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经纬
18-03-14
六方会谈中方团长武大伟访朝
朝鲜中央通讯社17日报道称,六方会谈中方团长、中国政府朝鲜半岛事务特别代表武大伟率领中国代表团当天抵达平壤,开始对朝鲜进行访问。
据了解,武大伟将在访朝期间与朝鲜政府人士就六方会谈重启方案进行深入讨论。此前,武大伟曾于去年8月和11月两次访问朝鲜。
上月17日-20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访问朝鲜,与朝鲜外务相朴义春、外务省副相李荣浩就重启六方会谈的方案进行了讨论。同月12日,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率领负责韩半岛工作的代表团访问了朝鲜。3月7日-10日六方会谈俄罗斯副团长、俄罗斯特命大使格里戈里·洛格维诺夫访问了朝鲜。因此,有观点认为,六方会谈当事国正为重启会谈而加快非正式协商的速度。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朝鲜代表离席抗议
在日本的“朝鲜绑架日本公民受害家属协会”代表饭冢繁雄刚刚发言时,朝鲜的日内瓦联合国办事处常驻代表徐世平首先是质疑饭冢繁雄有无发言的资格。
徐世平先是拍桌要求“澄清”饭冢繁雄是否具有日本官方代表的发言资格,当会议主席表示,饭冢繁雄有资格在会上发言后,徐世平起身离席表示抗议。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这次的会议主要是讨论联合国就朝鲜人权状况所作的报告。
该报告称,朝鲜政府“广泛地违反了人权”,其中包括酷刑、虐杀、奴役以及性暴力等等。
这份由前澳大利亚最高法院法官科尔比领导的小组所编纂的报告同时还估计,至少有20万的外国人在“自愿”或者“被绑架”的情况下进入朝鲜,然后下落不明。
饭冢繁雄的妹妹田口八重子在1978年失踪,当时年为22岁,朝鲜在2002年承认绑架了田口八重子,但是说她已经在1989年死亡。
科尔比在会上发言说,国际社会应该像当年对付纳粹德国、红色高棉还有种族隔离时代的南非一样,将朝鲜领导人送上国际法庭。
这份报告受到多个国家的支持,但是中国驻日内瓦联合国办事处代表陈传东在发言时警告说,中国将会投下否决票。
陈传东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在没有得到有关国家的支持与合作的情况下,不可能公平、客观、有效地执行委员会的职责”。
中国先前就表示,“公开点名”不是处理朝鲜人权问题的方式,并呼吁和朝鲜政府进行其所称的“建设性”对话。
中朝在联合国就慰安妇问题谴责日本
中国和朝鲜的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官员17日在联合国总部召开的妇女地位委员会会议上提出日军强征慰安妇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对日本进行了谴责。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王民国强调,日军强征慰安妇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耻辱的记忆”。朝鲜的参赞金松谴责安倍参拜靖国神社“是对国际社会的挑衅”。
日本驻联合国代表部公使久岛直人反驳称,安倍参拜靖国神社“是为了宣誓不战”。中国和朝鲜的代表要求再次发言,重申了对日本的谴责。
中朝两国今年1月也曾与韩国一起在联合国安理会及联合国妇女权能署的会议上抨击日本。
美国海豹突击队截获“人共旗油船”
美国海军特殊部队海豹突击队(Navy SEAL)截获了从利比亚当局手中逃离的插有朝鲜人共旗的油船。据美联社报道,海豹突击队3月16日在塞浦路斯海岸附近的地中海公海上查获了“Morning Glory”号油船,正在押送至利比亚。
朝鲜主张该船只与自己无关,不负有责任。法新社等外媒报道说,虽然船上插有人共旗,但并不能因此就断定是朝鲜籍船只。
朝鲜在推动经济改革?
