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经纬
30-05-13
叙利亚国内与国外反对派内斗激化
叙利亚革命运动组织29日发布一份声明说,叙利亚革命与反对力量全国联盟已经不能代表叙利亚发生的革命运动。
这份由四个叙利亚国内的反政府组织联合发布的声明说,叙利亚革命与反对力量全国联盟由于内部分裂,已经没有能力履行职责。
声明说,分歧导致的消极后果,是使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不顾叙利亚人民的愿望,公然干涉叙利亚事务。
武装叙利亚交战双方的问题一直引起许多国家的争论,也为下个月在日内瓦举行的结束叙利亚冲突的大会笼罩上阴影。
疑似美国无人机打死塔利班二号人物
巴基斯坦官员及激进分子称,周三早间,可能是一次美国无人机袭击打死了巴基斯坦塔利班的二号人物,此事有可能重创这个在巴基斯坦杀人数以千计,并在美国煽动伊斯兰分子袭击的叛乱组织。
两名安全官员称,周三凌晨3点左右,无人机发射的导弹击中了北瓦济里斯坦部落地区主要城镇米拉木-萨赫郊外的一栋房屋,导致五人丧生,拉赫曼也在其中。两名官员当中的一名来自省府白沙瓦。
在塔利班内部,拉赫曼被视为一名调和派人物。他曾帮助调解塔利班与其他激进派别之间的纠纷,并反对对平民进行无差别攻击,这种做法在近年来已经成为塔利班的显著特征。
在周三下午发表的一份声明中,巴基斯坦外交部对无人机袭击表达了“深切担忧”。声明称,这类袭击“违背了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国际法的原则”。
伊朗大选中反西方强硬派势头强劲
朝媒重申应将停战体制转变为和平体制
《劳动新闻》29日在题为“主张维持朝鲜半岛停战体制是反共和国战争企图的产物”的文章中表示,《停战协定》在韩半岛无法阻止新的战争爆发。韩国战争的产物——停战体制应尽早转换为和平体制。
《劳动新闻》还主张,若在韩半岛早日确立和平体系,关于无核化问题的争论也就不会发生。
该媒体还强调,“关键决断”和“鹞鹰”韩美联合军演是对《停战协定》最大的蹂躏和破坏行为,今年3月朝鲜宣布废除《停战协定》就是对此作出的应对。《停战协定》完全无法保障和平,但美国却仍旧反对将其转变为《和平协定》,这是因为美国仍不放弃通过武力来制约朝鲜的思维。
《劳动新闻》威胁称,停战状态维持了60年,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韩半岛发生巨大事变时,其责任完全在于破坏《停战协定》、反对签署《和平协定》的美国。
韩中联合声明中或将明确提出无核化原则
韩政府高层消息人士30日表示,在下月举行的韩中首脑会谈上将签署联合声明文案,文案中朝核问题将成为重要的内容,出于必须解决朝核问题的考虑,无核化相关内容也很有可能会包括在内。
据悉,政府认为为了能够重启六方会谈等无核化相关对话,朝鲜应当首先表明弃核的意愿。政府坚持基于韩半岛无核化原则,在联合声明中需要明确记载朝鲜弃核问题的立场。而在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后,中国对朝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由此可见中国很有可能积极对此作出反应。
由此有观点认为,此次联合声明文案中,不仅将包含履行《韩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又称《9·19共同声明》)等阐明无核化原则的内容,还将包括意味着朝鲜弃核的“韩半岛无核化”这样的用词。还有观点认为,文案中将更为具体地包括朝鲜弃核的内容。这是因为朝鲜提出“经济发展与核开发并进路线”,将拥核看做既定事实,而此次文案中将针对此提出更为具体的立场。
如何看东亚紧张局势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 林霨:虽然中国不愿意朝鲜开发核武器,但希望防止朝鲜现体制崩溃。为打开局面,需要美朝展开直接谈判,但朝鲜并不接受(美国作为谈判前提提出的)“弃核”。
北冈:如果将朝鲜视为核保有国,日本和韩国发展核武装的论调可能抬头。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阎学通:我认为东亚不会发生核扩散。如果日韩启动核开发,将丧失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和核保护伞。不但代价巨大,而且将面临道德层面的问题。
林霨:美国不会为保护本国国民以外的理由发射核导弹。如果核保护伞难以期待,面对拥有核武器的邻国,(日韩等)希望拥有威慑力的想法就是理所当然的。
北冈:南海和东海也在发生摩擦。中国看起来似乎在追求以力量改变现状,不知能否遵守国际法框架。
苏林:为了保护南海航行自由和海洋安全,东盟已经敦促中国参与制定“行为准则”。虽然能期待中国将展现积极态度,但也需要国际社会的帮助。
