富翁去年何以采访中国三中全会--《世界邮报》
国家繁荣与没落的区别
在当今世界上,伴随着市场经济,实现了广泛政治参与、法律和秩序的确立、财产权保障等“一揽子制度”的欧美和日本在经济方面最为富裕。另一方面,像朝鲜、埃及和很多非洲国家那样,政治权力集中于部分人手中,并从多数国民手中剥夺财富的“掠夺型制度”国家由于无法激励民众积极参与储蓄、投资和发明,处于贫穷姿态。
在以军事独裁为代表的“掠夺型制度”下,根据中央集权、来自海外的技术转移、从农村到城市的劳动力移动等条件,像过去的巴西、墨西哥、苏联(现俄罗斯)和土耳其等国那样,也能在短时间内实现水平比较高的经济增长。
关键的问题在于,由于不能产生实现可持续增长不可或缺的创新,其繁荣无法长期持续。既得利益集团担心创新引发的创造性破坏和新旧更替,他们的抵制阻碍了进一步增长的萌芽。
与40年前相比,中国实现了显著进步,但平常仍会出现政治上的不合理决定,同时腐败横行。巨大的国有企业和银行的存在则扭曲了资源分配和机会均等。中国能否摆脱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并发起足已追赶日本和韩国的创新?如果以20年左右的时间轴来看,中国经济可能陷入困境。
富裕国家也面临诸多问题。美国的贫富差距扩大阻碍了教育机会平等等包“一揽子制度”的维持。一部分人将过于富裕和强大,在税制、金融管制和劳动行政等领域,将发挥其政治影响力,进而使消除贫富差距的政策举步维艰。
此外,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大规模信息收集、日本《特定秘密保护法》的制定等,国家利用信息化技术监视国民或垄断信息的举动也令人担忧。因为这样的社会将阻碍言论自由、创作和创新。
中世纪曾以地中海贸易而盛极一时的威尼斯,在掌权的精英阶层加强垄断政治权力的过程中,实施了创建警察组织等专制政治。由于将此前没有财产的年轻人也能参加的贸易业务进行了国营化,结果导致增长陷入停顿,同时人口出现减少。这个过去的经济大国如今已经沦为吸引全世界旅游者的“博物馆”。威尼斯走过的道路意味着,如果市场经济的“一揽子制度”遭到颠覆,繁荣就可能急转直下。
谷歌董事长达沃斯论坛讲话警告就业前景
谷歌董事长施密特警告,就业问题30年内仍是行业面对的一大难题。
施密特警告说,在今后20年到30年中,就业问题肯定是行业面对的一大难题。
施密特周四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发表讲话说,鉴于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中产阶级将失去工作。
而且目前还不能肯定,这些失去了工作的人,是否具有能够找到新工作的合适技能。
施密特把这一状况与工业革命时期相比,并呼吁更广泛的行业技术创新。
他说,这是电脑和人类的竞赛,而人类必须获胜。
施密特说,有那么多创新出现,如果不及时有效的采用新技术,会造成经济上的失误。
他指出,按净额基准,小公司将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所以企业家需要更多支持,否则情况会变得更糟。
施密特还预言,随着更多的日常工作自动化,将会在创新行业等方面产生更多的半职工作。
所以他认为,传统的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的全职工作,也将被重新定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