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经纬
09-05-11
本 拉登让美国破财
1998年,美国悬赏500万美元要奥萨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的人头。假如当时这张悬赏令奏效,本·拉登迅速被捕,基地组织被搞垮,那将是千年一遇的大好买卖。
如果没有本·拉登,2001年9月11日的袭击事件就不会发生;如果没有9/11事件,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就不会发生。从这一点来考虑,这位基地组织头目给美国纳税人造成的直接成本超过2万亿美元──间接负担或许还高得多。
目前各方争相投入一件容易引发争议的事情,那就是盘点9/11事件的账本。阿富汗和伊拉克行动的直接成本是最容易计算的。据美国国会的非党派智库──国会研究服务处(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最近估算,从2001年起,除了常规军费外,国会额外拨给了军方1.283万亿美元(未经通胀和债务利息调整)。该智库估计,到2021年,这些费用总计将达到1.8万亿美元。
如果美军按计划撤出伊拉克和阿富汗,相关开支将会缩减。这些开支虽然数额庞大,但不至于压垮美国:1.283万亿美元还不到当前联邦债务水平的10%。
但是,所谓的“反恐战争”也给美国带来了可能难以缩减的新负担。自从2002年成立了国土安全部(Department for Homeland Security)后,国内反恐支出大幅增长。这是自1989年成立退伍军人事务部(Veterans’ Affairs)之后,美国成立的第一个新政府部门。
让民众看到保护家园的需要,显然使政治坚盾延伸到了联邦预算的另一大项上。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主席、共和党人保罗·瑞安(Paul Ryan)近期提交的财政提案,大举削减其他开支,其力度之大从政治上来说是不太可能做到的,而国土安全和基本国防开支大体不变。
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的约翰·缪勒(John Mueller)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纽卡斯尔大学(Newcastle)的马克·斯图尔特(Mark Stewart)在一篇论文中指出,这么做真是反应过度,而且代价高昂。这两位作者表示,从2002年到2011年期间,按当今的货币价值计算,新增的国土安全直接支出为6900亿美元,主要由联邦政府支出,另外,新安检措施使乘客受到耽搁以及其他间接成本加起来也有4170亿美元。2009年,总负担接近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
两位作者对拯救财产和生命的成本加以保守估计,认为相当大部分钱都被浪费了。从成本效益来讲,以近期在纽约时代广场挫败的那起袭击为例,这些开支必须每天挫败或制止4起才划算。
“凑巧上升为议程首项的安全担忧,在未经全面评价的情况下得到应对。”缪勒和斯图尔特表示,“安全压倒了经济。”与此同时,其他邪恶被忽略了:国土安全支出如今超出了美国打击其他所有犯罪的开支。
更难确定的是本·拉登对美国经济的整体影响有多大。尽管当时人们惊慌失措,但是9/11事件本身并未造成全球衰退──的确,美国经济恰恰在2001年11月走出了上年科技泡沫破裂后的轻度衰退。
此外,当时人们曾担心,9/11后的严厉安全措施将妨碍全球化,但实际上世界贸易再度提速,直至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虽然美国要求贸易伙伴国采取更严格的安检措施,比如筛查集装箱,但一些发展中国家对货运和海关程序进行整顿后,出入境和港口效率反而提高了。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研究员发现,在巴基斯坦,货物出口清关时间从31天缩短到了22天,处理一个集装箱的总成本下降了将近一半。
一些经济学家指责美联储在9/11事件后降息,助长了本世纪头十年的信贷泡沫。但是,楼市及其他泡沫真正失控,是2004年以后的事,当时美联储把利率保持在低水平,尽管世界经济正在复苏。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提出的说法很可能更有道理,他表示,损害美国收入水平的是伊拉克战争,因为伊战推高了油价,触发了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斯蒂格利茨与哈佛大学的琳达·比尔米斯(Linda Bilmes)估计,仅伊战就至少给美国经济造成了3万亿美元损失。他们还指出,伊战的经费是从研发等生产性的国内领域挪出来的,这种公共支出“排挤了”私人投资。
