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说 明
广 告
免费下载
联络我们

0510 新闻档案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0410 新闻档案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强烈推荐

The Rose_by乱

我的祖国_by菱角

娱乐

みちづれ(旅伴)

非洲人文化节

2010复活节图片

Japanese Learning

Level1_p6_mp3

Text

Level2_p6_mp3

Text

Level3_p6_mp3

Text

多马福音汉语版

Gospel_of_T.pdf

 

 

 

 

 

 

 

 

 

 

 

 

 

 

 

 

 

 

 

 

 

 

 

 

 

 

 

 

 

 

 

 

 

 

 

 

 

 

 

 

 

 

 

 

 

 

 

 

 

 

 

 

 

 

 

 

 

 

 

 

 

 

 

 

 

 

 

 

 

 

 

 

 

 

 

 

 

 

 

 

 

 

 

 

 

 

 

 

 

 

 

 

 

 

 

 

 

 

 

 

 

 

 

 

 

 

 

 

 

 

 

 

 

 

 

 

 

 

 

 

 

 

 

 

 

 

 

 

 

 

 

 

 

 

 

 

 

 

 

 

 

 

 

 

 

 

 

 

 

 

 

 

 

 

 

 

 

 

 

 

 

 

 

 

 

 

 

 

 

 

 

 

 

 

 

 

 

 

 

 

 

 

 

 

 

 

 

 

 

 

 

 

 

 

 

 

 

 

 

 

 

 

 

 

 

 

 

 

 

 

 

 

 

 

 

 

 

 

 

 

 

 

 

 

 

 

 

 

 

 

 

 

 

 

 

 

 

 

 

 

 

 

 

 

 

 

 

 

 

 

 

 

 

 

 

 

 

 

 

 

 

 

 

 

 

 

 

 

 

 

 

 

 

 

 

 

 

 

 

 

 

 

 

 

 

 

 

 

 

 

 

 

 

 

 

 

 

 

 

 

 

 

 

 

 

 

 

 

 

 

 

 

 

 

 

 

时事经纬

12-05-10

奥巴马要求以巴在间接会谈期间承担责任

白宫说,奥巴马总统表示坚决要责成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负责,如果它们在新一轮的间接和谈中采取任何“破坏信任”的举动。

以色列外长称伊朗正与朝鲜合作进行核开发

正在日本访问的以色列外交部长利伯曼12日指出,与以色列敌对的伊朗、叙利亚正与朝鲜在导弹及核开发方面展开合作,“对全球构成了极大威胁”。

当被问及日方是否在会谈中要求以色列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的问题时,利伯曼没有给予正面回答,表示“我们对所有问题进行了磋商。虽然有意见不一致的地方,但取得了相互理解”。

IAEA总干事9月将就以色列核问题作报告

鉴于日美等35国将在6月的IAEA理事会上就以色列的核问题展开讨论,总干事天野之弥计划将在9月召开的年度大会上就该问题作报告。

对于一直是国际上“公开秘密”的以色列持核问题,国际社会很有可能将加大施压力度以查明该国持核的实际情况。一直力挺以色列的美国及西欧各国对此作何表态将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但由于美国等曾表示“讨论没有意义”,因而不排除其会拒绝在理事会展开讨论的可能性。

IAEA年度大会去年9月通过了一份由阿拉伯国家倡导的决议,要求以色列加入NPT条约。加上埃及也一直要求在6月的理事会上将以色列的核问题作为议题,IAEA10日宣布,6月的理事会将讨论该问题。

泰总理警告清场但红衫军坚守不退

泰国当局誓言将对反政府示威者采取行动,除非抗议者在星期三结束示威活动。

一名陆军发言人说,如果示威者不结束对曼谷市中心商业区的占据,军队将切断电力供应并从当地时间午夜开始阻止送往示威者扎营地的物资。这位发言人还呼吁这一繁华地段的所有居民离开。但是,“红衫军”领袖之一温格说,他和追随者不会被政府的镇压威胁所吓倒。

朝鲜成功实现核聚变

朝鲜劳动党机关报《劳动新闻》12日报道称,该国科学家近日已成功进行了核聚变反应,开辟了开发新能源的突破口。

核聚变反应使用的是氘与氚,无需如核裂变那样用到钸与铀,据分析朝鲜此举意在彰显其作为“持核国家”和平利用核能的姿态。

该报并未谈及在何时何地成功实施了此次核聚变反应。

中国强烈不满海军受日军舰监视

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周二对中国海军在日本附近海域受到日本海上自卫队监视一事表示强烈不满。

日本共同社报道,程永华11日在东京应共同社邀请发表演讲。他说,在中国的邻国当中,只有日本的自卫舰从一开始便对中国舰队进行了尾随。

不过日本外相冈田克也反驳说,虽然船只有在公海上航行的自由,但国际法允许近距离观看他国的训练。冈田克也对中日海军在东海上发生摩擦的前景表示担忧。

程永华大使还说,日本自卫队监视中国海军可能激怒中国公众,还有可能损害近年来两国防务的互信。

他再次强调中国不承认东海“日中中间线”。他认为中日应该通过协商解决有关围绕中间线的争执。

东京地检将第三次就政治资金问题传唤小泽

有关民主党干事长小泽一郎的资金管理团体“陆山会”购买土地时在收支报告中作假一事,东京第5检察审查会认定“应当起诉”小泽,东京地检特搜部已决定要求小泽主动接受讯问。

