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经纬
10-11-14
韩中首脑宣布韩中FTA谈判达成一致 大米被除外
韩联社北京11月10日电 据韩国青瓦台发言人闵庚旭10日透露,韩国总统朴槿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首脑会谈,两国领导人席间正式宣布韩中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实际上达成一致。
中日首脑安倍晋三与习近平在北京会面
正在北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系列会议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正式会谈,中日两国持续两年的僵持局面有望结束。
两国官方媒体报道,习近平与安倍晋三星期一(11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始了双边会谈。
中日两国因日方国有化东海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与中方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等问题,双边高层交流已停顿多时。这次也是安倍晋三2012年二度拜相以来首次访华。
安倍晋三说,实现与习近平会面是中日两国关系改善的第一步,符合亚太许多国家的愿望;习近平表示,中日互为近邻,两国关系稳定健康发展,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符合国际社会普遍期待。
安倍对记者们说,他与习近平同意设立海上危机应对机制。
普京与安倍晋三将讨论起草和平条约事宜
俄新网RUSNEWS.CN北京11月9日电 俄罗斯总统普京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讨论起草和平条约事宜以及一系列国际问题。
普京与安倍晋三在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期间举行双边会晤。普京指出,近年来俄日两国在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关系"顺利发展"。
普京表示,"我指的是双方恢复关于签署和平条约的谈判"。
日本面临兼顾对美外交与推进俄日关系难题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煞费苦心通过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首脑会谈维持个人层面的信赖关系,意在阻止日俄关系因乌克兰局势进一步恶化,推动北方四岛问题谈判取得进展。然而日本的盟国美国却坚持强硬的对俄立场。日俄首脑就明年普京访日达成一致,如何兼顾对日本而言必不可少的对美外交和推进日俄关系将成为课题。
安倍在9日的首脑会谈上对普京在乌克兰问题上发挥领导能力表示期待称:“为使局势得以改善,强烈希望俄罗斯发挥建设性作用。”如果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作出让步,局势趋于稳定,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七国(G7)将缓和对俄态度,而这也会使日俄加快外交步伐增进双边关系。
但是,乌克兰东部亲俄派举行选举等一系列动作均与G7的意愿背道而驰。眼下欧美的态度越来越强硬,日本无法单独推进对俄关系。安倍曾委托9月访俄的前首相森喜朗向普京转交亲笔信,希望尽可能阻止日俄关系进一步恶化。
安倍第二次执政以来,至今已与普京举行了7次首脑会谈。对安倍而言“能够坦率对话的关系”可谓是最大的武器,但有政府相关人士称,很多人认为仅凭这点“难以打破”目前的胶着状态。日本给予俄罗斯重视的经济合作或将招致美国的反对。
有日本外交消息人士神情严峻地表示,重启事实上已经中断的领土谈判,“使俄罗斯作出让步并非易事”。
普京与习近平讨论各领域人民币结算的可能性
俄新网RUSNEWS.CN北京11月9日电 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讨论了在各个领域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可能性。这一消息是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透露的。
佩斯科夫说:"双方非常关注两国各个领域使用人民币相互结算的议题,包括军事技术合作等敏感领域,这将加强人民币作为地区储备货币的地位"。
他还表示,普京将一部俄制尤塔智能手机(YotaPhone)赠送给习近平。这部手机内加载了俄罗斯、中国和亚太经合组织的标志。
中俄接近,美国之忧
美国总统奥巴马周日将飞往北京,加强让美国外交策略再次聚焦亚洲的努力。不过,当他抵达时,他将见到一个近来做了太多事来让自己受挫的人,那就是俄罗斯总统普京。“你们正在转向亚洲,”俄罗斯驻华盛顿大使上周说,“但我们已经在亚洲了。”
奥巴马重返亚洲的同时,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已经在拉近。这对美国和欧洲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因为乌克兰问题而与西方对立的普京,本周也将来到北京。他正在寻求经济和政治上的支持,试图通过组建一个联盟来对抗中俄两国眼中的美国的傲慢,从而颠覆现有的国际秩序。
普京的举动到底是做给外界看的,还是在动真格的?这个问题已经在华盛顿引发了激烈的辩论。一些政府官员和国际问题专家认为,俄罗斯和中国绝不会结成更具有实际意义的联盟,因为这两个国家存在着根本分歧。但另一些人表示,在莫斯科寻求与北京达成能源、金融和军事协议的时候,奥巴马政府应该认真对待这一威胁。
俄罗斯转向中国的策略,成为了当前白宫主导的围绕美国对莫斯科政策的宏观评估的考量因素之一。这次评估已经得出了几份政策草案,而该政策旨在长期遏制一些官员所说的“普京主义”,同时寻找合作的机会,尤其是在伊朗、恐怖主义及核不扩散等问题上。
在奥巴马政府内部,大家对普京的看法并不存在大的分歧,但对于应该对俄罗斯采取何种策略却存在激烈的争论。知情人士表示,这次评估诞生了两种对立观点,一方主张加强接触,另一方则主张加强遏制。主要问题是,在乌克兰危机上的冲突,应该如何界定两国关系,又会如何影响两国拥有共同利益的其他领域?