最后,本·拉登可能在无意中削弱了世界贸易的法律框架,害得官员们浪费了大把时间。“多哈回合”贸易谈判是2001年11月在卡塔尔举行的部长级会议上发起的,上一个类似的努力于1999年在西雅图灾难性地失败了。9/11之后,包括时任美国贸易代表的罗伯特·佐立克(Robert Zoellick)在内,热心推动新回合的人士提出,应当展现出全球团结。
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驻院学者克劳德·巴菲尔德(Claude Barfield)表示:“佐立克和其他热心人士利用了这种展现团结的需要。它很可能是一个转折点。”
当时反对的声音减弱了:在西雅图和其他国际会议上声势浩大的反全球化运动在此后多年消失了,至少在美国是这样。然而,近十年过去了,最初的热情被消磨殆尽,谈判陷入僵局,美国与中印在农业和工业关税方面无法谈拢。参加者开始公开谈论大举压缩原计划──就此而言,多哈回合将削弱、而非增强多边贸易体系。
结果证明,9/11事件引发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一次性成本远高于最初的预计,但全球经济所受的持续损害很可能小于人们的担心。本·拉登或许让美国纳税人背上沉重的负担,但他显然未能终结我们所了解的西方资本主义。
消灭本·拉登是一个空洞的胜利
暗杀成功却未见尸体有些反常。正如阿根廷第一夫人伊娃·贝隆(Eva Per n)的尸体神秘失踪16年一样,“死不见尸”令人不安。除了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的话以外,没有确凿证据表明奥萨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真的死了。不久之后,奥巴马将被迫公布这位被击毙的基地组织领导人的照片──无论这么做是否具有煽动性。
当然,没有人真的怀疑本·拉登已被击毙,也没有人怀疑世界因此变得更美好。人们也不会否认让美国最憎恨的敌人血债血偿对美国的心理提振。但危险在于,这种功绩的结果最终将和不见尸体的暗杀一样空洞。奥巴马的胜利最终可能证明是得不偿失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自本·拉登被认定为全球最危险的恐怖分子以来,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根据各方的说法,本·拉登过去5年来一直藏身在巴基斯坦郁郁葱葱的阿伯塔巴德(Abbottabad)市,没有电话或电子邮件。与其说他是恐怖袭击的组织者,不如说他已变成一种恐怖思想。他的思想就像癌细胞一样,扩散至整个巴基斯坦,并蔓延至也门、索马里和其它地方。思想自然比人更难消灭。
阿拉伯世界中的许多国家也发生了变化。激发整个北非和中东地区反抗的思想,与本·拉登建立一个伊斯兰国家的摩尼教愿景没有什么关系。从埃及到利比亚,抗议者憧憬著令人向往的西方式民主。
因此,击毙本·拉登印证了他势力下降的事实。但更具破坏性的是,它暴露出美国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追捕行动的深层次缺陷。
9/11袭击一个月后,美国就入侵了阿富汗。理由很简单。阿富汗的塔利班政府为本·拉登提供了藏身之地,并拒绝把他交出来。对许多美国人而言,基地组织和塔利班已融为一体。但阿富汗的塔利班的目标始终比基地组织更温和。塔利班希望驱逐阿富汗的外国人,并由该组织当政。在推翻塔利班政府、并促使大多数基地组织武装分子逃往巴基斯坦之后,美军在阿富汗就面对另一个使命──重建国家。
在巴基斯坦发现本·拉登,一举暴露出美国的使命偏离。鉴于基地组织头目已死,7月开始撤军的期限又将临近,美国国内批评阿富汗战争的人士会更有理由敦促美军完全撤离。马萨诸塞州民主党议员巴尼·弗兰克(Barney Frank)本周在CNN表示,美国“无法用自己的力量去改革每一个不良政府”,也无法“堵住世界上的每一个老鼠洞”,即从一个庇护所到另一个庇护所地追捕恐怖分子是徒劳无功的。
本·拉登之死,更昭示出美国与巴基斯坦关系的真相。不论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ISI)在干些什么,看来都不怎么光彩。它要么未能发现世界头号通辑犯就在自己眼皮底下(有美国提供的180亿美元援助,想必它买得起一架梯子架到本·拉登家的墙上瞧瞧吧),要么一直在帮他隐匿行踪。美国中情局(CIA)局长利昂·帕内塔(Leon Panetta)表示,上周日的突袭行动没有向巴方打招呼,因为他们可能会向本·拉登通风报信。很难想象还有更能说明问题的评断了。
