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经纬
17-05-11
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访问中国
在美国和巴基斯坦关系因美军突袭本 拉登行动而恶化之际,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对传统盟友中国展开访问。吉拉尼17日抵达上海,展开对中国的四天访问行程。分析人士指出,在当前巴基斯坦与美国交恶的外交环境下,巴基斯坦希望中国能够给与其更多的支持。
叙利亚更多坦克镇压,850人死
叙利亚星期一在靠近黎巴嫩边境的村庄和抗议多发城市德拉周围部署了更多的坦克。与此同时,活动人士说,针对反政府抗议者的镇压造成的死亡人数上升到至少850人。
巴勒斯坦各派就组建政府展开谈判
敌对的巴勒斯坦组织法塔赫和哈马斯在埃及开始就组建过渡政府展开谈判。双方在本月初签署了一份和解协议。在开罗举行的谈判主题是政府构成和将在一年之内进行的总统及议会选举的准备工作。双方谋求将法塔赫控制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和极端派哈马斯统治的加沙地带统一起来。埃及在两派之间斡旋,促成和解协议的签署。以色列拒绝接受这份协议,理由是哈马斯将摧毁犹太人国家视为己任。
俄罗斯要求美国对导弹防御系统作出担保
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谢尔盖.里亚布科夫16日说,莫斯科对华盛顿不愿作出这种保证感到失望,并说没有这一保证,俄罗斯不能同意与美国和北约进行导弹防御合作。
俄罗斯本月早些时候要求华盛顿对防御系统作出保证,之前美国达成协议在罗马尼亚部署反导弹拦截器,作为新的防御系统的一部分。
莫斯科说,预期中的导弹防御系统将来可能会对俄罗斯的战略核力量构成威胁。美国说,该系统的目的是反击可能来自伊朗或北韩等国的导弹袭击,并非针对俄罗斯。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近日致信北约各国领导人说,只有俄罗斯参加,欧洲导弹防御系统才可行。梅德韦杰夫警告说,俄罗斯和西方国家如果不能就此问题达成协议就可能会引发新的武器竞赛。
BIS:外资银行中国贷款量猛增
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显示,外资银行在中国的贷款规模在2010年显著增加。在中国加紧控制本国银行信贷发放的同时,外资银行贷款激增可能会削弱中国政府控制通胀的努力。
国际清算银行(BIS)最近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2010年,向国际清算银行申报控股状况的外资银行在华贷款规模经汇率调整后达到770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86%。
中国财经媒体报导说,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信贷市场时间虽然不长,但近年来在扩展银行卡、电子理财、以及个人贷款等业务均呈现井喷式增长。
2008年,东亚、花旗、汇丰和渣打相继推出各自银行卡产品后,目前在中国从事银行卡业务的外资银行已有7家。此外,针对中资银行在无抵押贷款业务的起步较晚,几家主要外资银行在2009年将这个领域作为抢占在华业务的重点。花旗、渣打、以及汇丰先后针对中产阶层、农村用户以及中小企业推出“幸福时贷”和“贷得乐”等信贷产品。
2010年,中国新增贷款总量约合1万零4百亿美元。按照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外资银行770亿美元的在华贷款约占7%。2010年,中国接受的跨境贷款约占全球跨境贷款总量的1.1%。
华尔街日报的分析文章指出,中国在维持固定汇率、实行自主货币政策、以及控制资本跨境流动方面很难三者兼顾,因此无法摆脱经济学界所说的“特里芬难题”。该文指出,外资银行贷款的迅速增长可能会冲击中国正在进行的紧缩调控努力。
但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关系学院的鲍泰利教授并不这样看。他说:“我对此并不担心。如果外资银行贷款对中国通胀有影响的话,这在中国货币供应的大气候下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我认为中国央行也不会担心。驱动中国通胀的是其他更加有力的因素。”
中国3月份削减美国国债持有量
美国政府数据显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中国在3月份连续第五个月削减它所持美国国债的数量。美国财政部星期一说,中国将其持有的美国国债从2月份的1万1千5百亿美元减少到3月份的1万1千4百亿美元。
但是,美国政府的第二大债权国日本却将所持的美国国债从2月份的8千9百亿美元增加到了3月份的9千零80亿美元。英国作为美国国债的第三大持有国,也将持有量从2月份的2千9百60亿美元提升至3月份的3千2百50亿美元。
美国政府将在星期一达到14万3千亿美元借贷的上限。美国财政部有关国际购入美国长期金融资产的数据有助于衡量外界对美国经济的信心。
澳大利亚央行:不久后加息可能性加大
澳大利亚央行周二再次暗示,该行将于不久后加息的可能性加大。澳大利亚央行称,国内经济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在加大,该行将详细评估年初自然灾害近来对经济增长造成的冲击。
澳大利亚央行在5月3日政策会议纪要中称,然而经济中的各个方面显然呈现出巨大差异,制定货币政策时必须着眼于总体经济。
该行称,委员会委员们认为,如果经济状况如预期一样继续好转,要把通货膨胀率控制在2%-3%的目标区间内,可能需要在未来某个时间加息。澳大利亚第一季度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3.3%。
但是,澳大利亚央行可能并不急于加息。该行称,希望能在未来的会议上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发展前景进行仔细评估。
澳元走高可能也为澳大利亚央行赢得了时间,因为澳元大幅上涨已经令一些经济领域的流动性趋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