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经纬
26-04-10
俄罗斯引渡前吉尔吉斯内务部长
前吉尔吉斯内务部长克甘提耶夫在莫斯科被拘捕,他已被送回吉尔吉斯首都比什凯克。这名前警察最高主管由于他在本月吉尔吉斯斯坦的流血骚乱中的角色而接受调查。
泰黄衫军呼吁政府实施戒严
泰国支持政府的“黄衫军” 26日呼吁政府实施戒严。“黄衫军”表示,泰国混乱局势越来越恶化,但政府却没有进行干预,以恢复秩序。
古巴异见人士亲属遭民众围攻
古巴亲政府民众已经连续三周对“白衣女士”进行围攻。
这些妇女是在参加完 25日弥撒后试图举行每周聚会时遭受一批亲政府民众围攻。这些民众在教堂外将这6名妇女推离街道,最后推搡进附近的一个公园。
这些呼吁政府释放自己丈夫与儿子的“白衣女士”已经不是第一次遭受这样的围攻,此类事件在前两周也曾发生。
ECFA辩论后台湾社会仍无共识
多家报纸民调显示台湾有超过四成民众收看这场辩论,这些收视民众约 6%在辩论后改变了对ECFA的看法。
《联合报》民调说换算为全体受访者后,约 2%民众改变立场,且多数改为支持。
在民众对 ECFA的支持度上,不同媒体所作的民调结果大不相同,质疑此一协议的《自由时报》民调显示约二成八民众支持,三成六民众反对。
在中国拥有庞大企业的台商旺旺集团经营的《中国时报》民调则说,约有四成八民众支持,三成民众反对。
在周日的电视辩论举行时,许多电视政论节目也对此一议题开放实时电话投票,不同立场的节目显示的调查结果完全相反。
按行政院长吴敦义此前的说法, ECFA必须有六成民众支持才会签署,并表明此六成支持率将由民调调查,而不以公民投票决定。
执政的国民党拥有众多资源,掌握对 ECFA更大的解释权,但就如其它涉及规范两岸长远关系的议题一样,包括媒体在内的台湾社会各层面对此并无共识。
日本拟开采东海稀有金属引起关注
日本多个传媒 4月26日报道,首相鸠山由纪夫为部长的日本政府“综合海洋政策本部”已整理了一份“确保海底资源能源战略”,准备在日本主张的中日经济海域(EEZ)的分界线至琉球群岛之间的东海海底和伊豆半岛至小笠原诸岛之间的太平洋海底探查含有多种稀有金属的“海底热水矿床”,希望2020年投入开采事业。
日本经济海域面积在世界排列第六。日本希望利用这个战略走向“海洋资源大国”的道路。
消息说,日本政府正在争取 6月正式决定,以便把此计划列入国家发展战略。
不过,由于日本与中国在东海因钓鱼岛(日称尖阁诸岛)的主权纠纷,两国划分的经济海域存在重叠部分,分界线也有争执,所以无论日本探查还是开采,预计都会与中国发生纠纷,可能成为中日因中国开采东海天然气引起两国纠纷中,东海再添纷争的内容。
海底热水矿床蕴藏著由岩浆喷射等带出的地壳热能中含有的金、铜、锌等稀有金属资源,日本准备探查、开采的海域面积达到 34万平方公里,其中计划2015年以前探查钓鱼岛东北海域和日本八丈岛以南海域,其余海域的探查计划期限是2020年以前。
中国在东海建设的春晓、天外天、断桥等油气田与日本发生争夺海底天然气的争执,两国政府 2008年6月虽达成部分合作开发的政治共识,但事务性谈判毫无进展,缔结条约也因此遥遥无期。日本再三敦促中国谈判的同时,一些右派政客和舆论也推动日本独立开采。
但日本政府经济产业省旗下的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专务理事十市勉说,东海天然气都是小口径,开采成本高、效益低,中国开采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效益。
日本政府透露的资源和能源战略显示,东海海底热水矿床中的稀有金属价值比天然气更重要,但开采容易引起关注,存在与中国主权产生纠纷的风险,还需要庞大的财政预算。日本真的是准备探查、开采,还是以此作筹码促使中国尽快谈判合作开采天然气的谋略,目前还有待观察。
日本拟制定海底资源战略
在东海勘探稀有金属矿藏
冲绳 10万日本人举行集会抗议美军基地
约 10万日本人在冲绳岛举行大规模集会,抗议美国设在该地的空军基地。
示威活动在冲绳美军嘉手纳基地附近举行。抗议者中包括日本冲绳县知事和 30多名镇长。
许多冲绳人对来自美国空军基地的噪音与污染感到愤怒,当地居民与美军士兵之间经常爆发冲突。
