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经纬
13-09-13
阿萨德证实叙利亚将交出化学武器
阿萨德说,“叙利亚将交出化学武器将其置于国际监督之下。”
“这个决定是出于俄罗斯的提议,而不是因为受到美国的威胁。”
阿萨德还说,作为签署化学武器条约程序的一部分,叙利亚将向联合国递交所需的有关文件。
与此同时,美国国务卿克里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准备在瑞士日内瓦举行重要会谈。
在会谈举行前,美国官员表示,俄罗斯提出的解除叙利亚化学武器的计划“是可行的但有一定的困难”。
双方都将有各自的专家团队参与讨论,并表示解除武装的过程可能很长,而且相当复杂。
叙化武报告或为查明肇事者提供方向
根据联合国的授权,由瑞典化学武器专家塞尔斯特伦率领的联合国调查小组,将确定叙利亚在事件中是否使用了化学武器;如果使用了,是何种化学武器。
美联社说,在联合国外交圈子流传的看法是,攻击事件中的死者是由某种化学武器造成,神经系统毒气沙林可能是主要的罪魁祸首。
匿名的外交消息人士称,塞尔斯特伦领导的调查小组可以从他们收集到的“众多证据”中查出真相。
他们表示,通过对化学武器的搭载系统和化学武器成份的构成进行分析,可以为找出化学武器攻击者提供方向。
美国及其盟国相信叙利亚政府使用了化学武器,但叙利亚和俄罗斯则坚称是叙利亚叛军使用了化学武器。
法国和卢森堡外长表示,联合国调查报告将在下周一公布。
阿萨德:达成化武协议前提是美国停止援助反对派
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周四要求美国停止向“恐怖分子”提供武器,这样他才愿意签署移交化学武器控制权的协议。阿萨德经常用“恐怖分子”指代叙利亚反对派武装。
阿萨德在俄罗斯国家电视台表示,他不会签署任何关于化学武器的“单边”协议,只会在禁止使用化学武器的国际公约上签字,前提是美国作出让步。
阿萨德在周四的采访中表示,美国必须首先“停止向恐怖分子提供武器,作出希望该地区和平的表示,并停止威胁政策”。
他还表示,完全落实化学武器协议可能需要一个月或更长的时间。
美国推迟军事打击对叙利亚反对派不利
由于美国打击叙利亚一事暂且搁置,受西方支持的叙利亚反对派说,他们担心已失去将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迅速赶下台和让伊斯兰极端主义者靠边站的最佳机会。
对美国迟迟未履行军事援助承诺而感到失望的叙利亚反对派周三说,在美国总统奥巴马要求国会推迟对打击叙利亚一事投票后,他们就不再期待能得到坚定的外援。
奥巴马周二晚间对美国的军事行动按下了暂停键,为外交斡旋争取时间。此前俄罗斯提议,大马士革应交出化学武器,这样可避免动武。
美国媒体指美已向叙利亚反政府武装提供武器
华盛顿邮报引述美国与叙利亚消息人士报导称,中央情报局已开始运送武器与装备给叙利亚反抗军。
美国国务院向反对派武装提供了汽车和其他设施,包括新型的非致命装备,包括尖端的通讯设备以及战时医疗包等。
华盛顿邮报报道说,美国送去的武器控制在轻武器以及武器配备的范围内。不过,目前正是叙利亚政府军与反叛军流血决战的关键时刻。
该报引述美国高官的话说,提供武器设备旨在帮助不同的反对派武装之间提高凝聚力。
普京的《纽约时报》观点文章如何获得发表?