在奥巴马政府内部,普京与中国交好的举动被看做是对华盛顿的威胁,但中俄两国关系充满着复杂的历史、相互之间的不信任以及深层的经济差异,而这些因素最终将让普京的努力难以维系。“他们将相互利用,”一名政府官员说。由于涉及内部评估,此人不愿公开姓名。“当其中一个厌倦了或者看到了更好的交易时,他们就会分道扬镳。”
不过,另有一些人警告,不要低估中俄两国关系的潜力。“有太多证据可以证明,它们的关系正在变得日益亲密,”普林斯顿大学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说。他还表示,中俄交好在乌克兰危机之前就开始了,现在则有种“势不可挡的感觉。他们正在向中国靠拢。”
哈佛大学贝尔福科学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主任雷厄姆·艾利森认为,普京似乎已经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你可以看出两个人很合得来,”他说。“他们彼此喜欢,能产生共鸣。他们对话时的那种坦诚和合作态度,是在其他伙伴身上看不到的。”
两国一致认为美国是一个四处干预的帝国主义国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暴露出美国对世界经济秩序的管理不善。
尽管过去的中国领导人对克里姆林宫的主人抱有戒心,但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的亚洲问题专家道格拉斯·帕尔表示,“习近平没有被普京吓到。”
今年5月,随着美国和欧洲因乌克兰问题对莫斯科实行制裁,普京与中国达成了一项向其输送天然气的协议。合同价值4000亿美元,期限为30年。上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莫斯科一口气达成了38笔交易,包括一项货币互换和税收协议。上周,普京称双方已就另一项重大天然气协议达成了共识。
在此之前,两国已加强了经济联系。2010年,中国取代德国,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去年,中俄之间的贸易额接近900亿美元。而今年,随着与欧洲贸易规模的缩减,这一数字正在急剧增加。
“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行动和政治压力,正在使得俄罗斯疏远西方,并将其进一步推向了中国,”在位于莫斯科的美国和加拿大研究所担任所长的谢尔盖·罗戈夫说。“在俄罗斯,中国被认为可以替代西方来提供信贷和技术。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访问学者玛莎·李普曼表示,莫斯科对转向中国“非常重视”,并且“评论人士认为这一转变是一种理所当然、合情合理且不可逆转的协议。”
在莫斯科,一些人担心,由于目前的不利局面,俄罗斯将自己变成了正在崛起的中国的一个低级合作伙伴。尽管中国眼下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但俄罗斯仅是中国的第十大贸易伙伴,而美国保持着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的地位。此外,虽说俄罗斯的大型国有企业能与中国做生意,但对大部分企业和银行而言,中国不会取代欧洲,因为中国没有一个发达的商业债券市场,可以向外国提供类似于欧洲债券的产品。
曾任美国驻俄罗斯大使的约翰·贝尔表示,同俄罗斯商界领袖进行的讨论表明,他们有些紧张,觉得转向中国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来自西方的贷款和投资正在枯竭。“他们中间有一个人说,相比于对西方的依赖,对中国的依赖要让俄罗斯精英阶层担忧得多,”他说。
身在莫斯科的布鲁金斯学会分析师莉利亚·舍夫佐娃表示:“转向是人为的。这种转向不利于俄罗斯。”
本周,奥巴马和普京将会有两次交集。第一次是在北京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论坛上,然后是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20国集团会议上。奥巴马希望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贸易协定。俄罗斯和中国非常清楚,它们被排除在了这个提议中的集团之外,并且普京表示,没有俄中两国,该协定将无所作为。
俄罗斯官员称,这类问题只会加速俄罗斯转向中国的步伐。如果美国和欧洲不再是可靠的长期伙伴,那么中国就会看上去更具吸引力。“我们信任他们,”基斯利亚克说,“我们希望中国也同等地信任我们。”
陆委会:“萧习会”重申坚持“九二共识”
担任马英九总统特使出席2014 年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的萧万长领袖代表,周日(9日)下午与大陆领导人习近平会面。台湾行政院大陆委员会晚间发布新闻稿指出,双方在谈话中均共同重申“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关键,两岸将持续巩固此一基础,为两岸民众福祉争取更多有利成果。
