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经纬
15-10-12
缅甸争夺战中国落败
日本借助大手笔的政府援助和重量级的企业活动,正快速提升其在缅甸的影响力,这让人回想起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全球的经济实力处于巅峰状态时,到处大举投资的情景。
通过选择日本参与重要的项目,缅甸正走向多元化,减轻对近年最大外来投资者中国的依赖。
今年早些时候,缅甸总统登盛前往东京寻求帮助。他把重建国家的部分关键任务外包给日本。除了改造仰光之外,一家日本财团被委以重任,要在仰光市郊建设一座大型工业园和卫星城。日本的援助如此面面俱到,以至于密切观察缅甸的人士感到震惊。
"我有点惊异于日本参与的程度和他们敏捷的行动,"悉尼Macquarie University缅甸经济专家Sean Turnell说。
他说,缅甸已成为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亚洲经济巨擘"争夺亚洲首要地位和影响力"的一个战略竞技场。
中日在缅甸有着不同的利益。日本热衷于利用缅甸廉价的劳动力,延伸其横跨泰国和印度支那的巨大工厂网络。中国则把更多重点放在采掘缅甸的自然资源上,比如天然气、宝石、木材、橡胶以及水电大坝提供的电力。
有关中国正在掠夺缅甸资源的印象,在缅甸国内引发了反华情绪,包括当地人最近举行抗议,反对在中部城市蒙育瓦附近开发铜矿,以及去年缅甸搁置密松水电站项目。
马来西亚研究组织CARI的首席执行官彭润年说,缅甸政府转向日本"与其说是被日本吸引,不如说是对中国反感。"
"中国人自己输掉了这场游戏,"他说。
彭润年说,日本人"给人的印象是毫无威胁性",他们成功地同缅甸领导人建立了互信。
日本发行邮票将钓鱼岛划入国土
日本长崎有争议的"长崎县国境离岛"邮票小全张在日本发行销售,该邮票将和中国与韩国有争议的岛屿一并划入日本领土。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2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中日双方将于近期举行新一轮副外长级钓鱼岛问题磋商。
日美11月联合军演 含夺岛训练
日美两国政府决定将于11月5日至16日,在冲绳县的无人岛上举行自卫队与驻日美军的联合军事演习,并预定将进行夺回被占领岛屿的相关训练。外界分析此举似乎意在牵制围绕尖阁诸岛(钓鱼岛)问题表现出强硬态度的中国。
日本海上自卫队阅舰纪念成立60周年
14日,日本海上自卫队举行大型阅舰仪式显示海军实力,以此纪念成立60周年。
中日两国钓鱼岛争端之际,日本海上自卫队在东京南部水域举行阅舰式。包括驱逐舰、战列舰、常规潜艇在内的大约40艘日本战舰以及约30架海军飞机参与了阅舰仪式。
除日本战舰之外,来自美国、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的各一艘战舰也参与了阅舰,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仪式。
日本首相野田佳彦登上"鞍马"号护卫舰,检阅舰艇的海上游行和潜水艇的下潜上浮表演后表示,日本的"安全保障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严峻"。
日本海上自卫队每3年举行一次阅舰仪式,为了庆祝成立60周年,本年度的阅舰规模更大,也为其做面临的"新责任"做好准备。
日本海上自卫队是世界上装备和训练最先进的海军之一。根据二战后日本与与美国之间的防卫协议,包括乔治·华盛顿级航母在内的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也驻扎在日本。
最近几年,中国海军的崛起使得东京更加警醒,也有战略家认为,这会破坏亚太地区力量平衡,并且削弱日本在关键航线击退威慑的能力。
美国海军一艘巡洋舰与核潜艇相撞
美国海军一艘巡洋舰在大西洋海域演习时与核潜艇相撞,据报巡洋舰上的声纳设备受损。
事故发生在当地时间周六下午,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美国海军说,发生相撞事故的是"神盾级"的"圣哈辛托号"巡洋舰和"洛杉矶级"的"蒙彼利埃号"核潜艇。
根据路透社援引的消息人士,当时,圣哈辛托号上的警卫看到巡洋舰前方100-200米处出现潜望镜。
巡洋舰奉命后退,但是为时已晚,无法躲避撞击。
日本就尖阁问题研究妥协案 拟"认识到"中方主权主张
有关尖阁诸岛(钓鱼岛)问题导致的日中对立,日本政府正在研究一份妥协方案,拟在坚持"不存在主权问题"这一原则的同时采取"认识到"中方主权主张的立场。