日本政府制定新IT战略 三年内实行国民ID制度

日本政府11日制定了新的信息技术(IT)战略。为确保实施正在探讨中的纳税与社会保障共用号码制度,该战略中写明将于2013年建立“国民ID制度”。此举意在实现与地方政府的数据交换,夯实电子行政的“共同基础”。

战略还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所有国民可在家中接受远程医疗服务、可随时领取居民证等具体的目标。但是,鉴于财政状况难以负担基础设施建设等带来的巨额支出,政府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或将遭遇险阻。

IT战略提出,为防止人口稀少地区的医疗服务下降,将完善医生可利用宽带网对高龄者进行诊疗的环境。此外,普及可确认老人平安与否的系统、防止“孤独死”也将是重点实施的措施。

战略还提出通过IT技术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尽早在便利店及邮局安置可发行居民证等的终端,到2013年使半数以上国民可通过终端领取证明。

日本国债超重 已达GDP229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的数据,日本国家债务总额已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29%,位列经合组织所有成员国之首。

菅真人当天在内阁会议后对媒体表示,如果像希腊那样市场对国家财政失去信任,国民生活将受到重大打击。为保障国民生活,有必要控制国债发行额度。

菅真人说,要尽全力控制2011财年初步预算中国债发行额度,不超过2010财年44.3万亿日元的水平。

日本国家战略、财经和科技政策担当大臣仙谷由人同日也表示,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规模远超希腊,如果日本出现问题,别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救不了日本,因此必须以希腊财政危机为戒,以危机意识考虑财政问题。

仙谷由人说,为避免像希腊那样陷入债务危机,日本必须健全财政。政府将在6月制定中长期财政框架和财政运行战略,明确提出削减债务方针。

据日本财务省10日发表的数据,截至2009财年,日本国家债务(主要包括国债、借款及政府短期证券等)已增至882.9235万亿日元,再创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日本2009财年的国家债务余额比上财年增加36.4265万亿日元。按日本人口1.2739亿人计算,平均每个日本人的负债额超过693万日元。

澳拟对资源行业增税 中国采矿商投资热情不减

澳大利亚拟对资源行业征收超额利润税,已令该国采矿和能源类股的市值缩水数十亿美元。但至少有一批投资者对此并不担忧,他们就是中国的采矿商。

中国去年花费了创纪录的52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煤炭资产,以确保经济快速增长所需的原材料供给。这是中国足迹遍布铁矿石和煤层气等各领域的资源总体战略的一部分。

澳大利亚成为中国青睐的投资目的地是由于该国政治稳定、税收体系透明,同时审批程序较印度尼西亚或巴布亚新几内亚等资源丰富的邻国更明确。

但在澳大利亚政府提议对非可再生资源开采利润征收40%的税收后,这些优势似乎正被抵消。扣除提炼成本和资本投资回收,将各项企业税加以合计,资源类公司面临的法定税率达到58%左右。

澳大利亚政府表示,根据独立模型计算,内容包含增加资源勘探激励举措的拟议税收调整将使采矿活动增加5.5%

但这一税收计划在资源行业引发了一些项目将被推迟或取消的担忧。必和必拓(BHP Billiton Ltd.)表示,其Olympic Dam矿扩展计划可能遭受打击。与此同时,Origin Energy Ltd.表示,其与康菲石油公司(ConocoPhillips)合作的一个350亿澳元液化天然气开发项目可能推迟。

中国的采矿商看法较为乐观,称他们在澳大利亚的投资是出于长线考虑,同时认为确保能源供给安全和获得满意回报同等重要。

去年收购澳大利亚Felix Resources Ltd兖州煤业一名管理人士表示,他认为新的税收计划可能不像人们担心的那么糟糕。他称,如果在澳大利亚发现能提供合理回报的新项目,公司肯定会增加投资。

兖州煤业表示,由于在计算新的超额利润税时资本支出是可抵税项目,因此如果澳大利亚的采矿商增加投资,则可以减少支付的税款。另外,由于有一些减免以及企业税降低,新税收对公司收益的影响将有限。

中信资源表示,虽然澳大利亚拟议征收资源税,但他们在Macarthur Coal的持股仍将是长线投资。该公司表示,目前的资源税计划必须通过国会两院的审批,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此还难以评估可能对公司业务造成的影响。

中银国际(BOC International)分析师Lawrence Lau表示,由于受到澳大利亚采矿商的强烈反对,新税收的最终版本将较目前有所调整。

粗钢产量再创纪录 难消增速放缓预期

4月份中国粗钢产量再创纪录,不过增幅相对较小,在钢铁行业面临更严格的信贷条件和逐渐降温的房地产市场之际,这增大了今年下半年增速放缓的预期。

粗钢生产是衡量工业活动的晴雨表。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二公布的数据,4月份中国粗钢产量增至5,540万吨,较3月份创下的纪录高出0.8%

新的纪录本应凸显出行业信心,相反地却彰显了对需求增长已经到顶的担心。

由于建筑和开发占了国内钢铁消费量的约一半,钢铁行业可能尤其会受到政府为房地产市场降温的措施的影响。

有大量迹象显示,钢铁行业负责人已经认为需求可能在持平。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周一说,6月份大部分产品的价格将维持在一个月前的水平不变。在宝钢做出上述决定之前,钢铁价格曾连续七个月飙升,市场普遍预计其他钢铁厂商会效仿宝钢的做法。

