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说 明
广 告
免费下载
联络我们

0813 新闻档案
01 02

0713 新闻档案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强烈推荐

The Rose_by乱

我的祖国_by菱角

摄影

悉尼港湾

悉尼港湾2

悉尼港湾3

悉尼港湾4

悉尼港湾5

图片新闻

高潮

祭り

悉尼社区叙利亚人示威支持阿萨德

热爱孔夫子

荐读

中国政改前景

政府的边界

呼唤真正的市场

中国需进一步开启社会改革

未来20年两大权力转移

两大新阶层或为改革主动力

国土整治需要有"道德律令"

城乡共荣才是城镇化正途

改革需要破除三大障碍

中国改革的歧路和正轨

世行为中国经济设计全面改革蓝图

中国利率市场化风险几何?

 

 

 

 

 

 

 

 

 

 

 

 

 

 

 

 

 

 

 

 

时事经纬

02-08-13

中国利率市场化风险几何?

7月19日傍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包括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等。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始于1996年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2004年10月进一步取消了贷款利率上限。
目前中国主要银行六个月到一年期贷款利率为6%上下,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可以上浮到银行的4倍即24%左右。


中国金融体系的问题首先是货币总量太大,广义货币M2接近年GDP的两倍。

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尚不发达,投资渠道匮乏,资金利用率低,所以这么多的货币还没有转化为通胀,但如此巨大的货币存量无异于悬在实体经济头上的堰塞湖。


很多银行资金借道理财产品或信托公司等“影子银行”,从资产负债表上消失,流入房地产等高风险行业,而需要金融支持的中小企业照样面临融资难。


2008年,中国的银行贷款占社会总融资额的比重为72%,到2012年底已经降到52%,直接融资比例快速升高,既有资本市场发展的贡献,也有不少风险堪忧的“影子银行”业务。


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些风险,并希望通过推动金融改革分流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降低M2与GDP的比例。


但是如何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同时,避免利率大幅波动,导致银行体系或实体经济发生危机,是摆在中国面前的难题。


今年5月份外资明显开始流出,“影子银行”又吸走了大量资金,中国央行先是袖手旁观,直到银行间市场“钱荒”升级,还是出手为个别银行注入流动性——折射出决策者的两难。


毕竟中国是在经济减速和影子银行暴增的背景下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这与当年的阿根廷等拉美国家有相似之处。


阿根廷实行利率市场化后,国内利率迅速上升,利差扩大,银行等金融机构热衷于放贷,一如中国目前的“影子银行”市场。阿根廷国内资金供不应求,资金需求者转向利率较低的国际金融市场借贷,导致外债过度膨胀,大批企业无法偿还银行贷款而倒闭,最终导致债务危机,阿根廷政府只好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放弃了利率市场化。


从历史经验看,许多国家在实行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发生了金融危机,如东南亚国家、拉美国家、日本等。即使在金融最发达的美国,1986年利率市场化完成,1987年发生了股灾。虽然还没证据证明利率改革是否与股灾直接相关,但这种时间上的先后也让人不安。即使在公认利率市场化成功的北欧,利率改革早期也出现股债双跌的情况,到中后期才有好转。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无疑也会面临巨大的风险。一般来说,利率市场化后,银行间可能会爆发残酷的竞争。大银行会凭借自己雄厚的实力和与国企的关系,来利用价格战来打压中小银行。很多国家利率改革后,大批中小银行纷纷倒闭,连带很多企业被迫倒闭,严重拖累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有不少国家,比如韩国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对于比中小银行更小的农村信用社来说,这次改革撤除了它们的贷款利率上限,让很多人担心对农民的政策性优惠贷款能否像以前那样顺利发放。农村信用社所在的农村和小城镇是地下融资活跃的地方,高利贷盛行。农村信用社会不会参加到放高利贷的队伍中去呢?农村的小微企业会不会因此失去本来可能获得的低息贷款?


这次政府推动利率市场化,很多人希望藉此能够解决小微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但其假设前提是银行出于竞争会降低贷款利率,但实际的对象只有那些有实力的大企业,特别是国企央企。这些大企业一直是银行讨好的对象,只有它们才能拿到低息贷款。而小微企业在银行面前缺少议价能力,只能被动接受高息贷款,甚至有可能连高息贷款也拿不到。大企业却可以从银行“批发”来大量贷款,然后加价“零售”给小微企业,从中牟利。这样“影子银行”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会加剧。
另外,既然西方的大银行可以联手操纵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Libor),那么在市场更不成熟的中国,少数大银行会不会串谋操纵利率?


所幸的是,中国早在2004年就放开了贷款利率上限,银行贷款市场一直比较稳定。一方面因为当时中国GDP增长率高达10.1%,但CPI只有3.9%。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大量的外资流入,市场流动性长期处于充足甚至过剩状态。即使是在今年发生“钱荒”的时候,长期利率也没有飙升。另外,中国的大银行多是政府开办,其首脑为政府任命,无力违抗政府的意志。这虽然让银行缺乏灵活性,但也使得政府监管起来比较容易。

\
政府监管最重要的是培育新的利率形成机制,否则央行未来该如何调控社会融资成本?虽然在一段时期内,贷款基准利率仍将存在。但从趋势来看,其对实际利率的影响程度将会弱化。
即使在利率市场化最彻底的美国,美联储也不断通过调整联邦基金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来引导市场利率水平。6月底的“钱荒”后,中国央行小心翼翼地应对着货币市场的变化,既不能让资金面过紧给实体经济刹车,又要避免流动性泛滥引发恶性通胀。放开贷款利率后,央行仍会保持这种谨慎,这不仅是现实要求,而且还有历史的教训。


其次,政府要加快实施存款保险制度等金融救援制度,以免一旦大批小银行和信用社倒闭,可以避免挤兑,抑制恐慌情绪蔓延。只有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才能进一步推行,放开存款利率上限。


利率市场化完成后,银行间的竞争将会异常残酷,只靠利差盈利的时代过去了。政府必须放开对银行创新的限制,让银行通过各种新业务来盈利。同时政府还要放行相应的风险管理工具,特别是对冲工具,比如国债期货等。


就政府来说,还应根据不同细分市场建立不同的宏观审慎监管策略,编写一系列的动态指数以便实时监控。由于现代金融的发展,利率牵一发而动全身,调控不再是央行一家的事情,政府应该把财政、银行、证券期货市场、保险和实体经济放在一起,从大金融角度通盘考虑来进行积极主动的大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