按照这一方案,日本政府可在不改变既有主张的同时对要求承认存在主权争议的中国予以顾及。但是,即便日方采取上述立场,中国方面能否接受并为改善关系采取行动尚难预料。日本政府计划在仔细观察中方今后的态度之后决定是否提出妥协方案。
中国强烈要求日本政府取消对尖阁诸岛的国有化,日方则一直予以拒绝。在此情况下,中国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上月底在北京对到访的日本友好团体表示,日方应"正视钓鱼岛争议问题"。
日方对贾庆林的发言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虽坚持要求取消尖阁诸岛国有化这一原则立场,但把近期目标定为使日本承认"存在主权争议"。基于这一判断,日本政府开始研究缓和对立的办法。
日本政府在研究妥协方案时参考了1972年的《日中联合声明》。中方在该声明中表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方对此仅表示"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没有就台湾的归属明确表明见解。
在尖阁诸岛问题上,如果日方表示"充分理解和尊重"中方的主张,将有可能被误解为"承认存在主权争议"。为此,日本政府考虑使用"认识到"这一表述,以避免与自身的基本立场产生矛盾。
日本维新会代表桥下彻与石原慎太郎进行会谈
日本维新会代表、大阪市长桥下彻13日在东京与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进行了会谈。两人或就下届众院选举的合作等问题进行了商谈。据相关人士透露,"奋起日本"党代表平沼赳夫也出席了会谈。会谈后石原向记者表示,"谈了很多内容"。
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维新会支持率在下降,桥下决定改变方针,和包括曾一度谈判破裂的"众人之党"在内的第三势力进行合作。此次会谈可能旨在通过与石原的合作,加强针对现有政党的反对势力。
石原有意成立以自己为党首的新党,并表示将于近期在健康诊断结果出来后做出最后决定。
小泽欲组建新势力与民主自民两党分庭抗礼
日本"国民生活第一"党代表小泽一郎14日重申,为迎接下届众院选举,将力争组建能与民主、自民两大政党对抗的第三极势力。小泽表示,"必须与那些认为不能让现在的政治继续下去的同志携手,组建最重视国民生活的政府"。
莫言答记者问凸显微妙困境
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天之后,中国作家莫言说,他希望中国的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目前在狱中服刑的刘晓波能尽快获得自由。
莫言在周五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发表了上述言论。这番话凸显了莫言面临的困境。有人批评说,莫言是体制内人士,与中国当局关系过于亲密,因此不配获得诺贝尔奖。这番话还显示出中国政府所面临的挑战。北京方面为莫言突破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庆祝,同时却继续无视遭到关押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异见艺术家艾未未上周四曾强烈抨击莫言不配获得诺贝尔奖,但当他听说莫言对刘晓波表示同情后,他转变了态度。艾未未说,我想欢迎莫言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如果诺奖能让人鼓起这样的勇气,我希望更多的中国作家能够获得诺贝尔奖。
上周五,在莫言回答记者提问时就刘晓波发表评论后不久,新华社刊发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致函中国作家协会的部分内容,李长春在信中祝贺莫言获得了诺贝尔奖。
蒙古乌兰巴托拆掉最后一尊列宁塑像
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市10月14日星期日拆掉了城市街头最后一尊列宁塑像。
在冷战期间,蒙古几乎成为前苏联的一个卫星国,国内四处曾一度充斥着苏共宣传性雕塑。
当最后一尊列宁铜像被装上平板拖车拉走时,约300多名围观者中有人向塑像丢置鞋子以示鄙视。
柬埔寨前国王西哈努克在北京去世
