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经纬
22-01-24
土耳其大国民议会本周将就瑞典的北约申请进行表决
一位高级政府官员周一告诉彭博社,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将于本周晚些时候就瑞典加入北约进行投票。该官员表示,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领导的正义与发展党及其民族主义盟友在大国民议会中占据多数席位,该党将寻求其批准瑞典期待已久的北约成员资格。过了土耳其这一关后,匈牙利至今未正式批准瑞典入盟。
美军和英军对也门胡塞武装8个目标实施打击
美英两国在一份联合声明中称,美军和英军对也门胡塞武装8个目标实施打击。
声明称:“美国和英国军队根据各自政府的命令,在澳大利亚、巴林、加拿大和荷兰的支持下,对也门胡塞武装的八个目标实施了更多相称和必要的打击。“
“今天的袭击针对胡塞武装的地下储存设施以及与导弹和空中监视能力相关的地点。”
美英及其盟国针对胡塞武装目标进行新一轮打击
根据五角大楼周一发布的一份联合声明,美国和英国在澳大利亚、巴林、加拿大和荷兰的支持下,“对也门胡塞武装的8个目标进行了新一轮适当和必要的打击”,目的是回应胡塞武装持续袭击国际和商业航运以及通过红海的海军舰艇。
美军中央司令部在另一份声明中表示,这次的打击目标“包括导弹系统和发射器、防空系统、雷达以及地下深处的武器储存设施”。
一名美国高级军事官员表示,此次打击结合使用了美国和英国飞机的精确制导武器以及战斧(Tomahawk)巡弋导弹。这位官员称,并不担心打击地点有平民伤亡,目前也尚不清楚胡塞武装在这次打击中的损失。
这名官员补充道:“目标非常具体,而且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目的是为了打击他们(胡塞武装)在红海、曼德海峡和亚丁湾攻击海上船只的能力。他们(联军)并非故意选择造成人员伤亡,他们的目标是(胡塞武装的)武器系统。”
美国继续拒绝加沙全面停火只支持暂停停火
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柯比表示,美国仍然支持加沙地带暂时停火以释放人质,但不支持全面停火。
胡塞武装称击中在亚丁湾的美军用货轮 美国海军驳斥
也门胡塞武装星期一(1月22日)称,向一艘在亚丁湾行驶的美国军用货轮“海洋爵士”号发射了数枚导弹并击中货轮,但美国军方予以驳斥。
综合新华社和路透社报道,公开资料显示,“海洋爵士”号(Ocean Jazz)是一艘悬挂美国国旗的重大件运输船。据美国国防部网站公布的信息,海洋爵士号曾于2017年被美军承包,为美国海军运输和装卸大型军用设备。
胡塞武装发言人萨雷亚发表声明说,胡塞武装将继续对红海航线上与以色列相关联的船只进行攻击,直到以色列停止加沙地带战事并解除对加沙地带的封锁。
胡塞武装代表:中俄德三国的船只未在红海遭到袭击
胡塞武装政治局代表布哈提在接受德国 RTL 和 N-tv 电视台采访时说,胡塞武装未把中国、俄罗斯和德国的船只视为自己的攻击目标。
布哈提说,“中国和俄罗斯的船只不在我们的攻击范围内。它们不是目标。德国船只也不是”。
社论:世界各国须力推“两国方案”
本月19日与内坦亚胡通电话后,拜登对外表示,内坦亚胡可能会接受某种形式的两国方案。他说,两国方案有多种,有些国家是联合国成员,但不拥有军队。言下之意就是内坦亚胡可能会接受巴勒斯坦人建国,前提是它不能拥有军队。
内坦亚胡隔天就公开反驳,否定了让巴勒斯坦建国的说法。他的办公室表示,内塔亚胡在与拜登通话时,“重申了他有关摧毁哈马斯之后,以色列必须保持对加沙的安全控制,以确保加沙再也不会对以色列构成威胁的政策,而这一政策与巴勒斯坦主权的要求相冲突”。对此,白宫似乎无可奈何。
对此,古特雷斯就发出警告,以色列拒绝巴勒斯坦独立建国的两国方案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因为剥夺巴勒斯坦人建国的权利“将无限期延长这场已经对全球和平和安全造成重大威胁的冲突”。
美海军第五舰队司令:伊朗直接参与胡塞武装袭击航运
美国海军中东地区最高指挥官1月22日告诉美联社称,伊朗“非常直接地”参与了也门胡塞叛军在以色列对哈马斯作战期间发动的船只袭击。
库珀在接受美联社电话采访时说:“很明显,胡塞武装的行动,可能就其对商船的袭击而言,是我们两代人所看到的最重大的行动。事实很简单,他们在攻击国际社会;因此,我认为你已经看到了国际社会的反应”。
俄对外情报局:美国已开始在乌克兰组建“殖民政府”
俄罗斯对外情报局新闻处援引该局局长纳雷什金的话称,美国已开始在乌克兰组建殖民政府,该政府将由在西方接受过教育的乌克兰人组成。
该新闻处援引纳雷什金的话称:“美国以这样或那样的借口要求将失去对白宫信任的人从政府领导岗位上撤下。‘黑名单’包括泽连斯基团队中的数十名乌克兰高级官员,他已经被告知,如果不这样做,华盛顿将公开有关其圈内人员的“致命”腐败档案。”
乌情报负责人:朝鲜目前是俄罗斯最大的武器供应国
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局长布达诺夫(Kyrylo Budanov)在周日发表的一篇专访中告诉英国《金融时报》,朝鲜目前是俄罗斯最大的武器供应国。布达诺夫称,朝鲜向俄罗斯转让了“大量”火炮弹药。
布达诺夫指出:“这让俄罗斯稍稍喘了口气。如果没有(朝鲜的)帮助,局势将是灾难性的”。
朝鲜的水下核武器系统是什么?