根据日本和美国 2006年签订的有关协议,美国在冲绳的普天间基地将从人口稠密的宜野湾市迁往冲绳北部更为僻静的沿海地区。
普天间基地搬迁问题使去年上台的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面临巨大压力,他曾许诺在 5月底之前找出解决方法。
平野否认普天间现行计划
鸠山称集会是民意表现
鸠山由纪夫 26日上午就前一天的冲绳9万县民集会对记者表示“我认为这是民意的一种表现”。鸠山强调,“今后将继续努力,无论如何都要为冲绳的民众减轻负担并消除普天间带来的危险”。
平野在记者会上强调“不可能重回现行计划。必须想出比现行方案更能为县民减负的方法”。对于鸠山称现行计划是“对自然的亵渎”,平野表示“首相的意思可能是现行计划没有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他还指出,一旦进行填海造地,机场等设施“将在冲绳固定下来”。
中国企业家呼吁建立网络特区
中国一位网络企业高管呼吁当局对互联网行业采取更加宽容的态度。他建议,在深圳成立互联网监管特区,以免忽紧忽松的监管政策在大范围内损害企业和网民的利益。
*丁健建议深圳搞网络监管实验区*
不久前,中国对互联网进行了清理整顿,关闭了 10几万家网站。金沙江创业投资董事总经理丁健说,互联网监管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能一会儿紧、一会儿松,新的监管措施可以先在小范围内试验,成熟了再推向整个网络。
他说:“我们是建议把深圳当成一个实验区一样,有什么新的监管的政策、新监管的想法,不管是更松了、还是更紧了,我们都在这样一块儿地方先试一下。”
丁健认为,中国以前在公共治理方面有一种现像,就是“一抓就死、一放就乱”,他不希望互联网上也出现这种局面。
他说:“今天,大家因为一件事一着急,哗,一紧;明天,一着急,哗,又一松。然后,弄得互联网上很多新的技术、很多产业,包括很多公司,都会在这过程里面受到一些影响。”
据《北京商报》报道,会上,一些业者建言,在深圳成立互联网特区,以恢复互联网起步时期的宽容状态。点击科技董事长王志东说,“一些互联网的创新与现有监管模式的矛盾在全国解决起来不容易,但深圳作为特区,是不是可以搞一个大的试点。”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长平指出,不久前发生的谷歌事件并不像国内主流媒体普遍误导的那样,它仅仅是中国政府和美国公司、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它就是政府和公司之间的关系,是权力市场和市场自由之间的关系。
长平说,从这个意义上讲,过度管制下的受害者,主要是国内的企业。谷歌可以抽身而去,国内的企业只能祈望特区。
世界银行提高中国的投票权
根据新的改革方案,中国在世行中享有的投票权将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超过德国、英国和法国。在这项方案里,发展中国家的整体投票权增加了 3.13个百分点,达到47.19%。中国的投票权则由2.77%提高到4.42%。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在周末的记者会上表示,增加中国的投票权是因为中国在全球经济增长中的影响力的提高。
中国考虑房产税
调控楼市终出重拳
中国正在考虑对房产加征更高的新税项,可能仿效美国引入房产税;眼下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房产市场存在泡沫,此举标志著中国政府控制房产市场过热的努力跃上了一大台阶。
这一税项的征收可能招致部分地产开发商的激烈反对,中国政府将如何处理房产税的问题将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并可能波及全球市场。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复苏的主要推动力,目前中国是全球绝无仅有的几个经济强劲增长的地区之一。地产业也支撑了中国对原材料的需求,推动了铜和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全球价格的走高。