此外,据新华社周二公布的一份对国内贸易公司的调查,在连续七周下滑之后,中国建筑钢材存货量近两周回升。不断增大的库存意味著需求放缓,预示价格将下滑。

分析人士还说,预计5月份粗钢产量将保持相当强劲的水平,原因是钢铁厂商已经确保了国内销售和出口的订单。

不过,一些经济学家称,政府遏制新生的楼市和信贷泡沫的决心将几乎肯定无疑地造成增速放缓,即使不发生收缩。

IMF总裁敦促欧元区国家协调预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表示,欧元区国家应当向一体化迈出一大步,实行一种跨境协调预算的新制度。

多米尼克 施特劳斯-卡恩(Dominique Strauss-Kahn)提出,可在成员国之间实行短期财政转移,以避免曾动摇金融市场的危机重演。

卡恩是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提出的这一提议,将标志著由16个国家组成的欧元区向共同经济治理迈出一大步,但这一提议很可能会在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遇到阻力。

他发表此言之际,欧元兑美元汇率再度下挫。

“我们需要更强有力的监督和相关工具,以便安排从地区的一个部分向其它部分进行转移,”施特劳斯-卡恩表示。

IMF总裁强调,他考虑的是短期的预算转移,而非永久安排,比如让德国扶持债台高筑的希腊和葡萄牙等国家。

欧盟货币事务专员奥利 雷恩(Olli Rehn)今日拿出类似的提议,以加强在财政及经济政策方面的协同。他将敦促欧元区国家采用新的程序,按照这些程序,每个国家的年度预算在成为法律之前,须先由欧元区其它15个国家的政府进行审议。

欧盟一位高级政策制定者表示:“这不是干涉国家主权的问题,而是要检查作为预算依据的各种假设,如经济增长、通胀、利率。以往,欧元区有很多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糟糕的假设。”

欧洲央行行长为收购国债券辩护

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为该行收购欧元区高负债国家国债券的行动进行辩护,并努力消除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心。特里谢在接受德国电视二台采访时说,现在通过援救计划进入市场的所有资金日后也将退出市场,因此流通的货币总量不会发生变化。他同时驳斥了欧洲央行因此而丧失了其对政府和银行的独立性的说法。

欧元重回下行通道

欧元昨日再度进入近期常见的下行通道,但股票、大宗商品和信贷市场从早盘的低点反弹。投资者继续掂量周一公布、旨在稳定欧元区的紧急措施的影响。

周一的市场乐观情绪起初让位于这样的疑虑:即欧元区纾困计划是否不仅代表著一种短期解决方案,市场的不确定情绪推动金价升至5个月高点。“虽然救援方案将能够降低外围国家的融资成本,但这是以欧元为代价的,”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的卡斯腾 弗里奇(Carsten Fritsch)表示。

“尤其是,欧洲央行(ECB)买入面临财政问题的国家的国债之举,被许多市场参与者视为打破了禁忌。”

金价逼近历史最高点

金条和金币的全球需求已飙升至自2008年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产以来的最高水平。在欧洲金融市场发生动荡之际,投资者(尤其是德国投资者)寻求相对安全的投资。

需求飙升昨日帮助推动金价逼近历史最高点。伦敦现货金价飙升至每盎司1223.90美元,为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略低于去年12月份创下的1226.10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

以欧元计价的金价昨日达到每盎司963.10欧元的新的历史最高水平,较年初以来上涨近26%。在法兰克福,黄金卖家表示,上周晚些时候的需求是正常水平的三至四倍。

交易员和金币销售商表示,来自德国和瑞士投资者的消费异常强劲。需求猛增似乎是源于德国存在的深切担忧,即欧洲央行(ECB)在希腊债务危机后决定大举买进欧元区各国国债,可能导致通胀。

纽约大型金币交易公司Manfra, Tordella & Brookes总裁迈克尔·克莱默(Michael Kramer)表示:“海外需求巨大,其中大部分需求源自德国。”瑞银(UBS)驻伦敦贵金属策略师埃德尔·塔利(Edel Tully)补充称:“金币需求非常强劲,以致于供应难以跟上。”

作为最大金币银行之一的瑞银表示,上周四,该行在日内瓦和苏黎世的黄金销售部门经历了自2008年以来对金币和小金条的最大需求。上周四,由于人们担忧欧元区危机蔓延,市场出现动荡。

中国通胀上行,专家担心过热

中国政府最新公布的一组经济数据显示,通胀压力出现上行迹象。分析人士指出,为避免实际利率进一步下滑和经济出现过热,中国政府的调控措施有必要超越行政手段。

中国国家统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一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经济在今年前四个月持续升温。

今年4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百分之28,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百分之6870个大中城市房价在3月份同比上涨百分之117后,涨幅在4月份进一步扩大到百分之128

4月份中国新增贷款7740亿元人民币,比3月份的5100亿元显著提高。

衡量经济增长的另外两个重要指数,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产出也在4月份保持了强势增长。今年前4个月,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百分之26

新华社援引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学家的分析报导说,中国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状态有望持续,经济基本面无忧。