朝中社19日援引朝鲜国防省发言人的话报道,朝鲜在东部水域进行了“海啸-5-23”水下核武器系统的重要试验,旨在应对美日韩近日举行的海上联合演习。
这个水下核武器系统是什么?
事评论员宋忠平19日在接受香港中通社采访时表示,它只是一个水下的核弹头运载工具,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水下的“核鱼雷”。
核鱼雷指装有核战斗部的鱼雷,装备于舰艇、飞机及岸基发射台,用于攻击潜艇、水面舰船及其他水中目标。爆炸当量不大,一般在几千吨左右。核鱼雷中一般装有10公斤核装药,水下破坏半径可达1600米。
巴勒斯坦红新月会:以军正向加沙阿迈勒医院开火
巴勒斯坦红新月会发布消息称,以色列无人机正在向加沙地带南部汗尤尼斯的阿迈勒医院附近的所有人开火,这导致救护车无法疏散全省的伤员。
“任何在阿迈勒医院附近移动的人员都会成为以色列无人机持续射击的目标。巴勒斯坦红新月会的救护车无法接近汗尤尼斯省的伤员。”
日本商业代表团4年来首次访华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由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经团联)和日本商工会议所代表组成的权威代表团将于本周二开始四年来首次访华。
林芳正表示:“日中经济协会、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经团联)和日本商工会议所的联合代表团将于今天开始四年来的首次访华,并计划与中国政府代表举行会谈。对日本来说,中国是最大的对外贸易伙伴,而对中国来说,日本是第二大对外贸易伙伴。为了通过确保透明、可预测、公平的商业环境,重振疫情后的经济关系,重要的是要保证相互公平的商业活动。日本政府欢迎此次访问,并希望振兴日中经济交流。”
此次访问预计将持续四天。日方约180人参加该代表团。
南华早报:中国秘密实验室模拟以超音速导弹攻击美国军舰
福克斯新闻转载南华早报的报导说:中国的一个秘密实验室进行了一次模拟,其中的高超音速导弹和卫星对美国军舰发动了攻击。
据《南华早报》报道,该设施位于成都,与中国军方有联系。 论文内容细节包括:中国的炮弹从大约 750 英里外发射,爬升到 120 多英里的高度,然后如雨点般落到美国军舰上。
“自古以来,制高点一直是战争的关键战术。” “随着战争观念的演变和技术的进步,太空已成为世界军事强国激烈争夺的新制高点。”
,在计算机模拟中,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得到了位于美国舰艇上方的众多低轨道电子战卫星的帮助。 这些卫星发现了来自美国舰艇雷达信号,然后发射了类似的信号,以制造背景噪音并帮助掩盖导弹的位置。
加拿大紧步美国后尘,支持菲律宾在南海对抗中国
菲律宾和加拿大签署了防务合作谅解备忘录。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在与加拿大驻菲大使大卫·布鲁斯·哈特曼签署这份文件时表示,很高兴听到双方都有深化和加强两国关系的强烈意愿。
菲律宾防长称,此举可能促成两国未来达成一项军事协议,即《访问部队协议》。 此条消息来自菲律宾通讯社。
菲律宾与美国已有类似协议,菲律宾与日本签署这种协议的可能性也很大。
特朗普指出俄罗斯和中国领导人的特质
一个针对美国与台湾专家对中国侵台能力评估的新调查发现,大多数美台专家都同意,中国目前还不具备有效执行武力侵台行动的能力,不过未来五年中国有可能对台湾进行隔离或封锁的行动。不过多数美台学者都认为,一个类似1995-96年中国在台湾周边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的台海危机有可能在2024年发生。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星期一(1月22日)发布了名为《专家调查:美国与台湾对中国对台作为的看法》(Surveying the Experts: U.S. and Taiwan Views on China’s Approach to Taiwan) 的调查结果。该调查由该智库与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所作,对象包括52名美国专家及35名台湾专家。
何清涟:2024年美国大选是常识与反常识之争
一个国家要维持正常发展,一是要保证本国纳税人的利益,不能无限透支他们的钱包去抚养数量无限的非法移民;二是要保证本国国民有凭自己能力上升的正常通道;三是要履行政府职责,让国民有起码的生活安全感。这是为政者必须具备的常识,如今美国民主党所作所为,完全违背了人类社会的生活常识。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1月15日在艾奥瓦州党内初选中赢得压倒性胜利,横扫该州全部99个县。这个结果,令反特朗普阵营(美国左派阵营及共和党内的名义共和党人(Republican In Name Only)组成的同盟)十分不快,《华尔街日报》与其他的大主流媒体不忘重弹2016年以来的老调:共和党已经蓝领化,支持特朗普的“让美国再次伟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群众受教育程度不高,受过大学教育的共和党人都支持德桑蒂斯与黑利。这种说法的本质是想将特朗普支持者与反对者的激烈对决,说成是受教育程度高的精英与受教育程度不足的草根之间的文明与反文明之争。
但事实远非这样,只是这一说法通过媒体放大,成了人们不加分辨就接受的认知。
|