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调:鸠山政权支持率急降
破例安排习近平见天皇,51%认为不妥当,39%的人认为妥当。推迟决策美军驻冲绳普天间机场转移:六成不支持,三成认同。
支持率急降的最大原因是74%的受调查者认为鸠山不能发挥领导能力。
民调更突出了过去一星期内日本议论中国通过民主党干事长小泽一郎施压,实现习近平破例见天皇所显示的双重权力构造问题。
另外在执政社民党的强烈反对下,鸠山拖延决定普天间机场转移问题也早激起民众不满鸠山优柔寡断的指责。
《朝日新闻》说,首相官邸已承认,鸠山不能定案的内政、外交问题引起了国民广泛不安,令政权内漂浮著危机感。
上星期鸠山内阁的国土交通大臣前原诚司透露,自民党的前首相涉及替中国做说客,以还击自民党攻击鸠山政治利用天皇的指责。
事后富士电视台等部分传媒披露,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替中国游说,并遏制了原来打算强烈抗议习近平见天皇的日本右翼团体行动。
而小泽一郎的党内亲信、民主党组织委员长细野豪志星期天在朝日电视的政论节目中替小泽辩解说,小泽与鸠山政权安排习近平破例见天皇无关。
他说,小泽与中共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关系密切,是李克强在共青团工作期间曾到访小泽的家乡和政治地盘-岩手县活动时,建立的感情。
自民党前首相安倍晋三指责小泽以安排习近平破例见天皇换取他率领民主党议员访华团在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见面。
读卖新闻:金正日有可能在明年初访问中国
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朝鲜高级官员从11月至12月相继访问中国,为金正日的访问进行了筹备工作。中方在金正日访问时,很可能以提供新的经济援助为条件,要求朝鲜履行重返六方会谈的承诺。
该报纸表示,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第1副局长金正阁上月访问中国,17日与中国国家副主席进行了会晤。随后,负责金正日安全的朝鲜国家安全保卫部首席副部长禹东测,也在上月20日左右访问中国,与中方进行协商。此外,朝鲜人民保安相朱霜成也于本月16日访问中国,同中方公安部长孟建柱进行了会晤。
中国拟更换东北亚外交官员
共同社说,中国驻韩大使程永华被提名为驻日大使,而驻日大使崔天凯被提名为六方会谈中国代表团团长。共同社说:“启用崔天凯为六方会谈代表团团长表现出中国政府要重启六方会谈的决心。”
崔天凯2007年被任命为驻日大使,在此之前他曾担任六方会谈代表团副团长,被誉为中国国内最优秀的六方会谈专家。如果共同社的报道属实,可能意味著中国认为六方会谈很快就会重启。
程永华将出任中国驻日本大使 崔天凯将任副部长
据多名中国消息人士日前透露,中国驻韩国大使程永华(55岁)被内定为下任驻日本大使,现驻日大使崔天凯将出任外交部副部长。担任外交部副部长后崔天凯工作内容尚未正式确定,但预计将接替六方会谈主席武大伟副部长。
“往后将会开启南北韩与中国经济合作的时代”
有展望称,往后将会开启一个南北韩与中国共同发展朝鲜经济的新时代,时间可能会在10年后左右。
中国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刘江永,19日在人民大学举办的“东亚合作论坛”上,做出了上述展望。
刘江永说,在东北亚的安全与经济合作计划得到落实之后,中国将可以向朝鲜提供累积了30年的改革开放经验,就金正日国防委员长推动的改革开放起步点──开城工业园区,传授有关建设和运作方面的经验,同时也可以为该园区的产品提供销售市场。
中国除了可以通过六方会谈促使朝鲜弃核,提供安全保障之外,并可以允许开城工业园区在中国国内开设免税商店,推进南北韩+中国的2+1合作时代。
除了对开城工业园区提供支持之外,同时可以就朝鲜的豆满江开发和环黄海和渤海湾经济圈开发,提供南北韩与中国共同合作的机会。
刘教授指出,中国还可以考虑向朝鲜提供公路、铁路等基础建设方面的援助,要求西方国家解除对朝制裁,最终促进朝鲜放弃核武发展。
中国特使抵达台湾进行贸易谈判
中国的台湾事务首席谈判代表陈云林星期一抵达台湾岛,同台湾的谈判代表讨论贸易关系。陈云林在五天的访问中将与台湾谈判代表江丙昆讨论一项范围广泛的自由贸易协议,并签署四项新的商业协议。
美国参议院即将通过健保改革议案
当健保改革的立法进程在国会接近完成的时刻,奥巴马政府正寻求让国会内动摇的民主党人统一立场。预计参议院本周即将通过自身的健保立法版本。但是与众议院立法人员共同起草一项妥协法案可能是最为艰难的一步。
