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经纬
08-01-14
叙利亚武装反动派击毙30名基地组织成员
路透社援引叙利亚人权监测中心报道说,叙利亚武装反动派在西部地区击毙了34名与基地组织有关的伊斯兰激进团伙成员。
报道说,所有被击毙的基地组织成员都是外国雇佣兵,但没有透露他们的国籍。大多数人属于“伊拉克与黎凡特伊斯兰国”组织的成员。
最近一段时间,叙利亚境内反动派与伊斯兰武装团伙之间冲突愈演愈烈。媒体报道在叙利亚各地发生了大规模战斗。
目前,叙利亚境内存在多个与基地组织有关的团伙,其中最大的是叙利亚胜利阵线团伙和“伊拉克与黎凡特伊斯兰国”组织。叙利亚自由军被认为是最有实力的反动派,西方国家和阿拉伯国家都倾向与该反动派交往。
中俄军舰护送第一批叙利亚化学武器离港
装载有第一批叙利亚化学武器材料的一艘丹麦货船周二已经驶离叙利亚北部港口城市拉塔基亚。
护送这艘装有危险化学武器材料船只的是中国海军“盐城“号护卫舰和另一艘俄罗斯护卫舰。
这艘货船预计将被护送到意大利,船上物资将在当地移送到一艘美国海军舰艇,并运载到公海在一个特制的钛金属箱中销毁。
按照原定计划,所有化学武器和材料的销毁工作必须在今年六月之前完成。
其中最危险的化学材料包括20吨芥子毒气。
美国与伊朗在中东冲突中面临共同的敌人
周一,伊朗也和美国一样,提出要为什叶派的伊拉克政府提供军事援助,该国政府在逊尼派势力稳固的安巴尔省陷入了街头巷战,对手就是激进的逊尼派武装人员。
“我们面对相同的敌人,而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伊朗著名改革派记者、密切关注阿拉伯世界的马索拉·莎索罗维辛回忆起2001年,伊朗情报机构如何将可靠信息提供给美国特种部队,当时后者正和伊朗的敌人阿富汗塔利班作战。
尽管奥巴马政府承认,伊朗有可能在从阿富汗到叙利亚的地区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但也有高级官员曾表示,他们的重中之重还是核计划谈判。他们说,在任何其他问题上的合作都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双方能否在伊朗核计划上达成一致。
9月,销毁叙利亚化学武器的协议达成。此举被认为是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功劳,但也得到了伊朗的全力支持,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还是伊朗策划的。不久后,奥巴马总统和鲁哈尼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电话通话。11月末,美国和其他大国同伊朗达成了一项临时核协议,属10年来首次。
伊朗一直用叙利亚叛乱组织制作的那些血腥视频——其中展示了人被以斩首或其他形式处决——作为对比,向世人展示自己是个理性的国家,鲁哈尼总统还在自己的Twitter账户上祝所有基督徒新年快乐。
“现在,极端分子再次威胁到了我们的安全,就像2001年时一样,两国将在伊拉克、甚至可能还会在其他地方开展合作,”莎索罗维辛说,“这是地区合作的开端。”
两国关系缓和给奥巴马总统和鲁哈尼总统带来了危险,他们依然很容易受到各自国家内部保守派的指责。克里周日邀请伊朗以“旁听”的身份参与日内瓦会议,被伊朗的强硬派愤怒地拒绝。
伊朗的分析人士称,德黑兰正在实施一项更聪明的战略,用美国牵制自己在该地区最大的对手沙特阿拉伯。
“通过巧妙地与俄罗斯进行合作,伊朗改变了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局势,”驻德黑兰民族主义活动人士、1979年伊斯兰革命前的议会成员胡尚·塔莱说。“如果利用好这次机会,我们最后就可以智胜美国和沙特。”
埃及穆兄会转入地下
朝鲜三月举行最高人民会议代议员选举
朝鲜中央通讯社说,根据朝鲜宪法第90条规定,第13届最高人民会议代议员选举将于3月9日举行。
朝中社说,这一决定是由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在1月7日作出。
根据朝鲜宪法,最高人民会议是朝鲜最高权力机构,职能是修改并补充宪法;审议国家政策及预算;选举或罢免国防委员会;选举立法人员;任命内阁总理、副总理和阁员等。
朝鲜最高人民议会的代议员每5年选举一次,目前在任的第12届代议员是2009年3月选出的。
此次选举结束后,朝鲜将举行第13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一次会议,着手推进国防委员会和内阁的改组工作。