但是,麻萨诸塞州经济咨询机构经济展望集团全球经济师伯纳德 鲍默尔说,中国经济最新出现的过热迹象值得决策者担忧。

他说:“现在,中国领导层正在想尽一切办法防止国内经济过热。这包括试图遏制信贷发放的持续扩大。信贷发放过度刺激了中国经济。”

今年以来,中国央行已经连续数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希望减少银行可以用于放贷的资金,同时对房市信贷推出多项限制措施。但鲍默尔认为,从4月份的新增贷款规模来看,这些措施收效非常有限。主要原因在于,无论央行通过上调准备金率,或者是发放央票来收回流动性,这些资金的相当一部分最终通过向商业银行购汇而返还了市场。

据财经新闻网站MarketWatch报导,香港对冲基金独立战略(Independent Strategy)的经理、著名亚洲经济时事评论员大卫 罗奇(David Roche)在星期二发表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在2008年底以来中国发放的大约11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中,至少有3万亿元贷款被浪费或流失。

罗奇预测,如果中国政府继续使用行政手段强制削减贷款发放的话,将导致众多基建项目的资金骤然枯竭,中国经济将因此面临“硬着陆”的风险。

道琼斯新闻社专栏撰稿人安德鲁 皮帕尔(Andrew Peaple)星期二撰文指出,中国4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环比进一步上扬,使得已经处于负值的实际利率进一步下滑。北京迄今利用行政手段采取的紧缩政策已经被证明无效,加息势在必行。

经济展望集团全球经济师鲍默尔认为,中国央行顾忌热钱因素,一定会非常谨慎地对待加息。鲍默尔说,对于北京而言,通过推进汇率改革来降低通胀压力很可能是更可行的一步棋。

他说:“中国政府最终会允许人民币升值。不过,不管北京是否计划今年晚些时候恢复逐步升值,他们都会等到全球贸易复苏确定以后。这可能意味著,实际的升值会推迟到2011年,甚至更晚。”

遭遇”狼群战术“ 欧元区陷入危机

德国总理默克尔公开表示,目前正处在极其紧急的状态下,欧盟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过程。瑞典外长Anders Borg510日表示,欧元区正处在"狼群"的围攻之下。博格将金融投机者比作狼群:"尽管一些国家的虚弱是咎由自取,但如果我们不阻止这群狼,他们就会吞噬这些国家。所以我们不但要作长远的计划,也要采取短期的稳定国家财政措施。我们需要解决紧急问题的答案。"

欧元区16国国家与政府首脑及财政部长上周末所得出的答案是: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以及2009年里斯本条约中所规定的欧元区已不复存在。随著新决议的作出,即向欧元区弱国提供高达5000亿欧元的援助资金,欧盟放弃了迄今为止铁一般的原则,也就是一个国家不允许为另一个国家的债务负责。这是里斯本条约中所明确规定的。如何绕过这一"不挽救原则",欧盟货币专员雷恩(Olli Rehn)在布鲁塞尔连夜举行的紧急会议后表示:"这明显是对欧元区的攻击,对整个体系构成损害。这不是针对某个国家的攻击,而是针对整个欧元区和欧盟的稳定。所以,我们有理由使用第122条,即超出一个成员国控制之外的特殊事件。"平日言语刻板的雷恩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战斗姿态:"我们将保卫欧元,无论付出何种代价!"

里斯本条约第122条原本是为自然灾害等类似事件制定的。如今,欧盟利用这一条款应对财政困境。欧盟委员会短期内将从欧盟共同财政中拨出600亿欧元救援款。更大的一块,即4400亿欧元贷款则由各成员国提供。为此,欧元区在现有的框架外制定了一份新的协定。雷恩表示:"4400亿欧元的法律基础是各成员国之间达成的一项约定。"这份政府间协定明文规定是在里斯本条约的框架之外。由此,欧盟迄今为止的基础被架空。

德国商业银行首席经济师克莱默(J rg Kr mer)在法兰克福批评说,货币联盟已成为"输送联盟"。强国为弱国提供支持。如此,欧元的稳定将陷入更大的危险,因为"输送联盟"需要统一政府领导,对信贷条款进行严格监控。而在迄今为止的货币联盟中,每个成员国都独立制定财政和债务政策上的决策。自民党财政专家沙夫勒(Franz Sch ffler)认为,欧元区正走向责任共同体。尤其是德国成为最大的付款国。

负责保障欧元区价格稳定的欧洲央行其独立性受到动摇。如今,在国家和政府首脑的压力下,欧洲央行将购买欧元区国家国债。央行行长特里谢(Jean Claude Trichet)上周四还曾排除购买国债的可能性,以避免通货膨胀的危险加剧。在这一点上,金融专家意见一致。上周四(56日),特里谢还强调,欧洲央行不考虑直接购买国债:"我们坚决维护价格稳定的目标。这是我们的主要目标,是我们对欧洲民众的责任。在这一点上,我们也非常值得信赖。"而这一可信度由于欧洲央行突然转变路线而受到损害。在周日到周一夜间的紧急会议后,欧洲央行在新闻通稿中仅模糊地表示,将采取"适当措施"抵制通胀风险,控制货币量。