阎学通:围绕海洋权益的冲突并非最近才开始出现。而且还存在政治家故意挑起冲突的一面。中国希望通过对话解决争端。在与日本关系方面,由于(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国有化,对立出现恶化。中国的心情就像是友情遭到背叛。
川岛:中国的外交政策在2006~2009年前后发生了改变。从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转向了重视主权和安全保障。此外,有关国家的民族主义抬头也是问题的原因所在。
苏林:东盟具有对话机制,还拥有能成为调停人的政治领导人。但在发生摩擦的海域,并不存在结束这些争端的机制。日本和中国应该从东亚大局出发看待问题。
中共党报撰文强调不能靠情妇反腐
《人民日报》29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反腐败重在制度建设”的评论文章表示,“把反腐败的希望寄托在这些情妇身上,搞所谓以邪攻邪、以恶制恶,无异于与虎谋皮、缘木求鱼,也辱没了正道人心。”
文章认为,中国的反腐败首先要靠党和人民的力量,并指出,民主是腐败的天敌。另外再加上制度力量与舆论力量密切配合、良性互动,就形成了有效遏制腐败的健康力量。
文章还特别强调了制度力量的重要性,并表示“要靠改革体制、优化机制、完善制度来防患未然。要全面深化包括经济体制、行政体制、干部人事制度和司法体制在内的各方面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真正实现靠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管钱、管物,努力做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任中纪委副书记才半年王伟突遭降职保级
据大陆财新网报道,担任中央纪委副书记仅六个月的王伟,近日履新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并明确为正部长级。
中纪委是中共最高反贪机关,书记是中共政治局常委王岐山。
王伟曾先后在吴官正和贺国强两任中纪委书记下工作。
中国当局控制思想提出16条引网民炮轰
中国教育部官方网站最近公布“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共16条,要求强化大专院校教师政治思想工作,且对教师思想直接监控,引发网民炮轰。
这份文件要求全国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加强理论学习,“用青年教师的思想影响学生”,要求青年教师在网上发言要有责任意识,并且要求高校对青年教师的思想进行“直接监控”,师德不合格的教师会被“一票否决”。
港媒:习近平打车属实
《大公报》上个月报道了国家主席习近平微服私访乘坐出租车的新闻,很快又承认这是一条“虚假新闻”并向公众道歉。26日,香港《苹果日报》引用居住在北京的著名记者高瑜的话报道称,“(习主席)打车是事实”。
高瑜从“非常可靠的信息源”获得的消息称,习近平打车后曾告诉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我只是临时决定去打了次车,就不要报道(这件事)了。”
但是,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副主任认为,可以借这件事宣传习主席亲民的正面形象,擅自向《大公报》驻北京记者透露了这一消息。
习近平得知这一消息被报道后叫来了栗战书进行质问:“不是说了不让报道了吗?”栗战书急忙下令新华社为《大公报》的报道“辟谣”。
而新华社在接到中办通知前,刚在网上刊登过文章确认《大公报》的报道属实。后来却转而报道这条打车新闻是“虚假新闻”,这导致转载过这一文章的国内媒体出现了大混乱。据悉习近平主席因此非常生气,怒斥手下人“一蠢再蠢”。同时,将这一消息私自透漏给《大公报》的外宣办副主任受到了处分。
IMF下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
IMF周三降低了对中国的增长预期,引发了各方对该国庞大经济规模下信贷快速增长的担忧,IMF还敦促中国作出“坚决”的经济改革,以使该国经济走上可持续增长的道路。
IMF此前预期中国的增长率为8%,这次调低了四分之一个百分点,降为7.75%。多方分析人士都在最近几周做出类似的下调,IMF是加入这个行列的最新者。尽管新预期仍然高于中国政府7.5%的增长目标,IMF的调整和评论突显了中国政策制定者在调整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位于美国之后)上所面临的挑战。
