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经纬
09-08-13
中国海警船入钓鱼岛海域 创最长逗留纪录
日本海上保安厅说,4艘中国海警船当地时间7日早晨7时30分左右进入钓鱼岛12海里海域,并逗留至翌日中午12点以后。中国公务船在钓鱼岛12海里海域逗留24小时以上,这还是首次。之前的最长时间纪录是,今年2月2日在该海域航行所创下的14小时16分。
环球网报道说,中国海警船自海警局成立后首次驱离了进入钓鱼岛的日本巡逻船。
香港《大公报》8日报道说,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部分,周边国家不要误判当前的政局。意思就是,虽然日本航母级驱逐舰下水,菲律宾也在美国的支援下加强海军力量,但这些都无法阻挡中国在海洋上的崛起。
中国国务院还出台了“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船舶业是一项综合产业,除了海洋运输和开发之外,也为国防建设提供技术和设备。
《大公报》还说,回顾世界近代史,崛起的大国无一例外都是造船强国。上月22日新成立中国国家海洋局也是“海洋强国”战略的一个环节。
自卫队:出云号不是进攻型航母
8月6日,可搭载直升机的新护卫舰在横滨市矶子区日本海洋联合公司的矶子工厂举行了命名及下水仪式。该舰全长248米,标准排水量约1万9500吨,成为海上自卫队中最大的舰艇。
该护卫舰被命名为“出云”,源自岛根县东部的旧国名。预计“出云”号将于2015年3月左右正式服役。
“出云”号可作为“直升机航母”,搭载共计9架直升机执行任务,在反潜作战等任务中将承担起整个舰队的核心作用。
自卫队决定引进美国下一代主力战机F35A,而F35系列中的F35B型战机也具有垂直起降功能。
但是海上自卫队称,“并未计划让‘出云’号搭载垂直起降型战斗机,它不是‘攻击型航母’。今后将用于保护海上航线和灾害救援任务”。
日本执政党拟8月讨论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问题
围绕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问题,日本自民党和公明党已就8月内开始磋商开展协调。除工作级别讨论外,还考虑举行首相安倍晋三与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的党首会谈。
安倍和自民党追求的是通过改变宪法解释促成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而公明党则对此表示反对。两者的看法尖锐对立,磋商必将困难重重。
自民党干事长石破茂和公明党干事长井上义久将汇总具体的磋商框架和步骤。政府的专家会议“关于重建安全保障法律基础的恳谈会”大致在秋季出台要求行使集体自卫权的报告书,有关方面瞄准该时机,认为有必要尽早填平联合执政两党之间的鸿沟。
为了在公海保护美国舰船和拦截以美国为目标的弹道导弹,安倍摆出了急于改变不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的现行宪法解释的姿态。
不过,山口主张运用《宪法》所允许的行使个别自卫权来处理上述情况,认为更改政府解释“可能损害国民和国际社会的信赖”。
山口在此前的参院选举中曾表示如果强行更改宪法解释,就会影响继续联合执政,强力制约了安倍方面。
安倍换法制局长官铺集体自卫权通路
日本内阁8日正式通过了任命新内阁法制局长官小松一郎的瞩目人事案,预定8月20日发令。
62岁的小松是外交官,曾任外务省欧洲局长、国际法局长、驻瑞士大使,目前是驻法国大使。
内阁法制局1952年成立,1962年改为现体制、共77人,长官下有副长官和4名部长、20名参事官等官员。长官的重要工作是在国会答辩中说明政府解释的宪法,迄今为止17代内阁法制局长在国会解释集体自卫权时都重复说明,现行宪法不容许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
推动集体自卫权是安倍晋三的政治理想,实现的最直接途径是修改日本二战后只承认专守防卫、放弃集体自卫权的宪法第九条。不过宪法又规定修宪须得到国会超过3分2议员赞成,安倍率领的执政自民党虽赢得7月参议院大选、夺回国会两议院优势,但未达超3分2局面,仍需执政公明党或其他赞成修宪的在野党配合。
公明党原来反修宪,去年与自民党合作谋求夺权后变得有弹性,现主张有条件修宪,并依具体个案行使集体自卫权;赞成集体自卫权的日本维新会和众人党又持着以此做筹码的谋略。
27日安倍访问菲律宾时,在记者会上披露“推进行使集体自卫权的研究”;8月2日多个日本主流传媒报道安倍决定卸任63岁的内阁法制局长官山本庸幸、提拔小松接替,并以“推进集体自卫权的小松将任内阁法制局长”等标题指出这一人事案极例外,显示安倍欲以改释法来实现集体自卫权。其中时事通信社报道,小松精通国际条约,06年安倍第一次内阁时,他就提出针对日本能参与拦截攻击美国的导弹等,行使集体自卫权的“4类型”方案。