欧盟委员会将负责管理5000亿欧元救援款。由此,欧委会成为欧洲央行之外的一家强大的银行。欧委会甚至有权吸收和发放信贷。就在不久前,这一步骤还不可想象。如今,欧盟及欧元区的权力架构受到动摇。

本周三(512日),欧委会将就货币联盟改革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国家负债稳定公约提出建议。当天,欧盟财政将在此举行特别会议就这些建议进行磋商。

中国通胀、房价数据加剧过热担忧

中国的通货膨胀和房地产价格上个月继续加速走高,突显出中国当局在试图让经济活动适度降温时,面临一些艰难的判断。

中国4月份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8%,高于上个月的2.4%,为18个月来的最大涨幅,尽管仍低于政府的目标水平3%。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8%,高于3月份的5.9%

4月份中国房价同比上涨12.8%,是5年前开始编制该指数以来的最大涨幅,这加重了对经济过热的担忧。不过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地产投机的措施后,近几周许多城市的房屋销量已经大幅下降。

尽管政府已采取措施为住房市场降温,但当局迄今避免加息或升值货币来收紧整体经济的政策环境,而是采取了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要求等较为温和的工具。

新的数据也显示出货币供应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对于这组数据,私人部门的经济学家有著不同的解读。

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的陶冬(Dong Tao)表示:“中国几乎所有东西都在上涨,从工资到粮食和蔬菜价格,我们预期到年底通胀将涨至5%以上。通胀将成为今年下半年的最大担忧,中国所有人──除了政府的经济学家──似乎都已经意识到,通胀不会在年中见顶。”

澳新银行(ANZ)驻香港的经济学家刘利刚(Liu Ligang)表示,4月份的数据“证明了我们的观点,即中国经济已经过热”。

中国楼市调控恐被“架空”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表明,4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7.3%,涨幅创下纪录,其中,90平米及以下的新建商品住宅(“适度住房消费”受官方鼓励)价格上涨幅度更是达到22.4%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和“国十条”出台后市场一片看跌背道而驰的是,上述两个数字与3月份比较,不仅未跌,反而分别上涨约1.5%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数据,还是中国国家统计局以现有的“和谐数据统计法”计算出来的。而就在几天前,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南开大学就坦然承认,现行的房价数据统计方式存在不合理之处,“掩盖了房价的差异性、波动性,国家统计局考虑在这两方面进行改进”。

即便撇开其可信度不谈,最新的房价数据还是会让中国的决策者们感到甚为尴尬。究竟是什么使得中国这些大中城市的房价在如此严厉的调控中不降反升?

关键的原因,是最高层力推的这一轮调控,正在遭遇地方政府、甚至包括像住房建设部这样的主要执行部门的“软磨硬抗”。人们期望中的与“国十条”配套的实施细则,甚至是一些基本的界定标准,至今还“如抱琵琶半遮面”。

比方说,57日,住建部副部长齐骥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称,住建部和央行、银监会“正在积极研究制定”第二套住房的认定标准。“二套房”这个关键概念尚未有清晰界定,针对它的整治措施自然难以落实。同样,“国十条”要求对“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采取一系列打压措施。但该部门至今没有给出“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界定标准,也没有公布哪些城市出现“过高过快”,应属于被打击地区。

再者,“国十条”规定,“对存在捂盘惜售、囤积房源、哄抬房价等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加大曝光和处罚力度,问题严重的要取消经营资格”,但对什么是“哄抬房价、捂盘惜售”,也未有清晰界定标准,而人们至今也没有看见住建部对任何一个开发商动过真刀真枪。

“国十条”中普遍被视作打击炒房者最有效的一条──“引导个人合理住房消费和调节个人房产收益的税收政策”(也就是房地产特别税和收益税),至今不见踪影。“国十条”对开发商最有效的制约手段──对后者进行土地增值税的“重点清算和稽查”,也停留在一句口号。

而比中央政府部门更暧昧的,则是地方政府。对于许多因超大规模基建而背上巨额债务的地方政府而言,房价下跌预期可能导致房市成交量剧烈下降,从而影响当地的总体经济增长,而高度依赖土地的地方财政更可能因为新政而入不敷出。因此,许多地方政府迟迟不肯出台配合“国十条”的实施细则,在观望中等待著这股调控之风风力减弱。

比如,几天前,深圳的楼市新政在出台前临时变卦,开发商最担心的“一户一房”限购令在最后一刻被取消。南京市政府则在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为出台更温和的实施细则造势,宣称调控已初显效果,4月下半月“新开楼盘实际成交价格出现10%20%降幅”。而国家统计局周二的数据表明,南京市新建90平方米及以下商品住房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5.1%

综上所述,此轮调控尚未跳出雷声大、雨点小的“空调”旧□,不同政府部门之间就已经开始上演利益博弈。若不想继续失信于民,中央政府的矛头恐怕就应当不仅仅是指向开发商们了。

中国前景不定削弱欧盟救助计划提振作用

由于中国的通胀率仍在令人担忧的高位徘徊,投资者认为中国版的美联储──中国人民银行在未来几个月将进一步收紧流动性。此举旨在削减部分泡沫,但也将减缓这个亚洲巨人的经济增长。中国一直是带领全球经济走出衰退泥潭的领头羊。

美国金融服务公司Brown Brothers Harriman的分析师在开市前写道,通胀率的上升将使货币紧缩措施被提上议程。我们预计在今年晚些时候之前不会涨息,然而进一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很可能会赶早不赶晚。

