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经纬
27-01-12
2012达沃斯:聚焦欧元区
达沃斯论坛是一个矛盾体。在每年1月底的几天,这个周边数小时车程之内没有大型机场的瑞士小滑雪胜地,都会迎来全球领导人、顶级银行家以及来自科学和娱乐界的一众明星。
在批评者眼中,达沃斯论坛是一个面向全球精英的乏味俱乐部。但其实,它一直都在关注一些影响到全球穷人的关键问题,比如食品和水安全,以及年轻人失业问题。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会提前数月安排好一系列广泛的论题,从经济、商业到艺术,无所不包,但一些临近论坛的突发性事件常常也会变成论坛议题。以去年为例,就在你以为全球要人的最大年度聚会将要忽略当时最具爆炸性的事件——"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时,突尼斯的新任领导人出现了,发出了他们的声音,并为中东的民主变革争取了全球支持。
在达沃斯,大多数真正重要的事情发生在"雪道"以外。尽管许多预先设定的讨论听起来或许令人印象深刻——比如英国保险公司保诚集团(Prudential)首席执行官迪德简•蒂亚姆(Tidjane Thiam)和前美国财政部(US Treasury)部长拉里•萨默斯(Larry Summers)将讨论"得与失:紧缩下的繁荣";投资银行高盛(Goldman Sachs)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盖瑞•柯恩(Gary Cohn)与著名经济学家鲁里埃尔•鲁比尼(Nouriel Roubini)将讨论"大银行——救赎还是诅咒?"——但私下组织的讨论和即兴的一对一辩论,对于此次论坛而言同样重要,或许甚至更为重要。
这使得人们无法预知2012年讨论的方向。但出席者都相当肯定,有一个主题必将成为重中之重。
"焦点只会是一个:欧元、欧元、还是欧元,"咨询公司Oliver Wyman的合伙人达维德•塔利恩特(Davide Taliente)说。
此次论坛将有多大的影响力和决定性意义,取决于谁会参加。早先已经确定的是,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和欧洲央行(ECB)行长马里奥•德拉吉(Mario Draghi)将出席论坛。但往往在最后一刻,会有出人意料的参会者现身。
总部位于伦敦的对冲基金公司Algebris的创始人达维德•塞拉(Davide Serra)估计,所有核心人物都会到场,论坛将提供一个机会,让人们最终设法控制欧元区危机、停止内斗。"关键主题必定是:法国、德国和欧洲央行是否已经达成一致,要制止这场欧洲的制度性灾难?"他说。
但在经过了旨在解决危机的漫长努力之后,一些世界经济论坛的"老手"们对能否实现突破表示怀疑。
"你永远不能指望在达沃斯达成决议,"以新兴市场为业务重点的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的首席执行官冼博德(Peter Sands)说。
塔利恩特表示,实际上存在这样一种危险:即达沃斯论坛可能无法解决任何问题,相反却会加速不良气氛的蔓延,从而使情况变得更糟。"如果在达沃斯论坛期间,意大利债券拍卖失败,那将是灾难性的,"他说。
同样,围绕私人部门债券持有人应该在多大程度上自愿减记所持希腊主权债务投资的旷日持久的讨论——以及意见分歧——也可能左右人们的情绪。
在过去几年的达沃斯论坛上,会议日程很大程度上被全球金融危机所主导,尤其是应该如何改革银行监管、以保护世界不受银行破产的影响。监管仍然是当前的一个话题,尤其是在欧洲。为了应对银行所持的欧元区政府债务敞口,主管欧洲大陆各国监管机构的欧盟银行管理局(European Banking Authority,简称EBA)已经要求各银行在6月份之前,将资本水平总体提高1150亿欧元。
由于这一问题十分关键,言辞强硬的EBA主席安德烈•恩瑞亚(Andrea Enria)未能受邀与会,让一些观察人士感到失望。在一些达沃斯论坛的批评者看来,这种疏漏是主办方计划过早所导致的。"他们没有邀请眼下世界上最重要的监管人物,"对此感到难以置信的塞拉说。"他是重新设计欧洲金融架构的人。"
2011年,西方银行仍然深陷窘境,人们的关注点纷纷聚焦于新兴市场及其银行在帮助世界摆脱困境中所能扮演的角色。例如,中国就派出了一个大得超乎寻常的代表团。
今年,与会者期待着巴西的精彩表演。但巴西银行依然不可能提供太大帮助,因为它们的业务仍坚定地集中于本土,实力最雄厚的银行也仅仅是扩张到拉美邻国。塔利恩特认为,发达国家也不应指望来自亚洲的纾困。"就(达沃斯论坛的)新兴市场参与者而言,我对于它们参与解决危机的前景没有去年那么乐观,"他说。
除了对于向欧洲伸出援手是否明智怀有疑问以外,中国和印度都面临日益严峻的国内问题。"毫无疑问,在中国和印度都有潜在的紧张情绪。经济上的问题日益严重,过不了多久,就会增加金融机构的脆弱性。中国的问题是房地产;而印度的问题是基础设施。"任何对这一问题感兴趣的人,肯定会密切关注周四的一场重要讨论,讨论的主题是"让中国的万亿财富发挥作用。"
以欧元区为中心的金融危机,以及银行和新兴市场实体在解决危机中所能扮演的角色,显然会成为今年的焦点。但其他主题也会得到强调。
在经济方面,人们对关于美国复苏力度的讨论将颇感兴趣。最广泛而言,与会者将就当下困难时期许多国家共有的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世界如何找到一条回归可持续增长和创造就业的道路,重点尤其在于解决年轻人失业问题。地缘政治方面,中东将是突出的讨论主题——不论是在预先安排好的环节中,还是在即兴讨论中。
"中东的问题显然没有结束,"冼博德说。他对这一地区很感兴趣,重要原因在于渣打银行在这里有很多业务。"对今后一两年,我们应该抱有怎样的预期呢?"