近几个月来,许多知名本土经济学家都在敦促政府更多利用税收这一有力工具来遏制房产投机、控制飞涨的价格。目前中国向房产销售征收了几种不同的税项,但据说政府正在考虑面向豪宅征收更高的交易税,或仿照美国地方政府那样基于房产价值征税。
这么做的原因在于税率的提高将削弱人们对地产投资的兴趣。而且让地方政府从房产税中获得更多收入将使它们不再那么热衷于保持房价高企、让自己从拍地中获益。
对此持反对意见的人士则担心新税项的推出可能会破坏地产市场的信心,进而可能伤害整个国家经济。
中国国务院在上周发布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文中要求税务机关要加快研究制定引导个人合理住房消费和调节个人房产收益的税收政策。政府这几天来并未发布具体相关细则,在有关征收何种税项的问题上各地媒体也充斥著自相矛盾的报导。
中原证券 (Central China Securities)分析师吴健雄说,目前关于这些税项的信息还非常粗略,但是能看出政府在调整价格方面的紧迫感,这不光基于经济考虑,也是出于社会原因,贫富差距问题正困扰著中国社会。
中国 3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7%,创下了中国政府2005年7月份发布此类数据以来的最大涨幅。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房价的飞升已经使得大部分市民无力购房,人们对此怨声载道。
中国政府仍支持民众拥有自己的住房,虽然针对房产投资和投机客推出了严格的政策,但政府仍重申将继续对首次购房者给予支持。
所以分析人士预计,如果确实有新的税收政策出台,其对象也只会是高端住宅,或已经购买了多套房产的个人。
目前,中国对房产交易征收多种形式的一次性税收,比如印花税、所得税和交易税。
虽然有很多选项正在讨论之中,但不少分析人士和市场观察者认为,政府有可能在部分城市对高端房产征收一种叫做“房产消费税”的税种。这个概念可被解读为一种对基本住房以外一切房产征收的税种。
而如果以人们住房的价值为基础征收一种每年征收的税种,那将是一种力度更大的改革。这就是美国一般郊区的房主都熟悉的一种物业税。
中国一些经济学家一直就在提倡征收这个税种。他们认为,地方政府需要有一种更加稳定的收入来源。
高力国际 (Colliers International)研究与顾问负责人李庆贤(Hingyin
Lee)表示,这样一种税收的主要目的,将是抑制投机性需求,增加富人持有房产的成本。
中国媒体曾有报道说,重庆有可能征收这个税种。重庆是中国西南的一个大城市,一直是城市治理的重点试验地区。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接受官方通讯社新华社旗下报纸采访时说,该市已向中央提交了一个针对高端物业征收西式物业税的方案。
黄奇帆在这次采访中说:“我们做了一套方案,如果你这房子是 200平方米(以上),但是价格又相当于市场均价的三倍以上,我就收你1%的特别税。”
如果一套住房的销售价为均价的四倍,税率就会升到 1.5%,如果销售价再高上去,税率就会大幅提升,最高达到5%。采访稿中没有具体说明怎样估计市场均价。
重庆市政府发言人文天平证实了该方案的细节,并表示方案已报国务院批准。
到上周五,这家报纸的网站上已经看不到上述采访稿。这或许反映了新税的敏感性。文天平说,他不知道这篇报道为什么已从网上拿下。
中国目前对商用房产按其价值的 70%到90%每年征收1.2%的税。分析人士说,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把第三套及以上的住房归类为营利性房产,进而征收类似于商用房产的税。
分析人士认为,很难预计实施物业税新政策之后,住房销量和价格还会进一步下降多少,因为这些政策还缺少细节。另外他们认为,可能也需要针对当前的交易成本做一些调整,以防止重复计税。
大华继显 (UOB Kayhian)分析师胡继中(Johnson
Hu)说,高端住宅的销售肯定会受到冲击,由于买房人持观望态度,本周的交易量已经下降。
中国式房产税的威力有多大?