此类气氛有助于彻底打消欧盟周末宣布的救助计划激发出来的冒险欲望。周二早上开市前一小时,各大避险资产行情向好。美元指数涨0.6%10年期美元国债价格上涨,使与价格反向变动的收益率降至低于3.50%的水平。标准普尔股指期货下跌约1%

中国紧缩前景牵动市场神经

中国4月份消费者价格上升2.8%,按照目前2.25%的存款利率计算,实际利率为负且差值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4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较上年同期上升6.8%,升幅超过3月份的5.9%,生产商的成本压力最终将转嫁给消费者。

另外,最新的住房市场数据加大了经济过热的担忧。中国70个大中型城市4月份房价较上年同期上升12.8%。银行新增贷款也增加,4月份流入经济的贷款规模高达1,133亿美元,反弹至2009年信贷狂欢时期的月度平均水平。

考虑到以上背景,中国政府迄今为止的紧缩政策是火候不足的。

虽然上个月中国政府出台了限制投机性购房的新政,并且央行近期上调了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但真正的危险却在于决策者可能固执地盯住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信号,如通胀率超过3%,却不愿意提前加息以阻遏物价进一步上涨,进而造成坐失良机,不能及时采取更果断举措的后果。

诚然,在中国,加息是复杂的。随著中美两国间息差的扩大,势必会引发热钱涌入的恐慌。

但是很明显,市场已经嗅到了政策变化的气味,尽管最近的市场波动暗示政策转变的时机仍不确定。从中国股市的走势来看,上证综合指数周二下滑了近2%,触及近一年的低点,正是因为投资者推测中国政府无法长期抗拒紧缩政策。

该是兑现这种预期的时候了。

中国通胀压力加剧 加息之声再起

政府周二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4月份消费价格及房价加速上涨,显示出在经济增速放缓之际中国政府仍面临著应对通胀压力及资产泡沫的挑战。

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12.8%,高于3月份的11.7%,涨幅创下五年前开始汇编此类数据以来的历史新高。此外当月CPI较上年同期增长2.8%,增幅高于3月份的2.4%。不过,有关制造业活动及资本支出的数据却显示出了放缓迹象。

继中国实现百分比两位数的强劲经济复苏以后,中国领导层已经开始逐步撤出在危机严重时出炉的经济刺激措施。决策者一再警告通胀加剧以及楼市泡沫的风险,但他们在改变经济进程的决策上慎之又慎,生怕中国这个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会因此偏离增长轨道。

经济学家说,最新数据不可能立即引发政策调整。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仍低于3%的全年目标,而且官员有可能希望先衡量一下最新举措带来的影响。415日政府宣布了一揽子旨在冷却房地产市场的措施,并从5月份起提高了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

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经济学家Jinny Yan说,楼市调控以及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的举措降低了立即加息的可能。

不过,Jinny Yan说,经通货膨胀因素调整后中国的利率已经为负以及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并可能最终转嫁给消费者的事实都是开始加息的重要理由。自从200812月起中国一直没有对基准利率进行过调整。

截至目前,政府紧缩措施的影响在工业生产领域表现得最为明显。主要制造业活动衡量指标工业增加值4月份同比增长17.8%,增幅不及3月份的18.1%。政府退出刺激措施在固定资产投资领域也有所反应,该指标用以衡量在公共工程项目及公司设备上的资本支出情况。虽然1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6.1%,但增幅略低于13月份的26.4%

但有些分析师注意到两项指标均在相对高位运行。汇丰银行(HSBC)的经济学家屈宏斌说,尽管工业生产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略有放缓,但通胀压力持续上升且新增贷款仍然过高,因而很难确信中国的经济过热风险已有切实缓解。

官方坚持称一切都在掌控中。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周二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房地产投资及房价政策的效果,随著时间推移会逐渐显现。他还说,尽管全球商品价格不断上升,但全面的价格压力还是温和可控的。

盛来运说,2010年“CPI涨幅控制在3%以内仍然是可能的”。

中国实施的大多数经济刺激措施提供的资金是通过国有银行体系发放的,因而,使银行贷款重归正常是冷却经济的一个关键问题。周二中国央行另外发布声明称,4月份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为7,740亿元 (1,130亿美元),高于3月份的5,107亿元,并比去年同期高出约30%

中国监管层对银行贷款的监管以季度为单位,因而,季度开始第一个月新增贷款增加并不为奇。但4月份新增贷款涨幅仍超出许多经济学家预期。而4月份未偿贷款增幅由3月份的21.8%升至22%,为五个月来首次增长。

中国央行顾问:调整存款利率的条件基本成熟

据《第一财经日报》周三报导,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称,中国调整存款利率的条件基本成熟。

该报援引李稻葵的话报导称,调整利率的目的是稳定储户的通货膨胀预期,不要产生恐慌,把资金从银行体系撤出。

中国周二公布,4月份国内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2.8%,高于3月份2.4%的升幅。

IEA下调2010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

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简称IEA)周三下调了其2010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为一年以来首次对该预期进行大幅下调,理由是新兴市场消费量低于预期,以及该机构对2008年的需求数据进行了修正。