周三,一家代表普京的美国公关公司接洽了《纽约时报》编辑部,提供了这篇文章。同样在周三,普京的发言人接受了关于叙利亚问题的采访,其间也跟《纽约时报》驻莫斯科分社社长史蒂芬·李·迈尔斯(Steven Lee Myers)提到,他们正在写一篇文章。
罗森塔尔答应看看这篇文章,之后便迅速决定将其刊发出来。所以,周三晚上它就出现在了《纽约时报》的网站上。
“我觉得文章写得挺好,论据充分,”他说。 “有很多地方我不赞同,但那无关紧要。”
他说,“叙利亚冲突是个大事件,普京又是其中的一个核心人物”,这就为这篇文章赋予了巨大的新闻价值。它已经造成了很大的轰动,也招致了大量批评。美国康涅狄格州费尔菲尔德的理查德·墨菲(Richard Murphy)周四给我留言,用苛刻的言辞批评《纽约时报》刊发这篇文章的决定。他说自己‘吓坏了’,并说《纽约时报》是在‘协助和怂恿美国的宿敌’”。
罗森塔尔驳斥了这样的观点。
他说,对于一篇观点文章来说,“不存在意识形态的试金石”。他还说,除此之外,观点类文章版面的任务也不是帮助或者打击美国政府。它的目的是呈现各种具有新闻价值的有趣观点,其中至少要有一些观点跟《纽约时报》自身观点相反。《纽约时报》自己的观点会以社论的形式发表。
罗森塔尔说,《纽约时报》发表的国家元首的观点文章并不多,部分是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发言渠道。
他说,这一次不一样,因为“现在所有人都想听听普京怎么说”,而这篇文章“很吸引人,很详细”,提供了新的信息。
普京称“完全有理由相信”使用毒气的是反对派武装而不是叙利亚政府,许多人现在都不相信这一说法的真实性。我问起了普京的这一说法,罗森塔尔表示,这“也是观点的一种”。
罗森塔尔称,无法知道这篇文章是否为普京自己所写,“政府官员的事情是永远弄不清的”,因为他们往往会让工作人员为自己撰写发言稿和其他文字。但他表示,那篇文章几乎不需要编辑,直到出版都几乎没什么改动。“翻译得非常好,”他说。
美国驻阿富汗赫拉特领事馆遇袭
周五早间,戒备森严的美国驻阿富汗赫拉特领事馆遭到武装分子袭击。赫拉特是阿富汗西部城市,地处该国与伊朗的边境线附近。
美国驻喀布尔大使馆的发言人Robert Hilton称,袭击者在赫拉特领事馆附近引爆汽车炸弹。
他表示,经过清点,领事馆的所有人员都平安无事。
国际安全援助部队此前发布声明称,这是一起“复杂的袭击”事件。“复杂的袭击”是军方对汽车炸弹或自杀式袭击引发的袭击事件的简称。
赫拉特警方发言人称,汽车炸弹爆炸造成两名警官死亡,另有两名警官受伤。这位发言人还称,在安全部队包围相关地区来搜捕袭击者时,枪声还在继续。
赫拉特市长Sayed Fazlullah Wahidi称,有四名塔利班袭击者被击毙,但警方还在努力寻找其他两名袭击者。
安倍:亚洲力量平衡正在发生变化
相安倍晋三表示,应对中国加强军事力量、美国军事力量削弱的情况,将积极加强军事力量。若日本正式扩张军备,势必与韩国、中国等周边国家发生摩擦。
安倍晋三12日在东京防卫省出席自卫队高级干部会议时表示,世界力量平衡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最明显的是日本所在的亚太地区。日本自卫队高级干部会议一年举行一次,当天有180名出席会议。安倍是在就任后首次参加该会议的。
安倍晋三说,战后日本以日美同盟为基础保持了和平,但它未必保障未来的和平。他强调日美同盟的同时还透露出了对日美同盟的不安情绪。
他说,日美安全体制是保障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手段,但为提高其遏制力,日本应起到新的作用。日本如果不积极起作用,连日本自己的和平也不能保住。
他在讲话中还重申了行使集体自卫权的意志。集体自卫权指联盟所有成员在其中一个成员遭受攻击时进行相互武装援助的权利。历届日本政府一直认为,根据和平宪法禁止行使集体自卫权。
安倍要求从“积极和平主义”出发讨论国家安全战略
安倍晋三12日在官邸召开旨在制定“国家安全战略”的专家座谈会首次会议,要求从“基于国际协调的积极和平主义”立场出发,讨论这一将成为日本外交和国家安全综合性指导方针的战略。政府计划在座谈会讨论的基础上于年内出台该战略,将其反映到年底汇总的《新防卫大纲》中去。
日本被认为在二战后缺乏整合了外交和国家安全的战略。安倍在会议上强调:“通过把该战略与防卫大纲一起进行讨论,能够有助于转向更为综合性的国家安全政策。”
此外,似乎是考虑到了中国日益活跃的海上活动和朝鲜局势等,安倍表示:“日本将从基于国际协调的积极和平主义立场出发,更进一步地参与到确保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中去。”
