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经纬
26-02-14
奥巴马:美军拟年底前撤离阿富汗
美国总统奥巴马电话警告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说,美军可能在2014年底前全部撤出阿富汗。
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一直拒绝和美国签署通过谈判达成的双边安全协议,而美国坚持说,这份协议是美军和北约部队将在阿富汗驻留帮助培训和打击反叛武装的部分部队的前提。
美阿两国经过了数月的谈判才签订了这份安全协议,并且去年11月在阿富汗的国民议会通过。
但卡尔扎伊拒绝在和塔利班达成和平协议前签署,并说如果他签署了这份协议,就等于要对被美军炸死的阿富汗人负责。
美国白宫发言人表示,奥巴马告诉卡尔扎伊,因为后者似乎显示他不太可能签署这份协议,美军只好实施其它应急计划,特别是五角大楼2014年底之前全部撤走美军的计划。
该发言人表示,协议签署拖得越久,2014年之后可能驻阿的美军部队规模就会更小,承担的任务就更少。
俄外长:基督徒大规模离开中东
俄新网RUSNEWS.CN莫斯科2月25日电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周二表示,莫斯科十分担忧中东基督徒的命运,最近他们大规模离开这个地区。
“我们十分担忧少数人的命运,首先是东正教社团的状况,包括在叙利亚和其它国家。基督徒大规模离开这个地区,在许多世纪、几乎两千年的时间里他们成为中东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在俄罗斯外交部举行的《奥斯曼帝国的基督教主体。俄罗斯帝国的安提阿和耶路撒冷主教。1830年代-20世纪初》书籍推介会上发言。
拉夫罗夫还强调,莫斯科“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极端主义,它可能破坏这个多宗教地区存在的根基”。
伊朗伊拉克签署武器交易协议
一份出版的报告说,伊拉克已经和伊朗签署一项从伊朗购买武器的协议,破坏了联合国实施的禁止伊朗出售武器的禁令。
路透社报道说,所看到的文件显示,这笔价值1亿9千5百万美元的交易包括轻型和中型武器,各种弹药,夜视镜,防化服以及通讯设备。
路透社说,这项交易是去年11月底达成的,此前的几个星期,伊拉克总理马利基刚刚前往华盛顿,游说奥巴马政府向伊拉克提供更多武器,以打击与基地组织有关的激进分子。
几名伊拉克议员告诉路透社说,马利基之所以进行这项交易,是因为他对美国军售的拖沓感到不耐烦。
在华盛顿,美国国务院一名女发言人质疑所谓华盛顿拖延武器交付的任何说法。她说,美国正在寻求伊拉克澄清这篇报道,如果报道属实,将会引起严重的忧虑。
是否对叙利亚动用网络战,美国曾激烈辩论
俄战略核轰炸机侵犯离淤岛上空
俄罗斯2架图-95战略核轰炸机24日相继侵犯了独岛和离淤岛附近的韩国防空识别区(KADIZ)。之前俄罗斯的轰炸机和侦察机曾侵犯过独岛附近的韩国防空识别区,但是飞至离淤岛上空极其少见。这还是自去年12月韩国将离淤岛上空划入防空识别区之后第一次。
据悉,当时还有1架A50空中预警机飞经东海东北部上空。韩国空军紧急派出战斗机,并发出警告。日本《产经新闻》报道说,日本也紧急派出航空自卫队战机应对。离淤岛上空是韩国、中国、日本3国防空识别区重叠的区域。
朴槿惠“原则外交”有风险?