柬埔寨王国政府15日发布官方公告,称该国前国王诺罗敦·西哈努克当天凌晨2时25分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诺罗敦·西哈努克1922年10月31日生于金边,是诺罗敦·苏拉玛里特国王和哥沙曼·尼亚里丽王后的长子,从小在越南以及法国的法语学校接受教育。
由纳粹控制的法国维希政权在1941年越过他的父亲将18岁的西哈努克推上国王宝座,以为年轻的西哈努克更容易被操控。
但西哈努克在1952年以柬埔寨国王身份向法国提出独立要求,并于1953年11月9日赢得柬埔寨独立。
他在1955年将王位让给他的父亲苏拉玛里特后参政。他组建政党"人民社会同盟",并出任柬埔寨首相、外交大臣以及柬埔寨驻联合国常任代表等职。
西哈努克在1956年与南斯拉夫总统铁托、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总统纳赛尔、印尼总统苏加诺和印度总理尼赫鲁共同签署了不结盟运动宣言,是不结盟运动的缔造者之一。
苏拉玛里特在1960年逝世,随后西哈努克再度被推选柬埔寨国家元首,但他接受的头衔是"亲王"而不是"国王"。
1970年3月柬埔寨首相郎诺趁西哈努克访问苏联期间发动政变,西哈努克被迫流亡北京,并成立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
西哈努克一度与反对郎诺政权的红色高棉达成合作协议,但在红色高棉1975年夺取政权后他却陷入被控制的境地。
红色高棉政权被视为人类历史上最暴虐的政权之一,有统计认为该政权造成74万-300万人非正常死亡,截止目前柬埔寨各地已经发现超过2万个红色高棉时期埋葬屠杀受害者的群葬坑。
红色高棉的对内高压统治导致大批难民逃亡越南,两国边界冲突不断。
1978年4月18日,柬埔寨军队入侵越南安江省百春镇进行屠杀,当地3157名居民中只有两人逃生,余者均被杀戮。
越南随后与反红色高棉政权的柬埔寨救国民族团结阵线共同发动对柬埔寨的入侵。
红色高棉政权当时被迫请西哈努克到联合国争取国际支持,他利用这个机会再度流亡中国,并争取国际支持反对越南以及越南扶植的柬埔寨政权。
越南1989年从柬埔寨撤军,柬埔寨内战各方在1991年10月于巴黎签署和平协议。西哈努克也在1991年11月得以重返柬埔寨。
柬埔寨在1993年恢复君主立宪制后,西哈努克再度成为该国国王,但他在2004年宣布退位,将王位传给儿子西哈莫尼,自己一直在北京等地居住。
IMF东京年会 各大经济体矛盾不减反增
在IMF东京年会上,欧洲官员为紧缩造成的损害争吵不休;本周他们将参加欧元区的一次重要峰会,却还没有拿出一套针对希腊的明确救援方案。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与第三大经济体日本之间的领土争端突兀地出现在会议之中,没有化解迹象,凸显经济增长面临的一个新风险。而很多财金高官指责美国,认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在收拾自身财政烂摊子方面没有取得进展,给全球市场蒙上了新的阴影。
尽管IMF警告说,世界经济离衰退已经不远,官员们还是把皮球踢给了将来的会议。
接下来几个星期,决策者将参加一系列重大会议并做出一系列艰难决策。
周四、周五在布鲁塞尔开会的欧洲国家首脑必须确定,在下个月希腊资金用完、可能不得不退出欧元区之前,怎样再次向深陷困境的希腊经济伸出援手。东京会议上,瑞典财政大臣出人意料地暗示退出欧元区可能是最好结果。领导人还将敦促西班牙接受救助,以避免市场在保持了几个星期的相对平静后,投资者又采取紧急行动、造成新的市场震荡。
中国在始于11月上旬的10年一次领导权交接期间很难达成政治共识,但它必须想办法遏制经济增长的下滑。北京将在周四发布最新GDP数字,从中将可看到中国经济到底出现了多大程度的放缓。
美国只有不到12个星期的时间来化解减赤问题上的僵局,不然自动生效的增税、减支就会让经济滑入衰退。日本的最后期限更近:它必须在11月底之前克服政治瘫痪状态、化解债务上限纷争。这方面的争吵已经开始影响到日本市场。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会上承认,未来几年美国需要在减赤和减少债务方面采取"平衡的"做法,但他也说,美国经济面临来自欧洲的不利影响。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出席国际官员会议。
随着围绕如何调整欧元区专注于财政紧缩措施的战略的争论在不断酝酿,东京年会上欧元区官员之间的分歧扩大。
IMF在东京年会上发布的研究报告中说,近年来的减赤举措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比预测人士预期的更大。这种影响在欧洲最为明显。