唐家璇拒绝把钓岛纷争交国际裁决
日本在野党之一的日本维新会6名国会议员在该党国会对策委员长小泽锐仁率领下访华,周四与唐家璇会谈时,双方议论了中日之间的钓岛和历史认识纠纷,以及日本修宪等问题。
小泽转述维新会党代表桥下彻的观点说:“尖阁诸岛在历史上和国际法上都属于日本,不存在需要解决的领土问题,但如果中国无论如何有异议,何不把争议交给国际法庭解决”,对此唐家璇表示了上述否定立场。
共同社说“看来是中国判断如果通过国际法庭裁决,会对日本有利,所以展示了希望与日本外交解决的姿态”。
对中日钓岛和日韩竹岛(韩称独岛)主权纠纷,日本传媒、舆论中存在不妨交予国际法庭裁决的意见,不过日本政府态度消极。
对钓岛,日本政府主张已在有效统治下,所以不存在需要解决的领土问题;对竹岛,日本政府认为国际法庭只接受双方都要求的裁判,而统治竹岛的韩国无意国际裁判,日本则是“一个巴掌拍不响”。
对中国没向国际法庭提出裁判钓岛主权的申请,在日本常见的分析是,国际法有利有效管理的统治国,所以中国就算把钓岛纠纷提交国际法庭裁判,胜诉的可能性也不大。
相信国际法有利本国主张的还不止日本,周四晚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与访日的越南外长范平明在东京会谈时,双方议论了中越之间有主权争议的南海纠纷,最终日越达成应遵循国际法解决纠纷和基于钳制中国的共同目标,加强日越国防合作的共识。
杨洁篪在美国杂志撰文谈习近平“中国梦”
杨洁篪在《国家利益》署名文章中指出,中共十八大闭幕和2013年两会结束以来,中共推进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许多重大对外战略思想、外交政策和策略方针,开展一系列重大对外行动。
谈及当前中美关系,文章表示中美就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对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习近平这样概括:
一是不冲突、不对抗。客观理性看待彼此战略意图,坚持做伙伴、不做对手;通过对话合作、而非对抗冲突的方式,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
二是相互尊重。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求同存异,包容互鉴,共同进步。
三是合作共赢。摒弃零和思维,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深化利益交融格局。
文章同时表示,中国与其他大国关系也取得新进展和新突破。中俄战略互信不断深化,经贸合作水平稳步提升,能源等重大合作项目取得新突破,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全球经济治理等方面保持密切协调,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取得新发展。
外媒聚焦习近平反腐行动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9月7日刊登的一篇社论说,在打击腐败官员方面,习近平一定不要忘记实施根本性改革。文章说,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关键时期,社会上对蒋洁敏等中国高官和国企高管近日纷纷落马一事的乐观解读是,习近平此举不仅仅是在巩固他自己的权力,也是以此来恢复政治团结。通过反腐,他将能够放手推进有很大难度的深层次经济改革,如果中国经济要想避免摔跟头,就必须实施已经承诺要进行的急需改革。
文章说,习近平的反腐努力在今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将接受检验,他在会上应该向外界阐明,即使他自己的朋友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他还应该把自己的反腐行动与经济自由化联系起来,取消各种素餐尸位机构和垄断机构,这样贪污腐败的机会将大幅减少。文章说,外界依然不清楚习近平所说的“中国梦”是要改革还是维持现状。为了中国的利益,还是改革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