安全保障层面与美国合作,经济层面与中国合作。这就是朴槿惠的“中美均衡外交”。朴槿惠接近中国的另一个目的是在朝鲜问题上寻求中国的合作。
“多亏了中国开城工业园区才得以重启”,朴槿惠在13年10月的首脑会谈上向习近平表达了谢意。显示出中国对朝鲜进行了游说,从而使去年4月被朝鲜关闭的南北合作业务得以重启。
不过也有担忧的声音。国民大学的教授裴炳寅表示“朴槿惠的原则外交是只有对方拿出诚意我们才会采取行动。一直这样被动下去,南北关系可能再次紧张”。
裴炳寅还指出“韩国夹在中美之间可能会陷入十分矛盾的状态”。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经济合作协定(TPP)谈判方面,韩国因为顾及中国而推迟了参加谈判的决定。去年11月中国突然在韩国主张拥有领土管辖权的岩礁上空划设了防空识别区。
美国会调查局报告担忧安倍历史观与美国人抵触
美国国会调查局日前公布的一份日美关系报告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历史观存在与美国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认识相抵触的危险”,报告对安倍的历史认识及其与周边国家的摩擦表示了担忧。
报告指出,美国政府对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发声明表示失望是“罕见之举”,“安倍无视美国的忠告,突然参拜靖国神社,这可能已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两国政府间的信赖关系。”
日本将向美国归还冷战期间接受的钚
日本政府将向美国等国归还冷战期间出于研究目的而接受的核物质钚,目前正为此进行最后阶段的准备。奥巴马政府从强化核能设施安全的角度考虑要求日本尽快归还这些钚。出于对日美同盟的重视,日本政府认为有必要展示出积极致力于核不扩散的姿态。多名政府相关人士25日透露了这一消息。
安倍晋三首相将出席3月24日在荷兰开幕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届时将表明强化核反恐的方针。日本政府计划在峰会前就归还钚与美国达成协议,作为核不扩散的具体成果加以宣布。
首相官邸消息人士表示,归还钚的目的还在于“消除国际社会对日本有意扩大军备的担忧”。
TPP谈判因日美对立陷入停滞
跨太平洋经济合作协议(TPP)部长级会谈于2月25日在未达成框架协议的情况下闭幕。这是继去年底之后的第2次谈判决裂。作为主要参与者的日美在关税领域存在对立,而包括新兴市场国家在内的整体谈判也陷入了停滞。4月下旬美国总统奥巴马将访问亚洲,可能成为新的转机,但不可否认,TPP谈判的停滞气息在加强。
“希望达成框架协议”,在谈判前美国政府高官如此表示了愿望。美国制定的计划分为2个阶段,首先美国在越南等国反对的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做出让步,并在贸易准则制定方面达成框架协议。其后敲定以日美为核心的关税谈判。
但这一希望落空。新西兰贸易部长蒂姆·格洛泽指出“(关税等的)市场准入是贸易协定的核心。不解决这个问题无法达成协议”。而新兴市场国家也有声音表示,“无法达成不包含关税的协议”。在经济大国日美两国的关税协议达成协议之前,各国不会亮出妥协的底牌,美国的计划泡汤。
今后的焦点将转向4月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访日。美国国务院高官指出访日前达成协议是美国当局的“最优先课题”。而弗罗曼也表示,“将弥合日美双方的分歧”,正倾向于灵活姿态。但由于美国面临11月的议会选举,TPP反对势力正日趋壮大,美国政府相关人士认为“时间越是拖延,达成协议将越是困难”。
日本人口一亿难保 拟接受大量外来移民
日本政府开始研究每年接受20万名外来移民的可能性,以保住“一亿人口”。人口超过一亿象征日本近现代的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日本目前拥有1.2718亿人口。如果生育率持续减少,100年后的2110年日本人口将降至4286万人,还不及1912年的人口(5000万人)。日本提出该方案是参照了新加坡的政策。新加坡就向移民开放门户,以阻止生育率低引发的人口减少。