IEA在其月度石油市场报告中称,预计今年全球原油日均需求量为8,638万桶,较4月份预期减少了22万桶;但较2009年的日均需求量增加了160万桶,增幅为1.9%

IEA警告称,受希□等地的主权债务问题影响,全球经济仍面临大量的不确定性。该机构还称,由于中国等几个石油消费大国尚未递交全面的2008年石油需求评估,因此2008年的需求数据可能还会被修正。

三大理由决定中国暂时不会加息 时间点或会后移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数据显示,4月份CPI同比增长2.8%,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4月份PPI同比上涨6.8%,涨幅比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CPI涨幅已接近加息红线,PPI的涨幅较大。而此前发布的贸易数据显示,进出口回升势头良好,同比上升39.4%,达到2381.6亿美元。同时,中国重新“回归”贸易顺差,但贸易顺差较过去已经大为收缩,只有16.8亿美元。而在信贷方面,4月份信贷超预期达到7740亿元,远高于市场此前估计的5800亿水平。

从数据上来看,通胀预期已经真实形成;用财政投资、低利率和高信贷等刺激性政策,的确急剧扩大内部需求,导致进口(尤其是大宗商品进口量的狂升)“赶超”出口,形成短暂性的贸易平衡,可以“淡化”人民币汇率的压力,这也暗示著如果中国进行价格型工具的调控,那么加息也会优先于汇率上调,市场上风传的“两率齐动”看上去并不真实。

CPI上涨主要是因为食品价格的上升,尤其是菜价和粮价的飙升,很多人归咎于天灾造成的减产,但这并不完整。总体上看,西南仅仅是一个次要的农业产区。造成农产品产量可能下降的根本因素是“结构性抑制”机制。这个机制的运作是这样的:投资主要靠银行信贷,而信贷来源于民众的真实储蓄,在潜在经济增长率之下,信贷增长不会造成价格和资源分配的扭曲,但如果一旦超越潜在经济增长率,那么新增的信贷就是没有足够储蓄支撑的,新增的部分其实就是改变原来储蓄的分配比例。

那么,4CPI创年内新高,中国是否会采取加息应对日益升温的通胀压力?根据众多机构和专家的分析,我们认为,短期内中国暂时不会按动加息按钮,理由如下:

理由一:地产调控减缓了通胀预期

地产调控有助于缓解通胀上行压力,华安基金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杨明表示,因为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使得加息预期降低,今年或有一次甚至不会加息,若加息将在56月份。山东师范大学房地产经营管理系主任、导报特约评论员程道平告诉导报记者,房地产业属于特殊的实体经济,其发展能够带动水泥、钢铁、玻璃等许多行业的发展。短期内这些相关行业会受到影响,但从长期来看,调控将会减少日后经济过热或资产价格出现大泡沫的风险,房价走软也将有助于缓和通胀预期。“尽管当前国家调控力度很大,但其主要是要在短期内遏制快速上涨的房价,打击投资过热,并非限制打压房地产业。特别是房产政策‘国十条’明确鼓励增加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用地供应,将促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从而保障整个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东吴证券认为,近期中央对房地产泡沫的挤压行为已透露出其调控手段的进步─侧重“点杀”,因为针对中国经济一半是“冰”一半是“火”的局面,过早采用“加息”这样全局性调控工具未免错杀过多。并且本次房地产调控政策其实比加息等手段所产生的收紧效应更强(房地产牵连的产业链太长,且对GDP的拉动可能在两个百分点左右,这样看来已经是一次“准”全局性的收缩)。因此在重拳出击之后应该制造一个“政策真空期”使得“新国十条”见效,同时也留给中央观察效果并进行下一步“相机抉择”的空间。

理由二:欧洲、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犹存

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FED,美联储)11日在其网站公布了同欧洲央行(ECB)、瑞士央行和英国央行的三份货币互换安排协议,该安排旨在提供美元资金以缓解市场紧张局势.联储此次公布协议是为增加信息披露,让外界更清楚地了解紧急举措。美联储承诺,当这些协议敲定后,将会公布同日本央行和加拿大央行的互换安排协议。

此外,欧盟、IMF已经展开了规模巨大的救援行动来化解希□危机,尤其是防止希□危机变成“笨猪危机”(PIGS),从而撕裂欧元区。现在欧洲央行已经授意各国央行购买各国国债,缓解欧元区的资产抛售行为,可以预见,希□到期国债违约是肯定的,IMF和欧盟将会帮助它,用发行低利率的新债取代旧债,这是所谓的“软性违约”。希□不可能退出欧元区,无论是欧盟还是希□政治家都不会允许。同时,希□会削减赤字,但在短期内这个行动也会降低GDP,导致赤字/GDP在一定时期内不会立即下降,而评级机构不会有耐心,它们肯定将不断下调评价至“垃圾”级别。道路已经非常清晰,葡萄牙意大利希□西班牙“笨猪四国”除了削减财政赤字、降低民众工资、降低劳动力成本以外,还需要实施贬值,这样才能提高外部竞争力,来获得改革的资源。他们没有本国货币,这其实意味著欧元需要大规模的贬值──可能是前所未有的贬值。欧元区各国有不同层次的生产力水平,它们不仅对美国产生冲击,也会对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大国产生冲击,欧元区货币贬值意味著欧洲加入了严酷的“外需争夺战”中,最大的受益者将是德国。美国和中国的外需都会受到影响。简单地说,刺激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一定的扭曲,通过“结构性抑制”机制产生通胀的加速,这需要立即加息,而欧洲危机的变数则意味著人民币汇率不适宜立即上调,完成“双率齐动”。

