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核机构负责人称伊朗核问题上受阻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指出,该组织在伊朗核问题上受阻。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正在开会,考虑通过一个决议,谴责伊朗的核项目。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在该组织理事会上发表讲话时对伊朗未能与设在维也纳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表示愤慨。巴拉迪将于11月底卸任,他最近几个月在谈到伊朗问题时措施越来越严厉。
巴拉迪星期四表示,伊朗没有接受有关在海外将铀进一步浓缩的协议,他对此感到失望。这个协议得到美国、俄罗斯和法国的支持,目的在于建立一种保障机制,使伊朗的铀不被用来制造核武器。
巴拉迪说:“我认为,拟议中的协议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在多年的敌对和敌意之后可以来解决一种人道主义需求,并营造一个谈判的空间。这个机会应当被抓住,如果错过,将令人非常遗憾。”
巴拉迪发表讲话的同时,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在审议一项有关伊朗问题的决议草案。据媒体报导,决议草案敦促伊朗停止建造这个铀浓缩设施,并确认没有私下进行任何其他核活动。据报导,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外交官们相信这个决议会得到通过。但是,伊朗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在接受一家德国报纸采访的时候说,如果决议获得通过,德黑兰将把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减到最少。
国际原子能机构星期五将投票伊朗核决议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和中国的外交官提出了一份联合国决议草案,该决议要求伊朗停止建设先前是秘密的浓缩铀设施,并要求伊朗证实它没有其他秘密的核活动。
星期四在维也纳开会的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35个成员国预计将继续对这项决议进行辩论,并将在星期五进行投票。如果国际原子能机构通过该决议,这将是该机构自2006年来第一次对伊朗采取行动。
北约秘书长:盟国必须为阿富汗增派军队
拉斯穆森星期四在柏林说,极为重要的是,在美国宣布增兵后,美国的北约盟国必须也宣布同样的决定。他说,他正在和北约成员国取得联系,迫使这些国家增派军队。拉斯穆森是在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会谈后发表以上讲话的。
白宫说,下周二晚上奥巴马将在西点军校发表讲话时宣布阿富汗战略。
媒体说,奥巴马可能呼吁向阿增兵至少3万人。美国目前在阿驻军6万8千人。
美军2017年将撤离阿富汗
根据奥巴马即将在下周二公布的阿富汗战争新战略,到了2017年,美军将全部撤离阿富汗。白宫发言人吉布斯说:“我们在阿富汗的工作已经进入第九年了。再过八年或九年,我们就不会在那里了。我们在那里的时间是有期限的,人们必须明白这一点。”
奥巴马在现阶段预料会宣布增兵3万人的计划,以便加大力度对付武装分子和加紧训练阿富汗部队,好让美军能撤走。
奥巴马下周二在西点军校公布阿富汗新策略时,看来不会公布确实的撤军日期。
但吉布斯说,奥巴马将会在黄金时段电视广播的演说中,着重讨论战争的代价,向美国人解释,他们的军人为什么还在阿富汗;他也会向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施压,要他加强治国能力。
白宫估计,每增加一名军人,美国在阿富汗的开支每年便得增加100万美元。眼前,美国的开支预算赤字已高达1万4000亿美元,增兵阿富汗对奥巴马来说,是一个政治风险很大的举动。美国人对高赤字和高失业率感到不安,共和党人相信会在明年11月的中期选举时,利用美国人的此项忧虑来拉票。
美国驻阿富汗部队司令麦克里斯托希望驻军能增加4万人,以便落实他打击武装分子的计划。美国官员说,奥巴马希望北约能补足增援部队的数目。预料,奥巴马会宣布增兵3万人,也就是说,他希望说服北约增派1万个军人到阿富汗。
国务院新闻办:中国将构建国际一流媒体
中新社报道,王晨昨天在中国第一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上指出,发达国家把全世界发生的事情按照西方思维和价值观进行报道传播,形成了舆论传播的强势,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传统形成冲击,而且还对发展中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以至内政外交进行干预。因此,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当从加强传播能力建设入手,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发出自己的声音,向世界阐释自己的观点主张及各项方针政策,为世界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客观公正的信息。
他表示,中国将建设信息量大、影响力强、覆盖全球的国际一流媒体;适应新形势,大力推动新媒体的发展和运用;加大“走出去”力度,实现更大范围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实施“本土化”战略,切实增强对外传播实效。
日本计划28日发射“光学3号”间谍卫星