8月4日,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说,明年新《防卫计划大纲》将基于内阁咨询机构提交的报告,记载容许集体自卫权的内容,次日官房长官菅义伟也在记者会上对推进集体自卫权说:“为了国民更好理解,应撇开抽象概念,考虑具体问题”。
周四日本各大传媒迅速报道了内阁正式批准小松出任内阁法制局长官的消息,继续议论纷纷。就连NHK也在详细解释这一“极为例外的人事”时说:“这是60年来一次法制局经验也没有的人首次出任,也是外务省官僚首次出任”。
明治大学教授西川伸一说:“内阁法制局释法是基于法律条文伦理推敲展开,即使受各种政治势力批评也能保持一贯性,因政权更迭和时代变迁就改变释法,不但令迄今为止的法律体制崩溃,也有损法制国家的安定性和对外信用”。
中国军队演练逼近“真实战场”
美导演斯通:美国核战略始于原子弹轰炸广岛
正在日本访问的美国著名电影导演奥利弗·斯通表示“美国对向任何国家考虑动用核武器都不犹豫的态度,一切的开端正是广岛”,他认为68年前投下的第一颗原子弹奠定了美国如今的核战略。
斯通再次指出,美国所谓“尽快结束二战,减少美军牺牲人数”这一投下原子弹的理由是“天大的谎言”,真正的目的是阻止苏联继续侵占日本。
斯通认为,最后成为战胜国的美国“丧失了道德的准则,甚至想让所有国家感受到核威胁。”
对于自己出书和拍摄纪录片致力于还原美国现代史的举动,斯通介绍说“布什政府时代感觉到,回到美国帝国主义原点进行思考十分重要,而这个原点正是原子弹爆炸。”
《奥利弗·斯通诉说不为人知的美国史》一书的合著者、历史学家彼得·库兹尼克(65岁)采访时也在座,他表示日本呼吁废除核武器的同时又依赖美国的“核保护伞”是相互矛盾的做法,“应该让这种现象终结”。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刊文勾勒中国政改路线图
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教授李良栋撰写的文章《执政党应该善于领导政治体制改革》,提出“目前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着极强的现实紧迫性”, 中共要善于领导政治体制改革,首先是要加强对政改的“顶层设计”。
他建议将政改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循序推进。首先,从现在起用大约三年时间,集中解决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例如加紧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区划改革、尽快建立健全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等。与此同时,中共还应形成党管干部与人民选择相一致的民主、科学、公开、透明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管理考核机制。在第二个政改阶段中,中共应再用大约三年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包括实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选举、组织、运行、操作程序各方面的真正民主化。
李良栋指出,中共应在政改实践中处理好几个问题,包括反对盲目照搬西方政治模式,但对于合理做法可批判吸取;在扩大公民政治参与过程中,注意维护社会稳定等等。在中共机关报刊近来接连发表“反宪政”文章的背景下,《学习时报》8月5号刊登文章明确政改的路线图,格外引起关注。中共高层近年来多次提及“政改”,但也同时强调中国“绝不照搬西方政治体制模式”。
中国前能源局局长刘铁男被双开
去年12月6日,《财经》杂志副主编罗昌平通过微博,向中纪委实名举报刘铁男,称其涉嫌学历造假、有作风问题,与商人倪日涛结成官商同盟。
罗昌平的举报一石激起千层浪。国家能源局新闻办公室起初回应说,指称“纯属污蔑造谣”,并表示正在联系有关网络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并准备采取法律行动处理此事。
但今年年初,事态转向,罗昌平发微博说刘铁男被立案调查。3月,原中国电力监管委员会主席吴新雄取代刘铁男,就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能源局局长。
5月12日,新华社发稿,证实刘铁男“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这引起网络反腐热议,并谈及刘铁男情妇在这次调查中起到的作用。
7月17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记者王文志在其个人微博上实名举报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有“巨额贪污”之嫌,引起关注。