特别消费税、房产税和物业税……中国新一轮房地产调控到底会祭出何种税收工具,一直被各方热议和猜测,叫法上的差异也引起了诸多混淆。其实,除了特别消费税以外(它属于一次性的流转税),严格地说,房产税和物业税只是叫法不同,但内涵相同,都是在不动产保有环节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财产税,这就好比有些单位是“两套班子,一套人马”。
房产税和物业税之所以会引起人们的混淆,是因为中国目前征收的房产税还不是真正的物业税,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最显著的差异就是计税依据不合理。如果不在这个方面做根本性的变革,即使扩大了征收范围,那么房产税依然不是物业税,其威力也将打折扣。最近有媒体披露,中国拟将个人拥有的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纳入房产税的征收范围,而此前的规定是“个人所有非营业用的房产免征房产税”。目前来看,这个政策微调在法律和操作层面的障碍最小,但离真正的物业税还尚远,即使出台其效果也不可高估。
中国现行的房产税设立于有些遥远的 1986年10月,是以房屋的余值(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30%)或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个税种。其实,从这个计税依据来看,中国式的房产税并不是真正的财产税或物业税。一方面,企事业单位的自用房屋是按照房屋原值减除一定比例后的余值计税,年税率为1.2%,而各国的物业税一般都以房屋现值计税,即随著财产现值的变动而变动,如果以房屋余值计税就有点像“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了。事实上,1986年推出房产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约束当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度扩张。
另一方面,现行的房产税暂行条例中规定,如果是个人或企事业单位出租而非自用的房屋,不采用房屋余值而用租金收入作为计税依据,税率为 12%或4%,这也非典型的财产税或物业税,实际上成了营业税或所得税,而且这也属于重复征收。另外,即使要采用这种办法,即用租金反映房屋的价值(理论上,房屋的价值等于房屋租金的折现),也要采用市场租金,而非租赁合同上的实际租金。
总结来看,财产税或者物业税的本意是要对财产本身征税,而且必须是财产现值,而并非对财产带来的收益征税,即使财产没有带来收益(比如房屋没有用于出租而自住),也必须要缴纳财产税或物业税。因此,中国式房产税的问题不在于征收范围过窄(比如只包括城镇的盈利性企事业单位和房产用于出租的家庭或个人),而在于计税依据不合理。如果依然延续这样的计税依据,将个人拥有的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纳入房产税的征收范围不一定会增加房屋保有环节的成本,但即使成本有所增加也只是固定成本,因为房产税不会随著房屋现值的变动而变动。
理想的状态下,如果扩大现行房产税的征收范围,从企事业单位扩大到家庭或个人,从城镇扩大到农村,再改变现行房产税的计税依据,按照定期评估的房屋现值征收,那么中国式的房产税就是物业税了。但目前来看,在短期内还很难实现,因为物业税推出的障碍还很大。
第一、从立法程序上来看,推出新税种需要全国人大的审议和批准;第二、在现行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和土地增值税没有“合并同类项”的情况下,推出物业税有重复征税的嫌疑,这意味著税率很难确定;第三、今年 1月中国政府才打算在全国实行物业税的“空转”试点,此前只有在北京、深圳和重庆等十个省市设立了“空转”试点(值得注意的是,并不包括上海),从试点的情况来看,目前的难点在于如何评估房产现值。
因此,如果说中国房地产调控要祭出税收工具的话,最有可能的就是微调现行的房产税,比如,部分扩大征税范围,而不会涉及计税依据的调整,因为房屋现值的评估和税率的确定都面临很大的困难。值得注意的是,房产税的规定只是一个暂行条例,属于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其调整灵活度更高一些,这也意味著这个政策随时都可能出台。虽然仅仅扩大征收范围效果可能有限,但也聊胜于无,可以看做是物业税实施前的大练兵。房地产调控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最终还是要通过货币政策的手段,彻底改变人们的投资预期,而税收手段只是一种威慑罢了,同时也是为了弥补地方政府调控房地产的损失,否则它们只会虚与委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