韩国战争中牺牲的中国军人遗骸入棺仪式
3月17日,为将韩国战争时战死的中国军人遗骸送还中国,在坡州陆军25师团“中国军人遗骸临时安置所”为他们举行了入棺仪式。
送还中国军人遗骸是去年6月朴槿惠总统访问中国时与刘延东副总理交谈时提出的交流项目,送还的遗骸原本预计为425具,但在精密鉴定过程中,发现原本被分到一起的6具遗骸其实是18个不同人的遗骸,因而归还的遗骸数量增加到了437具。遗骸将在本月末送还中国。
青瓦台“日本若表诚意愿与之对话”
在荷兰海牙举行的核安全峰会(3月24日~25日)上,可能会实现韩美日首脑会谈,对此,青瓦台发言人闵庚旭3月17日表示“现在还未决定任何事情”,“政府认为,不能为了对话而对话,两国领导人要能够在对话中得到建设性的成果”,“为了达到进行建设性对话的条件,日本需尽快在历史问题和未决历史事件上采取有诚意的措施”。
朴槿惠总统3月15日曾针对安倍晋三首相表示不会修正承认强制征用慰安妇的河野谈话一事表示“让人感到万幸”,做出肯定评价。
对此,日本官房长菅义伟3月17日表示“日本政府对朴总统‘万幸’这一反应表示欢迎”。韩日两国互相发出“万幸”和“欢迎”的积极信号,令韩美日三国首脑会谈的可能性急剧上升。有看法认为“希望举行韩美日三方会谈的美国如何说服日本,是一个重要变数”,“两位首脑可能会在海牙按照事前准备好的方案,在侧线举行单独会谈”。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菲方须承担在南海采取挑衅行动所产生的一切后果
针对菲律宾外交部就仁爱礁问题所发表的声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7日表示,中方对菲方可能在南海采取进一步挑衅行动保持高度关注和警惕,菲方必须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菲方自1999年起将一艘菲现役军舰作为永久设施部署在仁爱礁,以回应中方1995年对美济礁的“占领”。
洪磊说,1999年,菲方曾多次向中方明确承诺将拖走故障“坐滩”船只。2003年,菲方又向中方郑重承诺在仁爱礁问题上不会成为违反《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首个国家。目前,菲方不仅拒绝拖走该船,还试图运送钢筋和水泥等材料在该礁上修建设施,这一做法违背菲方自身承诺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克里米亚宣布独立成为主权国家
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17日决定,克里米亚独立成为主权国家,命名为克里米亚共和国。
当天,有100个席位的克里米亚议会有85位议员参加表决,决定获全票通过。克里米亚议会还向俄罗斯联邦提出建议,以新的自治主体加入俄罗斯联邦。克议会同时决定,自即日起,克里米亚半岛上的一切政府机构要向克里米亚共和国移交权力和设施。
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16日就自身地位举行全民公投。全民公投筹备与执行委员会主席马雷舍夫17日宣布,对公投全部选票的统计结果表明,全克里米亚半岛超过96%的投票者赞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
这次公投是克里米亚半岛历史上第三次。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在1991年和1994年分别进行过两次公投,内容都是关于更大的自治权和在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政治取向。
普京签署法令承认克里米亚为主权国家
俄罗斯总统普京已经签署了法令,承认克里米亚为主权国家,为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铺平了道路。
法令说俄罗斯考虑到周日克里米亚举行的公投,官方说公投中97%的投票者支持从乌克兰分离。
俄罗斯呼吁承认并尊重克里米亚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
俄新网RUSNEWS.CN莫斯科3月17日电 俄罗斯外交部声明中说,莫斯科呼吁承认并尊重克里米亚根据其居民自由意志表达结果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
俄外交部称:“根据2014年3月16日全民公投自由表达意志的结果,尊重并承认克里米亚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
俄罗斯批准乌克兰在俄领空进行观察飞行
俄新网RUSNEWS.CN莫斯科3月17日电 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安东诺夫17日向记者表示,俄罗斯再次批准乌克兰在2011年维也纳有关加强信任及安全的文件框架内在其领空进行观察飞行。
乌克兰通过集安组织渠道发出了有关3月18日至20日进行检查的请求。目标是检查与乌克兰毗邻的别尔哥罗德和库尔斯克地区有无‘未申报军事行动'。
安东诺夫说:“基于遵守维也纳文件的国际义务,我们再次同意接受乌克兰小组在我国区域进行检查。”
他表示,检查期间将授予乌克兰代表检查指定区域(包括利用俄方提供的直升机)可能,以便令乌方相信那里没有采取任何威胁乌克兰的军事行动。
除此之外,本周德美小组还将在《开放天空条约》框架内在俄领空进行观察飞行,另外依照2011年维也纳文件,由爱沙尼亚、法国和比利时三国代表组成的混合小组也将对普斯科夫师伞兵团进行检查。
奥巴马签署有关对俄高级政客实施制裁命令
白宫17日发布消息,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一项有关对俄高级政客实施制裁的命令,其中包括俄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主席马特维延科及俄副总理罗戈津。
实施制裁是对乌克兰危机期间的莫斯科行为回应。名单中人员将被禁止入境美国,他们的资产及财产将被冻结。
名单中还包括俄总统顾问苏尔科夫和格拉济耶夫,以及议员米祖利娜、斯卢茨基和克利沙斯。
根据美国总统命令,计划冻结在俄从事武器及军事装备的人员及企业的财产。确切名单将由美国财政部确定。
消息中指出,“当前措施对俄罗斯是一个严重警告......美国还会采取额外措施”。
奥巴马愿意为乌克兰走多远?