新闻稿中说,对于后续两岸关系推动,萧万长在会中倡议双方应坚持“三个不变”,包括共同维护和平发展大局的目标坚持不变,共同巩固“九二共识”作为两岸互动协商重要基础的决心坚持不变,以及共同推进两岸制度化经济合作、谋求两岸人民福祉的方向坚持不变。
萧万长强调,两岸推进和平发展的目标是相向的、是坚定的,双方应以创新思维开展合作机制、妥适处理当前两岸经贸发展向前迈进的难题,共同打造中华民族的繁荣与昌盛。
针对当前两岸经济发展面临全球化与世界经贸格局快速转变的挑战,萧万长在会中提出未来双方应致力朝三大方向打造升级版的两岸经济关系新架构。萧万长强调,两岸应建构共同参与区域整合的新机制,双方应相互扶持、共同参与“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议”(RCEP)等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以增强台湾民众对两岸贸易自由化的信心。
此外,萧万长表示,双方应致力建构两岸经济合作的新模式,积极推动完成ECFA(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后续协商,特别是加速两岸货品贸易协议商谈进度;他并希望双方应致力建构两岸交流新平台,以人民为核心,让民众共同参与、分享合作果实。
新闻稿指出,在会晤中,大陆领导人习近平也表示,应坚持“九二共识”的正确方向,持续增进双方互信、良性互动,推动两岸关系良性发展;他也指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共同造福两岸人民。
萧万长期许,对于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双方应持续以真诚善意、相互理解,以耐心与智慧化解双方歧异,并本于互信互谅,携手共进,创造双赢局面。
陆委会表示,“萧习会”历时约30 分钟,气氛自然融洽,陆委会主委王郁琦、学者专家及企业代表等顾问团成员共同与会。
萧万长会后举行记者会表示,会谈主要内容是依总统马英九的提示,“我达成马总统交付的任务”。
报导中指出,马英九总统行前接见萧万长时表示,在与中国大陆领导人碰面时,希望让对方了解,两岸和平发展仍在“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基础上稳中求进,不会有任何改变。
萧万长并表示,会谈专注在两岸关系要往前推进,重点在经贸,习近平提到两岸关系不可能一帆风顺,但他(习近平)还是有信心往前推进。
萧万长晤习近平台湾学者认为两岸关系拨云见日
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所长张五岳认为,由于近期两岸关系有波折,从这次「萧习会」谈话来看,两岸关系可说是有「拨云见日」的意味。他认为,「萧习会」有三大重点:一、双方确定两岸和平发展不应再有变化,最好的方式是继续深化交流。二、双方认为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是政治互信,而两岸最大交集点是「九二共识」,所以习近平这次提出「九二共识」,从马政府的角度来看是「关键讯息」。三、由于太阳花学运发生后,中共对台策略调整为侧重「三中一青」,习近平在会谈中再度重申这个策略,要为两岸「基层民众、青年」的交流往来多创造条件,可视为正面讯息。
另外,中央社引述台湾政治大学外交系副教授黄奎博的谈话指出,习近平这次谈话主要想传达的政治讯息是「求同存异、相互尊重」。
针对习近平说,「要尊重彼此对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的选择」,黄奎博分析,确实有针对马英九总统在国庆演说中支持港人争取民主和呼吁大陆走向民主宪政的味道。
梁振英报告习近平:占中是97后最大群众事件
梁振英星期天(11月9日)对习近平说,“占中”是香港政权移交以来所发生“最大型的群众事件”,“对香港的法治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冲击”。
习近平则说,北京“坚定不移支持香港依法推进民主发展”,促请香港各界“把握历史机遇,依法落实普选”。
习近平称:“中央政府会继续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坚定不移的支持香港依法推动民主的发展,坚定不移的维护香港繁荣稳定。”
习近平还说,前不久闭幕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强调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依法保护港澳同胞利益。
梁振英在与习近平见面后再于香港政府驻北京办公室会见记者。他称习近平“对香港‘占中’各个方面的事态都很了解”。不过即便记者们多番追问,梁振英还是没有正面说明有否向习近平提及香港学联访京会晤国家领导人的要求。