中国政府在今年第一季度的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降到了7.7%——显著低于大多数分析人士的预期。4月和5月的经济数据也暗淡无光。
IMF在对中国经济进行年度评估后说,短期来看,近期的信贷扩张和全球经济的微弱增长有望提高中国在今年下半年的增长速度。
但长期来看,中国还需下大精力来重新平衡其经济以及应对各种问题,比如收入不平等加剧和环境急剧恶化,这些问题都是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飞速增长中形成的。
近年来快速扩张的信贷规模也成为了分析人士担忧的主要原因,他们担心债务的累积会带来大量风险,包括资产价格泡沫和潜在会引发动荡的债务违约。
IMF还加入其他警告者之列,提醒中国注意所谓的影子银行系统,也就是在银行监管体系之外放贷,影子银行在过去几年发展迅速。
IMF称,信贷的增长“引起人们对投资质量的担心,也引起对这种增长给偿还能力带来的冲击的担心,尤其是因为信贷快速增长的份额在金融系统监管欠佳的那部分中流通”。IMF还说,增长变得“太过于依赖投资的持续扩张,其中大部分投资是由房地产行业和地方政府做出的,而地方政府的财政情况也因此受到影响”。
IMF说,中国官方对金融领域和财政改革的关注让他们感到“放心”,并称“控制社会融资总量的增长是中国的首要任务,这需要进一步加强审慎监管”。IMF说,这样的政策可能会在短期内减缓经济活动,但这样做的结果会“有利于该国走上更可持续增长的道路”。
IMF说,尽管中国仍然具备“维持稳定的大量政策空间的财政能力”,但中国的“安全系数在缩小”,从而“有必要坚决地推动改革,以控制弱点、引领经济走上更可持续增长的道路”。
人民币持续升值令中国受煎熬
目前人民币持续升值,对美元汇率连创历史新高。原因是各国的金融宽松政策推动全世界的资金纷纷涌向中国。出口方面开始减速,但中国政府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却很有限。预计今后中国将会进一步调高批评日本等国的调门。
本月27日1美元兑人民币6.1811元,再次破历史记录。仅今年4月以来,已先后16次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而人民币对日元汇率的上升幅度则更为显著。相比去年10月初的1日元兑人民币0.080元,本月27日更新为1日元兑人民币0.061元,上涨3成以上。
在中国有分析强烈认为,由于各发达国家相继推行金融宽松政策,失去投资方向的热钱便全部涌入中国。
今春,印度、澳大利亚和韩国等新兴国家相继下调利率,而中国利率相对较高也被认为是吸引热钱流入的原因之一。因此“是否应该调低利率”成为目前中国经济界讨论的话题。
然而,中国当下的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如果由于利率下调使资金更容易流向市场,那么对于本已过热的房地产投资和物价上涨趋势来说很可能是火上浇油。在中国,很多人认为“无法轻易调低利率”(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语)。
面对这些情况,中国缺乏有效对策,而又对各国的金融宽松日益不满。今后,像日本等国这种持续大规模宽松政策的国家,可能会面临更多来自中国的批评。
日元贬值走向长期化
日元汇率正日益呈现出历史性的贬值局面。从环比数据来看,截至5月底,日元兑美元有望连续8个月出现日元贬值。这将成为1973年日本转为实行浮动汇率制以来的最长时间纪录。日本经济的贸易逆差开始走向长期化,从实际需求方面来看,正越来越倾向于日元贬值,同时去年秋季以后日本银行(央行)的货币政策转变确立了日元贬值基调。越来越多市场观点认为,日元贬值局面将进一步持续。
日元汇率从去年9月底的1美元兑77.4~77.6日元贬值至4月底的99.6~99.9日元,从月底数据来看,已经连续7个月与上月相比出现贬值。在浮动汇率制条件下,连续7个月贬值曾出现过3次。在5月29日的东京市场,日元徘徊在101.6~101.9日元,到5月底很有可能出现历史最长的连续8个月贬值。
与过去3次的日元贬值局面存在的巨大差异是,日本贸易逆差正在走向长期化。在日本贸易逆差条件下,相比出售通过出口赚来的美元、买入日元带来的日元升值压力,为了筹措在进口时需要支付的美元而抛售日元、买入美元带来的日元贬值压力将日趋加大。截至今年4月,日本已经连续10个月出现贸易逆差。日本丰商事高级FX策略分析师大仓孝指出,“在结构上来看,日元卖家多于买家,出现日元贬值是自然而然的”。
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的“体制转变”也正在促使日元贬值长期化。日本央行于今年1月引入了物价上涨目标,4月推出了罕见的量化宽松政策。摩根大通银行债券外汇调查部部长佐佐木认为,“物价上涨预期正在增强,多数观点认为日元贬值将长期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