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经纬
11-06-12
叙反对派选出新领袖
在数月的内部纷争之后,叙利亚主要的流亡反对派组织选出了库尔德裔学者希达为这个组织的新领导人。
新主席敦促世界各地的叙利亚人与国内的公民联合起来,采取行动,并鼓励叙利亚武装部队的成员投诚。
希达呼吁联合国派遣观察员前往霍姆斯。
缅甸总统:动乱威胁国家稳定和民主进程
缅甸总统吴登盛星期天警告说,如果西部若开邦的宗教与种族暴力冲突继续蔓延,可能将国家的民主化进程置于危险境地。
若开邦的佛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爆发三天暴力冲突后,吴登盛向全国发表讲话时发出上述警告。冲突造成至少七人死亡,数百栋房屋被纵火焚烧。
吴登盛说,不同宗教和种族之间的仇恨和报复引发的暴力袭击可能蔓延到缅甸其他地区。他表示,一旦出现这种事态,缅甸的稳定与和平以及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星期六,缅甸政府增派安全部队进驻若开邦,以恢复和平并实行宵禁。若开邦位于缅甸与孟加拉国的边界附近。
日议员坐船考察尖阁诸岛海域
日本民主党议员森冈洋一及自民党议员下村博文等6名众议员10日乘坐渔船考察了冲绳县石垣市的尖阁诸岛(钓鱼岛)周边海域。
渔船在尖阁诸岛的鱼钓岛附近航行,确认了灯塔及岛屿地形情况。议员中有意见指出,由于野生山羊食草导致全岛植被退化,担心会影响该岛的生态系统。民主党议员高邑勉表示:"有关生态系统问题,应尽快上岛调查。"
由森冈等人担任理事的众院决算行政监督委员会计划11日对提出购买尖阁诸岛计划的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以及石垣市市长中山义隆进行知情人质询。
此次考察是与"集体渔业活动"同行,该渔业活动是由民间团体"加油日本"及当地渔民共同实施。包括东京都议员、石垣市政府职员以及英国《金融时报》等海外媒体等约120人于9日晚乘坐14艘渔船从石垣港启程。
李旺阳亲属失联 多名支持者遭监控
湖南邵阳盲聋民运人士李旺阳离奇死亡案发生后,尤其在李旺阳遗体被强行尸检和火化后,当局对他的亲属和关系密切的友人及一些支持者加强了监控,有人遭行政拘留,有人被限制出门,还有人下落不明。有关当局围绕李旺阳离奇自杀案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正在使得这个案子遭到更多质疑。
李旺阳的遗体6月9号上午被政府下令火化后,他妹妹李旺玲和妹夫赵宝珠都与外界失去联系。民间发起的李旺阳"被自杀"真相调查委员会的三位发起人的手机都无法接通。
中学教师黄丽红是最先接到李旺阳去世消息的人之一。她在李旺阳遗体被当局强行移走后遭到国保人员带回家中。黄丽红表示,她目前受到公安和她所在的隆回县万和实验学校派出的人员24小时监控。黄丽红在李旺阳妹妹李旺玲和妹夫赵宝珠与外界失去联系前一直在一起。她说,李旺玲和赵宝珠不可能同意火化李旺阳的遗体,当局如此匆忙下令火化有毁尸灭迹之嫌。
她说:"他们(当局人员)一直在软磨硬泡,甚至是强求宝珠和旺玲签字作尸检和解剖以及火化。这些都是我看见的,当时我在场啊。所以当时(保留遗体)不仅是旺玲自己的态度,也是我们真相调查委员会大家一致的要求。"
黄丽红说,她6月3号去医院看望了曾因参加1989年和后来的民主运动而系狱20多年的李旺阳,感到双方的交谈很喜悦。她说,李旺阳对薄熙来等重大事件和当前中国政局都有所了解,感到中国未来有希望,根本不可能会自杀。
黄丽红还表示,得知李旺阳死讯后,她立即赶到邵阳,陪伴李旺阳的妹妹,后来在朱承志家因使用手机而被当局定位找到,带回离邵阳50公里的家中,由公安和学校干部教师十几人轮班日夜看守。
港人大游行要求调查李旺阳死因
大批香港民众10日冒酷暑游行至中联办,要求中国政府调查民运人士李旺阳死因。
这次活动由香港30多个团体联合举行。据组织者称,参加人数达2.5万人。
香港特区人大代表叶国谦11日表示,他会在当天致信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表达对李旺阳死亡事件的关注。
他说,李旺阳的死存在很多疑团,地方政府未能做到透明和公开,中央政府有必要介入。
法国议会选举:左翼联盟将胜出
法国国民议会选举第一轮投票站出口民调结果显示,总统奥朗德所属的社会党和左翼联盟党派将赢得议会多数席位。
法国4600万选民投票选举577位国民议会议员。专家估计,左翼联盟可能最终赢得289至368席。
分析认为,目前法国参院已经被社会党控制,如果国民议会也被左翼控制,将给与奥朗德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决策权。
中国5月出口增速反弹
5月出口同比增长15.3%,超过4月4.9%的增幅,并且远高于分析师们的预测。5月进口同比增长12.7%,同样轻松超过4月0.3%的增幅和分析师预测。
5月当月,中国的贸易顺差为187亿美元,略高于4月的184亿美元。
上周四中国央行出乎市场意料地降息之后,各方预期,周末发布的经济数据可能极为疲弱。
