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经纬
17-11-09
胡锦涛和奥巴马强调两国合作
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 11月1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联合记者会,分别发表讲话强调两国需要合作。两人分别发表致辞,但没有接受提问。
在中美两国的贸易摩擦问题上,胡锦涛表示他向奥巴马强调,“两国应该以更加坚决地态度反对和抵制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
奥巴马说,“我和胡主席谈到了美国的一个最基本的信念,也就是所有的男女拥有的某些根本的权利”。“我们不认为这些原则是我们国家所独有的,我们认为它们是普世的权利,应该是所有的人民、所有的民族和宗教信仰的少数群体都应该可以得到的。”
他说,中美将在明年年初的两国人权对话中进一步推进有关人权问题的讨论。
他说虽然美国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但美国也指出中国政府与达赖喇嘛早日恢复对话,“以解决双方可能存在的任何关切和困难”。
中美联合声明:建立和深化双边战略互信
胡奥会谈
中美同意平等处理贸易摩擦
对于近期备受关注的中美贸易战问题,两国元首表示,会平等地妥善处理贸易摩擦,中方同意恢复经济平衡,促进内需,助美增加出口和就业机会。
胡锦涛表示,双方在会上“坚持通过平等协商,妥善处理两国经贸摩擦问题”,共同维护双方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他特别向奥巴马强调,两国应该以更加坚决的态度,反对和抵制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双方同意加强 G20集团的角色,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奥巴马则指,双方同意要促进在匹兹堡 G20峰会中的承诺,追求更均衡的经济增长的战略。他指,根据这个战略,美国会多储蓄、少花费,并减少长期债务;而中国则会在更广泛的政策中进行调整,使其经济恢复平衡,促进国内的需求。
奥巴马指,中方这方面的配合,一方面会让美国有更多出口和就业机会,而且也会为中国带来一个更高的生活水平。
另外,他们也同意要保持开放的市场和自由流通的商业,以助追求共同的繁荣。
奥巴马特别提到,他很高兴注意到,中国已经表示,经过一段时间,会更多地走向面向市场规律的机制。这对于全球恢复经济平衡,将带来必要的贡献。
聆听奥巴马演讲,中国大学生渴望变革
美国总统奥巴马星期一在上海科技馆向来自八所大学的 500多名大学生发表演讲,阐述美国的发展理念,并回答了在场的大学生以及通过因特网聆听奥巴马总统讲话的青年们提出的问题。对话结束后,很多大学生说,他们对奥巴马总统崇敬有加,希望中国也能产生像奥巴马总统这样的领导人。
奥巴马总统在讲话中用美国的发展历程以及他自己的成长过程,向中国大学生介绍了一些普世价值观和社会理念对于社会和个人进步的重要性。奥巴马说:“人人生来平等,他们的一些权利是与生俱来的,比如,政府要反映人民的意志,政府要回应人民的愿望。商业应当是公开的,信息应当是人人都可获得的,法律应当是为了确保社会公正。”“言论自由、宗教自由、获得信息的自由和参与政治的自由,我们认为这些都是普世的权利,是人人都可获得权利,其中包括少数民族,不论他们是在美国、中国还是其他任何国家。”
奥巴马总统告诉中国大学生,很多大权在握的人并不喜欢受到批评,然而良药苦口利于病。“因为在美国信息是自由流通的,批评我的人们几乎是想说我什么就说我什么,尤其是在因特网上。可是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民主制度才更加强壮。而且也使我个人成为一个更好的领导人。因为这迫使我不得不听取那些我本不愿意听到的东西,迫使我每天不得不做自我检查,看看我自己是不是尽最大的努力为美国人民做最好的事情。”
奥巴马总统跟中国大学生的对话结束之后,记者当场采访了不少学生,他们对奥巴马总统的反应都非常积极。
“他很有魅力。”
“他很有说服力。”
“现在中国的年轻人老一辈不一样了。随著中国民主化的进步,我们将来也会有奥巴马总统这样的领导人的。”
奥巴马访华行程受限
魅力无从展现
随著此次访华之行的深入,美国总统奥巴马 (Barack Obama)发现很难展现他标志性的个人魅力,他无法与中国民众进行任何互动。
美国和中国官员说,双方就奥巴马访问行程产生了激烈争论。美国希望有机会让奥巴马展现他的上镜魅力,呼吁实现进一步自由,但中国官员拒绝了。中国方面担心这会让奥巴马看起来比中国政界人士更平易近人。
1998年克林顿访华时有四次直接向中国听众发表演讲的机会,其中包括一次不受审查的中央电视台现场采访和对中国学生的数次演讲。2002年,前总统小布什对中国大学生发表了一次演讲,赞扬了政治和宗教信仰自由。那次的演讲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在奥巴马周一在上海与中国青年的见面,本应该是一次面对面的活动,但此次的活动却相反,奥巴马演讲的对象是一群从上海地区精挑细选出来的青年,其中一些人说他们是经过“培训”后被大巴车运来参加活动的。负责报导白宫事务的记者被安排在一个“观看室”里,却无法看到活动的情况。