日本提出每年接受20万人移民的方案,是因为考虑到仅靠提高生育率难以使人口保持一亿。2012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是1.41人,虽然高于韩国(1.24人),但维持目前的1.2718亿人口还是远远不够。日本政府预测,即使将生育率提高到可以维持人口的2.07人,2110年人口也只能达到9136万人。
就是说,为保住日本认为人口“马奇诺防线”的1亿人口,不仅要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而且需要采取接纳移民的特别举措。日本政府估计,若每年接受20万名移民,到2110年人口将增至1.1404亿。如果这样,包括定居日本的移民所生的子女在内,形成日本人口的一个轴心,日本将变成多民族国家。实现现代化以来,日本一直以1亿人口为国家目标,以保持大国应有的基本人口。
太平洋战争末期,日军逼迫民众强行“1亿总国民玉碎”计划。此时的1亿人口包括殖民统治下的朝鲜和台湾。战后人口突破1亿是在1967年。当时日本媒体等为此大肆宣扬。但自进入80年代,生育率持续减少,加上采取禁止外国工人入境的闭门政策,结果导致人口减少。
日本政府还表示,今后将鼓励护士等以技术人员为主的移民。迎接2020年东京奥运会,积极引进外国建筑工人。而且即将加入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中表明要扩大外来移民。日本政府还通过“国家战略特区方案”放宽外国工人入境限制,还制定了对外国人和跨国企业的减税政策。以首相为首的日本内阁部属下的经济财政咨询会议,计划年内推出有关促进移民等内容的报告。
乌克兰希望通过国际刑事法院追究前总统等官员责任
俄新网RUSNEWS.CN基辅2月25日电 乌克兰最高拉达建议国际刑事法院调查官员涉嫌基辅大规模抗议期间民众死亡的事件,包括被乌克兰议会解除职务的前总统亚努科维奇、前总检察长普绍恩卡和前内务部长扎哈尔琴科。
这个名单可能会补充。
乌克兰议会周二总体上通过致国际刑事法院声明,请求保障独立调查并将犯下反人类罪的人绳之以法。324名议员投票赞成这个声明草案,与此同时必须的最低票数为226票。
文件中说,乌克兰承认国际刑事法院针对国家最高官员犯下反人类罪的司法管辖权,这些犯罪导致特别严重后果和乌克兰公民在2013年11月21日至2014年2月22日和平抗议期间被大规模杀害。
俄方将向欧安组织及欧盟转交激进分子基辅暴行的视频
俄新网RUSNEWS.CN莫斯科2月25日电 俄外交部在社交网络“脸书”帐户上写道,俄外交部打算向欧安组织和欧盟展示乌克兰骚乱期间激进分子的暴行视频,其中可以看到骚乱参与者如何残酷殴打内务部特种警察“贝尔库特”战士。
视频中可以看到,激进分子如何用棍棒殴打乌克兰特种警察“贝尔库特”战士,夺走他们的防护工具(盾牌和头盔),向他们投掷石块。其中有一段清晰可见,一名激进分子如何向没有武器和头盔的一名战士投掷石块,其头部被击中后跌到,而激进分子从试图帮助他的同事身边拖走受伤战士的情形。
很多视频当中也可以看到,激进分子使用了武器。
据俄外交部向俄新社解释道,这些信息将在周二俄外长拉夫罗夫与欧安组织秘书长兰贝托·赞涅尔会晤时转交。
乌克兰社会断裂 未来堪忧
目前,乌克兰反对派领导人们的立场一致,但这可能只是临时的。
推翻前总统亚努科维奇的目的达到之后,反对派不同的政治意图和野心可能会显现出来。
另外,还有前总理季莫申科的问题。
季莫申科获释之后,22日在独立广场发表戏剧性讲话表明,过去两年半的狱中时光并未减少她的修辞力量。
季莫申科仍然是一位强大的政治家和操作者。如果她一定想要的话,她无疑将再次成为乌克兰的主要政治力量。
但是,她同时是一位分裂,并且具有颠覆性的人物。对很多人来说,她还多少代表乌克兰整个政治阶层的问题。
很多人揣测,乌克兰是否有一个向东还是向西的问题,事实如此。甚至就算分裂不是一个立即的威胁--这有待观察--乌克兰东部和南部有自身经济和文化上的担忧,这也是该国长期政治障碍的原因之一。
乌克兰东部工业区的很多民众响应亚努科维奇的担忧,他认为与欧盟签署协议可能带来经济上的后果。
尽管亚努科维奇的支持度在传统支持者中下滑,但这不意味着该地区民众一定会支持反对派或者新政府。
乌克兰已经出现了针对新政府的游行--克里米亚半岛的塞瓦斯托波尔22日的示威者要求“俄国母亲”来拯救他们。
乌克兰东部和南部的很多民众对亲欧盟运动及其领导人抱有深切的不信任,即使这些人目前默许,并不意味着他们将来也持同样的态度。
但是,乌克兰人当前在等待两个人的下一步动作:亚努科维奇和普京。
亚努科维奇表示,他仍然是乌克兰总统,但是并没有说明他准备如何支持此说法,甚至他身在何处都不明确。
普京身边的官员曾经就乌克兰局势表达焦虑,但是到目前为止无人说明他们的下一步举措。