韩联社说,预料金正恩届时将再度被推举为国防委员会第一委员长,金正恩体制将真正成形。
“气候变化对美国构成的威胁胜过朝鲜”
美国国务院1月6日召开了例行记者会。副发言人玛丽·哈弗对于有人提出的朝核问题解决方法的问题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已经将球踢给了朝鲜”,“只有中断挑衅,采取与无核化相关的有意义的措施才能进行对话”。她还表示“只是口头表示是不行的,重要的是行动”。这是美国从去年开始一直像鹦鹉一样反复做出的回答。美国对朝鲜的立场就是这样雷打不动。
《Defense News》网络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对于“对美国和美国利益来说,最大的威胁因素是什么”的提问,有45.1%的回答者选择了网络恐怖袭击,其次是恐怖袭击(26.3%)。
14.3%的回答者认为最大的威胁因素是中国,7.9%的人选择了伊朗,而指出朝鲜最具威胁的人只有0.7%,比气候变化(5.8%)还要低。回答该问题的专家一共有293人。
对于“对亚洲同盟来说最大的威胁要素”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人指出是朝鲜。称中国的回答者最多,占整体的47.6%;朝鲜为28.8%,位居第二。网络战争(12.3%)、恐怖袭击(7.9%)和气候变化(3.1%)等紧随其后。
奥巴马政府的重回亚洲政策的重要度比预想的评价要低。接受《Defense News》问卷调查的352名国防专家对“考虑到美国的财政压力和中东内状况,您觉得奥巴马政府能承受再平衡政策吗”的问题,62.0%的人回答称“不能”。
韩美第九轮核能谈判结束 围绕核心问题分歧依旧
《韩美原子能协定》的第9轮谈判8日在韩国大田结束,为期两天。据政府一位负责人透露,双方在会谈上就提高韩国核能出口竞争力、核废料处理、核电燃料供应等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但未能缩小意见分歧。
据悉,双方在核浓缩和核废料再处理问题上没有取得新进展。韩方在会谈上要求获得提炼浓缩铀和再处理核废料的权利,但美方以“防止核武器在世界范围内扩散”为由,在该问题上持消极立场。
韩美拟加强合作以防朝鲜生变 呼吁中国参与
韩美两国为了应对朝鲜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态,决定在双边和多边层面上加强协商与合作。除了韩美两国之间的协商之外,韩美还决定推进包括中国在内的朝核六方会谈当事国的共同参与。
政府高层官员7日在韩国驻美大使馆举行的特派记者座谈会上表示,为了解决韩朝问题、构建韩半岛和平统一的基础等,韩美两国决定对朝鲜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从“张成泽事件”等朝鲜近来发生的情况来看,韩美迫切需要对朝鲜目前的状况进行评价。
就针对朝鲜突发事态所展开的协商方式,他表示,除了韩美两国的双边协商之外,希望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六方会谈当事国都能参与进来。双边协商、多边协商以及以联合国为主的协商方式都是可以考虑的对象。他还说,不过从目前来看,韩美两国将成为参与协商的核心国家。
该官员表示,该协商旨在讨论朝鲜局势,不同于六方会谈。韩美之间将加大协商的次数,提升协商的水平,并将协商的重点放在朝鲜局势上。
韩外长尹炳世会见美国务卿 强调日本应拿出实际行动
韩国外长尹炳世7日在华盛顿与美国国务卿克里举行会谈,就朝鲜动态和韩半岛局势等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尹炳世在会谈结束后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表示,我在会谈上强调历史遗留问题是东北亚和平与合作的绊脚石,有关国家必须以实际行动取信于国际社会。
尹炳世还表示,韩美双方在会谈上就原朝鲜“二号人物”张成泽被处决后的朝鲜动态等深入交换了意见,并商定继续扩大两国间的合作,密切关注朝鲜动向。双方一致认为,中国和其他有关国家应为实现朝鲜无核化而付出更多努力。韩美决定把朝核问题当作两国间的核心议题。
克里表示,朝鲜的核武器、弹道导弹项目和核扩散有关活动给韩半岛带来严重威胁。韩美两国在该问题上正进行深度合作。美方全力坚持朴槿惠总统的对朝政策,并呼吁朝鲜履行相关国际义务与承诺。最重要的是朝鲜要实现无核化。美方绝不承认朝鲜核拥有国或核武装国地位。克里在记者会上并未提及历史遗留问题等与日本有关的问题。