不过,德国拒绝软化立场,它一直坚持认为财政紧缩措施对南欧国家来说是正确的道路,特别是希腊。IMF希望能够给希腊更多的时间来实现其减赤目标,一些欧洲领导人(尤其是法国财政部长)表示支持这样的灵活性。
不过,德国财政部长朔伊布勒丝毫没有显示出要放希腊一马的打算。他说,希腊问题必须在希腊国内解决。
希腊一直说,11月底前它将资金耗尽,迫使欧洲为使希腊保留在欧元区必须在未来几周就新的救助或债务重组做出决定。
瑞典财政大臣博格说让希腊留在欧元区或许是不可能的,甚至不是大家希望的。人们应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希腊可能退出欧元区。我们不能排除未来六个月内可能发生这样的事。瑞典不是欧元区成员国,但在欧洲经济论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上一次经济下行时期,欣欣向荣的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的决策者挺身而出,用大规模刺激措施挽救了衰退中的发达经济体。但这一次,出现上述情况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亚洲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但如今,亚洲的增长前景突然看起来不那么确定了,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国内发生的一些变化。
中国与日本之间的领土争议为业已面临重重风险的全球经济又增加了一个不确定因素。中国很大程度上对此次IMF会议进行了抵制──没有派出央行行长、财政部长和国内的一些其他知名人士参加此次会议,这意味着中国把中日争议岛屿的问题放在了重要位置。IMF与会者说,中国可能认为自己已经在争议中占了上风,因为日本把中国看做一个增长型市场,而日本对中国来说却并非如此。
由于中国爆发了全国范围的民族主义抗议活动,日本汽车在中国的销量已经大幅下跌。日本政府连续三个月下调了对经济增长的预期,并认为中国方面的不确定性是其下调增长预期的原因之一。
在中日两国爆发岛屿争端前,中国在经济政策方面就已经面临着艰难的抉择。预计中国将于周四发布经济增长报告,中国的经济增速目前已经降到了2009年全球经济衰退以来的最低点,并于第三季度进一步放缓。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的同比增幅为7.6%。中国经济放缓对于全球经济来说是个坏消息,因为中国是全球许多商品的出口目的地,其中包括智利的铜、德国的机床、美国的掘土机械等等。
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中国于6月和7月下调了利率,这与中国政府往常的做法如出一辙。但是随后,中国出人意料地中止了刺激行动。许多分析人士将其归因于即将到来的中共领导层换届,以及中共领导人很难就下一步行动达成共识。
中共领导层换届在11月启动,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将选举出新的领导人,届时这种政策的停滞可能会结束。在IMF的会议上,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在接受中国国有媒体新华社采访时说,如果中国愿意在这方面采取行动的话,中国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方面还有较大余地。
但是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周日表示,他不认为中国将实施任何新的货币刺激政策,他在央行的一份出版物中说,全球决策者应该谨慎专注于抵御通胀风险。
中国的一些经济学家担心,采取措施在短期刺激经济增长将不利于国家的长期增长前景。中国、美国和欧洲已经达成广泛共识,中国政府需要进行基本面的改革,使中国减少对全球出口以及对资本密集型产业投资的依赖,转而更多地依靠中国国内市场来实现稳定增长。
清华大学经济学家李稻葵在北京表示:对于中国经济来说,主要的问题是结构性改革,不是增速。
IMF和世行年会闭幕 世界经济陷入恶性循环
贝南克呼吁新兴市场决策者让本币升值
贝南克敦促发展中经济体的决策者们让本币升值。此番言论显然是严辞反驳了发展中经济体对于美联储的批评。
许多发展中经济体的央行官员一直在抱怨美联储的宽松政策正在损害美国在全球的贸易伙伴。一个常见的说法是,当美联储开动印钞机,将促使投资者为资金寻求其他投资地,很可能会造成热钱大量涌入欠发达经济体。这些央行官员认为,美联储的举动将刺激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同时为这些经济体的本币带来升值压力,反过来会损害这些经济体的出口。