三菱重工业公司和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26日下午宣布,搭载日本情报收集卫星“光学3号”的H2A火箭16号机将于28日上午在鹿儿岛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升空。日本共有3颗情报收集卫星在轨工作,其中2颗为光学卫星,1颗为雷达卫星。“光学3号”将取代现有的1颗光学卫星,分辨能力从1米提高到数十厘米。
国际能源署赞誉中美减排目标
国际能源署表示,中国26日宣布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意味著中国将承担世界所需减排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该机构首席经济学家比罗尔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还称赞了美国周三宣布到2050年减排83%的分阶段减排计划。
中国政府26日表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或45%。中国将通过税收和财政等多种政策达到上述减排目标。
中美是世界第一、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排放量占世界总量的41%。
国际能源署的计算表明,中国为实现这个减排计划,今后十年内能源行业将需要4千亿美元的投资。比罗尔说,中国自己将从减排计划的实施中获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能源安全和能源基础设施,同时把自己提升到“绿色产业”领军者地位。
美国的分期减排计划第一阶段目标是到2020年减排17%,然后是到2025年减排30%,到2030年减排42%,到2050年减排83%。
预计,192个国家的代表将在这次峰会达成新的国际公约,取代《京都议定书》。
欧盟欲借欧中峰会促人民币升值
欧盟高级官员可能在这个周末举行的欧中峰会上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政府施压。欧洲商界担心,欧元面临的升值压力会对欧盟经济造成伤害。不过,从欧盟官员到分析人士都不对此次会谈能产生即刻效果抱有奢望。
欧盟此次将派出一个高级别代表团参加11月底在南京举行的第12次欧中峰会。华尔街日报26日报导说,此次前往中国的将有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欧盟经济和货币事务专员阿尔穆尼亚以及欧元集团主席容克等官员。报导说,他们此行的一个使命就是要提出人民币币值被低估的问题,因为人民币和其他货币的扭曲汇率让欧元过度升值,而这将令欧洲面临出口受损的风险。
今年3月至今,欧元兑美元升值幅度超过20%。11月25日,欧元与美元汇率冲破1比1.50的心理界限。许多分析师认为,欧元尚未升至峰值,未来或会升至1欧元兑1.55美元的水平。人民币和欧元的汇率则呈降势。
穆迪经济网站在伦敦的经济学家艾哈迈德说,欧元对美元升值的一个原因在于其他货币,尤其是人民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这导致欧元承受过大压力。
艾哈迈德说,欧盟领导人担心欧元升值影响出口,拖累经济,因此希望对中国当局施压。他说:“从过去两年欧洲的发展情况看,欧洲增长主要是由净出口带动的。同样,在当前的复苏阶段,净出口在欧洲经济走出衰退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强势欧元可能令欧元区以及欧洲复苏脱轨。因此,欧洲的决策者们支持强势美元政策,并要求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其他货币做出调整。这就是他们向中国当局就人民币升值施压的原因。”
不过,欧盟官员也意识到此次峰会恐怕难以说服中国在汇率方面采取即刻行动。欧盟非常清楚地认识到,问题不可能在两个月内解决,但是他们将坚定地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就是两年时间太长了。该消息来源说,欧盟官员此行希望寻求折衷方案,并希望了解中国方面在何种情况下会采取行动。
欧盟施压中国要求人民币升值
欧盟高级官员本周末将施压中国,要求中国允许人民币兑欧元升值,目前欧洲政界担心强势欧元可能会阻碍欧洲从数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中复苏。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周二重申了中国的汇率政策,他说中国将保持人民币汇率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分析人士说,张志军这番言论预示著访问中国的欧洲官员不太可能促使中国允许人民币加快升值步伐。
分析人士说,汇率问题可能不像欧洲官员所想像的那样重要。很多经济学家和商业领袖说,虽然高调呼吁人民币升值,但欧洲出口可能更多的依赖于中国实现经济增长以及支撑全球贸易复苏的能力,而较少取决于欧元汇率。
Royal Bank of Scotland驻伦敦分析师Silvio Peruzzo说,在出口决定因素中,全球需求的影响力是汇率问题的三到四倍。
摩根大通经济学家也说,较之欧元汇率,欧洲商品的全球需求是决定欧元区出口的更为重要的因素。他们预计,欧元汇率要出现非常大幅的涨势才能阻碍未来几个季度的出口强劲增势。
慕尼黑工程公司HAWE Hydraulik首席执行长Karl Haeusgen说,经济复苏过程中带来的需求量比汇率障碍因素更为重要。与其他市场相比,人民币汇率问题不是那么重要,因为中国消费者愿意付出较高价格购买技术。
德国Ifo 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行业研究主管Gernot Nerb说,如果人民币走强,中国需求又旺盛,那是最好了;但如果只能两者选其一,我觉得需求更为重要。内博说,该研究所对德国企业的调查显示,企业的出口预期出现回升,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和巴西等其他新兴经济体的需求。