印度国防专家、非巴基斯坦之友布拉马·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在一篇措辞尖锐的评论中写道:“巴基斯坦的恐怖主义祸患,更多是源于该国啜著苏格兰威土忌的将军们,而非数著念珠的毛拉们。”若不是得到巴基斯坦的美国盟友的赞同,他的观点可能就会遭到驳斥,被当作一个典型的印度敌人的观点。美国一些议员已经要求政府中断对巴基斯坦的一切援助。“在我们再送出一角钱之前,我们必须弄明白,巴基斯坦在反恐战争中是否确实和我们站在一起。”新泽西州民主党参议员弗兰克·劳滕伯格(Frank Lautenberg)如此说道。
然而,美国无法抛下巴基斯坦。奥巴马称赞巴方在追捕本·拉登过程中给予的合作,就证明了这一点,尽管有证据表明巴基斯坦在这件事上的作用充其量只是微乎其微。拥有核武的巴基斯坦局势太不稳,太易滋生激进主义,美国无法干脆弃之不顾。美巴双方不得不躺在一张不舒坦的床上。
本·拉登之死暴露的第三点是,上天入地追捕他究竟花了多少钱。美国电视台估算在2万亿美元以上,这是把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都算在内。这恰恰是耶鲁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Paul Kennedy)在《大国的兴衰》(The Rise and Fall of Great Powers)中所描述的“帝国过度扩张”的精髓。书中写到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君主们:“在反反复复的冲突过程中,他们稳步地进行了过度的扩张,军力变得庞大,而经济基础日趋衰弱。”
在美国忙著在整个中东抓捕本·拉登,给自己留下不可持续的财政赤字之际,中国专注于其势不可挡的崛起。去年,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国。美国干掉了头号敌人,却可能迷失了大方向。
美国从本.拉登居所资料得出初步结论
奥巴马政府表示,从本.拉登位于巴基斯坦的居所缴获的资料显示,这名恐怖分子领导人很在意自己在世人面前的形象,同时在2001年9月11号恐怖分子对美国发动袭击将近10年之后,他仍然在基地组织的行动中发挥著积极的作用。
在本.拉登被击毙1周多之后,奥巴马政府开始对从本拉登藏身地缴获的电脑硬盘和其它设备中获取的数据进行初步的评估,这些数据被形容为“发掘出的宝藏”。奥巴马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汤姆.多尼隆5月8日对福克斯电视新闻频道说:“目前还在对这些所获的数据进行评估。缴获的数据量很大。这是迄今从我们所知晓的重要恐怖分子那里获得的最大数量的情报信息。这些情报还需要进行翻译,需要进行评估。我们正处在这个过程中。”
多尼隆说,最近公布的本.拉登排练宣读声明,看有关自己的电视新闻以及看来似乎染黑自己胡须的录像,让我们得以洞察这名已死的恐怖分子领导人:“我认为这显示他注重自己的形象和基地组织行动的宣传形象。”
这位国家安全顾问拒绝对迄今为止从缴获的资料中所获取的任何具体的情报信息,或者这些信息是否可能会导致发现其他基地组织头目或者恐怖分子阴谋进行任何说明和评论。但是多尼隆明确表示,这些资料显示本.拉登积极参与这个恐怖分子网络的活动。
多尼隆说:“奥萨马.本.拉登不仅仅是基地组织的一个象征性的领导人。事实上,他在发挥著指挥行动和战略方面的作用。这点从我们迄今所获的信息中可以清楚地看到。”
多尼隆表示,特种部队在巴基斯坦成功地进行此次行动之后,奥巴马总统最早进行联络的人就是前总统乔治.W.布什。
5月8日在福克斯电视新闻频道中露面的还有前副总统迪克.切尼,他祝贺奥巴马击毙了本.拉登。但是切尼对奥巴马政府表明不会对恐怖嫌疑人施用水刑而获取情报的政策感到惋惜。
他说:“我认为,在布什总统任期的7年内,我们用来保证国家安全的很多方法和手段都不再被采用了。现在我不清楚的是,我们是否还有一套审讯程序,可以通过刑讯手段从掌握著关键情报信息的被拘押者那里获取情报。”
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帕内塔已经表示,一些导致本.拉登被击毙的情报是从遭受了所谓“强化审讯”的被拘押者那里获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