梁振英说:“我刚才都说过,中央领导人在政改和其他问题上,其实是十分清楚香港各个方面不同的想法和意见。”
“就政改问题,中央领导人或是具体负责政改事务的中央官员,一直对香港各种不同的看法,包括学联坚持的‘公民提名’的看法十分清楚,亦就有关的要求作出解释,为甚么在8月31日的人大常委决定中没有‘公民提名’,因为《基本法》的规定是由提名委员会提名的。”
在梁振英会见记者后,香港多家媒体引述一位“消息人士”称,习近平与梁振英的会面时间延长了10分钟,习近平还以“疾风知劲草”来形容梁振英在关键时刻可靠。
这名“消息人士”称,习近平向其他国家“义正词严”表明,香港政改是中国内政不容其他国家干预;北京中央将一如既往,全力支持行政长官及特区政府带领其团队,并支持香港警方依法处理当前问题,“可以放胆去做”。
与此同时,新华社的通稿称,习近平告诉梁振英中央政府充分肯定、全力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依法施政,特别是为维护法治权威、维护社会秩序所做的大量工作。
新华社通稿的用词,与习近平在媒体镜头前说的话有所差异。
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演讲。习近平强调,当前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将坚定不移把改革事业推向深入。中国发展将给亚太和世界带来巨大机会和利益。中国愿意同本地区各国携手实现亚太美好梦想。
习近平指出,亚太地区汇集了古老文明和新兴力量,这里的发展动力强劲,这里的未来前景光明。亚太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亚太发展前景取决于今天的决断和行动。我们有责任为本地区人民创造和实现亚太梦想。这个梦想,就是坚持亚太大家庭精神和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致力于亚太繁荣进步;就是继续引领世界发展大势,为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就是让经济更有活力,贸易更加自由,投资更加便利,道路更加通畅,人与人交往更加密切;就是让人民过上更加安宁富足的生活。我们要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更大努力。我们要共同建设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携手打造开放型亚太经济格局,不断发掘经济增长新动力,精心勾画全方位互联互通蓝图。
习近平强调,当前,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呈现出新常态。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就要为创新拓宽道路,就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就要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我们正在推行的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对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也是对社会活力的解放,必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习近平指出,中国经济同亚太和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中国将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也要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亚太和世界。中国发展给亚太和世界带来的机会和利益是巨大的,带来的商机是持久和无限的。随着综合国力上升,中国有能力、有意愿向亚太和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中国愿意同各国一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及早投入运作,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为亚太互联互通、发展繁荣作出新贡献。中国欢迎亚太工商界人士积极参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共享中国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