日本正式启动“国家安全保障局”
日本政府今天宣布国家安全保障局正式启动。这标志着统筹日本外交、安全保障政策的“国家安全保障会议”正式开始运作。 “国安局”将在首相的主导下制定外交及安全政策。
日本“国安局”首任局长谷内正太郎是首相安倍晋三的外交智囊、曾担任外务省事务次官。日本媒体报道说,谷内正太郎上任后将访问美英等国的国家安全机构。
分析指出,安倍力推成立“国安局”,意在加强首相一元化领导,与其修改防卫大纲的主张紧密相关。
《产经新闻》调查,53%认为“安倍参拜靖国神社是错误做法”
《产经新闻》与富士新闻网(FNN)1月4日~5日针对1000名日本人进行舆论调查的结果显示,针对去年12月26日安倍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一事,选择“不予肯定”的回答者占53%,其中61.9%的选择原因是认为安倍“外交方面考虑不周”。相反,认为安倍“做得好”的回答者只有38.1%,其中74%的选择原因是认为安倍此举“显示了对战争牺牲者的哀悼心情”。
在这次调查中,相对年轻的群体显示出了支持安倍首相保守色彩的倾向。30多岁群体中,认为安倍“给予肯定”的占50.6%,远高于选择“不予肯定”的比例(41.4%)。特别是,30多岁男性群体中,做出肯定选择的比例高达64.3%。20多岁群体中,选择“给予肯定”的回答者(43.2%)也略微高于“不予肯定”的比例(41.6%)。
对于安倍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后,日本国内大举提出“建立无宗教国立追悼设施的必要性”,41.4%的回答者认为“应该建立”,47.4%认为“没有必要”。
“靖国冲击”打乱美国经济外交?
从2012年12月安倍政权成立之日起,美国政府内部就已经非常警惕安倍的鹰派倾向。但安倍经济学显示出强烈的摆脱紧缩姿态,主要着眼于复苏日本经济,以及借助安倍内阁的高支持率积极推动普天间基地搬迁,大力强化日美同盟关系,这些举动暂时掩盖了美国的警惕心理。
奥巴马政府通过负责对日政策的官员们反复敦促日本首相官邸,不要在历史认识问题、尤其是参拜靖国神社和原日军从军慰安妇这两个争议问题上进行无谓的刺激。
“靖国冲击”对美国等的经济外交造成的影响首当其冲的是跨太平洋经济合作协定(TPP)。一位外交部门相关人士在言语里透露“日本政府肯定不会轻易就同意让韩国参加谈判”。
韩国政府去年12月提出“要使国家利益最大化”,并正式宣布加入TPP谈判。并表示已进入与相关国家的前期谈判。
要想加入谈判需要得到所有成员国的批准。“除非韩国总统答应进行首脑会谈等,使日韩关系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否则日本国会将不会批准”。多位日本政府人士针对永田町(日本政治中枢)的险恶气氛进行了如此解读。
由于存在韩国正式加入时间未定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实际上眼下在日本国内也不是很清楚是否需要走“国会批准”的程序。但如果韩国在TPP谈判结束后加入的话,就有可能需要在日韩两国间单独签署各种协定,日本政府人士称,如果这样的话就“需要在国会里好好讨论一下了”。
但另一方面,美韩两国已经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FTA)。对于奥巴马政府来说,将韩国进一步拉入到TPP中来,相对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在强化对华包围圈这一亚洲外交战略上似乎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如果不顾日韩关系而任其恶化下去,在韩国加入TPP问题上久拖不决的话,作为奥巴马第二任期承诺重点的签署并扩大TPP就很容易落空。
60%中国企业家认为难以摆脱政治与日企合作
此次问卷调查于2013年底,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之前实施。对于能否摆脱政治与日本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有57%的中国企业家回答“不能合作”。回答“考虑到政治关系、尽可能避免(合作)”的企业家也达到30%。仅有13%的中国企业家回答“可以摆脱政治进行合作”。
关于与日本企业的合作,回答“考虑到政治关系、尽可能避免(合作)”的韩国企业家占到58.8%,回答“不能合作”的为7.6%。33.6%的企业家认为“可以摆脱政治进行合作”。