国会目前的重点开始转移到协调较为自由开放的众议院版本和预计将在圣诞节前得以通过的参议院版本。在众议院和参议院间达成妥协的工作将从一月开始,届时国会将结束假期休会返回工作。
中国称赞气候大会“取得重要成果”
杨洁篪说,大会承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形势不同,在减排、治理气候变化方面承担的责任要有区别。他还说,哥本哈根峰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各国应本著“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兑现各自的承诺。
在峰会上,穷国和富国之间以及中国和美国之间出现激烈争论。由美国牵头、包括中国在内的五大国在最后一分钟提出了最终协议草案。但是,协议并没有得到各国的一致赞同。
杨洁篪陪同中国总理温家宝出席气候大会领导人会议。他在会后告诉记者说,“峰会坚定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他说,“大会在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方面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
哥本哈根峰会落幕 风雨过后未见彩虹
联合国气候峰会上周六在代表们的彻夜激辩后结束;会议最终在中国和美国斡旋下通过了一份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其关键细节模糊不清。
会议临近尾声时美国总统奥巴马(Obama)和中国总理温家宝牵头匆忙进行了一番讨价还价,大会终于在周六早间大会的最后时刻达成了这一非约束性协议。
这份《哥本哈根协议》(Copenhagen
Accord)的确促成发达国家承诺,将为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采用低碳技术提供数百亿美元资金。工业化国家表示,将在未来三年中提供将近300亿美元,并承诺在2020年前每年凑集近1,000亿美元。
然而在当前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没有人具体说明钱从何来。一些追踪近年来国际气候问题对话的分析人士指出,300亿美元的资金承诺基本上是照搬富裕国家此前的承诺。至于2020年前每年所需的1,000亿美元资金,美方官员说这将主要来自于私人领域,尤其是通过买卖碳额度来实现,政府并不会为此自掏腰包。
如果在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制定出有约束力的限制措施,钢铁、发电、石油和化工等许多行业将受到影响。无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无法明确对这些行业在碳排放方面的监管政策。如果能明确这些监管政策,私人投资就有可能涌入各种低碳技术领域,从事能效更高的火力发电站设备、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等产品的开发。
国际商会(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能源与环境委员会主席科比尔(Laurent Corbier)周末发表声明说,商界在寻求可预测性,以利于未来全球投资计划的制定。
温家宝气候大会两度拒见奥巴马 逼其无奈硬闯
由于不满美国执意要求中国的减排工作接受国际检查,温家宝曾两度拒绝参加有奥巴马参加的会议,最后为了与温家宝会谈,奥巴马硬闯由中、印、巴西和南非领导人参加的会议。
奥巴马当地时间12月18日抵达哥本哈根之后立即参加一场20多个国家举行的紧急会议,但中国方面仅派副外长参加,温家宝没有出席。对此,美方觉得是一种羞辱。随后,奥巴马与温家宝进行了近一个小时的单独会见。但在不久之后举行的大范围会议上,中方派了一名更低级别的官员代表温总理与会,对此,奥巴马相当上火,直言:“我想和温总理会谈。”但当时已经比较晚,温总理已经回到酒店。在美方的要求下,中方答应当晚7点可以安排见面。而正在这个时候,奥巴马的助手告诉他说温家宝正在与印度、南非、巴西三国领导人开会协调立场。于是,奥巴马不请自来,直接闯进了会场,他边走边说:“总理先生,你准备好了和我见面吗?准备好了吗?”四国会议变成了五国商讨,并最终取得共识。对于“硬闯会场”,美国官员却不这么认为,他们的解释是,奥巴马当时只是觉得7点能与温家宝会谈,没想到其他三国领导人正好都在那里。
年终报导:中国经济是否在转型?