克里姆林宫官员曾经指出,俄国可能会根据乌克兰新政府的立场决定延迟对该国至关重要的20亿美元贷款。
俄罗斯手中的胡萝卜、特别是大棒都有很多。如果俄国官员选择这样做,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对乌克兰已经危险的断裂社会施加更大压力。
惠誉国际认为乌国内局势或可对俄银行构成风险
俄新网RUSNEWS.CN莫斯科5月25日电 国际权威信评机构惠誉国际分析家们认为,如果借款方遭受因乌克兰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而导致的问题,俄罗斯银行在乌克兰的高度存在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财政状况。
俄罗斯总统2013年11月评估乌克兰及该国企业欠俄罗斯银行的债务额是280亿美元。根据惠誉国际评估,其中大部分的款项属于国家银行及其驻乌分行。
风险的主要来源是当地企业的贷款(超过一半的债务),以及借款购买了乌克兰资产(约25%)的俄乌企业家的贷款。
根据惠誉国际评估,最易遭受风险(针对资本)的是俄罗斯对外经济银行(74%),天然气工业银行(约40%),外贸银行(不超过14%)。受损程度最低的可能是储蓄银行(8%)和阿尔法银行(3%)。
调查:美在华企业看好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美国在华企业对他们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普遍表示乐观。
25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说,尽管中国经济正在放缓,北京政府开始采取紧缩政策,美国在华企业对他们在当地的发展前景仍然普遍乐观。
接受调查的企业中有86%看好自己未来5年的发展,但是在中国越来越加强对外企管制力度的情况下,这个数字比起2012年的91%已经有所下降。
这是在上海的美国商会所做的关于美国企业在中国商业状况的调查,有近400家在上海的美国商会成员接受了这项调查。
在上海的美国商会说,大约有74%的美国在华企业表示公司去年有盈利,相比2012年的73%略有上升。
调查报告说,尽管普遍乐观和盈利增长,但外企在中国受到严格管制的经济环境,对业务发展继续造成阻碍。
此外,成本上升、人力资源方面的约束、竞争、以及监管环境的不透明等等,都是美国公司在2013年面对的挑战。
在上海的美国商会还说,去年在上海浦东成立自由贸易区,为经济改革带来了乐观前景,但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几家美国公司计划进入自由贸易区。
接受调查的美国公司中的近三分之二认为,浦东自由贸易区是一个积极的进展,但只有15.8%的公司考虑在那里开展业务运作。
中国当局改变了经济政策,把重点从政府投资上转移到国内消费方面。
但根据官方数据,外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在2013年上升了5.3%,达1175.9亿美元。
中国企业债创新高 违约风险增大
美国退出量化宽松,热钱流出中国,加剧中国企业举债困境。
到2013年底,中国非金融类公司的债务创12万亿美元新高,推升融资成本,加剧企业并购浪潮。
因为中国国内流动性趋紧,融资成本攀升,出售资产和收购兼并将可能是更多企业避免违约的选择。
根据评级机构标普的数据,中国非金融类公司的债务已经相当于GDP的120%。
中国企业债务规模增长前所未有,根据汤姆森·路透对945家大、中型上市非金融公司的分析,它们的债务在2008年12月到2013年9月期间膨涨超过260%,从1.82万亿元人民币猛增到4.74万亿元。
路透社援引分析师评论称,虽然近期内中国出现信贷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但在中国杠杆率较高的机械、造船、地产、建材和钢铁等行业,借新债还旧债、出售资产和兼并成了企业避免违约的惯用方式。
今年年初,中国发改委表示2014年是企业债券偿债高峰年。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投放4万亿元人民币,受到众多人士批评为加剧了目前企业债务膨胀。
随着美联储缩减量化宽松,热钱逐步离开中国,中国国内流动性日渐紧张,推高了企业融资成本,加剧企业借新债还旧债的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