今年前8个月,欧元区对中国出口总额为430亿欧元(约合640亿美元);在欧元区出口版图中,中国市场所占比重仍然不大,低于英国与美国市场。但今年欧元区对英国和美国的出口均较上年同期下滑了超过了20%,而对中国的出口一直保持稳定。经济学家们预计,欧元区对华出口可能会很快恢复强劲增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计,中国经济增速明年将超过10%,比全球GDP增速快三倍。
欧盟商会警告中国产能过剩
中国欧盟商会对中国产能过剩问题表达关注。该机构认为,除了加速工业化、高储蓄率、以及原料价格偏低等结构性因素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中国政府的刺激措施导致中国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恶化。
全球经济减速大幅削减了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而中国政府庞大的刺激计划却在资助各地新建工厂,结果导致产能过剩问题在很多行业出现恶化。
这是中国欧盟商会在星期四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中作出的观察。报告认为,在钢铁、铝、水泥、化工等核心产业中,产能过剩的问题尤其严重。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说:“产能过剩影响了中国数十个行业,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破坏了经济增长。在中国国内,过剩产能降低了利润率,阻碍创新,防碍真正优秀的本土企业出现;在国际上,产能过剩压低了产品价格,加剧了中国和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摩擦。”
中国欧盟商会的报告认为,快速工业化、高储蓄率、以及原料价格偏低是造成中国产能过剩问题的结构性因素。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中国政府的迅速反应导致中国产能过剩的进一步恶化。
报告说,2008年之前,中国企业可以把国内消费无法吸收的大部分产能通过出口消化掉。但是2008年末,由于欧美需求的幅度削减,中国经济的“安全阀门”不再发挥作用。
此外,由于中国政府2008年11月开始实施的刺激计划以基础设施投资为核心,政府的鼓励性贷款加大了国企产能扩张,造成制造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涨幅大大超过国内消费支出的增长。
美国托列多大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张欣(Gene
Chang)认为,中国现在要提高国内消费对经济的驱动力,实际操作的困难很多;消除企业补贴,还富于民将导致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大幅下降,并引发失业上升,所以,用投资来支撑中国经济增速是中国决策者不得不而为之的权宜之计。
他说:“中国现在没有其它办法,就是想靠投资来刺激经济,创造就业,维持就业。除了基础设施建设不会出口到国外去,其它的产能过剩确实会造成国外的恐慌,尤其是象钢铁。”
中国欧盟商会的报告指出,中国的刺激计划把大量信贷投放到越来越值得怀疑的项目中,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对投资和生产进行补贴。如果这些投资导致资源浪费和不良贷款增加,那么中国消费者将再度被迫以缓慢的工资增长的较低的储蓄利率方式为这些补贴买单,而生产的增加和消费的停滞将导致中国更容易受到全球净消费波动的影响。
欧盟商会认为,目前,中国不仅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了产能过剩的迹象。欧盟商会的报告说,2008年,中国风力发电产能为11.8吉瓦(GW),可是产量却只有6.3吉瓦,产能过剩46%。同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商。多晶硅产能达到2万吨,但产量仅为4千吨。贻d工率约为20%。
中国欧盟商会说,中国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政策和一些制造商对于市场规模和盈利增长过于乐观的预期是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
不过,华府咨询机构全国可持续发展中心(NCSD)总裁米切尔.斯坦利(Mitchell
Stanley)说,他同意欧盟商会报告对中国传统工业产能过剩的分析,但是在新能源领域,欧盟商会是在用静止的眼光看待中国绿色产业的兴起。
他说:“如果原油价格明年上半年涨到每桶100美元以上,我相信油价会涨到这个水平,中国现有的可再生能源产能会被全世界的需求吸收。如果世界任何地方的石油供应受到严重干扰,欧盟商会所理解的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会很快变成产能不足。”
中央政治局:明年要保持宏观政策基本取向
中国国家电视台周五在其网站报导,中共中央政治局当天召开会议,提出明年要保持宏观政策的基本取向,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鉴于眼下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应从明年开始收紧货币政策,上述会议结论似乎旨在让国内企业和金融市场相信,政府将继续支持经济复苏,而不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应对通货膨胀上。
据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网站报导,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还提出,把握好政策实施的节奏、重点和力度,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