目前的国际经济环境存在不利于加息的因素,全球应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采取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如果贸然加息则会加大国内外息差,直接导致热钱加速流入。

理由三:贸然加息会提高银行产生更多不良资产

西南证券分析师闫莉表示,“应谨慎看待加息对银行股带来的利好。加息对于地产等高负债板块说,势必会提高其融资成本,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一些企业贷款的质量问题会逐渐暴露,银行不良资产将加大,间接影响到银行的资产安全。”民生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卢婷说,“如果是对称加息的话,对银行股是一个利好;如果只提高存款利率不提高贷款利率,对银行就是很大的利空。当然,因为房地产新政还没出完,利空没有释放完毕,加息对银行板块的股价有多大推动作用,仍需要结合多种因素考虑。”

央行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回收流动性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认为,中国依靠刺激政策拉动的经济内生动力仍显不足,中国会更倾向继续采用数量调控回收流动性,不会轻言使用加息手段。

他指出,全球应对金融危机时投入大量资金,充裕的流动性需要寻找出路,全球都面临通胀压力,中国亦难独善其身。一旦中国加息无助于改善因食品价格上涨及输入性通胀带来的压力,相反可能会伤害中国并不稳固的复苏基础。

他认为,由于中国外部存在庞大的需求拉力,拉着实物需求往上走,如果不解决外部的通胀源头,仅在内部加息是无用的。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也持有类似观点。她指出,目前央行正在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目的在于回收流动性。

左小蕾表示,为了回收市场上过剩的流动性,央行采取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工具,如4月份重启了3年期央票,5月份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分析认为,由于3年期央票锁定资金的能力非常强,弱化了市场对加息的预期,未来央行仍将根据需要,来选择货币工具的使用。

另外,央行近日公布的《2010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指出,中国面临著物价上涨的压力,但央行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报告中并表示,央行将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经济学家认为,央行的报告也透露出信息,央行会采用如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央票等手段收紧流动性,而不会轻易动用加息筹码。

楼市统计数据与市场真相距离大 恐误导宏观调控

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4月份经济运行数据,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12.8%,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均上涨,其中涨幅最大的5个城市是:海口64.3%、三亚58.2%、温州26.1%、金华23.8%、北京21.5%

估计不少人会说,调控效果存在滞后效应,这些数据并不能反映房价真相。但我们要意识到,尽管最新一轮楼市新政是417日推出的,但实际上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楼市调控从200912月份就开始了,“国四条”的出台就拉开了这一轮宏观调控的序幕。

4月份的房价数据放在大的宏观调控背景下来观察,“调控效应滞后”的说法就值得商榷。因为“国四条”之后,又出台了“国十一条”等,土地、金融、税收等调控政策都已发力。也就是说,楼市调控已近半年,但从这几个月统计数据来看,房价高昂的头似乎还没有真正被摁住。

官方数据显示房价继续上扬,而非官方数据却显示房价大跌。据媒体报道,有民间机构日前发布数据显示,新政出台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北京商品住宅成交均价降幅近8000/平米。官方数据显示整个4月北京房价上涨21.5%,而一些机构数据反映的是417日之后的北京房价,两者虽然没有可比性,但一涨一跌还是让人一头雾水。

事实上,无论是官方数据,还是各种机构数据,都没有反映出市场真相。统计部门的数据不是统计人员深入一线明察暗访采集所得,而是由开发商填报。显而易见,作为宏观调控重要依据的房价数据倚赖于开发商的诚实是不可靠的。

民间机构统计数据更不靠谱。一方面是这些机构由于条件所限不能全面监测房价;另一方面,这些机构多是楼市利益群体的一分子。因此,无论对哪种数据,公众都需要擦亮眼睛。

对北京商品住宅均价下降8000/平米这一数据,笔者就持怀疑态度。不可否认,受宏观调控影响,房价上涨势头得到了遏制,但选择打折销售的开发商就那么几个,更多开发商要么选择观望要么捂盘不卖,甚至还有变相涨价的,统计显示均价每平米下跌8000元,这真实吗?笔者观察到的4月份房价,依然处于高位并且很坚挺。

况且,宣称打折销售的个别开发商,假打折的嫌疑很大。例如,经媒体调查发现,宣称打响降价头炮的恒大地产,不少项目“打折”后的实价竟比以前更贵。实际上,“假打折”的把戏不仅仅恒大会玩,这是业内通病,用开发商的话说,这是一种销售策略。

在笔者看来,目前出现大肆渲染房价下跌、过早定论楼市新政效果的现象值得警惕,这可能是一种表演,目的在于干扰调控。我们常说的楼市利益集团,并不仅仅指开发商和某些地方政府,当然也包括分享了楼市暴利的各类调查研究机构和行业协会。

不真实的统计数据不但会误导宏观调控,还会误导公众的置业选择。楼市多年调控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就与决策依据不靠谱、下药不准有关。因此,目前急需要改革官方房价统计方法。值得庆幸的是,国家统计局负责人曾指出,房地产价格的统计应该改进,只是没有明确究竟何时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