另一方面,在日本企业家方面,约80%的日本企业家回答与中国或韩国均“可以合作”。从中可以看出,认为可以实现经济脱离政治的“政经分离”的日本企业家与中韩企业家在认识上存在明显的差别。
另外,为了在全球化竞争下占据有利位置,中日韩企业应当加强合作的内容方面,三方的看法也存在分歧。日本企业家认为应“培养全球化人才”的最多,占到45%。而中韩企业家回答最多的是应“联合开发等强化技术能力”,中韩分别占到了47.0%和49.6%。与日本期待人员交流相比,中韩则希望促进技术层面等与业务有直接关系的交流。此外,回答“最高经营层交流”的日本企业家约为30%,中国为约20%
东亚贸易大动脉正发生变化
中国与日本的贸易一直作为东亚大动脉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加上中韩之间政治对立较少,零部件等交易逐渐活跃的中韩贸易额逐年扩大。另一方面,受日本企业推进零部件和材料的本土化采购等因素影响,中日和日韩的贸易额在缩小。有观点认为在不久的未来,中韩的贸易额将超过中日,估计还将对自由贸易协定(FTA)产生影响。
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显示,2013年1~11月中韩的贸易额约为250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了7.4%。另一方面,同一时期中日的贸易额则同比减少了6.2%,减至2840亿美元左右,与中韩贸易的差额缩小至约340亿美元。在中国有观点指出中日和中韩的贸易额在3年内将出现逆转。
中韩贸易不断扩大的原因是双方政治对立较少,另外由于零部件和材料等半成品的进出口势头良好,中韩贸易交易的增长空间巨大。
而中日贸易额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日本企业进驻海外。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统计,2013年进入中国的日本企业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当地采购率从2010年的58%提高至64%。
中国海警船或在尖阁附近EEZ对渔船实施登船检查
7日下午4点10分至35分左右,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巡逻船在尖阁诸岛(钓鱼岛)附近日本专属经济区发现中国海警局船只“海警2113”的两名船员改乘到附近的中国渔船中。该海警船有可能是在实施登船检查。
日方巡逻船警告称“若在行使渔业相关管辖权,这是不允许的”。“海警2113”通过无线电用中文表示,这里是中国的EEZ,无法接受你方主张。
外媒谈中日两国爆发战争可能性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 1月5日刊登的一篇文章说,中日两国因钓鱼岛主权之争而剑拔弩张,在一般西方人看来,这两个国家实在不值得为这么微小的利益而大动干戈。但文章作者指出,从古希腊的修昔底斯时代迄今,各个国家都在不遗余力地建立或维护一种符合其本国利益或期望的周边地区秩序。文章说,当年日本正是通过1894-1895的甲午战争消灭清朝海军并夺取旅顺港,才成功颠覆了由清朝主导的亚洲各国层级顺序,使得亚洲开始变成一个令日本帝国感到安全的地区。
文章说,甲午战争虽然只是一场有限度的战争,清朝并未因此而灭亡,但战争的影响却很大,随后签订的《马关条约》标志着日本将中国从亚洲核心国家的宝座上拉了下来,这一条约所铸就的亚洲秩序目前依然有效,中国自1895年以来的外交政策其实就是要努力消除《马关条约》的影响,而日本的外交政策则是要保卫这一条约的果实。文章说,北京现在想用日本之道还制日本,同样通过一场有限度的强制性外交举动来恢复昔日在亚洲的中心地位,而东海的钓鱼岛争端恰为中国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加拿大时事周刊MACLEANS 12月28日刊登的一篇文章说,中国不大可能从这场中日对峙中后退,因为这样会在国人面前很丢脸,而身为保守派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在中日争端中树起民族主义大旗。安倍急于松开战后和平主义对日本的束缚, 对中国显示出更强硬的态度。文章援引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时殷弘的话说,虽然中国和日本在2014年依然很有可能继续维持冷和平局面,但这却远非确定无疑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