此次活动只在当地一家电视台上播出。新华社报导说,活动的视频会发布到网上,不过最后却只有问答环节的文字实录。
奥巴马利用上海科技馆的公开讨论活动来呼吁信息流动的自由;他说,信息的自由流动可以让社会更强大,让政治领导人负起责任。他说,处于权力中心的人可能会对批评感到愤怒,不过公开的批评可以使我们的民主制度更加强大,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领导,因为它迫使我倾听那些我不愿听的意见。
中美经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中国制造业中心──广东省去年经历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6.24万多家制造工厂破产,60万名农民工失业。
原因是来自美国的金融危机。这些工厂大多生产对美出口品。尤其是服装、鞋、圣诞节玩具等对经济状况敏感的消费品。专门生产迪士尼卡通造型或以体育英雄的形象生产战斗造型玩具的仟亿贝动漫发展有限公司,去年的销售利润锐减 20%.主要从美国服装品牌肯尼思科尔(Kenneth
Cole)和马克-费希尔(Mark
Fisher)等接受鞋类订单的华坚集团的利润也减少近50%.
《华盛顿邮报》 (WP)16日报道说,当今两国间的“相互依赖(mutual
reliance)”与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相互确保摧毁(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关系很相似。在“相互确保摧毁”关系中,不论哪一方率先利用核武器彻底摧毁对方,对方也可以利用剩下的核武器对先发制人的一方进行报复,从而将其彻底摧毁。也就是说,当前两国经济是一种唇亡齿寒的关系,如果企图破坏对方的经济,其本国经济也将遭到重创。
中国持有 8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但也不能光“说大话”。即使想出售疲软的美元,市场也没有形成。如果草率出售美国国债,只会使中国手持的美元资产贬值。也就是说,中国成为了“美元的囚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家余永定表示:“我们被逼入死角。中国不会使用(攻击美国的)过激的政策。因为如果那样做,我们会先受到其伤害。”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尼古拉斯-拉迪表示:“中国已陷入美元的陷阱。中国将很难摆脱。”
美国则“被巨额债务所束缚”,不能惹怒中国。另外,中国还是向美国提供“廉价物品”的大型工厂。如果没有中国,美国在经济低迷期不得不经历严重的通货膨胀。因此美国的经济学家和政界人士警告说:“美国对中国负债,有可能被中国夺取‘经济主权’。”《纽约时报》 (NYT)也报道说:“人民币升值等货币问题对两国都会产生影响。”
英国时事周刊《经济学家》表示:“两国既相互依存,又有可能发生冷战和战争,关系很敏感。”并将两国关系称之为“奇怪的恋人 (The
odd couple)”。但布鲁金斯学会的李侃如(Lieberthal)博士表示,如果两国找到方式消除分歧,相互合作,就能实现双赢。
民调:许多美国人视中国为经济威胁
一份新的民调显示,多数美国人将中国视为一种经济威胁以及和美国企业不公平竞争的源头。
一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民调显示,从星期五到星期日进行的民调发现,一千名受采访者中,有 70%的受访者将中国视为美国的经济威胁。三分之二的人表示他们将中国视为对于美国公司不公平竞争的源头。只有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将中国视为美国产品的潜在市场。
两个国家间的贸易紧张关系已经在最近几个月再次升温,两国都对来自对方出口的产品征收了新的关税。
大约 51%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是一个军事威胁。
评论:中国挟经济实力对美开展强势外交
中国的对美外交近来一直保持著强势。中国迅速摆脱金融危机,经济实力不容小视;美国也迫切需要中国大量购买其国债。中国同时也清楚地意识到,在军事等综合国力方面与美国相比仍差距明显。如何能在全球变暖、核裁军等问题上避免因大国地位而带来的负担并进一步提升国力?中国正为此煞费苦心。
今年 3月,中国舰船在南海包围了美国海军调查船。两国在此事上互相指责。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布莱尔称这是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以来“最严重的事件”。双方在此后的外长会谈中约定将采取措施避免冲突。然而类似事态5月再度出现。布莱尔由此认为“中国比几年前更具攻击性”。
中方采取强势态度的原因在于遭受金融危机重创的美国不得不寻求与中国这一“最大债主”保持关系稳定。台海局势也因国民党马英九政府的上台而得到缓和,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而言已不再是迫切课题。