《华盛顿邮报》网站3月18日刊登了一篇观点文章,题为《奥巴马的决心能阻挡住普京的西进吗?》。文章说,普京在乌克兰问题上现在手里有很多牌。他可以诉诸直接威胁、武装渗透或心理战。就像在叙利亚化学武器危机事件中一样,普京有可能让奥巴马在外交上宣布胜利的同时吞下战略失败的苦果。文章说,西方虽然在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方面远比俄罗斯有力量,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没能表现出这一点。奥巴马政府拒绝了乌克兰政府向美国寻求紧急军事援助的要求。
文章说,如果普京坚持走对抗路线,西方将需要向乌克兰政府提供长期军事援助。无论是欧洲国家对俄罗斯实施油气制裁,还是加强俄罗斯周边北约成员国的军事力量,都将面临高昂的代价和巨大的困难。但如果普京继续其挑衅行为,西方的这些行动将变得不可避免。文章最后呼吁奥巴马像当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的卡特总统那样,拿出对抗的勇气来。卡特当年的做法包括,召回美国驻苏联大使、对苏联实施谷物禁运、切断对苏联的技术转让以及开始向阿富汗反抗势力提供援助等。
《大西洋月刊》网站3月17日刊登的一篇观点文章说,美国现在太穷了,无法拯救乌克兰。文章说,过去一年中,俄罗斯和西方在乌克兰棋局上的争斗,一直是场经济角力而不是军事角力。普京去年12月承诺购买价值150亿美元的乌克兰债券,并通过折价向乌克兰出售天然气再向其提供70亿美元暗补。而美国方面迄今仅仅承诺向乌克兰提供10亿美元的贷款担保,即使这么少的钱目前也没能在美国参议院获准放行。
文章说,每当美国人开始辩论是否要用美国的财力在乌克兰这个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国家推动民主并扩大西方影响力时,人们总喜欢将这种努力与美国二战后在欧洲实施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但有人估计,如果折合成目前的美元,马歇尔计划当年的总支出将约为7,400亿美元,而美国参议院现在连相当于这笔钱1/740的对乌援助资金都不肯放行。
乌克兰叙利亚危机考验奥巴马外交
让白宫措手不的不仅是普京入侵克里米亚的决定,还有中国对领空和贫瘠小岛日益坚定的主权声明。迫使伊朗重新考虑其做法的经济压力和网络攻击,都没能阻止朝鲜暗中重启其核计划和导弹计划。
总之,美国的对手们正在测试它在伊拉克、阿富汗战争后的底线。
“没有人主张军事行动,想重现乔治·布什那种豪言壮语,”奥巴马的一名前高级国家安全助手说。但他说,与此同时,奥巴马再三重申违反国际规范的人长期而言将被“孤立”,并且“付出沉重的代价”,这话听起来像“更像是对遥远未来的预测,而不是迫在眉睫的威胁”。
前总统乔治·W·布什的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Condoleezza Rice)认为,美国连续五年释放信号要求别国介入,同时也担心自己无法继续维护世界秩序,这都已造成了影响。
“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美国收手,不再在世界上‘强加’和‘坚持’一些事情,就会有国际社会和盟友这样的积极元素填补它留下的真空。”赖斯在一次电话交谈中说道,“但实际填补这个空间的是残酷的独裁者;极端势力,尤其是来自于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极端势力;以及民族主义。”
2008年时,赖斯对于奥巴马参选总统表现出了许多热情,并且在过渡期间跟他多次交谈。但现在,她认为他的很多决策——比如放弃对叙利亚使用化武进行打击,以及在中国宣布增加12%军费开支之际,他缩减国防预算,使得陆军兵力降到二战以来的最低水平——发出了明确的信号。
“亚洲正全面笼罩在民族主义情绪中,这是美国撤退的真实代价,”她表示。
以色列人担心美国在波斯湾保留航母的兴趣减小,并且担心如果跟伊朗达成核协议,华盛顿将不再领导一个联盟来遏制伊朗。沙特正在重新讨论,是否可能需要自己的核威慑力。