从工业增加值到消费品零售总额,这批经济指标数据确实突显中国经济存在一些疲软,但整体局面(尤其是贸易数据)远远不像有些人所担心的那么糟糕。
中国出口表现是全球经济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它明显反映出欧洲的疲弱。今年头五个月,随着欧债危机对商业活动造成拖累,中欧双边贸易总值仅同比增长1.3%。但美国帮助填补了缺口,中美双边贸易总值同比增长12%。
进口得到中国对大宗商品旺盛胃口的推动,尽管人们对于中国的基本面需求究竟如何存在一些疑问。以铜的进口为例,5月进口量比上月大增11.9%,终结了此前连续两个月的跌势,但分析师们表示,这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库存从西方市场转向中国。
中国经济见底了吗?
4月份,中国实体经济活动十分疲弱,而政府自5月初宣布了一系列保增长政策。
5月份出口增长大幅超过预期,同比增速从4月份的4.9%反弹至15.3%(彭博调查7%,瑞银预测6%)。中国对所有主要贸易伙伴,包括欧盟的出口额均出现反弹。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从4月的19%升至约20%──考虑到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实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反弹的势头可能更加强劲。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包括交运、电力/公用事业以及水利节能)不出所料地在政府的诸多政策推动下有所回升,尤其是对铁路和其他交运的投资。另外,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从4月份的9%翻了一番至18%。
房地产投资的反弹对我们来说有些意外,不过这与近期房地产行业的动向相符。5月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跌幅度从4月的14.6%收窄至4.6%,销售面积下跌幅度也缩小至9.3%。新开工和竣工面积同比增速的改善与去年较低的基数有关,但季节性调整之后,房地产销售面积、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以及整体建设活动都较今年3、4月份的低位有所回升。近期对首套房贷的放松、降息以及房地产开发商贷款的放松都应有助于房地产投资和建设在未来几个月里企稳并小幅回升。
发电量在4月份同比微弱增长0.7%之后,5月份同比增长2.7%。最新的4月份货运量数据也有所反弹。5月份进口增长意外地强劲,尤其是大宗商品和投资品的进口量,这也可以算是另一个积极的信号。不过,一些大宗商品的进口可能是因为国家或者企业积累战略储备,并不见得反映潜在的需求状况。
在所有5月经济数据之中,最弱的大概是工业增加值。5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仍然疲弱。
截至4月份的数据显示,工业库存正在下滑,但整体库存尤其是金属和化工行业的库存水平仍相对较高。最新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分项数据也显示,产成品库存相对销售或者是新订单的比率在上升──这显然是由于疲弱的销售所致。随着产成品库存被动积累,企业也没有补入原材料库存的动力。这一过程可能会在未来两个月里持续,直到销售在政策刺激下回升。在这一大背景下,大宗商品包括铜、铁矿石和原油进口量的强劲增长格外引人注意。我们并不确信这意味着潜在的需求也同样强劲。在我们看来,政府或者是商业体战略性的积累储备或许是原因之一。
尽管5月份出口增长出乎意料地坚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先行指标,包括美国、欧元区以及其他大型新兴经济体都显示未来需求可能仍将走弱。
5月份CPI同比增速下滑至3.0%,略低于预期(彭博调查和瑞银预测3.2%)。主要由于食品价格下跌幅度超预期,尤其是鲜菜和猪肉价格。我们估算季节性调整之后的CPI环比增速大约为1.2%。未来几个月,即便一些食品价格开始回升,基数效应仍然十分有利,而猪肉价格可能将继续下跌。
此外,全球经济的疲弱使得油价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显著下滑。尽管我们仍然预计今年政府会对天然气和水电价格进行调整,但大宗商品和食品价格的下跌应有助于带动6月份CPI同比增速降至2.5%左右,并在三季度进一步下行。因此,我们将2012年CPI平均增速预测从3.5%下调至3%。
在未来两个季度里,我们预计政府的保增长政策,包括推动更多基础设施投资和信贷,将对实体经济活动产生更为显著的影响。我们预计实际固定投资将继续回升,并伴随着新增贷款的增加。在一个更宽松的政策环境下,我们也预计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将企稳回升──因为新投资项目的启动很可能包括转移一些社区以及建设一些新的住宅和商业物业等。我们认为政府不会宣布大规模的刺激计划,除非欧债危机显著恶化并导致出口崩溃。