中国 GDP有望明年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中国的外交消息人士自信地表示,中国有能力从金融危机中复苏,领导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
不过,中国也担心美国会在气候及人权问题上对其提出严厉要求。该消息人士认为中国必须思考该如何帮助美国。中国在其处于经济优势地位期间将通过对美“施恩”来建立良好关系,以此避免来自美国的指责。
分析:世界进入多极多边时代
日本也应寻求多样化
当听完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在东京举行的亚洲政策演讲之后,大多数人的感想就是“美国重视亚洲的姿态很明显了”。不过,也有人沮丧地认为“好像没有讲什么新的内容”。有意见认为“目前美国外交的 80%都放在了阿富汗问题上”。虽然亚洲对美国的未来而言十分重要,但奥巴马似乎并无余力推出大胆而崭新的设想。
不过奥巴马 4月在布拉格发表了“无核武世界”演说,6月在开罗发表了呼吁与伊斯兰世界对话的演说,9月又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了演说。通观这一系列重要演说,可以看出奥巴马政府所希望的21世纪美国外交的基本姿态。
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方式或许就是:在多极化世界中,自由自在地操纵各种国际组织、地区组织甚至两国同盟,寻求发挥新的领导作用。这一外交方式明显告别了前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布什政府曾撇开联合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和欧洲各国也弄僵了关系。
通过此前的一系列演说,奥巴马政府承诺将批准曾因美国态度消极而延迟生效的《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重返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开始积极利用多边框架组织。
在东京的演说也是其中的一环。美国不仅希望加强对亚太经合组织( APEC)的参与,而且启动与东盟10国之间的首脑会议,要求“以更正式的形式参与”东亚峰会。
以前,国际机构仅有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原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等有限的几个,地区性机构也很少。不过如今新的框架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最近由于全球金融危机,还诞生了由日美欧和新兴市场国家构成的20国集团(G20)峰会。仅从地区贸易协定来看,1990年仅有30个,而目前则接近250个。
在经历 9 11和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实力的降低显而易见,而新兴市场国家明显在崛起。多极化时代已经到来。奥巴马政府正在积极参加各种框架组织,希望在其中发挥领导作用并寻求与他国合作,以此来实现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理念。如果日本仅仅抓住“维持日美同盟”这一点,那就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弃于一旁。不仅是东亚共同体,日本还有必要同时寻求多种多样的多边体系。
奥巴马:朝鲜如果不弃核将会遭到自我孤立
正在中国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朝核问题表示,朝鲜若不弃核,将会在国际社会上遭到孤立。奥巴马 1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举行中美首脑会谈后,在联合新闻发布会上做出了上述表示。他还说:“同胡主席就尽快重启六方会谈,达成了协议。”
他表示:“朝鲜目前面临挑衅和加入国际社会成员的 2种选择。若继续挑衅,朝鲜将会不可能促进繁荣,反而会遭到自我孤立。”“若选择成为国际社会的成员,履行义务,并且放弃核武,朝鲜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将会很快地得到改善。”
胡锦涛在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一致认为,通过对话与磋商解决韩半岛核问题,符合中国、美国、以及相关国家的利益。
他还说,为了促进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中美两国就重启六方会谈达成了协议。
奥巴马警告伊朗必须证明和平核意图