2008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外贸出口造成重创。经济学家纷纷警告,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将无以为继,拉动内需才能保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一年过去了,分析人士对内需能否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仍然表示怀疑。
据中国海关统计,受经济危机,需求萎缩的影响,中国出口从2008年10月起陡然下降,11月出现负增长。随著危机影响的扩大,出口陷入深度衰退。今年2月,中国外贸进出口下跌至谷底。中国人民银行的一位高级官员12月初表示,今年中国出口有可能下滑16%。与此同时,专家警告,2010年,外需形势依然严峻,而且即便全球经济复苏,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也无法回到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针对这样的局面,国内外专家纷纷建议,中国必须推进以扩大内需为中心的结构性调整。中国政府显然也意识到不能完全依赖发达国家的需求来刺激外贸增长,扩大内需成为中国政府去年推出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的目标之一。在今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国政府还表示,2010年将把扩大内需,尤其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作为政策重点。
但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能否真的做到从出口导向到拉动内需的转型?
海关总署12月11号公布的11月份的几个经济数据似乎显示,中国国内需求在增强。11月,中国出口同比下降1.2%,进口出现强劲回升,
同比上涨将近27%。与此同时,零售额同比增长15%,消费者价格指数开始上升。但是,经济学家们对中国是否就此走向经济转型的回答是否定的。
华盛顿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的经济学家菲利普.利维(Philip Levy)说,
“几乎没有什么迹象显示中国正向这个方向(拉动内需)转型,虽然鼓励国内消费是中国经济刺激计划明确列出的一个目标,但是,经济刺激计划中很大一部分资金看起来还是在强化现行趋势,也就是提升外贸出口企业的产出。”
美国传统基金会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史剑道(Derek
Scissors)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说,11月份的数据首次显示中国经济有可能转型,但不能就此推断中国从此走向消费型经济。他说:
“中国应对经济危机主要的反应是大幅度增加银行的信贷,很多银行贷款流向了企业,而企业把这些资金用于增加产能。在经济危机阶段,中国确实也刺激了消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对工业产出的刺激要远远大的多。我们看到中国进一步迈向生产经济,而不是消费经济,更进一步走向投资主导,而不是消费主导的经济。”
他还解释说,中国政府早在2003年起就提出了扩大内需,实现经济转型的目标,但是,却没有看到太大的成效。而且由于经济刺激计划,中国企业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累积了很多过剩的产能,中国国内需求无法消耗所有产能,只能依赖出口市场的帮助。
美国企业研究所的利维说,中国拉动内需的一个重要信号就是让人民币升值,但是人民币汇率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松动的迹象。中国领导人在12月初的中共中央经济会议上同时表示,将继续把促进出口稳步回升作为明年工作的政策重点。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拉动内需的最大障碍仍然是中国缺乏社会保障体系,虽然中国政府在努力加强社保体系的建设,并扩大了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加拿大人西安大略大学教授徐滇庆说,“那么怎么才能让大家都花钱都消费呢?如果你的退休系统没搞好,你的医疗系统没搞好,那么大家不敢花钱,要攒著钱来养老,来看病,在这种形势之下,内需当然不会很强。”
美国企业研究所的利维表示,高失业率也是中国领导人目前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因此,中国不会在现阶段改变经济增长模式。传统基金会的史剑道说,实现经济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也许当中国人口结构出现改变,就业压力没有那么大时,中国会改变目前的增长模式。