以上展望的最大风险来自外需,尤其是来自欧债危机方面的影响。就国内而言,房地产活动是否能够持稳向好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尽管从最近的指标来看还是可能的。另外,基于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对银行业不良贷款的担忧以及将经济增长的重心向消费转移的需要,人们对政策措施是否能够如以前一样有效地刺激经济增长仍保有一定的怀疑。
中国楼市交易明显回暖
向中国走私的中转站
中国找到利率市场化的途径
中国央行上周四宣布,下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这是2008年12月以来中国央行首次降息。此举允许银行拥有更大的自由度,能够以市场行情确定存贷款利率,代表着利率形成机制朝市场化方向做出重大转变。
政府设定的低利率已经成为中国改革时期经济增长的一个标志,这一做法利用银行将资金从作为储户的家庭部门向作为借贷者的国有企业转移。
事实证明,这一制度安排非常有效,支撑中国GDP以近10%的年均增幅增长。但这种做法并非没有代价:廉价的资金引发投资的失控,从而导致工业产能过剩。储户的储蓄收益较低限制了家庭收入的增加,阻碍了政府试图利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努力。
由此造成的结果是:投资猛增,其在2011年中国GDP中的占比达到49.2%,高于10年前36.5%的水平,而家庭消费在GDP中的占比则从45.3%降至34.9%。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速在2012年上半年放缓,僵化的利率形成机制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较低的存款利率使得资金从银行体系转移至新型理财产品。此类理财产品为短期投资工具,不仅能提供部分银行储蓄的安全保障,同时还能提供跑赢通胀的收益率。某些估计表明,投资于理财产品的资产数量从几年前几乎为零上升至2011年底占银行存款大约10%的水平。这一现象造成的结果是,银行极度缺乏存款,令通过增加贷款数量的方式支撑经济增长的难度加大。
中国央行上周四的举措也有助于减轻银行无法自由决定贷款利率的问题。此前银行最多只能将贷款利率较基准利率下浮10%。但在银行主要客户面临较低的投资回报率的时候,这样的下调幅度被证明不足以吸引借款者。今年4月,企业中长期贷款数量同比下降了45%。
由于固定利率不利于银行系统的有效运转,中国领导人一直在呼吁进行改革。央行行长周小川今年3月份说,利率市场化的时机已经成熟。
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体制,用更高的存款利率增加家庭收入、增加存款让银行有钱可贷,这似乎是不用思考就能得出的结论。但问题在于,自由化对中国银行业的主要利润来源──巨大的净息差构成了威胁。
对于资产规模居全行业首位的中国工商银行来说,假设2011年存款利率全面上调一个百分点,那么其营业利润就会减少24%。在中国银行业仍在处理2009年经济刺激期间所产生巨额不良贷款之际,政府是不愿意牺牲银行利润的。
这是一个艰难的权衡取舍过程,而过去的权衡结果都是偏向银行。不过这次,政府可能会因为一个意想不到的因素而摆脱困境,这就是人民币走强。根据要求,中国银行业需要将超过20%的存款存在央行做储备金,同时获得一点微不足道的回报。这反映了中国汇率机制的一个特殊之处。
过去由于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中国经常账户一直维持顺差,热钱也随着投资者押注人民币升值而不断流入。
为防止热钱流入造成新增贷款猛增、通胀失控,央行大幅提高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而在热钱进入实体经济之前就将其锁定。2003年的存准率为6%,到2011年年底已经达到21.5%。
巨大的净息差弥补了银行将这么多资金存为低回报准备金的成本。
现在的形势发生了变化:由于人民币升值和其他一些原因,2012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重预计将从2007年的10.1%降至2.3%。热钱不再单边流动,目前投机者带出中国的资金与带入的资金相当。
银行的业务环境因此发生改变。如果说没必要将资金锁定为低收益的储备金,那也就没有必要用巨大的净息差来弥补这种低收益。
人民币走强以及中国经济与外部世界更好的平衡,已经从一个方面为中国在不牺牲银行全部利润的情况下实现利率市场化创造了条件。在中国领导人想方设法提振增长、改革经济之际,这一状况来得一点也不算太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