奥巴马表示,如果伊朗无法显示其核项目是和平和透明的,则将面临后果。奥巴马总统星期二在北京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美国和中国一致认为,伊朗必须向国际社会保证其和平的意图。中国和美国是寻求通过谈判结束伊朗核项目的“五常加一”成员国。
联合国特使对伊拉克选举表示担忧
联合国驻伊拉克特使梅尔克特说,他对伊拉克明年 1月举行的全国大选表示非常担忧。梅尔克特星期一对联合国安理事会说,成功的举行选举还远远得不到保证,因为伊拉克议会直到一个星期前才通过了拖延已久的选举法。
安理会呼吁伊拉克各政党应表现出民族团结。伊拉克总统委员会仍须批准这项为明年 1月大选铺平道路的选举法。延迟通过选举法将会对选举按期举行造成威胁。
英国愿主办阿富汗相关问题国际会议
英国表示愿意在明年初就阿富汗问题主办一次国际会议,会议上将对阿富汗部队从 2010年开始接管相关安全任务设立一个时间表。布朗说,他希望会议将能够制定出全面的政治框架,包括军事战略完成的时间。
周一,阿富汗政府宣布将成立一个反腐败机构,调查高级官员的受贿行为。阿内政部长阿特玛尔说,来自美国、英国和欧盟的安全官员将对反腐败机构的检察官进行训练。
新华社国际电视台即将开播
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主办的面向国际受众的新闻电视台将于 18日开始试播。
这一卫星电视频道主要报道中国和国际新闻,第一步以中文开播,随后计划于明年一月推出英语新闻。播出地区首先集中在亚太地区,逐渐推向欧美。
与早已面向国际观众播出英语新闻的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九频道( CCTV9)相比,新华社创办的中国国际电视台是“全新闻”电视台,最终欲实现24小时滚动播出,有人称之为“中国的CNN”。
北京的一名监管媒体官员表示:“正如半岛电视台体现的是阿拉伯的视角,中国国际电视台将从中国的角度报道全球新闻,而不是西方的视角。”
此前有媒体报道说,中国中央政府斥资 450亿元,要求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级的新闻单位打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媒体,要中国的声音在国际舞台上“掷地有声”。
中国国际电视台称,将提供“第一时间的实地报道”、“依靠新华社的权威信息资源和分布全球的记者站,提供独特的分析报道视角。”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的新闻报道仍受到政府严格的控制和审查,其官方宣传的背景很难说服西方的受众,这也成为中国媒体走向世界的“瓶颈”。
奥巴马:对中国承诺让汇率机制逐步向市场化过渡感到高兴
奥巴马周二在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进行会晤后表示,美国对中国承诺逐步向以市场为基础的汇率机制过渡感到高兴。
两国领导人均重申,从台湾问题到伊朗问题,美中双边关系在的一系列经济、政治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但除奥巴马的上述言论外,双方均未进一步就中国汇率问题置评。
奥巴马称,他很高兴地看到,中国在以往声明中承诺将逐步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汇率机制过渡。
中美就业机器相互顶牛
奥巴马说,作为其重新启动美国就业机器努力的一部分,他想要“重新平衡”中国和美国间的经济关系。他今年 9月表示,我们不能走回头路,回到那个中国向美国卖一切东西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美国背负了大量的信用卡债务或物业套现贷款,却没有向中国卖任何东西。他希望,因美国消费者无力重返大量举债消费的老路而留下的消费缺口,将由中国数亿消费者来填补。
到 2009年,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脑市场,首次购机者在电脑购买者中所占的比例更大。中国的手机用户已经超过了美国。如果不包括运动型多用途车(SUV),中国去年的轿车销量已经赶上了美国。
就在美国政府出手救助通用汽车 (General Motors)和克莱斯勒(Chrysler)之际,这两家公司的在华汽车销量却在飙升。通用汽车今年在中国的汽车销量几乎比去年增加了50%。宝洁(Proctor
& Gamble)在中国是如此深入人心,以至许多中国人认为其许多产品是中国本土品牌(比如该公司绿茶香味的佳洁士牙膏)。如果中国经济继续以当前或接近当前速度增长,而经济增长的好处也能惠及中国13亿消费者,中国将会成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市场。届时中国将有十多亿部轿车在行驶,中国将成为家用电子产品、服装、家用电器以及几乎所有其他产品的全球最大市场。
但事实却是,中国正在朝实现中美经济“再平衡”的相反方向前进。虽然中国的生产能力持续飙升,但经济增长成果中属于消费者的部分却在不断下降。去年,个人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 35%;而10年前的这一比率接近50%。与此相反,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0年间却由35%提高到44%。