奥巴马及其工作人员的说法却大相径庭——他们表示,总统已经利用了撤离伊拉克,以及几乎撤离阿富汗的好处,开始调遣国家实力中一些更加微妙、更加智能的工具。实施较为缓慢的“转向亚洲”(pivot to Asia)策略,应该是新型的软、硬实力组合的一个象征;这不仅关乎贸易关系的建立,还同样向中国领导人清楚地表明,美国无意在东海和南海问题上让步,北京也别想在这些区域行使唯一主权。
最新的军费预算在无人机、网络和特种部队上进行了更多投入,同时削减了对常规部队和长期陆战设备的开支。
“如果我们将经历分散在太多项目上,积极追踪每一次危机,我们就没法去打保障美国主导地位的持久战了,”副国家安全顾问Benjamin J. Rhodes说。
外国领导人说,他们认为,美国不愿意采取行动是它参与战争太多年的必然反弹。埃及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尽管美国威胁说,如果埃及军方将领继续残暴镇压和关押示威者,他们就会中断对埃及军方的数十亿美元援助,但即将到来的总统大选几乎肯定会遭到人为操纵。当被问及为什么这些将领对失去美国的援助如此漠不关心时,一名经常跟埃及人打交道的美国高级外交官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回答:“我们的援助没有多到让他们真正在意的程度。”
俄罗斯是下一个考验。如今,乌克兰要阻止俄罗斯进入克里米亚之外的地区,最佳的防御手段不是军队或盟友,而是市场。
俄罗斯出口低迷,卢布的币值今年已经下跌了10%,如果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很有可能连最不情愿的欧洲人也不得不采取真正的制裁措施。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共和党人理查德·N·哈斯说,事实上,把责任完全归给奥巴马的做法“忽视了历史、地理和政治方面的因素,让欧洲人和乌克兰人自己脱了干系”。
但奥巴马面临的种种危机将会影响全世界对美国实力的看法。“毫无疑问,中国人正在关注着我们的一举一动,想要知道美国是否实施严厉的制裁,以及俄罗斯是否想出了逃避制裁的办法,”一名高级情报官员说。“他们想要知道界限在哪里,以及是否存在界限。”
美国人对政府丧失了信心
美国人对世界的看法,以及他们对美国在世界上所起作用的看法,正在发生显著的转变。皮尤研究中心最近一次调查表明,半个世纪以来,表示美国应减少参与世界事务的美国人首次占到了大多数。在有记载的历史当中,首次有多数美国人认为,美国对全球现状的影响力正在下降。略微超过半数的美国人现在认为,美国为帮助解决全球问题所做的努力过了头。
乍一看,这有点像是孤立主义。被伊拉克和阿富汗问题弄得精疲力竭之后,面临经济持续停滞的美国人正在把目光转向国内。
然而,从经济上说,美国并没有转向国内。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超过四分之三的美国人认为,美国应该在经济上进一步融入世界。
从文化上说,美国也没有把眼光转向国内。绝大部分美国人都接受文化全球化,以及院校和工作岗位的国际化。即使从行动主义的方面来看,美国人依然没有把目光转向国内。对于通过地位对等的个人化努力来推动民主、人权和发展,他们抱有极大的信心。
目前的情况可以用以下方式作出更准确的描述,即美国人对全球事务的高层政治丧失了信心。他们不再相信美国的政治和军事机构能为塑造世界发挥巨大作用。美国人的看法带有一种惊人的受限感,他们觉得,政治和军事行动的成效面临严重的限制。
多项民意调查显示,怀有这种感受的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一样多。对削减国防支出提案的反对之声小得出人意料,尽管该提案将把美军的规模削减到194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们不再确信,军力能让美国大有作为。
这些变化并非是由伊拉克战后的幻灭感或奥巴马政府做过的任何事情造成的。外交政策价值观上的转变是更深更广的文化转变的一个副产品。
冷战是界定明确的民族国家之间的竞争。强势的美国领导人构建了一个自由主义的国际秩序。他们用游曳在各大洋上的舰队、驻扎在世界各地的军队和外交谋略来维护这个秩序。
人们如今更容易相信,历史是由聚集在广场的人群而不是自上而下地推动的。自由主义的秩序不是一个依靠美国军事实力来捍卫、组织的单一体系,而是靠人与人直接接触而自发形成的、在互联网的动脉中流淌的网络。