人们关注的焦点不仅仅在于席卷中东的持续民主起义的前景,尤其是叙利亚;还在于安全问题,伊朗核计划有可能成为讨论的话题。
与以往一样,达沃斯论坛将是一次"清谈大会"。最近几年,它表现得远远不止于此,金融界人士与政策制定者的惯例组合发现,它是解决金融危机核心问题的最佳论坛。最新的欧元区危机,使得达沃斯论坛仍然具有潜在价值。但这不会是一场轻松的会议。"达沃斯论坛的根本问题在于,它本质上是一场金融界的大宴会,"塔利恩特说。"金融界人士在这里与政策制定者进行互动。但今年在政策方面无甚可谈。因此气氛将更为紧张。"
为资本主义一辩
对照实验(controlled experiments)不适用于经济学领域。但二战结束后东德与西德之间的较量,有一点接近对照实验。这两个国家起源于同一种文化、同一种语言、同一种历史和同一种价值体系。在此后的40年时间里,它们在分隔线的两侧互相竞争。两者间唯一的主要不同在于它们实行的政治及经济制度:一边是中央计划,一边是市场资本主义。
1989年,随着柏林墙的倒塌,这个实验戛然而止,前苏联阵营奉行的经济学在几十年里给东德经济造成的破坏也暴露无遗。实行中央计划经济的东德与实行市场经济的西德相比,前者的生产力水平仅略高于后者的三分之一。许多当时的第三世界国家以此为鉴,悄悄地向市场资本主义转型。
尤其是中国。它复制了"亚洲四小虎"国家以出口为导向的成功的经济模式:受过良好教育且成本低廉的劳动力,与发达国家的技术结合在一起。在新近开放的竞争型市场上,中国和多数发展中国家开始了爆炸性的经济增长。2000年至2007年间,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几乎达到发达国家的两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曾估计,2005年时,全世界劳动力中,有超过8亿人从事的工作涉及出口型(因此也是竞争型)市场,这一数字与柏林墙倒塌时相比,增长了5亿人。还有数百万人,尤其是在前苏联国家,服务于本国国内的竞争型市场。
自从启蒙运动孕育出资本主义以来,资本主义已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世界大部分地区的生活标准及质量,在几乎停滞了数千年后,增长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平均寿命延长了一倍以上。过去两百年间,全球实际人均收入增长了十倍,物质财富的增长使得地球能够养活七倍于以往的人口。
尽管中央计划型经济或许不再是让人信服的经济组织形式,但它在这场观念之争中的对手——自由市场资本主义——也远未获胜。问题在于,定义资本主义的力量以及残酷市场竞争的力量,与人类天生对于稳定的渴望以及一些人对于文明的渴望之间,形成了冲突。欧洲一位著名政治家几年前极好地诠释了反资本主义的流行思潮。他问道:"什么是市场?它是弱肉强食之法则,是自然之法则。什么是文明?它是对抗自然之斗争。"尽管承认竞争的确能够促进增长,但包括这位政治家在内的观察者依然担心,为了实现增长,经济行为者的行事方式必会服从于弱肉强食的法则。于是,这些观察者选择放缓增长,来换取更大程度的文明。
然而,一些人眼中的文明行为(这些人认为野蛮的竞争行为是肮脏的),与多数人依然寻求的物质生活之间,真的是简单的非此即彼吗?长远来看,这种交换真的存在吗?举例来说,在过去的一百年间,由竞争型市场推动的经济增长所创造出的资源,远远超过维持生计所需。而盈余——即便是在诸如美国这样最具竞争特点的经济体中——主要被用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医疗、延长寿命,完善养老体系、建立全民教育体系、以及大幅改善工作环境。我们的市场经济令财富大量增加,而我们已利用其中的大部分财富换来了大部分人眼中更高程度的文明。
对资本主义最深恶痛绝的人,是那些混淆了"裙带资本主义"与自由市场的人。当政府高官常常为私营领域的个人或企业提供好处(通常是为了换取政治支持)时,裙带资本主义就会泛滥。这不是资本主义。这被称为腐败。
与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的"贪婪"和"贪欲"常常饱受诟病,但它们并非资本主义的特征,而是人之天性,影响着一切经济体制。对收入不平等加剧的担忧是合理的,只不过它所反映的是全球化和创新,而非缘于资本主义本身。但在美国,造成这种不平等现象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移民法,它"保护"许多高收入者的饭碗不会因为更有竞争力的移民而被抢走。美国H1B签证实际上是对富人的补贴,这一政策是对资本主义支持者的诅咒。
无论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存在什么样的缺陷,在被尝试用作其替代品的制度中——从费边社会主义到苏联模式的共产主义——没有哪一种制度能成功满足所在国人民的需求。资本主义的行为需要调整。曾经是资本主义谨慎作风之代表的银行家们在金融危机来临之际,坐视其资本充足率滑向危险的低水平,这种态度令我倍感焦虑。监管资本必需增加。
然而我担心,为了应对危机,对资本主义模式进行的诸多"改进"将被写入法律。而在日后看来,这些"改进"是否明智,我深表怀疑。
本文作者为美联储(US Federal Reserve)前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