习近平最后指出,展望未来,世界和亚太的发展繁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面临更为复杂的风险挑战。亚太各方应该顺应时代大潮,携手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共襄区域合作盛举,共创亚太美好未来。
诺奖得主高行健香港演说
香港的大学校园内,「无期限罢课」、「坚持佔中」的政治民主诉求无处不在。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和文艺理论家刘再复,却分别在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畅谈文艺。据亚洲週刊报道,在这几乎一切都诉诸政治的环境里,「两位文艺的传教士每至一处,迎接他们的,皆是高朋满座,听者如云」。
高行健和刘再复对二十世纪的政治史绝无好感。高行健更直言二十世纪的糟糕﹕「这刚刚过去的一个世纪,政治对文学的干预与封杀,在人类历史上是罕见的。」高行健再一次批评德国哲学家尼采的超人哲学。「尼采之后的那一个世纪,人为的灾难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最黑暗的记录。许多知识精英都发了疯,彷彿上帝一死,便都成了救世主,不是要把这陈旧的世界打个稀巴烂,就是要建立一个崭新的乌托邦。」
「革命家和造反派在颠覆旧世界的时候,来不及再造人和自己,自我的无限膨胀造成的灾难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流行病」。
高行健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词中已经讲过﹕「以革命的名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讨伐,导致公然禁书、烧书。作家被杀害、监禁、流放和罚以苦役的,这百年来无以计数,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帝制朝代都无法与之相比。」
莫言:忽略人物阶级性的作品才能走向世界
莫言星期五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发表演讲时说,只有忽略人的阶级性的作品才能走向世界。
这次演讲会是哥大在世界领袖讲坛的项目内为莫言举办的。会场在通常接待崇高人物的哥大最著名的纪念图书馆内。
“写人的时候应当忽略人的所有的阶级的属性,不要考虑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即便是个所谓的坏人,也应该把他当人来写;即便是一个好人,是一个道德模范,写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到他们一些正面因素之外的负面的东西。不要把人理想化,也不要把人妖魔化。”
“只有这样小说才有可能克服地域性障碍,获得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他说《红高粱》中讲到的1938年的那场战斗,其实既不是共产党打的,也不是小说中说的土匪打的,而是游击队打的。“这支游击队今天可能隶属于国民党的领导,明天他突然摇身一变又归共产党领导。”
当回答一位研究生有关习近平主席召开的文艺座谈会对文艺创作 “会起制约还是促进作用”的问题时,莫言说“感到会议很放松啊”,“不像一个严肃的会议,就是用聊天的方式,而且我们的习主席也不断地脱稿讲话,大量地列举了他青年时期读过的很多西方的书,涉及到我想几十本之多。”
“主体部分跟最近几十年来我们的领导人关于文艺的讲话的中心内容是一致的。像中国每隔5年就开一个什么文联代表大会,按照惯例大会闭幕的时候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就会出席讲话,讲话的中心内容就是人民啊、主题啊、接近生活啊,深入生活啊,就是这些东西。”
“所以我也没感觉到有什么新的压力。”
“有两句话对我印象很深,记忆很深。他说对一个作家来讲,对一个艺术创作者来讲,最重要的,“创作是中心任务”;第二句话,“作品是立身之本”。我觉得我特高兴,听了这两句话。”因为,“我今后两年少开会有一个很好的理由了。叫我开会,我说我的中心任务是写作。”
莫言说,他在小说中塑造了数百个人物,“每个人物都是有原型的”;他列举了他30岁时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等共六部小说中他认为“比较重要的人物”与大家分享。他所选择并加以剖析的这些人物中至少三个反映了他试图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批判中国现实的努力。
“习近平主席问我,‘你在写什么呀?’我说,正在写。(笑)“是长篇小说吗?”我说是话剧。
莫言说,这部构思很久的话剧差不多已经写完。“这个话剧的题材只能说两个字,爱国。就是写一个不该爱国的人他特别爱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