世上真正的力量不是军事或政治力量,而是个人撤销原先给予的授权的力量。在市场和媒体全球化的时代,一些人认为,在大量个体汇聚成的力量面前,国家和坦克的力量显得苍白。
全球事务不再有主心骨。政治领导者不再站在创造历史的前列;真正的力量属于人群。随之而来的学说肯定不是里根主义(Reaganism)——相信美国应该利用其力量来击败暴政并促进民主。也不是康德哲学(Kantian)——相信世界应该受到国际法的约束。它甚至不是现实主义——相信外交官应该在国际棋局中精心筹谋,从而平衡各方力量并推进国家利益。权力的本质——它来自何处,以及如何被使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是一个激进的信念,那些置身大办公室的人们就是不明白这一点。
这些数据中有一组数字引人注目。几十年来美国人常常被问及一个问题:他们是否认为大多数人都是可以信任的。婴儿潮一代40%都认为大多数人可以信任,但千禧一代只19%持有这种看法。这一代人是高度全球化、高度互连互通,但社会信任水平空前低的一代人。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家,很多人都表现得好似历史是无人领导的。事件自下而上地自发形成。领导和号令这样的社会非常困难。只有那些可以激起强烈道德忠诚感的人可以治理它,但即便是这种道德忠诚感也可能稍纵即逝。
克里米亚公投 地缘政治开始失衡?
台湾联合报评论称,三月十六日克里米亚举行“脱乌入俄”公投。此次公投,共计设有一○二四间投票所,具投票权者约一五○万克里米亚人,八成三投票率,近九成七的投票者赞成入俄。
民主选举,向为西方欧、美所高举的普世价值。然而,为何克里米亚人民公投需要得到乌克兰国会认可?为何得不到欧盟及美国的承认?
波兰记者Lukasz认为,克里米亚公投与克里米亚地位,最后可能走向科索伏的案例。科索伏现由联合国托管,由北约组织派遣军队驻紮以维持区域稳定。目前科索伏获得联合国一九三国家中的一○八国,以及欧盟廿八国里的廿三国承认。依克里米亚现况,公投虽过关,然而此一结果将不会受大多数的西方国家承认,势必将战线延长至联合国或国际法庭的裁决。
此外,克里米亚公投过关后,还须得到俄罗斯认可才能加入俄罗斯。因此就整体局势而言,克里米亚公投应是乌克兰危机整出地缘政治大戏中的一个高潮,而并非结束。正点在于随后而来的五月廿五日乌克兰总统大选,以及大选后新乌克兰政府与欧、俄的谈判。
克里米亚公投同时,有两条可供分析的脉络浮现。首先,乌克兰东南部如哈尔科夫、顿涅茨克、卢干省,以及奥德萨纷纷出现要求举办“脱乌入俄”公投的示威人群。换言之,若是俄罗斯强力主导,克里米亚公投之后,还可能有顿涅茨克公投,或是奥德萨公投等戏码。亦即,这些东部传统亲俄地区,在俄罗斯影响下,应该是普亭与新乌克兰政府及欧盟谈判的筹码。
普亭的目标绝不仅在克里米亚,因为少了乌克兰此一缓冲区,俄罗斯将直接面对欧盟的经济、政治,甚至军事压力。此外,俄罗斯对欧的天然气管线,半数以上是通过所谓的“西乌克兰”领土,不致断绝,但是要害将落人掌握。因此,普亭要的,是整个乌克兰的稳定与友好关系。
而就欧盟立场而言, 当地时间下午两点多,德国总理梅克尔的盟友,德国CSU党副主席Peter Gauweiler发表声明提醒:俄罗斯也是欧洲国家!欧洲伙伴们必须非常慎重地使用经济制裁,或以武力制衡等类的工具,这是非常危险的。
此外,Gauweiler也再次提醒世人,我们不能把现在的俄罗斯继续当成冷战时期的苏联看待,俄罗斯,现在是我们欧洲的一员。此外倘若乌克兰分裂,立即需要欧盟大力协助,短期内亦将造成欧盟严重负担。因此,乌克兰分裂,甚至仅仅是克里米亚脱乌入俄,都不是欧盟与俄罗斯的第一选项。
因此,一如过去预测,克里米亚公投如期举行,结果也如预期地通过,这仅是整个乌克兰危机的一幕高潮。往后观察的重点,应该是五月廿五日的总统大选,以及,远在大西洋彼岸,但在中东、中亚地区中一直虎视眈眈的美国立场。
李克强同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通电话 要求马方提供马航失联客机更加详细准确信息
总理李克强17日下午应约同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通电话,就马航失联客机搜救工作进一步沟通协调。