亚洲消费者引领全球经济走出衰退
亚洲已经引领世界走出了全球经济下滑,这一定程度上要得益于消费者支出令人欣喜的猛增。看起来这股支出热潮将会延续到2010年。
危机最糟糕时期实施的强劲政府刺激计划帮助刺激了整个亚洲地区的国内经济活动。大多数亚洲经济体都在增长,私人消费一直是关键所在。中国、印度和韩国经济提前美国和欧洲,率先迅猛回升。
一些人士现在认为,消费者支出给亚洲经济带来的支持要大于刺激计划。企业正在实现盈利。大多数亚洲地区的失业率正在下滑,这种状况使得家庭对未来更有信心。和西方情况不同,亚洲消费者的负债水平较低,亚洲银行并未收紧信贷而是在加大放贷。
在香港,大队中国内地游客等在街边准备进入路易维登(Louis Vuitton)等奢侈品零售店采购。近月来,涌向马来西亚、越南和韩国的亚洲游客数量出现回升。汽车销量也急剧增长,不过这得到了刺激措施的提振。
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驻香港的亚洲经济学家陶冬说,中国消费者正在消费,就业市场前景不错。他补充说,房市和股市的资产价格大幅增长,令投资者感到更加富裕。
亚洲私人支出增长是一个有利迹象,这标志著依赖于出口的亚洲经济体──尤其是中国──正走上经济重新平衡的漫长道路,经济增长更加倚重国内推动。这一转型一直是二十国集团(G20)的一个主要讨论话题,意在促使美国消费者增加储蓄,鼓励亚洲消费者扩大支出。
中国国内消费占经济的比重仅略高于三分之一,而美国这一比例为三分之二,大多数发达经济体均明显高于50%。中国零售额今年同比增幅超过了15%,但即便如此,中国国内消费占经济比重也还需数年时间才能突破50%。
亚洲其他地区的情况略有不同。和中国一样,从印度到菲律宾的消费者的支出意愿都在不断上升。但不同于中国的是,在其他亚洲经济体,私人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已经突破了50%。这意味著消费者支出上升将给这些国家整体经济增长带来更大的推动。
汇丰(HSBC)亚洲经济学家纽曼(Frederic
Neumann)说,如今家庭已成为该地区复苏的推动器。他指出,第三季度亚洲大多数经济体消费的增速超过了总产值的增速,这与前些年相比发生了变化。
由于政府的激励措施和汽车文化的兴起,印度的汽车购买量强劲增长。据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Society of
Indian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说,11月份的汽车销量超过了13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1%。
零售商也感受到了支出的全面复苏。百货商店Pantaloon Retail India
Ltd.的董事总经理比亚尼(Kishore Biyani)说,在某种程度上,印度正在出现转折点。以前从来没看到过这样的消费增长。3个月前,我还认为情况不太好。按收入计,Pantaloon
Retail India Ltd.是印度最大的零售商。
第三季度菲律宾的消费支出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为2008年年底以来的最快增速。海外务工者向国内的汇款今年也出现了增长,这出乎了经济学家的预料。这些菲律宾人中很多都在亚洲国家工作,而亚洲在这轮经济风暴中的表现要好于西方国家。
马尼拉40岁的旅行社所有者Jonah Adornado刚买了一项新的丰田Altis轿车。她主要安排海外菲律宾人节假日回国的行程。她说,业务不错,这也是我能用旅行社的利润购买第一部轿车的原因。她买的这辆车没有享受政府的优惠。
在菲律宾,汽车销量今年温和增长了4%,其中大部分出现在过去几个月中。这已经让年初时预计销量持平的汽车业管理人士感到惊讶。汽车贸易集团Campi的总裁、日产汽车在菲律宾的分销商伊丽莎白·李(Elizabeth
Lee)说,海外汇款是消费的一大引擎。
亚洲的旅游业在过去几个月里也出现了反弹。旅游业管理人士2009年初曾预计,由于经济受到重创的欧美的旅游者放弃出境旅游,今年的情况将会非常糟糕。甲型H1N1流感在年中时也对旅游造成了一些打击。
但在马来西亚,2009年将可能创下旅游人数的新纪录,超过去年的2,200万人。到年底时,到马来西亚的中国游客数量可能首次达到100万人。
马来西亚酒店协会(Malaysia Association of Hotels)会长、酒店顾问内克瓦皮尔(Ivo
Nekvapil)说,我们曾认为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看来并未出现。
所有这一切并不意味著亚洲仅仅依靠消费支出就可以支撑。该地区仍然需要依靠对其出口产品的需求。但上述情况确实表明,即使欧美像许多人预计的那样消费需求缓慢增长,亚洲明年也可能足以保持一个健康的增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