贝南克的上述表态源自为IMF东京年会小组讨论所准备的发言。贝南克说,如果让本币升值,这些发展中国家原本可以降低大量资本流入的速度,同时减轻这些资本流入所产生的副作用;但这些发展中国家实际采取的措施却恰恰相反。
贝南克说,在一些新兴市场,决策者选择了系统性地抵抗本币升值,以此来推动出口和国内经济增长;这种货币管理方式虽然会带来一些益处,但不可避免地也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包括货币政策独立性下降,以及随之而来的输入型通货膨胀等等。他表示,换句话说,这些市场面临的资本流入激增以及通货膨胀压力上升风险都是其决策者原本能够通过选择来自行解决的问题。
此番言论显然针对的是中国当局,后者为了维持人民币与美元的密切关系而大规模干预汇市。
中国9月份M2增长加快 增幅高于预期
中国央行周六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较上年同期增长14.8%,增幅高于8月底的13.5%,也高于经济学家的预期。
分析人士指出,9月份M2增幅高于中国央行设定的14%的全年目标,显示出货币环境略显宽松,可能会有助于推动增长仍在放缓的中国经济。
汇丰分析师马晓萍表示,当前的M2增速与GDP增长8%的水平相称,这暗示政府正在慎重地利用货币政策来加快经济增长。
中国9月份CPI同比升幅回落至1.9%
中国9月份消费价格涨幅略微收窄,回落至2%以下,这表明决策者仍有提振经济的空间。但一些经济学家警告称,物价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反弹。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上升1.9%,低于8月份2.0%的同比升幅。
花旗集团经济学家丁爽称,虽然消费价格涨幅可能在12月份回升至接近3%的水平,但未来几个月中国的货币政策仍可能相对宽松。
丁爽称,即便通货膨胀率回升至这一水平,也不会对中国经济构成威胁。
中国经济面临重要拐点
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已经在从高度依赖出口向靠内需拉动转变。但分析师们称,薪资增长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预示着中国这个亚洲最大的经济体将面临重要挑战。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将从2015年开始下降,这是一个重要拐点。许多劳动年龄人口进入的是非农就业领域,这助推了中国工业部门的发展。与此同时,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将削弱中国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这将使中国经济增长面临更大的压力。
投资也将面临拐点,随着工人薪资水平的上涨和人口结构的变化,非金融企业和政府的储蓄率可能会下降。
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表示,未来推动中国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将是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以及效率的提高。
他表示,一个高效的资本市场对于经济增长以及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培养创新型的经济至关重要。而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还很不发达。
祁斌称,中国证监会已经采取多项措施开放中国的资本市场,包括改革新股发行体制等。他指出,未来证监会还将采取包括发展场外交易市场、期货及衍生品市场、政府债券市场在内的更多措施。
他表示,未来十年中国经济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为了实现这一远景,必须进一步改革中国的金融行业,尤其是促进金融行业进一步对外开放。
但在近阶段,中国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空间可能不大,原因之一是11月初中国政府将进行换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