李克强表示,中方有十余艘专业搜救舰船正在相关海域开展工作,并要求过往中国籍商船进行搜寻,我们调动了多架飞机和21颗卫星参与搜寻。我们还向25国通报了有关情况,请其协助搜寻。对多国全力开展搜救工作,中方表示赞赏。
希望马方进一步及时、准确、全面向中方提供掌握的更加详细数据信息,包括第三方信息,尽快明确搜救范围,提出方案,提高效率。
习近平本月底访欧 将与奥巴马会晤
习近平将于三月二十二日启程访问欧洲,并出席二十四至二十五日在荷兰举行的核安全高峰会,期间他将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
中共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表示,出席核安全峰会是新形势下中国在国际安全领域採取的重要的外交行动。习近平将提出中国的核安全观,介绍中国在加强核安全方面的措施,并与其他领导人商议加强核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
在核安全峰会期间,习近平也将与多国领导人举行双边会晤,包括今年与欧巴马的首次会晤。习近平此行还将到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四国,进行国事访问。
访德期间,习近平将与德国领导人对中德关系定方向,双方将签署工业、航太、科技、教育、文化、农业等领域的一系列合作协定。
济各习近平曾互致信件 中梵关系或破冰
罗马天主教教宗方济各近日透露,他曾写信给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并收到回信。
“我任教宗三天后习近平主席当选。当时我寄了封贺信给他,他也回了封信给我。我们关心中国。我十分关爱这个伟大的民族。我们和中国之间一直有些联系。”
方济各去年3月13日当选教宗,习近平则在同年3月14日当选国家主席。
哈佛教授:中国GDP“破7”也无大问题
哈佛大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17日在首尔乐天酒店接受采访时对今年美国和中国经济提出了乐观看法,并主张就目前而言新兴国家的债务违约风险不大。
“今年中国GDP增长率可能会降至7%以下(中国政府的增长预期为7.5%),但现在处于经济改革的转折期,出现一些动荡在所难免。中国这个国家十分清楚自己该做什么,十年后会成为最繁荣的国家。”
费尔德斯坦否决了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他表示:“中国想要降低出口依赖度,并将经济重心从传统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因此,7%这个增长率绝对不低。7%可以刺激消费并提高就业。”
费尔德斯坦还对美国经济前景提出乐观预测。他表示:“今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至少能达到3%,运气好的话可能会达到4%。”美国政府提出的今年经济增长预期为3.1%。费尔德斯坦表示:“最近一年里美国的家庭资产增加到10万亿美元,而且没有上调税收、减少政府支出,这三点会成为利好因素。我一度也对美国经济感到悲观,但现在改变了看法。”
但费尔德斯坦强调,如果美国在量化宽松政策结束后遭遇通后膨胀,情况将比想象得更加严重,美联储要针对这种风险制定对策。他还指出:“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的物价上涨率是1.4%,十年后变成5.5%,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到到11%,物价如此暴涨是因为美联储没有采取强有力的对策。美联储应从现在开始积极考虑提高利率,但他们却在回避。”
对于美国采取退出量化宽松措施后金融领域出现动荡迹象的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南非等所谓的脆弱新兴国家,费尔德斯坦指出,目前尚未出现债务违约风险。但他还指出:“如果美联储在量化宽松政策结束后上调利率,流入新兴国家的大笔资金就会流向发达国家,从而面临更大的上调利率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