华润集团随后发表声明,称有关举报中“存在诸多揣测、臆断乃至恶意诽谤之辞”,并表示,对诋毁和诽谤公司声誉的言行,保留追究法律责任及追偿经济损失的权利。
宋林本人7日也发表个人声明,称有关他涉嫌违法交易的指控“纯属诬告”。
此外,《新快报》调查新闻中心记者刘虎7月29日在其个人微博上实名举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马正其,指其在担任重庆市委常委及万州区委书记期间有“严重渎职行为,已涉嫌构成犯罪”。
不过,至今为止,国家工商总局、重庆市委及马正其本人还没有就有关举报作出任何回应。
华润巨资收购山西煤矿被指存在黑幕
中国7月出口增5.1%
中国海关总署8月8日发布的7月贸易统计数据显示,出口额比去年同月增长5.1%,时隔2个月转为增长。这是因为去年同月出口增速较低,同时今年7月对美国和东南亚出口表现坚挺,但增长率依然仅为1位数。在世界经济复苏脚步难言稳健的背景下,中国出口复苏趋势能否持续仍充满不确定性。
7月中国进口额比去年同月增长10.9%,时隔3个月实现同比增长。中国国内有观点认为,政府今后将开始重视提振减速迹象日趋明显的经济。可能是企业已开始准备应对生产增长,铁矿石、煤炭和原油等资源的进口量出现2位数增长。
贸易收支(7月出口额减去进口额)盈余178.2亿美元,连续4个月实现盈余。7月贸易总额(包括进出口)比去年同月增长7.8%。
按主要地区观察7月贸易总额可以发现,对经济比较坚挺的美国贸易增长10%,对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贸易增长13.1%,均保持了2位数增长。而对欧盟(EU)贸易7月单月增长5%,但1~7月累计比上年同期下滑1.8%。
中日贸易7月比去年同月下降6.1%,而1~7月累计也比上年同期减少8.8%,持续表现低迷。
中国经济再现企稳迹象
在美国经济稳步改善和欧洲经济逐渐摆脱衰退之际,连续放缓六个月之久的中国经济也出现企稳佳兆,这将提振全球经济增长前景。
中国周四公布的7月份贸易数据表明,海外市场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强于预期,使制造业这架中国经济的关键引擎继续轰鸣。同样重要的是进口的超预期增长,进口飙升意味着中国内需正在增强。
经济学家表示,现在断言中国经济最糟糕的日子已经结束为时尚早。侧重于中小企业的其他制造业指标仍显示7月份制造业情况恶化。
野村的张智威表示,7月份数据当然是积极的,它表明中国经济已经暂时企稳,但它不会改变中期前景。他说,现在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
反映中国经济状况的更完整的图景将在周五揭晓,届时中国将公布工业增加值、零售额和通货膨胀数据。
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速放缓至7.5%,低于第一季度的7.7%。一些经济学家预计,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
虽然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那种大规模刺激政策没有再出现,但中国政府还是通过有针对性的扶持措施促成了经济的企稳。通过向金融市场注入资金,中国央行平息了“钱荒”,为银行创造了更宽松的信贷环境。决策者还出台了支持小企业的措施,包括鼓励就业的税收优惠措施。
中国7月份出口数据好于预期,增长5.1%,6月份为下降3.1%。进口数据也表现强劲,同比增加10.9%,6月份为下降0.7%。
与今年早些时候数据不同的是,7月份数据似乎没有受到企业非法搬运热钱入境的影响。7月份中国大陆对香港的出口同比仅增加2.3%,对香港的出口是制造虚假出口的主要途径。中国政府今年早些时候加大了对高报货价(over-invoicing)行为的打击力度。
欧美市场需求改善是中国7月份出口好转的根源。7月份中国对美国出口同比增加5.3%,对欧盟出口同比增加2.8%,扭转了前几个月对欧出口下滑的局面。
中国7月CPI同比升2.7% 低于预期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7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上升2.7%,升幅和6月份持平。
7月份CPI较6月份上升0.1%。6月份CPI与5月持平。
国家统计局周五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7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较上年同期下降2.3%,6月份为下降2.7%。
7月份PPI较6月份下降0.3%。6月份PPI较前月下降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