虽然中国的资本支出正在向超过美国的资本支出迈进,但中国的消费支出却仅相当于美国的六分之一。中国企业正将不断增长的利润用于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开办工厂、添置设备以及引进新技术。中国的 6,000亿美元经济刺激支出一直着力于进一步扩大产能而非增加消费。那么,如果增加的产能无法被中国消费者消化,它们又会去哪里?这部分产能将转化为对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和欧洲的净出口。
中国消费者保持节俭是有众多理由的。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依然不完善,许多中国家庭不得不为医疗、教育和养老支出未雨绸缪。中国青年男子的数量大大超过青年女子,所以有男孩的家庭为了能让儿子在婚姻市场上有竞争力,不得不为其积攒足够的财富。由于中国政府 30年来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中国社会正在迅速老龄化,其结果是中国家庭的老年人赡养负担大为加重。
但中国人倾向于节俭的更主要原因是,中国是一个生产而非消费导向的国家。中国想成为世界一流的生产国。它还想在先进技术的开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虽然美国希望继续保持在这方面的领先地位,但美国经济却是消费而非生产导向的。
美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供更多消费机会。我们勉强支持了政府重建美国基础设施的努力。虽然我们希望美国企业投资新设备和新技术,但我们也希望它们慷慨派发股息。虽然我们批准了政府在基础研发方面的投资,但主要是想让美国通过开发先进军事技术而变得更安全。 (我们将军事投资对民用行业的带动看作是一种附带影响。)
美国公司目前正在帮助中国建设“智能基础设施“、用清洁技术处理污染物、开发新一代光电和风力涡轮机、为纳米技术找到新的应用领域,以及建造商用喷气机和喷气机引擎。通用汽车最近宣布,它计划在中国生产一款新的紧凑型轿车,这款车主要由该公司和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泛亚汽车技术中心 (Pan-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负责设计和开发。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则正在中国生产风力涡轮机零部件。本月早些时候,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常青太阳能公司(Evergreen
Solar)宣布,将把其太阳能电池板生产业务迁往中国。
中国政府也想在中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而它将继续依赖出口。每年都有数以千万计的中国贫困人口从乡村涌入大城市,以寻求报酬更高的工作。如果他们不能如愿,中国则有发生骚乱和其他社会动荡的危险。社会陷入严重无序状态是中国统治精英们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即使要付出补贴外国买家的代价,中国统治精英也更愿意在出口行业创造就业机会,而不愿让人民币升值从而承受国内出现就业岗位短缺的风险。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出口政策其实是一种社会政策,其目的是要维持社会秩序。中国将不顾奥巴马政府的恳求,继续让人民币汇率钉住美元──当美元下跌时,中国为维持人民币与美元间的固定汇率,会在外汇市场上卖出人民币、买入美元,从而使自己的外汇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当然,中国会为此付出巨大成本,但出于本国产业和社会政策的考虑,中国认为付出的成本是值得的。
美国和中国的生产能力都远远超过其本国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就美国而言,问题的根源是,国家总收入中落入最富美国人囊中的那部分所占比例不断提高,使得美国中产阶级的购买力相对缩小,除非他们愿意大量负债。虽然中国的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扩大,但中国的最大问题是经济发展成果里属于中国普通消费者的份额在不断缩小,用于资本投资的比例在不断扩大。
美中两国社会都受到了生产和消费脱节的威胁。在中国,由此造成的威胁是社会不稳。在美国,则是旷日持久的就业和企业盈利低迷,如果再加上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影响,有可能造成政治方面的负面冲击。
伯南克:美国经济明年将继续温和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